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是1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只需手指轻触,我们就可以阅读、购物、娱乐、交流。
然而,这样的“碎片化生活”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便捷。最基本的一点,我们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为平台的开放程度很高,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网络上留下痕迹,而这些随手发出的信息会被不经筛选地在互联网上保存,我们就会搜索到这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受到误导。
此外,我们一直认为互联网能让我们自由选择想看的内容,但其实我们并没有这种权利。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我们的所有行为都被记录在了互联网上,经过系统的分析,你所能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精”。如果你在淘宝上经常购买文具,那你的主页上推荐的都是各种文具店。这种“个性化”的功能虽然有时让我们感到方便,但同时我们的接受面也在不知不觉中变窄。
同时,“碎片化”会让人习惯于零碎的信息,使人失去系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当我们习惯了读一些简短而浅显的文章,我们不但会被断章取义的片段误导,还会逐渐丧失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文章的阅读兴趣。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排斥这类文章而最终失去阅读所需的逻辑性和理解能力。而且,电子书籍虽然方便浏览,但始终不具备纸质书随时可以做笔记的便利;冷冰冰的Kindle如何比得上淡淡的书香呢。
更可怕的是,随着你不断“拒绝”有深度的内容,只关注粗浅低俗的看点,你的深度思考能力也会慢慢失去,渐渐依赖于别人的判断。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娱乐内容,如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低幼化游戏等等。这些信息一直在我们眼前晃动,但其中99%的东西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更没有任何价值,却会令人心生满足。
那些网络游戏,幕后有数百人的团队,运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为了让你沉迷其中。热点资讯的推送,每一条都经过数次修改,以消费者行为学为指导,用各种文案技法吸引你,让你点进去。
而反过来,学习、阅读、写作、思考,哪一样有这么豪华的阵容、强大的架势,让你“沉迷其中”呢?
碎片化的生活,势必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认知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小心应对,不要被碎片化的浪潮淹没,迷失了自我。
【篇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逐渐碎片化了。碎片化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生活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致远中学的芝士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利用了芝士网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使每一项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我们喜欢的竞争练习,还有能够换一些礼品,使我们觉得英语学习是那么的有趣。在我做了不少的练习后,我懂得了现在的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生活做一些好的事情。
但是最好的事情也有不足的一面,比如过度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让我们只知道做网上的任务,却忘了现实中我们有更实际的,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的话会使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抛弃现实,甚至将虚拟世界排在第一位。所以说,互联网时代也不一定都是件好东西,合理地应用会给我们带来充满负能量的信息,甚至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所以,碎片化生活肯定是有些做得好的地方。关键就在于我们应该怎么去合理地运用它,不会被网络控制住。我们有利用网络时代做属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符合现实条件的事情,对生活有一定帮组的事情。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事,会因为其他事而变得碎片化。
开开心心一个暑假,我已经打算好怎么疯玩了。
一大早妈妈把我叫醒,我想不是放假了吗,为什么还要我那么早起来?我带着不解刷牙洗脸。原本以为吃完早饭我就可以玩游戏了,但妈妈对我说,暑假作业和我布置的作业很多,你快点做。满怀期待的我苦笑地答应妈妈,失落地走进房间写作业。没能玩游戏,心里一直很痒痒,不知不觉进入了游戏幻想的世界,那些本来只要2小时做完的作业花了一上午,我兴奋的写完最后一个字,站起身准备去拿手机,结果妈妈叫我来吃饭,我心灰意冷,只能安慰自己,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我总可以玩到的。
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妈妈居然瞒着我报了三个补习班,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下子下午就没有时间玩游戏咯。
下午1:00就要出发,现在才12:50,我还有十分钟时间玩游戏,我刚打开手机,妈妈叫我整理一下书包,我心中有些不满,你是瞒着我报的,我怎么知道带什么呀!就这样,10分钟就被整理书包用掉了。
第一个补习班就在门口,不情愿的我根本没听老师上课的内容,除了知道是数学课没别的了,好在没有作业。结束了第一个补习班,我们连歇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往另一个补习的地方赶过去,那个地方离这个补习班10公里远,要换两部车才能到。我以为有时间拿出手机了,结果连老天也不帮我,当我们刚走到车站想坐下来歇会儿时,车就来了,我失望地看到人挤人的车,因为这样连伸进口袋的空间都没有。补习结束,还是我的“好运气”把公交车叫来了,依旧是人挤人,依旧是没空间。我就这样到了家,只好再找时机玩手机。
晚上吃完晚饭,妈妈把手机给我,我以为妈妈大发慈悲让我玩手机了,刚打开却发现除了学习的一个游戏软件也没有,问了才知道她想让我在网上上课,我想下载,但密码又不知道,只好接受现实,乖乖在网上上课了。我全程趴着,老师问的问题我都是蒙的。我觉得睡觉之前可以玩,但我感到全身酸痛,没力气玩游戏了。
就这样我原本计划的生活变成了碎片化的生活,我想要是有1分钟时间让我玩游戏也好啊!
【篇四:碎片化的世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碎片化就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比如看书,拆成大小不一的“碎片”,分为好几部分来完成。那么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它呢?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碎片化生活的看法吧。
碎片化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比如说,现在的人们很少会去图书馆搜查一份份完整的资料,而是会打开各类电子产品,轻点几下,一片片有些零碎,有些混乱的“个人看法”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确实,这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但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文章似乎都惊人地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样。你以为看到的是许多人的看法,其实说到底,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想法,只不过被许许多多的人不加出处地“引用”,这种现象在书本中终究还是不会出现的。
其实,碎片化还存在着一些不易被注意到的利端。当你想要读一篇长篇小说时,你无须再花大段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只需在手机上找到这篇小说,利用空闲时间来阅读。当你想要购买各种商品时,你不需要再花一整天去商场或超市里购物,只需要在手机或电脑上花几分钟时间,便可以轻松购买。更重要的是,其实碎片化从古至今都一直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它。就像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就很会利用时间,他一直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其实碎片化只是那些不会利用时间的人为了掩饰自己不足而找出来的“借口”罢了。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不管生活如何被分成小块,时间如何被撕成碎片,他们照样能够很好地学习、生活,并且创下佳绩。因为他们知道,你不能等着生活来适应你,你必须要主动去适应生活,而碎片化的生活,正等着我们大家一起去适应它呢!
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碎片化的利弊因人而异,连同一个人的看法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它是好是坏,仅仅在于你看待它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