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彭爱稀
有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语文课上,同学们端正地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陈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者课文。这是教室里飞进了一只大蜜蜂。
“嗡、嗡、嗡”这蜜蜂绕着教师飞了好几圈。突然,它加快速度“嗖”的一下向我冲过来,吓得我心一紧。它离我可真近呀,近得仿佛停在了我的鼻尖。仔细一看,它身上有着黑黄相间的条纹,一双大大的复眼,它透明的翅膀,不停地煽动,还有那带有绒毛的触角,仿佛像一个个针尖,把我吓得冷汗直流,心中默念“阿弥陀佛”。
这时教室里像油锅里洒了一把盐,一下就炸开了,这只蜜蜂飞得高高的,像个雷达在探索下一个要攻击的对象。女生们个个都缩着头想办法怎么躲远,有的男生则拿着书本准备打它,有的男生借此吓唬同桌,也有些特别胆小的闷着头。教室里乱哄哄的,让陈老师头疼极了,她皱着眉头,深吸一口气。
不一会儿,老师给大家讲了个道理:“蜜蜂并没有那么可怕,它是一种勤劳的昆虫,早出晚归,不停地辛勤劳动。它只会攻击运动的东西,安静的孩子不用怕。”
这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个个若有所思。我们应该学习蜜蜂博采众长才能有收获。接下来的听讲,就连蜜蜂什么时候飞走,我们都没有发现。
【不速之客】
张天宸
“快看‘天花板’!”同桌压低了声音悄悄捅了我一下,我下意识地看了他指的地方——嘿!有个小黑点,我再仔细看看,呀!原来是只小蜜蜂!
渐渐地,发现蜜蜂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而这位“不速之客”也胆大了起来。开始,它是在天花板上盘旋起来,像一架战斗机,在教室里巡逻起来。后来,它飞到了我们头顶上方,东转转,西飞飞,可能它觉得很好玩,也觉得没什么危险,就继续肆无忌惮地“游荡”。整个课堂纪律都被它破坏了。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它的身上,老师也无可奈何。那只蜜蜂飞来飞去,可能是飞累了吧,它朝着窗户的方向飞去,正好落在了张震身边,张震站了起来,想抓住蜜蜂,不料蜜蜂一使劲,飞到罗锐头上,绕了一圈,只听罗锐大喊一声:“救命啊!”赶紧捂起脸,躲在课桌下,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有的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有的笑弯了腰,还有的同学笑得趴在的别人身上……过了一会,她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了,刚抬头,没料到小蜜蜂直冲她飞过去,她吓得准备逃离座位……同学们更是乐不可支了,而此时,小蜜蜂却仿佛闹够了,朝门的方向飞走了。
小蜜蜂这只“不速之客”给我们的课堂添了乱,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乐趣,真是一只可爱又可恨的小蜜蜂啊!
【篇二:小区里的“不速之客”】
上个星期天,我骑自行车去小区旁的超市买东西。“汪汪汪!”我背后传来一声声狗的吼叫声。
我心里一惊,是哪个“不速之客”?赶紧下车往后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狗正气势汹汹向我跑来。这只大狗一身金黄,双腿健壮有力,竖起的尾巴摇来摇去。我啥时惹了这只“狗老爷”?它咋就追着我呢?
在小区,我和这只大狗立马成了好友,开始了“友情合作”。我首先把大狗溜得满院跑,这只狗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不停地追着我。慢慢地,我的双脚蹬得有点麻了,可它却一点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决定想先干好正事,超市里人更多,它可能会跟着别人走。
我进了超市,没想到大狗兴奋地窜了进来。大狗一看到我手中的香肠就向我大声吼叫,好像在说:“我要吃香肠!”我灵光一闪,买了根香肠向超市外扔去。果然,大狗立刻跑去追香肠。我以为这就完事了,可不一会儿,那只大狗又跑回来,继续向我吼叫。
我走在它的前面,心砰砰直跳,生怕这只大狗突然扑上来咬我一口,我可不想去打狂犬疫苗。幸好这只狗还有点“分寸”,只是狂叫始终没扑上来咬我。
我来到自行车前,准备回家,大狗猛地扑了上来,我呀的一声惊叫。完了,这下非打狂犬疫苗不可了!出乎我意料的是,大狗咬的是车链子,把链子咬得“格格”响。我虽然心痛,但是这个结局总比我打狂犬疫苗更好吧!
后来,这个“不速之客”被它的主人召回,我才安心回家了。
【篇三:教室里的“不速之客”】
课上,我们正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给我们上课。
这时,不知是谁“哇”地大叫一声。突然一个小黑影从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咦!这是什么东西呀!我不禁回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蓝蝴蝶:它的翅膀是深蓝色的,镶着黑色的边,还挺漂亮的。
可美丽的蝴蝶不顾自己的形象,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我们教室里四处乱撞。过了一会儿,它又在我们上空盘旋,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把自己抱成一团;有的往桌子下面钻;有的把身体拼命往旁边靠;有的双手合掌,嘴里念叨上帝保佑,蝴蝶不要过来……唯有几个胆大的还在笑呵呵地说:“这真是只美丽的蝴蝶!”老师一脸淡定地说:“不要紧,忽略它!”
蝴蝶又迅速地往上飞,只听见“啪”的一声,它被电风扇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我的心也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儿,蝴蝶没事吧?可别把自己给撞晕了!正当我为它担心时,蝴蝶居然顽强地飞了起来,哈!好坚强的蝴蝶!老师看着又重新起飞的蝴蝶,说:“没关系的,它一会儿会飞出去的!”这只蝴蝶好像能听懂老师的话,在教室上空绕了一圈,竟然真的飞了出去。
“好啦!我们继续上课吧!”“还有一只蝴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这时,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另一只蝴蝶上,它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动也不动,一直立在那里,哈哈,也许是因为它像我们一样,听故事听入迷了,都不想走了!
