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看待追星】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总会有各种新鲜的名词涌现在网络上,这无疑会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当然,我也会被这个名词所吸引。最初听到“追星”及与其相关的名词时,自己有一个简单的理解。“追星”即追随那些堪比完美的明星,想来也觉得十分贴切形象。
我想,每一个人对于追星的定义也都略有不同,那么我想谈谈自己对追星的理解。大多数追星的人都会有偶像情结,在我看来,这偶像情结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强者崇拜。因为偶像能做我们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情,偶像能成为我们想成为但成为不了的人,偶像实现了我们想实现还没有实现的梦想。我们喜欢唱歌,偶像可以唱出海豚音催人泪下;我们喜欢跳舞,偶像可以跳出我们无法想象的舞步,我们喜欢游泳,偶像用一只手都能比我们游得快;我们喜欢画画,偶像随手一画都是国际藏品;我们喜欢写作,偶像写出我们的肺腑之言……然而,这样的追星,很容易发展出两个极端。一是学习所追明星的本领和优点,成为自己人生正面的积极力量;二就是很容易堕入“完全由偶像来代替自己实现梦想”的深渊,从而丧失对自己的追求。
第二类:精神支柱。当我们缺少心灵的力量时,偶像就成了精神的支柱。比如你看了哪位明星的一本书,听了哪位歌手的一段音乐,或是看见哪位名家在说一段话,刚好击中你的心灵。若是恰逢那段时间,你正经历痛苦的当下,通过这个人,你逐渐走出了彷徨,这个人自然就会成为你心目中的偶像。有一个粉丝今年21岁,是先天重度瘫痪患者,主治医师曾宣判这个女孩此生不可能站立。14岁那年,女孩做康复训练时,无意中听了音乐广播中李健的歌《向往》,有句歌词“我知道并不是所有鸟儿都能飞翔,我害怕看到你独自体会这默默忍耐的力量。”听到后嚎啕大哭。从那一刻,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参加李健的演唱会并拿到李健的签名。几年后,女孩终于可以自己行走,完成了梦想。现在,她也在用她心中的明星的音乐帮助其他患者。谁能说这样的追星没有重要的意义呢?
其实,有些人认为追星让一个人有崇拜的对象,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但也有些人认为追星是浪费时间。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片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于追星,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武断地否决他人的想法。对于偶像的崇拜也许会让我们拥有精神上的支柱,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但也有可能会使我们丧失自己,陷入痴迷的追星中,一味地随波逐流。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我们对于追星的态度。
因此,我们都可以尝试着去了解我们所追的星,去发现,去感受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给予我们自己成长的启迪和营养,而不是一度地迷恋与盲从。我想,当我们更多地将所追的星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支持,去鼓舞我们,激励我们在成长中越挫越勇,追星又何尝不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呢?
【篇二:如何写旅游作文】
龙游,是一块风水宝地,依山傍水,视野开阔。可你一定不会想到,在龙游的地底下,分布着24个令人神往的洞穴。
这些洞穴十分奇特,虽然我们只去了已开发的5个洞穴,但这依然令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从5号石窟开始游览。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洞,几根三角形的大柱子屹立着,顶天立地。只要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柱子和墙上有一道道斜纹。那些纹路很细很细。和一根面条差不多。装饰在墙上,柱子上,看上去很美观。
连通4号洞和5号洞的是一扇门,我估计只有50厘米宽。虽然这是为了方便参观而挖的,但它向我们展示了挖洞人的技巧是多么的高明——只留了这么一点的`间隔,却完美到在有花纹的情况下没有挖破任何一点,真神啊!到了4号洞,觉得它比5号洞大,听导游说,这是5个洞中最大的一个。但洞内的景观和5号洞相仿,也是只有那面条似的斜条纹。
在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之后,3号洞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和其他洞大体相同的洞,但它有两个和其他洞不一样的地方。一是它的上方可以看见天,不用照明灯。二是它出土了5个洞中唯一的一件文物——一尊只有上半身的无头人像。这个人物很特别,它的胸口明明带着文官的饰品,手里却拿着半把宝剑。原来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2号洞普普通通,可一号洞就不一样了。一号洞虽然不大,只有几百平方米,但它特别在一堵墙的斜上方。那儿是5个洞中唯一一处雕刻,刻得漂亮又奇特。它的主体是一匹马,但马的前脚却是一只鸟,下方又有一条鱼。这个图案叫马鸟鱼。真是太怪了。
【篇三: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英雄】
古人彭几十分崇拜范仲淹和狄仁杰,于是把自己的容貌模仿成他们的模样,最终只引的他人的嘲笑。崇尚英雄必然可取,但是崇拜的方式也必须注意。
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如果像彭几那样仅仅把自己打扮的形似那些伟人,这便成了笑话。
在如今这个时代,追星十个太过常见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时代进步,造就了许多歌坛明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便开始追求精神的欲望,对很多行业表现突出人产生了极大的崇拜感,成了他们的“粉丝”。追逐名人其实并不是坏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然而,若是把追星当作了生活的全部,这就是大错特错了。还有些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模仿成自己喜爱的明星的模样,连一举一动都要模仿,这样的追星便失去了意义,只会让自己失去自我,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我们追的明星一定要是能够传递出正能量的他们,专业一流,事业一流,人品一流。的明星不洁身自爱、吸毒滥交,倘若这样坏了声誉的明星你还追,那就叫追腥逐臭,是非不分,非走上歧路不可。还有在追星时更要追问一下明星的成功经历,体察他们成长路上的艰辛。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为自己的成功助力。当一颗钻石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时,你可知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切割和打磨,明星的成长有类于此。
最后,我们必须理智的去追逐明星,不能为此放弃学业,放弃家庭,甚至是放弃生命。我们追星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只为了亲眼看他们一眼,或是要一张他们的签名,最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高尚的品质,学到奋斗的精神,从而让自己在生活中更加顺利的前行,更好的面对抉择与挑战。
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
【篇四:如何看待新生事物】
如今的21世纪已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现在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有些人认为它是洪水猛兽,不敢面对它,更别说接受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慢慢正视它,接纳它,于是世上就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就率先获得了人身的第一桶金。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新生事物呢?
