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千古魂韵诗中藏
千古魂韵诗中藏
发布时间: 2025-01-29 22:07
阅读:

【篇一:千古魂韵诗中藏】

叹,渺渺红尘路;遁,隐陷浮华世;伴,古佛青灯殿……敛尽众生万象,悟得三千沧桑繁华。

你是李商隐手下被轻轻抚过的相思弦,你是李白身在沉香亭北倚靠的朱栏,你是寂寞的梧桐在清冷的庭苑中陪伴的颓丧君王,你是红烛落下的泪,你是榻前一片被遗落的霜辉,你辗转于红尘俗世,只为寻找与你契合的一颗颗心,然而,你终究伴着这一颗颗心隐匿在史诗深处,再无迹可寻。

冬寒凄凄催花残,遥遥望民间,一夜恍如隔世墙,容颜情几堪。你化作一曲锦瑟,去往偏远的囚牢。半生朝花梦里,转眼便得白头。浮华匆匆,你躲进了无心的红烛内,替那孤苦的人流出他心中的泪,日复一日,垂泪天明。你附身于那张古瑟,深夜中陪他奏出一首首相思曲,你为解他愁思,不顾疲倦,化作青鸾鸟连夜飞往远方的他的妻子的居处,替他诉说那无尽的绻思。你伴他畅言欢语,伴他黯然神伤,等他归去之时你又匆匆离去,寻找他方知音。

平生有尽明,笑忘江湖中。你化作黄河之水,不经意间流进那谪仙的心中。你为他迈入朱红色的宫墙,同样为他,敛尽光华,隐入绿林山野。你变作雍容华贵的牡丹陪着他在那鲜有人问津的沉香亭细数无人可知的三千愁思。你将自己的骨血融入那醉人的美酒。抚慰他独自伤愁时的心,快意江湖,鲜衣怒马,你化作清风,无时无刻地陪着他,你永远沉默地替他拾起无人能懂的落寞,替他在醉酒之后披上已褪色的红绡。伴他醉一曲离歌,你又隐于尘世。

跨越朝代的更换,被寂寞的梧桐困守,他成为了一只被囚禁的金丝雀。你化身明月的幻影,围绕在寂寞孤凄的他的身旁。片片梧桐落叶是你替他流下的泪,秋季凉薄的风是你对他无言的安抚,看见他在西楼落泪,看见他倚在栏杆旁,看见他坐在窗棂前,你在云宣之上呐喊,喊出这个世界对他的不公,喊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终至那日,你看他饮下那杯鸠酒,你再无支撑之力,彻底破碎在那抹鲜红之中。

随遇而安的,放荡潇洒的,沉郁悲婉的,千百年来无数颗诗心以心头血养育你,你不断死去,又不断重生。

你是万千诗人的灵魂,你是不朽诗册的灵魂。诗韵之魂!若诗心不灭,则诗魂不熄。

【篇二:九寨千古情】

梦幻的九寨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九寨沟的林叶子鱼,是梦境中最美的精灵。瞧!它一摇一摆的小尾巴,好似精灵身上那洁白、透明的翅膀。它那身上一条一条的花纹,好像精灵那用丝编成的衣裳。

罂粟花,种在高原地带的藏寨里,一朵朵粉色、红色、紫色的花在灿烂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耀眼。臧家人给的一杯马茶,一个微笑,真是让人暖心甜。

水底那梦幻般的世界,让人不住询问:水底是否有着神奇的魔法?是否有美丽的仙女?……。水深将近千米的底部,长着一棵千年古树,树已经干枯,但枝丫茂密,虽没有绿叶,但也是九寨水底最美的风景,那一个个小精灵,在枝条间飞翔、穿梭,为九寨沉寂的水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下飞,这句话完整的概括了像镜子一样的湖,名镜湖。水面上映出了天上的白云和鸟儿,仿佛鸟儿是像在水里飞似的,则鱼儿就在映射的白云间游玩、嬉戏,湖水也倒映着大山,形成了天景合一的奇观。一阵微风拂过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受到惊吓的鱼儿连忙逃窜,水的浮动就越来越大,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这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美丽的镜湖,水底的千年古树,罂粟花,和林叶子,是九寨最美的千古情。

【篇三:我心中的一盏千古明灯】

我细细地端详着他的画像:面容冷峻,几缕美髯,风神俊朗,宛如坠落人间的谪仙,尽显风华绝代。无论何时,我总能奇妙地感觉他“好好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虽然相隔近千年,可我仿佛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他深邃的目光,听到他不是的爽朗的笑声,触摸到他旷达的心灵。

不知何时起,“苏轼”这一千古之名已悄然进驻我的心房,成为点亮我近乎空白的心灵的一盏明灯。

初识他时,只因他是“唐宋八大家”的成员而与韩愈一起被老师提及;还知晓他擅长做东坡肉,传闻十里飘香;还知晓他的词赋“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尽显恢宏气势。那时候我觉得他还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堪称惊世大才子。殊不知,他已不知不觉吸引了我的视线。不然,怎么会对他的名字情有独钟。

