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数米粒大赛】
今天,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数米粒,我们非常高兴。老师准备了许多大米,那些米粒有的雪白雪白的,像白云一样;有的金黄金黄的,像豆子一样。米粒的形状分为三种: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椭圆形,还有一种是长条形。这些米粒聚在一起,好像在开大会,有趣极了!
开始发米粒了,老师让我们伸出双手把米粒发给我们。同学们有的发的多,有的发的少,。我心里想:老师会给我发的多还是发的少呢?我心里正在盘算着,老师把米粒给了我,我数了一数,才六十多颗。旁边的人数了数,都一百多颗。天啊!老师,你就不能多给我几颗吗?
比赛将要开始了,有的人笔直地站着,好像一棵参天大树。他们站在路旁,心里好像在想:这次比赛,我一定是第一名。有的人无精打采地站着,好像一名打败了仗的兵一样,心里好像在想:我数得那么慢,过了一会儿,怎么办啊?有的人托着脑袋站着,好像在低头沉思,心里好像在想:这个游戏怎么玩呢?会不会很难?
老师把游戏规则讲给我们听,老师数10秒钟,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数米粒的个数,数的多的人获胜。我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老师喊:“一、二、三!”比赛开始了,每个人都睁大眼睛盯着米粒,生怕米粒逃走似的。他们有的用“手指水上漂轻功”在米粒上不停的点着,米粒好像在说:“小主人,求求你了,别在用你的点穴功点我了!”有的用手在米山里不停的摸来摸去,米粒好像在说:“小主人放了我吧!我要被你摸晕了。”有的人用手握着米粒,米粒好像在说:“小主人行行好,我要被煮熟了。”我开始数米粒了,我不停地点着,口中还不断地说:“一、二、三……”心里还不住地想:我会不会数完呢?老师数到十了,我才数了五十七个,我非常失望。
不过总的来说,这次我还是很开心,并且学会了坚持!
【篇二:探索米粒】
米粒,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进这个伙伴,去探索一下它吧!
首先,我把一粒粒大米放在手中,它看上去和蚁后产的卵一样,它乖乖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瞧!它们的颜色也有细微的不同,有的是米黄色的;有的是钛白色的;还有的甚至接近透明色……接着,我在仔细观察,它是椭圆形的,又细又长,两端是尖尖的,然后,我又用鼻子闻了闻,啊!一股米香扑鼻而来,使我陶醉。再继续用手摸一摸,硬硬的,很难掰断,最后,来尝一尝米粒,生的米粒一股粉味,顿时弥漫了整个嘴巴。
就在此时,我又观察了煮熟的米粒,咦!同样是米粒,怎么熟米会这么软,这么黏呢?如果大家想知道,那就自己也去探索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米粒的来历是多么辛苦呀!让我们大家好好珍惜粮食吧!
【篇三:米粒间的温度】
轻开盒子,米粒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烟在晨光中飘扬,勾勒出母亲那忙乱的身影……
在我上初中之后,母亲担心我在校就餐的营养,上学路上那短暂的时光已被母亲不停的叮嘱占满。“早饭要好好吃,不然会营养不良”、“不吃饭会得胃病的”……诸如此类的话虽已烙在耳中,但在脑海中溜走,不留一丝影儿。
终于,胃的隐隐作痛“升级”了母亲的叮嘱,她开始了她的行动。只要是不晨跑的日子,晨光中的桌上总有一个盒子——一个热腾腾的蓝色盒子。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轻开盒子,在母亲满是爱的笑意中,扑面而来的是无限的惊喜:有时是简单的鸡蛋炒饭,黄灿灿的鸡蛋拥抱着小巧洁白的米粒儿;有时是浓醇的咖喱牛肉饭,沉稳的棕色在轻巧的白色中更添一份灵动;有时是稀稀的皮蛋瘦肉粥,碎碎的肉与皮蛋沫相得益彰,在清香中共舞。清晨6点钟的闹钟紧促地传达着迟到的信息,所以我只能在车上细品。一小口一小口地让盒子见了底,每一口都让米粒儿久久地与唇尖相触,让那温柔的触觉与永恒的温度永远充斥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吃的不是早餐,而是人间最暖最美的艺术品。
眼前的早餐开始恍惚,浮现出母亲做饭的情景……
母亲总被5点钟的铃声唤醒,简易快速地洗漱打扮后便开始为我做饭。此时,母亲的睡意和疲惫早已被驱逐,因为她说过,为我做饭是最幸福的事,但我知道她一定忍受着黑眼圈的折磨。加米、加水,随后一碗鸡蛋融入了被水泡得胖嘟嘟的米粒儿中,随着锅“嗞嗞”的声响,母亲手中的铲子在空中一起一落,不断重复,香气四溢。母亲顾不得早已发酸的胳膊和发尖细细的汗丝,似乎看到了我正香甜地吃着。她笑了……
是呀,米粒间的温度,不正是母亲对孩子满满的爱吗?只有母亲用心做的饭,才会如此让人心醉、令人温暖……再次看向氤氲着热气的早餐,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是米粒儿的温度,也是母亲独有的温度……
【篇四:数米粒】
数米粒,对于你们来说是很稀奇的吧!你们你们可不知道,也应该不会相信,我可是在数米粒中长大的。
每一次吃米饭,我都会在饭桌上掉许多米粒。米粒好像专门和我作对一样,老是从我的嘴角掉出。
妈妈说,我的嘴是猫的嘴,吃啥掉啥;爸爸说,我的嘴里是无形的洞,一吃米饭就掉;姐姐说,我的下巴可能有个洞,时不时米就出来了。每一次吃完米饭,爸爸妈妈就把桌子上我掉的米粒给数一数,看看这一次掉了多少粒米。妈妈会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然后给我讲一些节约粮食的常识。
记得有一次,我去大舅家找哥哥玩。那一天中午,舅妈恰好做的是米饭。我吃一口,掉半口。舅妈看见了说:“文涛,你在往桌子上种大米吗?”
“嘿!嘿嘿,没有啊!”我边笑边说。
吃完饭,舅妈说:“文涛,我们来数一数你掉了多少米粒。”我和舅妈数了二十多粒米。“文涛,米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舅妈语重心长地说。
“嗯,知道了。我经常这样,我也对自己很生气。”我有些难过地说。
还是姐姐聪明,她说:“如果你哪一天吃米饭一粒米都不掉,我就给你十块钱。如果你掉了一粒米,你就给我十块,怎么样?”
我想:十块钱,对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再说,我也一直想撤底改掉掉米粒的坏习惯,就从这次打赌开始吧。于是我爽快地说:“成交。”
姐姐也说:“成交。”
事后我想:我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千万不能再掉米粒呢!
那一天,我们又吃米饭。我很小心,但也掉了几粒米。趁姐姐不注意赶快捡起来吃了。饭后姐姐说:“要统计米粒了。”我在一旁偷偷地乐。
妈妈笑着说:“今天不用统计了,因为文涛一粒米也没有掉。”
姐姐不相信:“等等,我要看看,我看了才相信。”姐姐过去,桌上地下都看了看,真的没掉。我看到了她傻眼的样子。
姐姐给了我十块钱。我高兴地跳起来:“姐姐输了,姐姐输了。”
也就是这十块钱,改掉了我掉米粒的坏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成长。我体会到家人们用心良苦“数米粒”的故事,就是让我知道“粒粒皆辛苦,珍惜粒粒米”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