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趣的实验】
“我成功了!”“哎,又失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好难啊!唉……”在四年级的一排教室中,一个班的喧闹声打破了以往的宁静。在这美好的春天,四(9)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实验。
“我能把这个乒乓球挪到杯子里去,信不信?”今天班长在教室里大展身手,做了个神奇的小实验。接下来就让我给你们介绍:
材料:一个瓶口和瓶身同样大的杯子,一个小纸杯和一个乒乓球。
接下来就是班长出场演示了,只见,他把乒乓球放在广口杯里,再倒扣,小幅度地转圈,那乒乓球就像被他施展了魔法一样,在旋转中,乒乓球向上去了!他抓住时机,把杯子抬起来,我们惊奇地发现球没有掉下来,反而继续在旋转。班长成功地把球运到了小杯子里。同学们见了就按捺不住了,急着想去试一试,教室里砸开了锅,活像一个热闹的集市。
接下来,班长叫了金尚羿上来挑战,只见他一手握紧杯子,铆足了劲儿,拼命地旋转。可是乒乓球被他“转晕”了,“咣当”一下摔了下来,迷迷糊糊地转下了讲台。班长在一旁鼓励他,说“不要沮丧,不要气馁。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呀!加油!”金尚羿鼓气勇气,又试了一次,他掌握好力度,屏住呼吸,心跳加快了……终于,他成功了。
第二个上场的是王桠楠,小乒乓球心中的“小恶魔”爆发了,怎么也不听她“使唤”,干脆一“骨碌”滚下讲台,”罢工了,她只好再试一次。这一次王桠楠成功地把乒乓球提了起来,可不知怎么了,手抖了一下,球又滑下去了,最后以失败告终。
第三个挑战的人是我,我幸运地被选上了,我走到“实验区”,跃跃欲试,看了前面几个的表现,觉得很容易,其实这个实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班长传授给了我他的经验,要轻一点。我按他所说的,手握大杯,杯中放球,飞速地摇了起来,可小球似乎累得睡着了,垂直地跌落“谷底”,我的第一次试验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我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知道了旋转还是要慢一点。我相信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屏气凝神,手握杯子,均速地摇动,我的手向上抬,我在心里祈祷:这次一定能成功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手一抬,一放,动作干脆利落……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其实这个实验有个原理,是因为乒乓球在快速旋转中,有个惯性,球暂时脱离了引力,才造成了这一现象——离心力。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我不仅亲自体验了实验过程,还学到了知识,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是有趣啊!
【篇二: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啊,成功啦,成功啦!”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多么神奇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们猜猜有什么奇事发生?
我今天心血来潮,想做个实验,名曰:蜡烛跷跷板。什么?蜡烛也能坐跷跷板,这能实现吗?先别急,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先找来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钢针,半节蜡烛,两个纸杯和一个打火机。第一步,把钢针从蜡烛的中间穿过去。我拿起钢针小心翼翼地对准蜡烛正中间用力扎了下去。大事不妙,针还没扎透呢,蜡烛身上却出现了裂痕。我火急火燎,心里暗自祈祷:天灵灵,地灵灵,千万别断呀!我屏住呼吸,闭上眼睛咬牙一按,欧耶!钢针成功出围。
接下来,我把两个杯子并排放好,将身穿钢针的蜡烛担在纸杯上,开始点蜡烛了。可是我把打火机按得啪啪响,另外一头的蜡烛还是老神在在,毫不给面子。怎么回事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请教妈妈。妈妈一看,笑着说:“蜡烛的棉芯都没露出来,怎么能点着呢?”啊,原来是这样呀!我拍拍脑袋恍然大悟。
当我重新把削好的蜡烛放在杯子上,心里暗暗紧张,这次应该能成功吧?我深吸一口气,尽力控制在我那激动的心和颤抖的手,再次点着了蜡烛。我睁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蜡烛,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变化。只见两头都点燃的蜡烛一头在上,一头在下,都在滴滴答答不停地滴着蜡油。那一滴滴滚烫的蜡珠犹如一串串热泪,悄无声息地落下,让人不禁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渐渐的,位于下方的蜡烛火苗变大,滴下的蜡油也更多,就慢慢跷上来了,另外一头则逐渐下降。就这样蜡烛两端你上我下,交替跷起,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这个蜡烛跷跷板。
实验成功了,我很高兴,但是原理是什么呢?我上网查询,原来在下面一端的火焰直接烧着蜡烛,蜡烛燃烧得快,变轻了就跷起来,如此往复,就形成了蜡烛跷跷板现象。
你看,每个神奇现象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科学道理。我们只有好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练就一双慧眼,拨开迷雾看本质。
【篇三:有趣的实验】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在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我先找来一个碗,里面盛了大半碗水,我拿起事先准备的一枚个头不算太大的鸡蛋放进碗里,鸡蛋“咕咚”一声沉到了碗底。我问妈妈:“妈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吗?”“当然有了,你往碗里不断地加一些食盐试试看吧!”妈妈回答道。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即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食盐,慢慢地撒到碗里去。一边撒我一边慢慢搅动,好让食盐快快融化。但是,鸡蛋并没有浮起来。于是,我就不断地向碗里撒盐。撒到第五、六勺时,鸡蛋渐渐地离开碗底,开始往上升了,我高兴地朝着妈妈大喊:“妈妈,快看!鸡蛋往上升了!”我又往水里加了几勺盐,这时候,鸡蛋一下子浮到了水面上。