后来的认识中,我愈发深入地了解他,也愈发因为他多舛的命运被联合惋惜,却同时被他的风采深深的折服。他总会在我的面前徘徊,在我适宜的十字路口,无声地为我照亮前途。

初三时,无尽的恐惧以及迷茫悉数向我涌来,我的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慌张与矛盾,我如同掉入了黑暗的漩涡。我渴望达到自己的目标,盼望着能通过“初三”这个阶梯向我的梦想更加跨进一步,而现实往往始不可料,挫折总是从天而降,从而让你不堪一击。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怀疑的眼神令我伤心,父母表面上的安慰而眼神隐隐透着失落的样子让我心寒,我的内心有着从未经历过的寂寞。

恰好这时,我又再度与他相逢。我了解到他心系国家政事,仕途却跌岩起伏,为官遭遇一贬再贬,生活颠沛坎坷。却依然有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依旧吟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我的心莫名地平静了,朋友的劝解无法让我浇愁,而自己一贯深为不喜的只会伤悲的文客骚人竟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我因为他如此超然物外的旷达而深深的敬佩,同时也后悔自己之前的弱智的看法。

于是,我也慢慢将自己的心境“收拾”干净,防止自己的思想偏激,全身心地投入到应考中。之后,才能顺利的完成考试,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而考试后的暑假中,我翻读他的作品,找到了《赤壁赋》,若单独的只利用我初中的知识,只怕是天马行空。于是我查找其他全面的资料,好不容易才把它消化。不枉我的心血,里面总算有我所热衷的。我最喜欢他对水与月的相对论,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坚持。只是一种多么豁达的态度!

如今我已步入高中,事物的通不及变,学习以及生活的频频碰壁令我目不暇接,而我总会想起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自然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人家说:十年寒窗苦读,只有青灯为伴。五一,千古名人苏轼便是默默陪伴我的那盏明亮的青灯。

【篇四: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非常荣幸能够被“寻梦·婺州窑”抽中成为小记者采风团中的一员,去参观古老中国婺江水系所孕育出的婺州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满怀喜悦心情踏上了寻梦婺州窑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我像一只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一样,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好奇和雀跃。

去往婺州窑的这一路上,五彩斑斓的景色在我眼前稍纵即逝。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路边一户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那一片片黄澄澄的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弯下腰来的麦穗彰显着成熟的魅力和丰饶。

车子在高速路上疾驰着,很快就到达了第一站。小朋友们都排着队走下车来,互相谦让井然有序。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们来到了一个古村落外,一条由瓷片碎瓦组成的田间小路延伸到村口。我们行走在上面,就像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古老的村落似乎在给我们讲诉着远古的故事,古老的歌谣在我们耳边传唱不息。指导老师带我们游览了村子一圈后,允许我们解散自由参观,我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向村子的各个角落。古老村落的美景令我们应接不暇。待我们满足了好奇心之后,老师又让我们捡碎瓷片,我捡了三块,看着那些布满苔藓的瓷片我不禁在心里想到:或许这就是古董哩!

我们争先恐后地到小溪边清洗了自己的“战利品”。清洗过后,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着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七星斗村。老师说这是七星伴月的意思。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古村落。青石白墙上有很多精致的砖雕门楼,木雕也非常精细。上面的人和动物样样雕的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中午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进入正式的实战阶段——做笔筒。老师教我们先取一小块粘土,把土揉成长方形打好底,然后把土放在机器内做成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我还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莲花加荷叶的装饰,这一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旅行的最后,我们去了婺州窑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东汉以来的各朝代的婺州窑。老师还发我们一本书,书名是《寻梦婺州窑》,我非常喜欢。参观期间我们采访了馆长,我们问馆长:“工作累吗?”他回答说:“不,只要你把它当作走路,把它分成很多段,每一段设置确切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走下去,一点点的去实现目标,就不会觉得辛苦和劳累了。”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自东汉以来燃烧了千年的窑火,渐渐黯淡。而古朴凝重的瓷器,像是一个蹒跚的老人,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瞬息万变,越来越处在消亡边缘。

古老的窑器需要在我们的手中传递下去,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下去。令人欣喜的是婺州窑的创新和发展正当其时,婺州窑的复兴适得其势,相信婺州窑的明天一定会光彩夺目。

【篇五:梦回千古寻觅柳叶青青处处情】

“怎么,又下雨了?”一座古桥边,一位妆容淡雅,头插翠钗,眉间点绿,绿衣绿裙的少女靠着桥,看着远处的景色出神。时不时发出几声感慨。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都没看到这面貌姣好的少女各顾各的独自走着。

没错,这少女,不是人。但她也不是神,不是妖,他们为万物之灵所化,而她,为柳之灵气所化所称——柳灵。

灵一旅可通自身灵气为媒介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只要那地有灵气所化之物即可。因为这项功能,柳灵的生活多了许多的乐趣。她去过明清,去过宋朝,这次柳灵想去盛世大唐玩赏一圈。

