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六年级作文 周城扎染
周城扎染
发布时间: 2025-01-14 09:47
阅读:

【篇一:周城扎染】

一个宽敞的天井,四面房屋翘起的木制飞檐,随风飞扬的扎染布以及从天井中看见的无云蓝天,这就是张家大院,我们在旅途中来到的一家手工扎染作坊。

我们在村口认识了小白老师,她那张宽瓜子脸上露出的微笑欢迎着我们。“这里就是周城了,”她示意我们望向四周,“我们一会儿就会去扎染。”

我们跟着小白老师来到了张家大院,这里的砖块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扎染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染材。”小白老师向我们介绍完各种染材之后,就带着我们向山地进发。一路上,我们认识了密蒙花、小杮子、假酸浆等植物,可最有意思的是艾草,它匍匐在杂草中,摘下一点儿,在手中揉搓后有一股奇妙的味儿。用它染出的布料像绿茶刚泡下去时的颜色,比它叶片的淡绿更加清澈。

认识了染材,就该轮到我们动手了。我们在许多样图中选择各自喜爱的图案,用棉签蘸着碘酒,把图案在布上用间距均匀的点描下来,这是为了下一个步骤作准备——用针线把点串连起来,然后用末端留出的线将图案扎起来。“这是为了在染的时候,给图案留出白色的轮廓。”小白老师边使用针线给我们示范,边给我们讲解。

这还不简单吗?我看着小白老师的示范想到。实际上,我们缝线还是比较简单的,可是这个地区这个季节特有的大风让我们缝了好久。每一次下针时,风会把轻柔的白布吹皱,粘到我们手上,手中的线歪歪斜斜的。不过,在我缝好一朵四叶草时,安安才缝了两片叶子,这说明我缝得挺快的嘛!

在用线把整个图案缝过一遍后,就到了整个流程的关键部分——收线。不过,我们的收线还是一个叔叔给完成的。他看上去中年了,但双手十分灵巧,一针一线上下翻飞,针线如同在布上游动。没过一会儿,收好的线将整块布团在一起,虽然看不出来图案,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想象出了成品的画面了!

下一步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染色了。在白布进染缸之前,还得煮一煮。这时的布料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儿,只有通过挂在布上的号码牌,才能分辨哪块布是谁的。

煮好后,我们进了染房。这是一间窄长的房间,地板上有些许蓝点,水从大盆子里流了出来,一桶桶大缸盛着泛着泡沫的蓝色液体,大缸上是有复杂图案的等待晾晒的布。我对盆中的泡沫很好奇,还试着去碰了一下,在手指变蓝的那一瞬间,泡沫塌陷了,但见蓝色的水面。实际上,板蓝根制出来的染布是绿色的,可是在接触到空气的一刻,它从绿向蓝转变,在空气中待一段时间,它就会氧化成美丽的靛蓝。

“小姑娘,来染色啦!”在染坊工作的老婆婆吆喝道。我立马跑了过去,看着我的“99”号布从染料的绿奇异地化成了老婆婆围裙上的深蓝。出染房时,我看见缸中的板蓝根叶,想起了小白老师的话:“板蓝根的叶子摘下来要浸泡一段时间,还要经过许多工序才能用来染布哟!”看着帮我染布的老婆婆,她估计七八十岁了,粗树皮般的脸上嵌着一双细细的眼,目光专注,双手戴着橡皮手套,将我的方巾在大染缸蓝色的液体里翻滚,看上去,很悠闲,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正在认真地对待我的方巾,就像她这几十年来对待经过她手中的每一块布一样。

经过几次漂洗和皂洗,我的方巾挂在了天井中的长绳上。两片四叶草格外清晰,而剩下的部分也不只是蓝色,渐变的斑纹点缀着对称的两个角,白色的部分透过阳光,在风的轻抚下缓缓飘荡。我对这里的记忆,不只是所见所闻,更是我亲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在周城扎染的两片叶四草!

