【篇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一本好书,无需华丽的辞藻,无需艰涩难懂的句子,无需富丽堂皇的情节。想要评价一本书,时间就是最好的的鉴定师。真正的好书,往往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无论时隔多少年,仍然风采依旧。我要推荐的便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完善自我的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在长路漫漫的人生中,梦想是唯一不可丢弃的东西。
书中的主人公,那个男孩,也就是圣地亚哥,在比我们大一点的年纪,便开始实现梦想。他年幼的梦想是云游四方,甘愿做一个牧羊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直到有一天他梦见了金字塔下埋藏的宝藏,他的梦想变成了寻找那笔宝藏,在麦基洗德的指引下,男孩走上了寻找宝藏,实现梦想的道路。
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了梦想更要努力实现。
男孩为了启程出发,卖掉了跟随自己几年的羊群。当被骗子骗走全部钱财时,他没有灰心,找到了一份工作,继续踏上了寻找梦想的旅程。尽管他在途中遇到了骗走他全部财产的骗子、沙漠中的战争以及在他以为将要实现梦想时却希望破灭等困难,尽管男孩曾失望过、放弃过、迷茫过、恐惧过,但男孩始终没有放弃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少不了他人的帮助。
麦基洗德告诉男孩“万物皆为一物。当你想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他使男孩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使他知道“天助自助者”这个道理。赶驼人告诉男孩“生活往往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使男孩知道现在对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怀古”只能徒增伤悲,最重要的是“惜今”。炼金术士告诉男孩“倾听你的心声。”他带领男孩儿找到了宝藏的所在地,让男孩随时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到顺心而为。
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找、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各个角落里也都有哲理的显现。正如麦基洗德所说“万物皆为一物。”举个例子: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文、英语、法语等,但他们表达出人的意思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出现的。简单点说,就是用不同的语言说同一句话,意思相同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这就是万物皆为一物。书里借人物之口,也告诉了我们生活的道理,让我们珍惜现在、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主人公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也是我们自己的一场修行、完善自我的过程。
读完这本书,会让沉溺在生活漩涡中的你,重拾希望与梦想,继续上路。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在那样的时代,也反映了青年的追求。
【篇三:《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借着假期的闲暇,我阅读了德国作家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闭上眼,主人公维特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着维特的故事,不禁使我思绪万千,令人心中难以忘怀。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少年维特独自一人到小山村。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可殊不知绿蒂早已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感情献给维特。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纷涌上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作者描绘了这样一个跌宕起伏感情波澜的维特,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这是一次以他自身的“荒谬”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
可怜的维特,他用一曲死亡的葬歌成全了所有人的解脱。这样惨烈的感情,这样伟大的牺牲,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维特很悲哀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哪个时代,不论地位的高低,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
从中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困苦,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不可避免的困难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有趣。我们绝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面对它们,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去面对,敢于与苦难作斗争,不惧怕困难,不言说放弃,直到把困难的最后一道防线击破。
生命可贵,生命是父母给予我们最为宝贵的东西,让我们在这社会上生存的权利。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好好地活下去。要考虑到我们的亲人,不要再增加他们精神上的痛苦。应把握当下,好好儿活,活得出彩,自由而又自在!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不应成为冷血动物,遇到困难的人就应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就应想不开。才酿就成如此令人悲哀的结局。
【篇四:《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德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书信体小说,以维特写给朋友的书信展开的整个故事,人物内心情感丰富,整个小说类似于人物的自白,维特是一个成长于良好家庭的多才多艺的青年,他善于作诗绘画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但性情敏感多愁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登记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蓝本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一些原因,维特告别了家人和好友来到了瓦尔海姆,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他在这里心情感到很雀跃,他说:“我想不出是什么让我周遭的一切变得犹如伊甸园般引人入胜,是这里有迷惑人的精灵在游荡,还是我心里有温馨,美妙的.奇思异想?”他还说:“我真想变作金甲虫,飞翔在花香满盈的天空中,尽情摄取种种养分。”
没过多久:“维特去加乡村舞会认识了绿蒂并对她一见钟情,他欣赏绿蒂她那双乌黑的眸子”她那生动的朱唇和魅力四射的面孔把我整个灵魂都吸引住了,我完全沉醉在她言辞的精辟的底蕴之中,往往连她所用的词都没听见,在舞会上,维特和绿蒂跳起了华尔兹。
他说:我的臂弯中竟拥着这样一个可爱的尤物,带着她像清风一样肆意旋转,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消失静止,她的整个身体非常和谐,她是那么的潇洒自在,飘逸灵动。
可是绿蒂已同阿尔贝特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而感到前途无望在万般无奈的痛苦中他选择了吞枪自杀,这是他对令人窒息的社会孤独而消极的抗议,这也给了我们血的教训:不受理性束缚的爱情多么可怕。
如果理性能够战胜感情,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结尾,缺乏理性的爱情只是一种肤浅的动物性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