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擦净你的心灵之窗】
有位老太太总是嫌邻居洗衣服不干净,厌烦不已。后来才发现是自家的玻璃擦得不干净。这个妇人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们总是能很轻易发现别人牙齿上的菜渣,确很难看见自己的眼屎”。虽然有些粗俗,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的大众流行病——不能自省。因此,我们需要擦净自己心灵的窗户。那么,该如何擦亮自己的心灵窗户呢?
擦净心灵的窗户需要:“大以容众,德足以怀远。”的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人皆仰之。”圣人教诲我们要允许他人犯错,不能看到他人犯错便觉得不可饶恕,这是小肚量的庸人愚见。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由此可见,宽容,让心灵之窗透明。
擦净心灵的窗户需要:“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平等。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倒在地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啊!我真的很抱歉!”不料,那乞丐站起身,紧握作家的手,脸上挂着泪花,却满带笑容地回答说:“谢谢,这已经够了。”于平淡之处显深情。平等,让心灵更加美好。
擦净心灵之窗需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气奥斯特洛24岁,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决心用笔作武器,把自己战斗的一生记录下来,以激励后人。于是,他把病床当作战场,夜以继日地挥笔疾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27年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不幸的是,原稿在邮寄中丢失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勇气,而是决心一切从头开始。而这时,他的双眼已经完全看不见东西,两只手也只剩下肘能活动。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影响极为广泛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勇气,让心灵更加强大。
朋友,青春之路坎坷,命运之路崎岖,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我们需要擦净我们心灵的窗户。那样像水晶般剔透的感觉才能完美地诠释灵魂的永恒,展现生命独特的风采与真善。纵然天空再亮,仍然有黑夜,而心灵一旦纯净,耀眼的光芒将充满我们的双眼,照亮寂静的夜空。擦亮你的心灵之窗,再冷的冬夜我们的心也不再冷会。
【篇二:让感恩走进心灵】
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别人帮助了你,你自然是感恩的。不管是何人在何地帮助了你,都要感恩!
她,怀胎十月,生产时如同十二根肋骨同时折断,强忍疼痛,凭借着坚定的毅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丰富绚幻的世界。在出生时一声长啼前,这是他幸福的起点,亦是辛苦的起点。不得不说她很伟大,这怀孕期间,有几宿她能像我们正常人一样睡,出去走路还得撑着个腰,有些孩子在她肚子里就有病,每天严格按照医生的方法吃药,不敢出一丝丝差错,她——值得感恩。
他们,虽在不同阶段教育我们,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我们能更加努力,成为最强的。他们经常教训我们,表面上十分厌烦我们,正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他们呀!实际是刀子嘴豆腐心,他们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一个知识点,备课都要准备好久,有的是班主任的因为自己班里的事务繁忙,不得不把备课推到半夜。你看,他们如此辛苦,换来的却是我们满嘴抱怨。他们——值得感恩。
他们,起早贪黑努力的保持着一所城市的环境,可是却招人嫌弃,实在是寒心啊!工作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奉献,因此我们不可以根据他人的工作如何去嘲讽他人。他们——值得感恩。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只要他们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那么他们就值得感恩。
让感恩走进心灵吧!
【篇三: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灵】
太阳用它的爱,触动了花儿的心,让花儿快乐的成长,绽放艳丽的色彩;蓝天用她的爱,触动了鸟儿的心灵,让鸟儿怀着梦想长大,在空中展翅翱翔;海洋用她的爱,触动了鱼儿的心灵,让鱼儿怀着希望生活。,在大海中翱翔。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呢?我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那天,天灰蒙蒙的,乌云压顶,马上就要下雨了。可是此时有一个家庭就已经开始“下雨”了。
去火葬场的路上,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人们的心情更加沉重。到了火葬场,那么的静,能听见亲人物业和人们沉重的呼吸,这么沉重的场面,我原本的一丝嬉笑之色给压没了,人们在哀悼这位伟大的父亲。
在沉寂中,人们将他的遗体抬上来,人们再也忍不住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他的一对儿女扑上来痛哭失声:“爸爸,爸爸,不要走啊,不要抛下我们,你才实现我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弟弟的愿望啊!”这位姐姐哭得撕心裂肺。
看着这对姐弟,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叔叔平时那慈祥的笑容,只要我们三个在一起玩的时候,叔叔就会给我们讲历史,讲天文,讲一切稀奇的事,即使是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时,也不忘关心我们三个小家伙……
想到这里,我的嘴里涩涩的,心里一抽一抽的,眼睛胀胀的,眼眶也红了,突然我嘴里尝到了咸咸的味道。我惊讶了,我哭了,我第一次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哭了。
