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六年级作文 学京剧
学京剧
发布时间: 2025-01-21 22:15
阅读:

【篇一:学京剧】

老师把我叫来,说有一个表演请我参加,要唱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我的心一下子怦怦跳起来……

小时候,爷爷喜欢听京剧,家里的电视总是放着一出出京剧,《空城计》啦,《宇宙锋》啦,《群英会》啦,五花八门。爷爷总说“京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欣赏和保护。”我就抬起头,望着电视里的生旦净丑,他们那么多姿多彩地表演着,一哭一笑,都牵着人们的心。好厉害呀!我有些兴奋,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欢乐。

我一天天长大了,却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失去了对京剧那一颗热衷的心,直到今天……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后,才发现学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来都没有学过京剧,对《大唐贵妃》一窍不通……

我跟着老师学起来。我看着她轻轻滑过地面,水袖缓缓撒开,脸从袖旁探出来;可我办不到——手脚像机器人一样僵硬地挺直着,一会儿被裙子绊倒,一会儿摇晃着身子怎么也站不稳。要唱,也同样不行:声音断断续续地,没有一点延绵悠长的感觉。扭扭捏捏地声音像蚊子……

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它吧!

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一支梨花,在洁白如雪的夜光下,它那纯洁与灵性的白,散发出一阵很淡很淡的清香。我不禁想起了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在心灵的空谷上回荡……也许因为它是中国的花吧,它那雪白里透着一股属于中国的味道。“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忽的,一句话在耳边回响起来。既然是中国,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一个念头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教室里,总是只有我一个人,但我从不觉得孤单。唱着,舞着,有京剧陪我,就够了。踮起脚尖,一侧身,一推袖,一遍不行,就多跳几遍。渐渐的,我像机器人一样僵硬的身子,有了些柔软的味道。对着镜子,微微张开嘴,深吸一口气,一句一句地练着。望着镜子中的自己,我的心欢腾地像万里晴空。

真正上了台,感觉又不一样了。怀着一颗怦怦跳的心,燕子一般拂过台面,手里的水袖,两只翻飞的白鹭一般,格外好看。“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那句话又响在耳畔,望着观众一张张兴奋的、葵花般的面孔,我笑了……

周末,我上网络的英语外教课时,外教老师请我唱一段,待我唱罢,他露出十分惊讶的神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令人惊讶的!”他对我说。

我微微一笑,想起自己小时,也是和他相同的心理吧,我知道,我为祖国点了赞……

【篇二:京剧的魅力】

今天,我们班龙雨霄同学为大家上了一节精彩的“京剧赏析”课。我们在她的讲述中,更深层的、更透彻的了解了“中华国粹”的魅力。

一上课,龙雨霄同学就直奔主题——“大家来听一段京剧吧!”那京剧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真称得上是雄奇壮丽,一显京剧唱将的功底深厚,让同学们记忆深刻,有几位甚至兴致勃发,学起了京剧的唱调呢!

“听了这段京剧,想必唤起了大家对京剧的记忆吧!那么就让我们快快进入学习吧!”接着,龙雨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传神的京剧图片,介绍了一个个有趣、新鲜的京剧知识: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的历史悠久,但前身却是由徽派戏班传导的,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才真正诞生,这令同学们十分好奇;京剧的行当并不只“生,旦,净,丑”那么简单,而是有着级细的分类,如生有小生、武生之分,旦有花旦、老旦之分等;京剧演员还要精通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许许多多的知识,使同学们拓展了不少知识:“原来京剧也有这么多深奥之处!”。并通过欣赏《霸王别姬》这段京剧,更开拓了眼界,了解了更多有名的京剧片段。

这堂课就在同学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通过龙雨霄同学的讲述,让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的风韵!

【篇三:第一次在中学唱京剧】

在我的京剧学习生涯中,不乏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唱戏,第一次登台,第一次画油彩。然而,在这个我并不熟悉的中学校园中,我再一次拥有了一个重要的“第一次”。

在衔接班的结业演出上,我与朋友雪骐准备表演京剧。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准备轻装上阵。节目一个个轮过,很快,该我们上场了。也许是因为对于中学的陌生,我和雪骐都有些紧张,我着头摆弄我的扇子,心中不再平静。

第一小段,是我的“贵妃醉酒”。我缓步走上台去,心中渐渐平静下来,随着乐声打开了扇子。这时,暑假时老师严格的训练便显出了好处。不用多想,婉转的腔调便从我口中溜出,我努力回想着老师的指点,尽量把每个动作都做到最好。一个踏步的柔美,一个侧身的雍容,一个眼神的妩媚,都早已刻到了我的心中。我的脑子渐渐放空,似乎再一次抓住了忘我的感觉。但是,耳边渐渐放大的嘈杂把我惊醒了,我疑惑地向台下望去,却看到让我吃惊的一幕,有的同学看的心不在焉,有的甚至交头接耳了起来,更有甚者甚至大笑出声!我心中不解的同时也带上了一丝恼怒。我焦虑地想着:“怎么回事呀?难道是我的表演出了问题吗?”我努力完善着自己的动作,却无法找到刚刚的感觉了。

而后雪骐漂亮的“天女散花”博得了观众们的掌声,彩绸在空中不断翻出花来,台下的掌声也接连不断。我压下心中的疑惑,提起剑走上台去。这出“霸王别姬”我已将近两个月没有完整地练过了,自然比之前要差上许多。我翻身时踉跄了一步,“探耳”时也差点没站稳。这一系列的失误让我十分失落,但同学们却一脸兴奋地鼓起了掌。“为什么只有热闹的戏才会受到追捧呢?”我这样想着,同雪骐一起款款谢了幕。

我忽然忆起同学们在课间谈论的话题,不外乎是一些韩流明星,亦或是现下流行的网络小说,真正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的人却已寥寥无几。我不禁有些担忧,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中华文化之美将无人能解?

希望这杞人忧天般的担心不会变成现实。希望我们能将这中华之美代代传承。

【篇四:观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表演有感】

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正式演出之前,一位“老生”扮演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腔调等,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期间,一位旦角演员穿插了一些京剧演出中的经典步伐和简单的腔调,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表演怎么还不开始?同学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锣打鼓声使在场三百多名观众激动起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嗬!”随着一个矫健的侧空翻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京剧《三岔口》开始了。《三岔口》虽短,但它的精华便体现在其之“虚拟”。两位演员在只有一张红桌,两把大刀,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却能生动地表现出摸黑打斗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场演出我们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之处,这是因为京剧源于生活,加上了艺术化的夸张之后,化实为虚,借用一名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岔口》配有锣鼓声乐,演出中气氛紧张,增强了开打时的紧张和激烈,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随着锣鼓节奏融合于剧情中。

《三岔口》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紧接着,第二场《卖水》又开始了。整体来说,京剧《卖水》节奏慢了许多,欢快活泼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在“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演出结束了,梅英那如黄鹂般的嗓音仍萦绕在我耳边。京剧,我爱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