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身边的错别字】
11月19日,我“奉旨”来到校外寻找错别字。
一出校门,我就看到不远处的墙上写着“吉它”俩字,我寻思:“吉它”的“它”不是单人旁的“他”吗,怎么写成了这个“它”呢?我赶紧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我随着班级队伍一直走到校门右侧的横杆那里,大家齐声高喊:“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老师们再见,同学们再见!”喊完了口号,我一抬头,看见一辆卖麻花的三轮车,车厢侧面写着“麻花”俩字,可是“麻”字最后一个“木”字竟然少写了一撇。唉——我还来不及感叹呢,边上又有一个错别字,“香酥”的“酥”字左边本来是个“酉”字,他却写成了“西”字。真是尴尬呀,总共才四个字竟然错了俩儿,难道这位老板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不对,体育老师也是文化人,肯定是他自己当初不认真读书了!
到了小卖部那里,我的嘴又馋了,就进到里面买了一根棒棒糖。我看到包装纸上的“阿尔卑斯”也有一个错别字,“卑”字“白”里面的撇竟然超过了下面“十”字的一横,我觉得不应该撇得太长。同行的曾秀苹说:“你的眼睛真好,不像我,近视得都要戴400度的眼镜了。”我微微一笑,心里想:咱眼睛好就是任性。
我们在回家的途中还发现了几个错别字:“出租”的“租”字右边写成了三横;“早餐”的“餐”只写左上角那部分等等。看来,我们生活的文字环境可不怎么样啊!
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把自己找到的错别字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老师大大表扬了我。不过,老师说,“吉他”一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叫音译词,可以写成“吉他”,也可以写成“吉它”。老师还说这样的词还有很多,比如:“鲁滨孙”“鲁滨逊”其实都是一回事。
噢,原来咱们的汉字还真有学问在里面呢!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在笑话别人的时候,可不要又被别人笑话哦!
【篇二:身边有特点的人】
我们班的“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无疑是我们班最调皮,最可爱的人,但就是这“四大金刚”,才使我们班既生动,又有趣。
首先,是我们班独一无二的“睡神”——秦思彤,他的“神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睡觉,就连天塌下来,雷声再大,也是无动于衷,同学们都叫他“睡神”,一点也不为过。可神奇的是,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他就一蹦大高,飞奔似的来到操场,睡意荡然无存,就连老师对他的这个神功也赞叹不已,拿他没辙。
其次,是我们班的“笑星”——魏笑。她的笑十分有特点,“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她的笑声一般人都模仿不出来,但别看她平时大大咧咧的,满不在乎的样子。可只要是同学们有了困难,第一个站出来的一定是她。帮助人还不让别人道谢,别人一道谢,她就会满脸通红,尴尬地笑。就因为她的笑和她的名字,我们都叫她“笑星——魏笑”。
然后是我们班的“大力水手”——刘展赫,他的鼎鼎大名在我们班可是如雷贯耳。他除了学习不好,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乐于助人,帮助弱小同学,帮人解忧,这些都是他的强项。只要班上有人心情不好,他就不顾自己的颜面,模仿大力水手,一直把同学逗笑为止,因为他经常模仿大力水手,同学们都叫他“大力水手——刘展赫”。
最后,就是“错别字大王——吴松山”。错别字简直就是他的专利。每次老师批改作文,都会笑的前仰后合,一句话读出来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想要看懂他的作文,没有一定的基础还真是一道难题。老师不只一次告诉他,写作业要认真,细心加耐心。可错别字还是层出不穷。老师也是无可奈何。
这就是我们班的“四大金刚”,有趣吧!
【篇三:写错别字的作文】
班里传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如浪潮一般,笑声一浪接着一浪,都要把天花板掀翻了!这是怎么了?“哈哈哈……”看,又来了。
刚下课,我看见同学在写东西,我好奇,跑过去看。我看见他在写小说,我看了一句,就像疯了似的傻笑,其他人差点说我神经病了。他是这样写的。
一天在远方的主人公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爸妈,我在林大狼(娘)这儿过得很好,林大狼(娘)很会照顾我,每天把我咬(叫)醒……
“噗!哈哈……”我笑起来。别人问我:“有什么好笑的,和神经病一样。”“你们看!”我把小说本拿过来,几秒后,其他人也触电似地笑起来。有摸肚皮的,(笑疼的)有扶背的,(笑弯了腰)……而那个写了错别字的同学面红耳赤地把小说本抽了回去。
上课了,我们还回味着呢!有的还在笑。“今天你们的老师生病了,自习!”代课老师说。我瞄了一眼,老师在改我们的作文,突然,老师的脸从肤色到白色,又从白色到红色,最后忍不住笑:“哈哈哈哈!”老师的笑声吸引了我们,我真的忍不住了,偷偷跑上去,以不会做题为借口看了一眼,顿时我也笑弯了腰,都笑哭了。上面是我同桌的作文,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走出门看见一堆狗屎,我大吃一斤(惊),妈妈也大吃一斤,爸爸也大吃一斤;到了朋友家,朋友不信,我带他去看,他也大吃一斤。”老师忍不住了,站起来说:“这个谁?是谁的本子?”我同桌站了起来,“你这个……呵,咳!错别字太多了,把大吃一‘惊’写成了大吃一‘斤’。”老师把那句投影了出来,突然笑声如雷阵雨,传出一道又一道的“闪电”。下课了,大家说:“这简直是我们班的错别字‘合集’!”
