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居不用架高楼】
特别喜欢诗人苏轼的那一首《定风波》,当诗人被贬,远离家乡的时候,别人问他岭南好不好,他这般回复:“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一次读这首诗,就被最后一句话给打动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文人雅士远离远离尘世的喧哗,游走在陌上花开的小路上,抬头看云卷云舒,低头看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或者是有的人拥有自己的豪华住宅,却也淡泊名利,在高楼上泡一杯清茶,捧一卷书香,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真正的家乡是指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还是从小养育自己的地方。思考了很多,都没有结果,苏轼的这句诗倒给我了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是舒适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就是真正的安居。一个人不只会在喧哗的街道才会心乱如麻,心始终不能平息,一个没有真正爱上一种宁静的人即使在荒山野岭都会感觉到内心的迷惘不知所措。这样的心态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即使住在高楼大厦上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居。
我想真正的安居是一个人从内心上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内心里爱上自己居住的地方,这样反而会收获内心的宁静。他们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就像陋室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居真的不需要架高楼。
【篇二:从地基中窥见高楼】
小区的对面一直有一大块空地,听大人们说那是之前的楼房拆迁而没有盖新。但从几个月前,那块空地多了几台起重机,挖掘机等一些我不认识的机器,开始“吭哧吭哧”地响着,像是重金属乐的演场会。
在前三四个月的时候,那块空地变成了一个大坑,从家里阳台处往下看,我便知道,接下来,就要打地基了。看着机器运来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在脑海里慢慢被想象着定地建完以后高楼的模样,我以为这地基会像之前挖的大坑花的时间慢不了多少,可谁知这地基是一日复一日地建着,可看着似乎也没长进多少,大部分还是黄色的沙和土地,可以说与蜗牛爬行的时间一样了,不,也许比蜗牛还慢哩!
看着这“不争气”的地基我去找了爸来为我解答:“爸,为什么这地基打得这么慢啊,感觉和刚建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啊?”
爸爸告诉我:“地基是整座楼最关键的部位啊。就像你扎马步的时候,下盘不得稳一点啊。”
“可这也太久了吧,每天都是哼哧哼哧的响声,吵死了!”
爸爸认真地和我说:“你别看地基打得久,如果这地基草草了事的话,那上面的二三十楼还怎么盖?要从这地基中窥见高楼啊。”
我看向了阳台下那块“半地基”心中已是恍然大悟。是啊,地建要建好建得成功,自然需要时日的,不要觉得慢,这是用心啊。
我们做任何事也都是一样,要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前进助力。学习亦是如此,有初一初二的精心打磨,才有初三的一帆风顺,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