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在十七岁的季风里】
走在十七岁的季风里,我有点渴望十八岁快点到来。虽然不觉得十七岁到十八岁的人生阶段会有什么激变,可我还是憧憬着,尽管我可能依然是涓涓细流平平淡淡。
有时忽然间就悟出什么非常道,自己沉稳冷静得异常,心里竟也开始想着些古今中外荣辱得失的事了。而更多的时候,我还是那样天真浪漫得很,听风就是雨,禁不起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张声势,离不开家,走不出小圈子,看不见理想。
余秋雨说,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时还会把自己弄得挺苦恼。
于是,我常常想,我到底为什么前行?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学时,我把梦想写在纸上,排着队放进罐子里。十年过去了,学校不少地方翻新了数次,周围是陌生的高墙,标志性的记忆物似乎早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里,大多不见了踪影。我早就不属于那里了,但我的梦想还留存在那里。至于当时我写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只记得,那个母校之夜,我躺在图书馆的睡袋里,望着窗外的天空,月明星稀。身边的朋友议论着要不要悄悄跟男生们去看世界杯,要不要熬夜到天明。想起这些,至今仍觉得那个夜空都是兴奋的。
终究要离开了,并开始另一段生活,我这样告诉自己。可是,我喜欢的《冒险小虎队》还没看完,我还没能坐在阁楼上的落地窗边晒太阳,实践课上没记住那垂下木架的橙黄色花叫什么……遗憾万分的事不过如此,所以当我听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别》旋律时竟没有一丝悲伤。
我没有带着什么负担前行,一切如常,仿佛明天我还能在操场听老师讲在鬼屋做兼职的经历,正午还能坐在长桌前吃着饭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把刀锋向内,下午坐在音乐厅听古诗过级的冠军背下令人昏昏欲睡的长恨歌。
我怀念那时对我熏陶的周围的一切,从一支交际舞到毕业时的狂欢,从鞠躬道一句慢慢用餐到站在长桌旁充当服务生,一切的一切都促成了我现在的模样,即使我早已抛弃坐凳不超过三分之一,吃饭铺餐巾的习惯。
当我进入新的校园,我迎来了新的世界。不同于以往,这个巨大的校园更加复杂,难以捉摸。欢脱的气氛让我从拘谨慢慢向外探,是的,我发现自由不是想象的那么浪漫,总有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我并不能成为和别人在同一个模子里刻出,又在流水线上生产的雕塑。于是,在初中的校园里,我以任意的方式坐着,以想要的速度行驶,以想要的方式看这个世界。我总觉得曾经的日子过得不明不白,又快得如白驹过隙,却总认为一切还有明天。
虽然并不知道未来的样子,却十分向往,而我终于来到了曾经奢望的未来的此刻,好像一切都不尽人意,我可能离我想要成为的样子越来越远了。十年一瞬而已,我看明了的东西比从前多了,虽然胸中没有万卷,却也有了读懂江海寄余生的情怀,倚杖听江声时内心无声的海浪。
“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余秋雨这样问。难道两者必取其一吗?
