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很惭愧】
暑假时,妈妈送给我一本成语故事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中的内容很精彩,后来我又看了好几遍呢!其中有一个成语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惭愧。这个成语叫做“凿壁借光”。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更多的书籍,晚上家里也没有灯,所以一到晚上就不能看书了。读的书可以想办法去借,可没有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一天他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个小洞,这样到了晚上邻居家里的灯光就可以通过这个小洞照到家里来,把书放在小洞旁晚上就可以看书了。他还曾经到大户人家家里免费做过工,不计报酬,只为可以从主人家中借来书看。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下,古人有这般精神去学习。再想想我们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不用心搞学习,真是让人感到惭愧。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就像妈妈常常对我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今后,我会铭记妈妈的教诲,听从老师们悉心的教导,好好学习的!
【篇二:这个故事让我很难过】
春节到,大家都去过春节了。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街道中喊着:“卖火柴了、卖火柴了……”却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小女孩的鞋都跑掉没有人同情她,
可怜她,她很冷狠冷。点燃一跟火柴,火花带来了光明,她觉得坐在了暖烘烘火炉旁边,很温暖。刚要伸脚,火柴熄灭了。点燃第二跟火柴,在想象和妈妈、奶奶吃着香喷喷的烤鹅。还是没人来买火柴。最终小女孩又冷又饿冻死在大街上,手里还拿着几根熄灭的火柴。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我觉得小女孩好可怜啊!似乎我要流眼泪,怎么都没有人帮助她、同情她。和小女孩相比我好幸福,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丰富的饭菜,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上学的时候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小女孩都不能上学,也没有丰富的饭菜,我还不努力学习?
想想我的幸福其实也是来之不易,是爸爸妈妈辛苦付出给我的,我应该懂得珍惜。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应该主动去帮助,让有困难的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篇三:这个人让我感到什么】
这个人让我感到温暖
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在特殊时刻给我们特殊感觉的人。例如,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帮助的人会让你感到十分亲切,当你愁眉苦脸时逗你开心的人会让你感到十分高兴。
而我,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令我感到温暖的人。
那年夏天,我们六班正在上体育课,老师跟我们讲这节课要测四百米,这令热爱跑步的我十分激动,随着一声声哨声,终于轮到我了,哨声一响,我便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了出去。
当我跑到三百米时,便感到天昏地暗,以为刚刚跑太快,一下子呼吸没有调节过来。随后我再没多想,又顶着烈日跑完了最后一百米。
当我站在草坪上休息时,便感到一阵阵恶心,顿时眼前一阵黑暗,我凭借着那小小的细缝看到了老师,并告诉了他。老师说我可能是中暑了,让我去校医看看,随后便问,有没有人愿意带我去一趟校医。
在场的人顿时没了声音,就在这时,一个极小的声音喊了出来——“老师,我去!”。这个人便是我最好的朋友——李泊儒。
他二话没说,迅速将我的胳膊抬到了他的肩膀上,一步步扶着我去校医。他一路上还不停地问我有没有事,几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十米,五米,两米,我们终于到了校医。
我用微弱的声音让他把我的手放下来,他说,没事,还可以坚持。此时,他头上全是汗水,一滴、两滴……他的汗水不断地往地上滴。我又让他把我的手放下来,他死活不肯,生怕一放开我就会摔到地上。
过了许久,我又一次求他放下来,他总算答应了。看着他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衫,我再也抵不住内心的泪水,哗啦呼啦地往地上掉。
他的执着,他的友善,令我周身布满暖流。
如今,我跟他已经不在一所学校了。但这事,我却永远不会忘记。
【篇四: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从小至今,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书,在我所阅读的故事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它一直激励着我成长。
这个故事主要讲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虽小,但非常孝敬父亲。夏天,天气特热时,他就用扇子把父亲要睡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特冷时,他先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捂热,然后再叫父亲睡。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从小生活的非常幸福。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的小包包里零花钱用完后,妈妈马上再给,我从来没有为买什么发过愁。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做生意很忙,每天起的很早,睡的很晚。为了我生活得更好,为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每天忙的没时间管我,我总觉得他们有点不喜欢我。每次我想说出心中的小秘密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要以忙为借口,说没时间听,叫我不忙再说。每次周末,我想出去玩,他们总说没时间,等下周末,可到下周末,又喊忙又没时间去。一直拖到现在都没去。我心里埋怨过很多次。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妈妈走路都是小跑的。叫我帮她给客人买单,我要玩电脑,我不仅没去,还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去。”每当一想起,我都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
自从那时,我便下了决心,自己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每当我想对父母发脾气时,都会想起《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此时我的一些埋怨和情绪都变成了感动和对父母的感恩。
这个故事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它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
【篇五:这个故事让我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陈蕃,他知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奋发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的院子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扫一下屋子,招待客人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事,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最终成了一代名臣。
一个有理想的人,却不愿意将身边的小事做好,那也没有人能相信这个人有很高的本领,幸好陈蕃及时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踏踏实实的将脚下的路走好,才有可能走下千里长途;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每一滴水珠,才能汇集浩荡江海。这个故事恰恰点醒了我:如果不能掌握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怎么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如果不能讲文明,怎么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呢?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少年肩负着国兴国强的重任,我们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的积累成长,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
【篇六: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分享】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很多很多的故事书,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才四岁就懂得谦让,有一天他和哥哥们一起分梨吃,大家都拿个头大的,只有孔融拿的是最小的,他的父亲就问他,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咧?孔融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吃”。孔融懂得尊敬父母,先人后己,而且不因为自己的聪明就骄傲。这真是令人羡慕的品德。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示!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家里做了我最喜欢的鸡翅,妈妈让我和弟弟一起吃,结果我抢过来吃了很多留给弟弟的却很少,平常光想着自己有什么好的,都想自己一个人拥有,我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平时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总是留给我和弟弟,爸爸妈妈爱我,我也要爱爸爸妈妈,好东西我们要共同分享,并也要尊敬父母长辈。
这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学会与人分享,这样才能与人和平相处,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