【篇二:有趣的扎染】

我们期待已久的秋游终于来了,虽然天公不作美,飘着一些细雨,带着一丝微风。但是我们的心情依然是晴空万里的。

在导游的介绍下,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有序的上了旅游大巴。一路欢声笑语,前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华南城。这一次的秋游有一些特别,不同于以往的户外活动,刚好雨天也不用受影响了,这正好合了同学们的意。

这一次我们是来研学的。说起研学,我一开始还以为就像是我们上的ME学院的动物课,就了解了解动物就好了。可是听了卢老师的讲解,我知道研学是来学习知识的。内容可丰富了,有古物、航天、美食制作、扎染……想想都激动啊!真想时空穿越马上就到研学地点呀!

在这一次研学活动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从古到今的古法扎染了。在扎染课上我们学了染手帕。染手帕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先确定要画什么;其次,用橡皮筋捆住你要的图形轮廓;然后,染上蓝色的颜料;最后,带回家把它洗干净晾干。老师重点提醒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晒干手帕。这是因为如果在太阳底下爆晒的话,手帕可能会掉色,这样就会影响美观。

我认为染料还很神奇呢,它虽然是用绿色的叶子做成的,照说应该是绿色的,可是出来的竟然是蓝色的,很神奇吧!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光合作用。

我的图案有点特别,别人是中间一个圆四个角一个圆,就比如曾老师的手帕就是这个图案的,我还发现安涵睿的是像一个蛛网的图案。可是我偏偏要在中间两个圆,四个角是半圆,不过我认为这很漂亮。

回到家,我把我的手帕洗干净了,然后晒干了,一定要让它变干了,再把橡皮筋取下来。我把它送给了妈妈。妈妈很感动,还夸我做的好,图案很有规律,看起来很像青花瓷呢!她说一定要收藏好不能弄丢了。我也很高兴,因为妈妈很喜欢我的第一个扎染作品。

这一次的研学活动真有意义,我的收获也不是一般的大哦!学了扎染后,我知道了用皮筋捆住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我还知道了在云南和一些少数民族比较流行扎染。我还知道了其他的染法,比如:吊染、缝染……

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希望还能去研学!

【篇三:第一次扎染】

扎染,我国特有的染布方式,通过重复的重叠、扎绕,形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今天,我在学校学习了最简单的扎染。

老师先给了我们一块白布,一捆线。我们照老师的方法,先对折,再外翻,就这样反复,最后成了一个层数多,像饺子似的形状。到了捆扎的环节了,我拿起绳子,二话不说就开始往上绕,一圈、两圈,直到绕了只剩一两厘米时,才放手。摸一摸别人扎的,绳子十分结实,我有些担心自己的作品会不好看,但我并没有去修改它。再看别人的作品,有的像肉粽子、有的像饺子,王智健捆的像个美人鱼,形态各异,各不相同。最后老师将我们的半成品拿走染色,染完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啦!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同学们一个个欣喜的拿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像花儿,绽放在染布上;有的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有些杂乱;有的因为扎的不紧,被染成了一块全红的布……我满怀期待地轻轻摊开我的染布,现实却毫不留情的打碎了我小小的愿望:染布几乎全部被染成了玫红色,只有中间和两侧有一朵,半朵的小花。我失落地回到位置上,细细端详着我那些失败的作品,渐渐发现,其实自己做的也挺好看的。因为红色的面积较大,把几朵花衬托得更加明显,中间两朵完整的花与两侧一半的两朵花形成很好的搭配。花有四瓣,从中间渐渐往四周变浅,像是一滴墨水从上往下滴落,轻轻晕开,又像是东京街头散落的一地樱花,十分唯美。周围红色有深有浅,深色将浅色勾勒出一个个红色的蝴蝶,倚在旁边的花上,形成一幅十分美妙的画卷。

这次的扎染,也许没有别人的好看,别致,但它是我亲手做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眼里它就是最美的!

【篇四:关于扎染的作文】

扎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它身上弥漫着古老的气息,神奇而又简单。只需要一块布,一团毛线和一盆被开水溶化的染料。

拿好手中的布,仔细地认真对折了一下,我便开始有些随心所欲了。布很快就被我对折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很多处突了起来,这使这个三角形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甚至惨不忍睹。我又将三角形对折了一下,布变得厚而小了,鼓得更厉害,有点像被缩小的“三明治”。我用力捶了一下,终于变平了点儿。我有些懒了,拿出了一根长而细的绒线,开始对这块“三明治”进行一系列的包扎。我先在它的顶端绕了几周,绕好后把线剪了,打结,这可需要耐心。我不耐烦了,用“包粽子”的方法开始缠布,有的地方绕的宽些,有的细些,有的半宽半细,可我不怎么在乎。