远方有多远?没有人告诉我。我只好出发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月夜别友,旷达洒脱。其实,人生真的没必要哀怨愁苦。朝菌一瞬,蟪蛄命短,若以这样的时光去看世界的分秒变化,即便不知月有阴晴圆缺,错过了四季轮转,那我也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值得我去展翅翱翔。
【篇二:十七,季末】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题记
十七的季末已经来临。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狂风暴雨,汪洋的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百川灌河,天高地远,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黄金,成熟的弯下了腰,带者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继续被传递,又是一个季末,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花开花落,又是一个春秋,感怀故去的日子,心中又默默拾起一丝寂寞。这就是十七岁的季末吧。
怀想中带一丝忧伤,生活中增添一份寂寞。
好多事好象才刚刚开始,又好象已然结束。刚上初中时的情景也还历历在目,而今已经与同甘共苦的朋友们分别,各奔东西了,心里留下无数不舍与怀念。我不曾奢望过什么,只是傻呆呆地望着天空,渴望好好地保存现存的每一份珍贵的回忆。因为,那很美好,它将陪伴我走过未来的每一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季末(寂寞)。虽然有时道路崎岖不平,也许有时充满危机。但是,有你们的陪伴,很幸福,很幸福。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亲情,友情以及所有的关怀、体贴………
偶然间,看见一个蝉蜕,锋利的爪子还紧紧的抓在树上。然而,内部的灵魂已悄然离去。因为,它不屑于只是在单调的树上爬来爬去,它渴望这飞翔,去看看更广阔的天空。被孤零零留下的蝉蜕,寂寞的如一间空屋。我或许就是那只蜕壳的蝉吧。
季末的来临蕴涵着不断的更新、成长。陪同成长的不只是寂寞,还有很多很多……
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而又即将消逝的美景,错过一些景观并没什么可惜,关键是不能放过我们拥有看风景的权利,不能让自己在这一程又一程的经历中只是留下遗憾。
蜷缩在心里的梦想,会点缀一切的无知。梦想在微风吹拂下摇曳,怀想属于自己的天空,去铭记一段容易遗失的美好,让花朵瞬间为我而绽放。
【篇三:在十七岁的阳光下】
人们常说:十六七岁是阳光绚烂的年龄。
今年,我刚好十七岁。生日那天,朋友在贺卡上写道:“在绚烂的阳光下,为你祝福……”我隐约觉得十七岁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奇数了,我努力地思索着十七岁和以前的十六岁、十五岁有何差别,但始终没有答案。
邻居吵架,我不再好奇地瞪大眼睛观看,而是在想:人为什么不能和海洋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呢?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在想:生活不是和太阳一样吗?看来简单的一种光,却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共同组成的。月下漫步时,我也在想:人怎样才能像月亮一样,周围越黑,自身就越亮地去照亮周围的人呢?哦,我知道了,十七岁起码比以前多了一份宽容。
十七岁的阳光,的确太绚烂了,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我渴望长大,拼命地约束自己,努力塑造成熟稳重有气质有内涵的形象,然而,读了一本侦探小说,我又会幻想着成为福尔摩斯,看了某歌星的录像带,又觉得该做风靡全球的明星……可是,生命的可贵不就在于求真、求善、求美吗?
十七岁的日子,在阳光下自然地泡着。我也常常问自己,我的天空会怎样?它会有大海的宽广、天空的蔚蓝、水滴的纯真、宝石的晶莹吗?会有新叶的生机、红花的璀璨吗?它跨过了我的青春,容纳了我的青春,洗涤了我的青春,明净了我的青春!此刻,我站在阳光下,沐浴着赐予的恩泽,心在明净的天空中漫游,寻觅着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人性中至纯的基调。
哦!十七岁的天空,在阳光的沐浴下,我又多了一份自信,去追求一个永不褪色的梦……
【篇四: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俗语说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的月亮却特立独行,偏生到了十七才展现出全部的光彩。
或许是今日的星星不敢与明月媲美!或许是因为人间灯火璀璨!如漆似墨的天空中除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外,再也无法凭借肉眼搜索到其他事物的踪迹。
只见那月亮圆润无比,怕是连圆规都要自叹不如。明月散发出柔和又明亮的银芒,即温润如水又锐利如刀,恰似水银泻地般连绵不绝,让人们一点也不怀疑“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真实性。
都说黑夜的月亮宛如太阳,可信亦不可。虽然,日月的作用极为相似,但是,夜晚的月亮比白天的太阳更为世人所喜爱。太阳的光芒若是太过强烈与热情,怕是没人愿意去领略它的风采,但是,在品味月亮的时候人们都巴不得要月亮更明亮一些吧!