在近些年,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迅速,如今出门在外,根本就不需要带上那么多的现金,只需要带上一台手机就可以了,现在人在吃饭、购物、购买电影票等,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来进行付款,对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定外卖,足不出户便可以吃到各种美食,可谓是极大的便利。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并且也给了很多人工作的岗位。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这并不好,因为手机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正所谓科技是把双刃剑,很多人因为玩手机误了大事。如新闻上经常有的事情:家长在路上玩手机,结果导致自己的孩子丢了;某女子因为玩手机,没看到前面的地下水道入口,掉了进去。所以现在很多人对新生的事物表示抵制、害怕和疏远。但是新生事物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好的方面。如前一阵子的新闻:一男子帮贩毒团伙望风,结果因为玩手机没有看到警察到来,结果贩毒团伙被一锅端。所以新生的事物不一定全是不好的方面,我们不能全盘的否认,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要慎重考虑,并进行长期的观察才能下结论。我们应该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用智慧的大脑、敏锐的眼光去耐心、全面地了解;深入、细致地分析。
新生事物任何时代都会出现,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果没有珍妮机的发明与改良,以后的一些发明也不会出现,如今的生活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生活不会变得如此地便利。这都是因为前人接受了珍妮机的出现,并进行了改良,我们如今才会有现在的生活。但是在我们接受了这些新事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地球变暖等各种负面影响,虽然生活变得了便利,但是周围的问题也不断产生,这更证明了新生事物是把双刃剑。
具有积极性、阳光性的新生事物会改变人类的环境和命运,更会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新生事物,不能去逃避,要发现它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完善。
【篇五:如何看待“碎片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碎片化”这个词也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这到底是好是坏?而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应该是进是退?
首先,碎片化确实有其不利之处。我对其感触最深得就是碎片化的阅读。在初中时学业繁忙,除了每周一到周五例行的上学时间,回到家后还必须分出时间来完成回家作业。
于是,对于我喜爱的书籍,根本没有空余时间来仔细地、连续地阅读。而是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甚至上厕所时。虽然的确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但前后时间间隔过长,常常忘记了一些主要内容,每次看书前总要来个“上集回顾”。这既浪费了大量时间,还使故事整体的完整性、趣味性降低,使我根本无法深入到书中去。
但“碎片化”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并不,上文也说到了,虽然时间被碎片化了,但没有这些看似无用的时间,我根本不可能在这个繁忙的时代中完成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同时,传统的书籍又昂贵又笨重,很难到处携带。一般人也只会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慷慨解囊”,知识面就受到了限制。而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网上概括好的短文也节省了阅读时间。
再者,智能手机也增加了我们的选择权。一些传统的经典书籍的大名,往往是受到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等人的推荐,但是别人的推荐未必一定适合自己的口味。而一个人想要获得知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是否去阅读。所以,智能手机还增加了人对于阅读与了解的选择权与多样性。
由此可见,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能因为他的坏处而否定它的好处,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而无视它的坏处。“碎片化”也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不是拘泥于它的坏处就是沉浸于它的好处之中。更有甚者,无脑地、片面地批判着“碎片化”,根本不深入考察再下结论。
其实,时代潮流的变化,只靠个体是根本改变或是抵御它的。相反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去适应它,学会善待它。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确实应该停止发牢骚,而去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我们依然能够得到智慧。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们去随波逐流,变成“碎片化”的奴隶。这样,我们只会整天浮躁求快,断章取义,走马灯似的翻看大量信息,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中,我们应拨开迷雾,理解“碎片化”,适应“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