“时辰差不多了。”柳灵站起身来,用白皙如玉的手理了理裙摆,就罢,闭上双眸,左手快速从旁边的树上摘一片柳叶,手腕一翻,绿光一闪,便消失不见。

再见睁眼时,便来到了潇潇渭城。“不对,以往我都降于首都繁盛之地吗?为何这次?还没有等她细想,旁边传来了稀稀疏疏的声音,虽说凡人看不见柳灵,可是她还是习惯往树后一躲,探出个脑袋向外张望。“兄弟,保重,可别忘了我。”怎么可能?来日方长,记得想我!”哈哈!在一个朴实的石桌旁,坐着两位潇洒典雅的男子,精神虽不比那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但仍精神饱满。他们喝了一杯又一杯,雨下了一阵又一阵,可仍无半点醉意。一旁的马夫开始不耐烦的催促,可那位身着白衣的男子,扯着另一位的袖子说:再喝一杯吧,你走了,我就一个故人也没有了。那位被扯着袖子的男子,含着泪,喝完了那杯酒,手抖的不像话。像秋风中的树叶一般,全无开始时的轻松惬意。

柳灵也知道,开始是装的。装得那么不在意,事后眼泪决堤,借酒消愁呵,越喝越愁。

那名白衣男子朝着远方渐行渐远的背影凝视许久,泪水又不争气地掉下来了。石桌上的酒杯酒壶,东倒西歪,男子也无心收拾了。柳灵看着这一切的一切,不知道为何哭了。或许是真真切切地被感动了。或许是想到了什么!

相见时难别亦难

雨露遥落柳叶残

远望故人往昔灿

心中恨有千百感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员,许多东西是不可逆的,所以只能珍惜当下。

【篇六: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似梦,轻盈若飞花,飘渺如浮云,一次次目断苍穹,不知何处才是天尽头?历史的尽头,又在何处?

英雄的时代暗淡了,英雄的背影远去了。慨叹之外,是他们的是非功过,既然担当生前事,难免身后评。于是,千百年之后,我们有了新的眼光去重审历史。在这种新生的历史观之下,便有了新生的声音:

“诸葛村夫不过一个政客而已。”

“蜀汉亡国,亡于诸葛亮。”

“权倾朝野诸葛奸臣。”

……

诸葛亮在这一个个“还原历史”的呼声中走下了神坛,退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心,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过客,融入历史的大潮,一遍遍地淘洗……

历史是冰封的,一切无与有、是与非、善与恶,它无法给出答案,却镌刻了灵魂。历史的行人把他们的伟岸与平凡、寂寞与喧嚣尽数留下了,成了事实,不管在长河里发生了多少惊涛骇浪,曾经存在的历史注定无法改变,历史是寂寞的。

这是诸葛亮。世人的眼中,不论他是将星、是神、是英雄还是凡人,他都是诸葛亮,是隆中抱膝长啸的年轻人,蛰伏垄亩,瞩望着风云际会的天下;是新野意气风发的军师,奇策绵绵,只为匡佐汉室衰落的帝祚;是祁山扶病理事的丞相,殚精竭虑,报一个君臣际会的知遇之恩与如履薄冰的托孤之重……诸葛亮用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憔悴了身影,换来一场福泽两川生灵的春雨。

位极人臣,在生命的尽头,他说“简葬”,于是“殓以时服,不需器物”!定军山寂寞的山脚,一抔黄土,是他最安宁的归宿。为什么选择了这里?不为阴阳,不为风水,只因为这是入蜀的咽喉,他要永远永远地守在这里,守住这一片他付诸热血与梦想的地方,生而治蜀,死犹护蜀!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他坦然无私心,家无余财,外无营盈!

连亘的群山为他肃穆,绵延的大地为他低泣。是怎样神圣的感召,让巴蜀震撼,令敌国亦为之痛伤?

历史是安静的,走下神坛的诸葛亮,依然是那位呕心沥血、为了一个承诺披肝沥胆的诸葛亮。

寒风瑟瑟吹过五丈原。那颗赤色的大星闪耀着它的光芒、滑过幽深的天际,似乎就已经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要千千万万代流传下去。

秋风再度吹起,杜甫看到了,他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看到了,他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岳飞看到了,用他气壮山河的大毫,啼血而就“出师二表”,像挥斥万里黑夜的一道闪电。

大忠,大智,大仁,大勇!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政治家所能为百姓做的,诸葛亮几乎都做到了。那么对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尽管,诸葛亮也有局限,也有不能为,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又有多少?我们不该把他奉若神明,却也应该给他历史应有的定位。种种的挑剔,所谓的“还原历史”又给了历史多少公平呢?矫枉过正的心态会歪曲历史原貌,更达不到以史为鉴而知兴替的目的。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值得人们去关注和思考。

历史是清冷的,八阵图沉默,静静地看江流石不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