包好的布要放进染料水里进行染色了。这时我又紧张了,不停地捏捏布的全身,看看绳子是不是紧紧绕着。但时间老人不允许我做这些。

染布开始上色,我有些紧张,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可当我真正看了以后,我又笑了。布的最上端,竟然是那美猴王笑嘻嘻的脸,猴腮,毛发什么和真正猴子差不多。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那猴耳太大了,有些失了美猴王的英雄本色。

哎,孙悟空吗?即有千里眼,又有顺风耳,正常正常。我安慰自己,再瞧瞧那猴脸的下面,是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小的、大的、白的、深粉的都有。每块石头的花纹都各不同,可算得上是精雕细酌的宝座了,可不一般。

再看看别人的染布,我有些甘败下风了。有雪花形的,让人感到奇幻;有圆形的,令人赞赏……

每块布都不同,这确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出彩,必须要对自己有充分的准备;要想有不同的色彩,那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那根“学习的绒线”在身上缠紧,没有一丝可松懈的地方,人生才有了价值……

【篇五:学扎染】

今天阳光明媚,我却无聊极了。做点什么好呢?那就扎染吧!

在我的要求下,妈妈答应跟我一起完成扎染。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件妹妹的白色短袖,一些红色颜料,一捆棉线,一支铅笔和一盆水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铅笔在衣服上唰唰唰地画起来,妈妈则悠哉悠哉地打开百度扎染视频。她边看视频边告诉我怎样做。我很快地画了个半圆形,这时妈妈说:“你得把衣服浸在清水里几分钟,再拧干,然后开始扎画图的部分。”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先要把衣服弄湿。可能是因为效果好些。哎,先不管了照着视频教程做就行了。

当我开始用棉线扎图案的时候,我扎着扎着一不小心把线给打结了。在我准备随它去就这样扎吧的时候,妈妈却告诉我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马虎。我听了后拿来剪刀把线剪掉又重新扎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要染色的步骤。正当我把扎好的衣服放进妈妈为我准备好的颜料时,我的小心脏好紧张呀,真是担心会把妹妹的衣服染成丑八怪,而又急切地期待着它会是魅力无限……时间一分分过去了,整个浸泡过程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拆线步骤啦。我戴着手套小心翼翼的拆着。哇,一件焕然一新的小衣服出现了,我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这个下午我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篇六:学扎染】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穿的漂亮裙子,美丽衣裳是怎么染成的吗?可能大家会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都步入了工业机器化时代,可今天呀,我们小记者就将跟着石头哥哥一起来学习“扎染”这门手艺。

五彩缤纷的课堂开始了。瞧,桌子上已经摆放了各种颜料,这可不是普通的画画颜料,而是环保的植物染料哦。经过老师介绍,我知道了扎染是白族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做法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扎、浸、染、蒸、晒等工序,而今天,话不多说,我们就来简单快速地学一下怎么扎染吧。首先要叠布扎布,橙子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下一块小白布,并做起了示范,布可以横着竖着叠,也可以随便抓起一把叠,然后用皮筋一根根紧紧地扎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皮筋照样画葫芦学着扎布,可这牛皮筋还真是有点“皮”,我怎么摆弄它,它就是不听话,终于,弱不禁风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扎了几根。

接着,关键的一步来了——石头哥哥轻轻地把染料滴在布上,可不能用力挤染料,不然会熏染一大片,东边一色,西边一色,你想哪边有什么色就往哪边滴一点,这不我雀跃极了,我这个大马虎拿起紫色用力一挤,啊哦,滴的太多了,我开始吸取教训按着顺序小心翼翼挤出各种染料,认真滴起来,蓝色、红色、绿色……

最后再把布放手心握紧拳头使劲捏,这样可以让布尽快吸收染料,我使出蛮力捏啊捏……就这样这块布似乎有了生命一样,一块五彩的小手帕就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了。凑近闻一下,一股植物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仿佛进入了大自然五彩的世界,心旷神怡!哈哈,我可是这块手帕名副其实的主人了。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自己动手做一做哦!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