下一节课是作文课,我发现大家再也不打闹了,目不转睛地盯着作文本,生怕自己也闹出个笑话。
【篇四:错别字的烦恼】
蟑螂、老鼠、苍蝇……这些给人类带来不便、恶心,甚至疾病的虫子,我们称之为“害虫”。而,在我们文章中也有“害虫”,它们就是一个常常给人闹笑话的“大家族”——错别字。
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原大战时,两个部队要一起攻打蒋介石。他们约定在沁阳会师,可他们部队的参谋长在拟定命令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这两个地方都是河南省的县,可相距数百千米。就这样,他们的军队错误的进入了泌阳,导致最后没有顺利会师。唉,最后都被蒋介石部队给全部歼灭。如果当时不是参谋长多写那一撇,可能中原大战的结局就会改写,你看看错别字的危害可真大呀!
曾经有一个吃货写了一句话:我一天吃“三吨饭”。哈哈,一天吃三吨饭,你还要不要活了,现在想来他定是把“三顿饭”,写成了“三吨饭”。
有一天我在街上走着,突然看到一个挂的高高的警示牌“森林放火,人人有责”。咦,怎么觉得有点怪怪的,再定睛一瞧,原来上面的“防”被写成了“放”。哈哈,我真想在森林里面大肆放火一番,给写这个牌子的人一个巨大的教训。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吃馄饨。吃完后闲着没事儿我就看着墙上的价目表:牛肉面18元,狮子头面15元。刚看到,馄饨那一栏时,上面写着“馄钝”。哼,好一碗美味的“南京特色”小吃,果然有特色。这碗“馄钝”可真是黑暗料理呀,金属馅的馄饨可真不敢吃。
下面该我们给同学的文章里面找错别字啦!没想到李简乐,这位大神的文章里居然藏了七只“肥虫”。他把“妈呀”,写成了“妈呀”,把“任务”写成了“认务”,把“监狱”写成了“监犹”,错别字还真是无孔不入啊。
面对错别字,我们一定要多看书积累汉字,平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一定要认真查字典,这样才能消灭这些“害虫”!
【篇五:错别字】
读五年级的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错别字也越来越少了,因此,我被聘请到汉字王国,当一名汉字医院错别字科的主治医生。
想当年,我四年级的时候去汉字医院应聘,在面试的时候,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因此没应聘成功。
当时面试题目是写“美丽的校园”。我自认为写得很不错,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帮汉字们“指挥交通”,还帮它们“美容”了一番。本想“面”和“试”这两个严苛的老师会顺利地批准我通过,可是当我开心地拿到面试卷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上面那个鲜红的红章印着“没通过”三字,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大失所望。后来,我发现我开头用歌句引出文章的歌词“生病”了。原句是“天天不迟到”,结果被我写成“天天不知道”。于是,我立刻把它们带回家养病去了,还研究了一年的写错别字的原因。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就在今年,我不负众望地被聘请进了汉字医院。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跑了进来,声称要来治病的,他说自己一直写错别字。于是,我告诉他:“原因就是对这个字的意思还不够理解。因为我们汉字有同音字,也有多音字……所以很难分辨它们,只有去理解它的意思,才能把它们驾驭好,把它们排列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还有,你要背好26个英文字母,当然,是用小写的,这样就可以先治好同音字之外的字了。我先开两服药给你——字典还有词典,回去好好看、读、背,就能治好你的病了。”之后,小男孩立刻去药房拿了药,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篇六:身边的错别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害虫”,这些“害虫”无处不在,有时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麻烦,这就是——错别字。
话说几年前,戒备森严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公安局在几天里就抓到了犯罪嫌疑人,故宫博物院感激极了,于是给公安局送了一幅锦旗,上面写道:“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呃……这个送锦旗的照片一上网,网友立刻炸锅了,这哪个有文化人写的啊,“撼”明显错啦,应该是“捍”啊,这样一错,意思完全变了,关键是这个错误还发生在那么有文化的单位——故宫博物院!我心里想,我要是那个馆长,可真是想入地三尺了……
我们再来看一条误人的“害虫”吧!
当你有一天看到一条横幅,上面赫然写着:“车辆停放有选择,切记偏僻地方随便停!”的时候,你会不会上当呢?是不是就将自己的爱车停到城市里的“无人区”呢?只要你这么干,我想你的爱车一定会成为小偷先生的专享啦!在你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我来告诉你吧,这条横幅里也藏着一只“害虫”,那就是“切记”应该是“切忌”啊!
还有一条更加可怕的“害虫”!“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条横幅,“防火”也不知道被哪个没有文化的写成了“放火”,你想啊,要是哪个不懂事的小朋友看到,按照横幅上的做,拿起打火机“哔……”,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害虫”还有许多许多,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字,写对字可是最基本的要求哦!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少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