雨越下越大,雨水滴落在我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了。衣服头发已经湿透了,可我却没有注意到那一幕早已触动了我的心灵,在我的灵魂上刻上了一道浓重的印记。
我没有参加过亲人的葬礼,不知什么是悲伤,什么是痛苦,可是这个葬礼上的那一幕,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心灵上的痛苦,什么是悲伤,让我明白生命有时候是顽强的,有时候又是脆弱的,所以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好好陪伴家人,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一天。
【篇四:我的心灵鸡汤】
偶然翻阅一本杂志,书中向读者推荐《青年文摘典藏》系列六卷书,据介绍,这六卷书几乎浓缩了近年来每一期《青年文摘》的好文。早就听父亲说,《青年文摘》是一本品位较高、可读性较强的杂志。喜欢看书的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便缠着父亲给我买,父亲很是支持,很快六本崭新的书便邮到了我的手中。我自然爱不释手,从此便不离我的书桌。六本书,依据不同的内容,分成成长卷、人生卷、哲思卷、励志卷、温情卷、爱情卷。阅读不同卷类的书,汲取不同的知识营养,沉浸在《青年文摘》那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语言之中,如心灵鸡汤般温暖而滋润。
作业之余,走进《青年文摘典藏》,细细揣摩每篇精华般的短文,摩挲每个浮在泛黄书页上的文字,心中总有不同的惊喜与收获。不知怎的,每展现一个新的故事,我总是满怀欣喜,在期待中印证自己的猜想。每个故事,几乎都融入了生活,或是作者寻求工作时的遭遇,或是作者追求理想的打拼。自是不用解说,每篇文章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浅显而简洁,结尾处才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读来意味犹尽,感触良多。《青年文摘》使人倍感亲切,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文笔不求华丽曲高,处处显得朴实平淡。翻开书,细细品味,目光触到优美感人的文字,内心不禁与作者相融相通。本开始初读《青年文摘》,只是想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当随着感人的情节逐渐深入,翻完最后一页,我的心已和她连在了一起。喜欢《青年文摘》那浓缩的文字,感人的情节,深刻的哲理,睿智的为人…,有《青年文摘》的陪伴,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夏夜,不免有些寂寥,唯有蝉的呢喃可以帮我消除孤独。只因父母外出散步,将我一人留在家中,我便捧起带着墨香的《青年文摘》,孤独的我读着素颜的她,感受这偌大的孤独中的微幸福,相依心灵鸡汤温暖的她,白纸黑字的她,诉说着红尘凡事的悲喜忧乐,却又如莲花般的宁静淡雅。孤独夜晚有她陪伴不再孤独,闲暇之时,捧着《青年文摘》,嗅着淡淡的书香,收获人生的智慧。阅读中,我曾为执着的坚强感动过,为勇敢的追求鼓舞过,为悲剧发生流泪过,也为励志的人生感动过,她如一位睿智的老友,源源不断地给我生活的启迪。
《青年文摘》朴素的封面掩映下,是那短小精炼的好文,是那平实通俗的语言,诠释着深刻的哲理,能带给人们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篇五:心灵之灯】
一盏小灯足以照亮心灵。有一盏小油灯,曾照亮了我迷茫幼小的心灵,使我领悟到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一面。
记得那是四年前,爸爸带我回到老家。那时奶奶还没有去世,就天天把我搂在怀里,讲民间的传说。
有一天晚上,奶奶拿出了一盏小油灯,点燃后放到桌子上。我不解,问:“奶奶,为什么要点油灯?用电灯不是更好吗?”奶奶笑了,说:“如果停电了,不就只能点油灯了吗?”我点了点头,说:“明白了。”奶奶又说:“这灯只要还有一滴油,一丝棉,它都会继续燃下去。”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奶奶见我不解,继续说:“电灯如果没有电就会灭,而油灯只要有油,就生生不息。我们这儿的人就像这油灯,到人死了才会一点儿用没有。小孩子上学读书,青年人外出打工,老人就在家带孩子,做饭。我们每家都有一盏油灯,累了,看看灯就干劲十足。你说灯都如此,何况人呢?”
刹那间,我明白了。看着那盏小油灯,我想起了李伯伯。前天,他身子不舒服,别人都劝他休息几天,可他不肯,说干了几十年,闲不住了。还有王婶,一天到晚,手脚不停,也不嫌累,只说闲不住。一盏小小的油灯,传承了几代人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小油灯啊小油灯,真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一个道理。
后来,奶奶去世了,我又想起了那盏小油灯,心里暗想:奶奶,我还记得那盏小油灯。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那盏小油灯照亮了我的心灵,也会引领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篇六:关上心灵之窗】
听别人曾说过,性格孤僻的人往往会在朋友或老师的帮助下去打开心灵之窗,而我,却执意要去关上那心灵的窗。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是一条宽敞干净而又笔直的阳光大道,而上了初中,我发现这条路慢慢弯曲了,越来越狭窄了,一年光阴白白飘逝,而却变得更加庸俗,更加无能,有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我却一步步快将走到无底的深渊。曾下过决心,曾发过毒誓,曾有过进步,然而又失败了。可我的心却永远放不下现在这个无能的我。
一次次失败,一个个破碎的梦,使我感到上帝对我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我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变得这样庸俗,这样无奈。
过去的我,幼稚的我,纯真的我,与现在庸俗的我,无奈的我,随便的我,又是何等的天差地别。我讨厌现在自己一步步走向成熟,我讨厌自己长大,我向往天真,天真是一种美,它有着一种晶莹剔透的明亮,它没有受过一点浑浊、污点的触及,自始自终都保持着一份自然,一份纯美。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面对天空喊到:“长大真好。”的时候,总会想到儿时的生活更加美好。思想的纯洁、心灵的纯朴,梦想的天真,我快抓不住了,快!快!帮我关上心灵之窗,别让“天真”悄悄溜了出去。
月光如瀑布一般洒下来,泻入每一个梦的心灵,也索引着我的心飞越——我愿关上心灵之窗,让所有污点与失败透过窗子,在心中沉淀,让所有庸俗与无奈都透过窗飘去,化为乌有,从此,我会关上这一扇心灵之窗,去保持着一份天真的美丽,去收藏那份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