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这本书叩问了我
这本书叩问了我
发布时间: 2025-02-04 14:55
阅读:

【篇一:这本书叩问了我】

最爱的地方,是草原,自然,纯真。

偶然读了一本书,唤作《狼图腾》,封面被牛皮纸包裹了起来,却隐隐可以看见一匹狼,一匹野狼,在咆哮,在怒吼。千转百回的声音,像草原上嘹歌一曲,成为信仰。

偏爱书中的场景,牧民在白天绿地之中策马飞奔,白雪似流动着的白羊,在这样的草原中,存在着动物之间原始的食物链循环,藏族人民虔诚的信仰及被无端混入的,人类对于资源贪婪无尽头的追求,成为那样真实场景。

最初时,在开始的开始,藏族人们拥有名曰:“狼“的信仰,狼是食物链顶端骄傲的王者,初,所有事物都是自然的模样。可是事又存了几番顺利呢。又,城市人们,没有信仰的人们,又在这样的场景中加入野心与自以为公平的调味,屠杀狼成为热极一时的号令,哀哀的嘶叫如笙歌,却,摇不动,人类硬如磐石的心灵。

狼是王者,是骄傲的动物,我爱他们那双野性的眼睛,刀光四溢,透着智慧,透着肃杀,透着尊严,那该是怎样的一双眸,令人惧怕。也存在了几分私心的人们,竟渴望将其圈养在笼中。腾格里,人们的信仰,竟一次次被踏在脚底之中践踏。场景中有一幕人们为得到完整的狼皮,竟驱车草原,狼冲向了乱石阵,在生命的最后,也直直地立着,双眼死死地盯着眼前的人类。那又是怎样瑰丽的尊严啊!狼的铮铮铁骨,使其在死前也绷紧所有肌肉,不屈服。这,是一代王者的吼叫,是一声声从心中迸发的嘶吼在湛蓝的天空中拷打着人民的内心,狼没有泪水,因为他们内心的骄傲不允许自己脆弱,但分明地在生命终时,也不放弃,以自己的生命为饵,转身抑住自己死的欲望,不可倒下。一夫当在,万夫莫开。腾格里的故乡,又怎容撒野!于是有了王者从双眼中流露出来的叩问,像是从心中迸发出的嘶鸣,这样的魄力,令我想起宇宙中星星恒远的光芒,在黑洞洞的贪欲面前,也定将照亮一切,拔开黑暗,发光,发亮,发热,并不朽!

那,狼王的最后一眼,成为威慑的警告,像雨中的雷电撕开了重重黑暗。在车子重新驶走后,狼方才倒下,生前一眼,成为叩问,问天,问地,问我的内心。这样,我的心也好像被撼动了,密密地出现缝隙,从中隐隐透出丝许光芒。

渴望狼心,狼肺,狼皮,也使我想起了“狼心狗肺”一词,在叩问中思索,什么样的人最可怕,也许是失了信仰而充满欲望的人。失了条律,失了道德的束缚而为所欲为,生物本质应在草原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形成一整个圆状循环,圆上每一个点都应有所束缚,倘若失了规则,则会破坏整体。而我们,似乎是整个生物链的顶端,更应如此,失了分寸,也就是图腾则会使自然悲伤。

耳际边辽远地传来哀哀的吼声,眼前迷蒙透出一片绿色的天地,在心灵的叩问中,成为遥远的回声。

【篇二:良知的叩问】

是怎样冷漠的眼,竟然无视一个个无辜孩子接种造假疫苗?是怎样扭曲的手,竟然接过那一叠叠肮脏下作的钱币?是怎样贪婪的心,竟然为了一次次蝇头小利而泯灭了可贵的良知?

长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事件,究其实,折射出当今社会已然出现了一群丧失良知的“空心人”。面对物欲与人性的考验,不少人动摇了残存的良知,他们不计后果,赴入损人利已的行列之中;他们冷漠的目光仿佛惟有看见金钱的闪光才会飙升热度。环顾四周,丧失良知的人绝非一个长生生物,只要有钱可赚,那些失去良知的“空心人”就会把肮脏的魔爪伸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于是,毒盐、毒药、毒食品,毒奶粉,毒疫苗,毒添加剂,蚀骨吸髓,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无人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其实,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如此看来,对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不二法门。是的,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是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正如卢梭所说的“良知,你是善与恶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让这“评判者”深入人心,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

纪伯纶有言:“冷漠是半个死亡。”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一个人冷漠了良知良能,他便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还记得《我不是药神》中贩售高价药的研发药厂吗?——那高昂的药物费用让白血病患者人财两空。暂不说其药质是否真的优于平价药,单论其价格高昂与其良知能否对等便让人质疑。影片之外,更不乏有“老人不敢扶、幼子不敢携、见义之勇不敢为”的社会生态。于是,我们便去呼吁世人:“尊老爱幼吧,惩戒恶人”吧……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去挽救人们良知这个根本……

犹太人有一句箴言:“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缤纷世界,莫让金钱蒙蔽了眼睛,莫让冷漠灰暗了人心,社会的发展不应以良知的泯灭为代价。在真实的生命里,良知与善念才是真正为人与人所需要的。只要我们良知尚存,我们就会有光明的未来,因为善良的光芒从不在乎微弱,纵渺小也盖得过物质的寒光。

当我们左右徘徊几欲迷途时,请扪心叩问,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吗?我的良知是不是还在?我还是一个大写的人吗?其实,良知的归宿离我们并不遥远。叩问良知,反省自我,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这恐怕不仅仅是对商界人士的忠告……

【篇三:叩问自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对上天之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妇人对花朵之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对自己之问。古往今来,无数人在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中问外,问人问物。然而,问的学问可谓博大精深。但我认为,问自己乃是其中最精彩的。

有着巨大成就的科学家,有哪位不是经历过自问这一过程的?就像爱迪生,他问自己如果在夜晚也有光,世界会怎样?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他的答案。他也问过自己,如果失败了呢?但他的心坚定地给出了答案:“我相信自己。”

如果没有那扪心自问,这世上会有电灯吗?会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古之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叩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理想的社会,一个大同社会的理念便浮现了出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正是有了这深刻的自问,才构成了这个千百年来思想家都在追寻的理念。

孔子的自问,问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同社会的追寻。倘若没有这些自问,还会有古之贤与思想巨匠吗?

近代名人也常常自问,暗夜下,昏暗的灯光照在鲁迅的面庞上。他在一遍遍的问着自己,能为四万万同胞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拯救这一切?终于,他的心中有了一个答案。为了这个梦想,为了这个答案,他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道路。

我时常也扣问着自己,每当我想要放弃之时,那一句深刻的发问——“你打算就此止步了吗?你甘心吗?”宛如一口古钟,将我生生震醒,我明白,现在绝不能放弃。

问天,是寻求天地至理;问人,是寻求前人智慧,问万物是寻求情感安慰;而问自己,则是在叩问灵魂,追求升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