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忆童年】
一眨眼,我从襁褓的婴儿长大成了一个阳光活泼的青少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如朱自清所说的: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啊!现在回想起童年,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童年快乐的时光,往往是在夏天。
春天,在别人的眼中,固然是美好的代名词。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等,但在我们的家乡,因为地理位置的问题,每到春天,外面总是湿哒哒的,所以我们最讨厌的就是春天。冬天,在南方地区没有雪,不能像北方的孩子可以打雪仗,但却很湿冷,每天都穿成一个大水桶似的,活动很不方便,所以冬天也不好玩。至于秋天,秋风萧瑟,又是新学期的开始,村里的小伙伴都忙于学习,秋收季节,大人们也忙于收割。
在夏天,每天都是日长昼短的,我们的节目多得数不胜数,几乎都是玩腻了一样又一样。而且有将近两个月的暑假,我们玩耍的时间就特别的多。
早上,最喜欢的就是“捉迷藏”和乌龟上岸”了。捉迷藏,相信大家都有所理解,而“乌龟上岸”这个游戏应该不比捉迷藏有人气,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剪刀石头布”谁输了谁捉人,只要有人上了台阶(屋子门前的台阶)就不能捉,直到捉完所有人,才能换人。现在回忆从前,总觉得这个游戏有些无聊,但是小孩子的心态就是不同。
到了下午,“过家家”是我们永远玩不腻的游戏,用广东话来说,就是“煮饭仔”这个游戏一玩就是半天,究竟有什么好玩呢?
其实就等同于模拟家庭生活,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有人当做饭的有人当买东西的,有的人当卖东西的,也有的人当“小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只等“吃饭”。我们用的道具都是农村特有的东西,例如用烂瓦片当碟子,杂草、河里的小鱼当菜,细砂作饭,而我们的饮料则是我们的特色,用杂草放在那些被丢弃的纸杯研磨成汁再加水,或者用红砖块磨成粉末泡水,五颜六色的“饮料”仿佛象征着我们的童年生活那般多姿多彩。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模拟生活而已,不会吃掉那些“饭菜”。也许是小时候老是被大人管着,心里很想快快长大,想当大人,想体验一下长大的感觉,才如此喜欢玩过家家这个游戏。而小时候玩这个游戏总是受到大人们的阻止,会把我们的东西丢掉或者阻止我们玩耍,而我们却偏偏跟他们唱反调,每次都偷偷地玩,这也增加了游戏的刺激性,这大概也是童年的一大乐趣吧。
除了过家家,我们还有一个游戏就是爬树,在树上摇来摆去,饿了就摘果子吃。小时候的想象力无限,会把树当成一艘军舰,有人来当船长,有人当游客。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了。
但是记得又一次,有一个小伙伴从树下摔下来,摔了个狗啃泥,哭着回家喊爹喊娘。但不过一会儿,那个小伙伴又笑嘻嘻跑回来跟我们一起玩,小时候总是很快把不开心的事情忘掉,童年无忧。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长会担心我们摔伤,就会骗我们竹林有恐龙,有蛇虫之类的,我们被吓到转移了阵地,又找到了另外一片竹林,让家长们哭笑不得,对我们也是无可奈何。玩到下午五点的时候,大家就相约在村里的长利涌游泳,每个人都脱光光扑通扑通地往水里跳。我们相互追逐,相互泼水,比赛,跳水,花样多多。我们的游泳技术可是杠杠的哦!就说我,四岁就学会了游泳,七岁就能游过涌的对岸了。我们经常会比赛谁游得快,每当游累了,我们就仰泳,就是面向天的姿势,非常省力,像艘小船一样,在水面漂浮,那时候的快乐,是用文字也表达不出来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手机和电脑也普及到每个家庭,现在的小孩几乎都是玩手机电脑,打电子游戏,已经没什么童趣了,根本不能体会我们小时候的快乐。童年,一个让我既难忘又怀念的词。
【篇二:童年回忆】
说到童年,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许多难忘的趣事。
我怀念爷爷,他已经不在了,但与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我很难忘。在我6岁时,老爸老妈带我回了老家湖北。那是我第一次会老家,也是第一次看到爷爷。
奶奶那个时候在苏州带我,每年也会一两次老家。每次回去,家里就暂时看不到那个苍老的背影,每次我都以为奶奶不要我了,也不知道奶奶回去做什么。以后我才知道,奶奶是去看爷爷。
幼儿园毕业时,我和奶奶,爸妈我们一家子回了老家,也就是6岁那次,我才真正的感受和加深了对爷爷的记忆,一见那张和蔼的面孔,顿时让我感觉到一股势不可挡的亲切感让我暖暖的。
老家的房子都是一片一片的建在广阔的田野上,每隔几公里就有一片房子,周围邻居之间的院子隔得不远,甚至有的前后院相连。爷爷喜欢带我下地,拔花生或是捉泥鳅。爷爷耕地,我就在旁边玩,经常灰头土脸,或是浑身湿透地跑回来,不是摔在了田野边上的泥沟里,就是掉到了水坑里,被水草缠住。我喜欢把爷爷耕好的地踩的乱七八糟,那个时候爷爷就会生气,要么打我几下屁股,要么叹一口气。每每被打时,我都会哭。爷爷不忍心,便拿出他给我做的弹弓玩,我便破涕为笑。可是一会儿我又忍不住了,用弹弓把奶奶养的鸡打得飞出了院子,爷爷又气得拿树枝打我几下,我又哭了。于是爷爷把我抱到他亲手给我做的吊床上,哄我开心。那吊床太舒服了,让我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在朦朦胧胧之中睡着了。
我时常怀念爷爷,虽然我与他相处了才两个月,但我难以忘记他的音容相貌,以及他对我的爱。我多么希望再重返那快乐的时光,但时光一去不返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愿爷爷在天堂一切都好。
【篇三:回忆我的童年】
对于童年,我的回忆并不多,大都已经忘却了,而对于故乡,那淡墨涂抹的轮廓还勾勒在脑海中。
故乡是水乡,有水就有人,有人就有桥,这是江南最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房前屋后,到处是泥土的芳香,下雨过后,草地松松软软,香气和泥土,和小野花混在一起,闻不出其他的杂味。
水乡,桥当然最好看,我不喜欢公公正正用尺拉出来的拉索大桥,也不喜欢外国的欧式白桥,我就偏偏喜欢故乡不起眼的小石板桥。在下雨的日子,雨水打在石桥上,把桥打软了,打松了,取下一块,凹成小洞,别有风韵,这也就是水滴石穿的情形吧?