也许是心理作用,亦或不是,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虽然浑身散发着清冽的冷芒,但还是吸引着人们不由自主地靠近。我们好似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嫦娥、灵巧活泼的玉兔、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和清冷富丽的广寒宫……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着迷。
我想,今夜失眠的人一定不少。
那轮明月,不知被多少人吟咏,或诗歌、或散文;不知被多少作家记录、描绘,附以情感;不知被多少画家定格在画布上,成为永恒的美丽;不知被多少摄影家用镜头捕捉下来,让更多的世人欣赏……亦不知,被多少不能归家的游子寄托相思与思乡的愁绪。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和情趣。
【篇五:十七岁的雨季】
踏进花季,飞向雨季。迷惘之后的我懂得了青春的真谛,十七岁的青春之花在这雨季灿烂绽放。
——题记
暴雨
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把我的世界搅得一片泥泞昏暗。我迷失在着黑暗的世界里。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面对突如其来的十七岁,我显得手足无措,我在十七岁这条泥泞不堪的道路上坎坎坷坷的行走着,疲惫不堪的我早已遍体鳞伤,前方的路像是一条长蛇般让人无法看到尽头,突然变得多愁善感,我是什么时候丢弃我的单纯和天真的呢?我的心灵是在什么时候变得复杂和敏感的呢?我好似被种种烦恼包围,似在紫色烟雾之中,努力挣扎,却看不前方的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微雨
密密的雨丝不知疲倦的飘落,浸润着我的发丝,我的心田,浇灌着我的青春之花。我感觉到了,感觉到了方向。烟雨朦胧中,我看到了遥远天际边的一道曙光。我明白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不再是那个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终日只知道玩,不知丝毫忧愁的小姑娘了,我懂得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是否坎坷,都要大步往前走,道路上的泥泞与坎坷只是时我的小小考验,它是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成熟稳重,哭泣后依然微笑,笑对人生百态,谁说青春无挫折,每一次挫折后的感悟都能折射出青春的价值与辉煌。一朵含苞待放的青春之花在微雨的滋润下肆意生长。
雨过天晴
天际一道亮丽的彩虹出现在我的眼前,阳光热情地照在我的脸颊上、心上。蓦然回首,童年已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感受着庭前花开又花落,天边云卷云舒,我知道光阴已匆匆流逝,黄毛丫头已是亭亭少女。我知道、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谢,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丽的时光。所以,我懂得了珍惜、懂的了把握、懂的了收藏与回忆、懂的了青春无悔。在阳光的普照下,十七岁的青春之花绚烂绽放。十七岁,正是播种希望的时候,让我们扬起起帆的风帆,让生命在这时飞扬,让青春在这时起帆。
雨季亦是花季,我正尽情领略这花季的芬芳,亦能体会那雨季的诗意。蓦然回首那匆匆逝去的时光,我知道自己已不是年少无知的我了。
十七岁的雨季,开出了绚丽的青春之花,于我,亦如于你。
【篇六:十七岁的你我】
十七岁的耿耿你好,我是十七岁的路星河……
刚刚把‘最好的我们’看完了,大结局全程泪点,也有了很多的感悟:路星河挨着耿耿;耿耿爱着余淮。就像微博上说的所有人都知道耿耿余淮却没人知道‘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和余淮一起经历了高中也是三年高中的同桌,耿耿和余淮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却在耿耿需要余淮的时候永远都是路星河在陪着她。可耿耿依然爱着的是余淮,路星河改变不了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是余淮和耿耿约定一起去北京上大学的可因为种种原因余淮失信了,可耿耿依然相信余淮在北京。
长大后,路星河向耿耿求了56次婚,同时耿耿也拒绝了路星河的第56次求婚。路星河尽力让耿耿喜欢他,可耿耿心里依然有着一个人——余淮。路星河的56次求婚比不过余淮的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最好的我们之间差了整整一个青春。到了高二要分班了,耿耿愿意为了余淮去选择自己最不擅长的理科,余淮也愿意为了耿耿去学习一窍不通的理科这就是喜欢吧。路星河也可以让耿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也是对耿耿的喜欢啊。
别再对的时间错过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