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向碗里撒盐,能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呢?”“你去查查《十万个为什么》吧,”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回答道,“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已经冲进了书房,翻开书仔细地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不断地往水里加盐能加大水的密度,加大浮力,鸡蛋就自然而然地浮起来了。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说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有许多未解之谜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会有所发现,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四:有趣的实验】
下午,我闲着没事做,就做起了实验。
我拿了一个杯子,把它装满水,再拿了一个鸡蛋,半杯盐,一根一次性的筷子,心中充满了懂憬和期待。
首先,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水里,鸡蛋立刻沉了下去。
我想了想,然后用筷子搅水,本以为它会浮起来,没想到它在水“跳跃”了一下,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就像刚被叫醒的娃娃一样,叫醒了又“睡着了”。
我有点失望,又把一些盐一点一点地往水里倒。这时,鸡蛋渐渐浮了起来。我非常的高兴,又把一些盐倒进水里。鸡蛋已经把它尖尖“小头”露出了水面,好像在打探周围的情况呢!
我迫不及待地把所有盐都倒进水里。现在,鸡蛋已经完全飘浮在了水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开始,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它会沉下去;但如果往水里加盐,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时,盐水就可以托住鸡蛋,鸡蛋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实验,收获也不少,以后,我要勇于尝试,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
【篇五: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我看见妈妈在厨房洗鸡蛋,一个个鸡蛋沉在水底,放在桌子上。我心里想:“为什么鸡蛋沉在底下,不可以浮出水面上呢?”我把问题告诉给妈妈,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个实验,怎么让鸡蛋浮起来。
说完,妈妈叫我找一些盐,一个杯子,一把勺子和一个鸡蛋,准备好材料,就开始做实验了!
我们在杯子里倒了一些水,把鸡蛋放进去,鸡蛋像一把小小的降落伞,稳稳地落到了杯底。我们用勺子舀了一勺盐放进水中,盐像冬天的雪花落到了鸡蛋上,好像又厚又温暖的被子,可是鸡蛋没有浮出水面,我很伤心,眼泪快落下来了,妈妈在旁边说:“不要伤心,失败一次算什么,科学家失败一百多次呢!”听完,我们又放了一勺盐,“天空”中的雪花变多了,“被子”也被织得更厚了,可是鸡蛋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这下我有点急了,又放了第三勺盐,鸡蛋也没浮上来了,我心想:怎么这鸡蛋还不浮上来呀?”不会浮上来了吧!
妈妈提了个建议:“我们准备一杯盐水再把鸡蛋放进去。”我照着妈妈说的做,在水里放盐,我怕不够多就放了二十勺盐,然后把鸡蛋放进盐水里,果然鸡蛋慢慢地浮起来,它先浮了一点点,最后整个都浮出了水面,水都满出来了,我很开心,一蹦三尺高。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放盐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妈妈?”
“那是因为盐水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到饱和状态。”妈妈说:“盐水的密度就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我听了真是心服口服,也很开心,做得实验可以成功,一蹦三尺高。
【篇六:一次有趣的实验】
星期日的上午,我正在阳台上晒太阳。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小箱子,我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大包橘子皮。可是这个橘子皮为什么和平常吃的不一样呢?它又干又硬,像皱巴巴的树皮一样。于是,我跑过去问妈妈,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来,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如新鲜的橘子,盘子,塑料袋等。然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做实验。按照妈妈教我方法,第一步,先把橘子洗干净,用布把水分擦干。第二步,轻轻地把橘子皮剥开,去掉果肉。这橘子看起来真好吃呀,它又大又圆,穿着橘红色的外衣,里面的果肉是一瓣一瓣的,像一片片小月亮,吃到嘴里甜滋滋的。我心想:橘子的皮软软,为什么会变硬呢?于是,我赶紧进行实验的最后一步,那就是,那就是把橘子皮放到盘子里,拿到阳台上晒。今天的阳光特别好,橘子皮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
几天之后,我去阳台上看那些橘子皮。天哪!原来软软的橘子皮变得又干又硬,摸上去非常粗糙,但闻起来却很清香。我兴奋地拿着橘子皮给妈妈看,并问:“这些橘子皮有什么用呢?”妈妈告诉我:“橘子皮晒干以后叫做陈皮,可以促进消化,杀菌消炎,还可以用来泡水喝呢!”原来,橘子皮还有这么多作用,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