石桥旁边都是石头,石阶、石路、石头做的洗衣台,似乎什么石头做的东西,都带着江南水乡的味道,都带着江南水乡古朴的气息,都是一种形容不出的美,桥下流水畅快,水中鱼儿自在,水面小船悠哉,那是多么美的图画啊。
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妇女们在“捣衣砧上拂还来”,小孩在“溪头卧剥莲蓬”,姑娘小伙在“采桑径里逢迎”,似乎有无数诗歌都是用来描写江南水乡的。
我最喜欢的是家里的破房子,木头做的,石头立柱,凹凸不平的地板,昏黄的小灯,破落的庭院,可我就是有一种说不上的喜欢。屋檐上有鸟窝,后院里有小鸡,小水潭里有鱼虾,房前屋后有各种果树。出门便是溪头,在桥上走走便不肯下来,沉醉在风光之中。
小桥流水的故乡,有迷人的景,有熟悉的人,还有一颗不知归眷的心。故乡是在脑海中轻描淡写的水彩,亦是浓墨重彩的刻画,我一直记着故乡里的人、事、景,故乡给了我一个最美的童年,让我沉醉。但谁又知道,若干年后,我又能否记起那行走在小桥流水间的童年?
【篇四:童年的回忆】
童年是一串风铃,每个风铃里回荡着美妙的音乐;童年是一本画册,一幅幅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里蕴藏着温馨的回忆……每当回忆起童年的岁月,我总会想起那件事。
三年级的寒假,我、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浙江省福州市安吉县滑雪,我高兴极了,连忙上了车……过了一天一夜,终于到了。我们下了车,还买了一双“灭霸手套”。
进了场地,我们便上了顶峰,向山下滑。“唔—太刺激了。”我喊道。谁知,我在半山腰的时候,脚一滑,摔了个“狗啃泥”,吃了个没有味道的“冰淇淋”。“呸!”我咳了几下,又接着滑了。哇!爸爸好厉害,还来了个“飘移”,太牛了!
我不服,就再一次上了顶峰。“冲啊!”我边滑边喊。呀!眼看就要撞到前面的一位小姐姐了,为了不伤到人,我就用力向旁边一拐,又摔了个四脚朝天,滑雪板还卡住了,急得我嗷嗷叫。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小姐姐把我服了起来,我说了声“谢谢”,就滑走了。
这是第三次了,我就不信了,冲啊!快到山脚下的时候,不知脚下碰到了什么东西,还没等我回过神来,连人带板飞了出去,疼的我摸着屁股,哭笑不得,爸妈也在一旁哈哈大笑……
童年的回忆,真让人觉得可笑。
【篇五:回忆童年】
每次只要我想起“被猫吃脸”这四个字时,这件事就会如天边的云彩一般,慢慢飘过来,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在我五岁的那一年,我特别讨厌洗脸,每次看到毛巾就直呼:“鬼来了,鬼来了!”外公每次看到这种情景,总会皱着眉头,仔细地想办法。终于他编出了“如果不洗脸,脸蛋儿被猫舔”的“俗语”。刚开始,我乖乖听他的“命令”,可后来我觉得有点儿奇怪,就故意装出很会洗脸的样子,想着当一次小福尔摩斯,检查这个“俗语”是否属实。我就奶声奶气地说:“外公,我学会了洗脸,明天我可以自己洗脸吗?”外公答应了,我心里一阵欢喜,相信自己一定要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早晨,我和外公去散步时,外公忽然问我:“妞妞,你洗脸了吗?”我那时很诚实:“我没洗。”
“对不起,我要去一下厕所,你好好呆在这儿,不过我会快去快回的,为了保护你的脸。”
“好的,没问题。”
在我正快乐地和大地玩耍,和小鸟合唱时,身后似乎传来了一阵阵猫叫声。当我正一时摸不着头脑时,我猛然想起我今天没洗脸,脸蛋儿肯定会被猫舔。可我那么小的个子,万一遇到一只很大的猫,把我压住,再把我脸吃了,岂不是很难看?我心里又一阵恐慌,盼望着外公回来。
过了一会儿,外公回来了,不过他走过来时,猫叫声也忽然停止了。“都怪你,你走过来的声音太大了,都把猫给吓跑了。”
“没事呀,你今天没洗脸,猫来吃你脸了,我赶走它不好吗?”就在外公说这话时,后面又传来了阵阵猫叫声。我回头一看,哎呀!真是一只猫,不过它的眼睛不是盯在我这里,而是在盯一只老鼠。我终于明白外公是哄我的。
童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被猫吃脸”这件事就在这条河里荡漾。坐上一只小木船,观赏着美丽的风景,你必然开怀大笑,而这笑脸就点缀着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