后来,我们像那只蝴蝶一样,又专心致志地上起课来……
【篇四:不速之客】
“啊啊啊——“然后是”哗“的一声,教室里的同学们不约而同的举起了书本,眼睛盯着那个“不速之客”。这景象在我们班是司空见惯的了。
“不速之客”会叮人,前提是你招惹了它;它可以采蜜,为花传播花粉;它有六条腿,身体分为头、胸、腹;它胸部全是黑毛,腹部黄黑相间;它能飞,飞起来有“嗡嗡”的声音。知道“不速之客”是谁了吧?它就是——蜜蜂!
这蜜蜂好像很喜欢我们班似的。它来的第一次,正好落在我位置上!我和同学们都吓坏了!那只蜜蜂好大,刺好长,看样子够厉害了!当时可把我吓坏了,双手颤抖着说:“走………开……“旁边同学”唰“一下举起书,蜜蜂就飞走了。
第二次(在同一天内),蜜蜂又来到我们班贴着天花板飞,老师拿起粉笔,“嗖“的把粉笔投到天花板上,把蜜蜂吓跑了。
这一整周蜜蜂都来过,一天不止一次。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蜜蜂会来。后来,我发现一种有人带的饮料闻起来有一股花蜜的味道!应该就是它把蜜蜂招来的!
【篇五:教室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把书翻到43页……”教室里,语文陈老师在讲台上讲着课,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着,不时在书上记录着重点,不时举起手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然,“不速之客”来了。
它悄悄地飞了进来,不带一点声音,但前排眼尖的同学还是发现了它,“啊”地轻轻叫了出来。而它——一只蜜蜂仿佛知道自己被人发现了,开始“嗡嗡嗡”地拼命扇动起自己的翅膀了。
立即,全班同学都发现了那只蜜蜂,但却没人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被它叮到,只是在听课的同时,不时瞟一瞟那“不速之客”。
蜜蜂悠然自得地在教室里分来飞去,刺耳的“嗡嗡”声在同学们耳边回荡。那蜜蜂围着几个同学转了几圈后,大家终于沉不住气了,“啊——”的叫声开始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有的同学站起来,装模作样地去抓蜜蜂;有的同学拿起书本,贴在脸上,生怕蜜蜂蜇了自己;有的同学事不关己,“幸灾乐祸”地看着尖叫的同学……我则盯着蜜蜂,只见它东看看西瞧瞧,一刻也不消停,一会儿把这个同学吓得尖叫,一会儿绕着另一同学转圈……
讲台上的陈老师也停下了手中的粉笔,急忙转过身来,喊道:“同学们,别动!这只是一只蜜蜂!你不碰它,它是不会蜇你的!”并让同学们赶紧打开窗户,好让它自己飞出去。大家像是吃了定心丸,都不喊了,重新做回座位上,但却依旧注意着蜜蜂的一举一动。
蜜蜂仍在教室里逗留,它竟然飞到了我身边,绕着我转了几圈。我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它蜇到我。我耳边,是蜜蜂舞动双翅的声音,以及它飞过时振起的凉风;我的眼前,是蜜蜂飞过时留下的黄黑色的身影……最后,没想到,它调头飞出了教室。
我心里吊着的石头终于放下来了,大口喘着气,要知道,我刚才被它吓得都不敢呼吸呢!
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同学们,我们继续来上课……”同学们继续认真地听起课,外面不时送来缕缕清风,好像那“不速之客”从未来过。
【篇六: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胡语涵
这几天,家里好像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我听见雏鸟初鸣,一缕光,照亮在海边的那朵野花上,静静的飘……”然后是啥来这?我正在绞尽脑汁的想的时候,突然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鸟……鸟呜?家里什么时候养鸟了?我仔细的打量着房子,稍一不留神,嗖的一下,一个娇小灵巧的身影闪过。我一发呆,哦,是燕子!难怪这12天一直有燕子在四周飞着,原来是要在这做窝,我记得奶奶和我说过,无论什么动物要做喔,那就是要下蛋了。
哦,燕子要下蛋了,那我以后有的玩了,嘿嘿。
第二个不速之客是蚕宝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就是描写我们那可爱的蚕宝宝的!
蚕宝宝刚出世是一个小黑点,然后变成一条又细又小的小虫子。你别以为蚕宝宝特别好养,其实啊,必须“娇生惯养”!
刚出世的小宝宝必须吃桑树上最嫩的叶子,不然它咬不动,可是它们长大后就变得白白胖胖的,好不可爱!
好了,这就是我家的两个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许江瑞
不速之客今天,我们上早读课时,忽然,有个同学说:“你们快看哪,这儿有一只蜗牛,”我们都很惊奇,连忙跑过去看,连杨老师都被吸引住了,我一看原来是一只没有壳的蜗牛,女生们吓得“啊”的尖叫起来,男生们很勇敢,站在旁边仔细地观察。
我看见它的身体是乳白色的,中间粗粗的,两头却是细细的,看不见它的眼睛和嘴巴,它的胆子很小,可能是看到这么多陌生人,它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我知道了它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水迹,到了晚上水迹还会发出银光。
我想:“这个小东西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不是被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吸引来的?我正想着,杨老师说:“你们谁敢把这个不速之客送到花坛里去?女生吓得连连后退,男生们争先恐后都想表现一番,最后,有一个大胆的同学把这只蜗牛送回了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