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 做绿豆糕
做绿豆糕
发布时间: 2025-02-06 19:21
阅读:

【篇一:做绿豆糕】

听奶奶说我们这里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粽子、品油糕、尝绿豆糕、插艾草……

说到吃,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粽子而是绿豆糕。每年的绿豆糕都是妈妈自己做的,那可是比外面卖的要好吃百倍,我认为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妈妈每次做绿豆糕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偷偷”地观察,每次看到妈妈在做的时候,我都急得心痒痒,也想上去搭把手,我问妈妈:“妈妈,我能帮你一起做吗?”妈妈却说:“你先在旁边看吧,看会了再学着做。”可是我想说,光在旁边看,不实际操作也是“白费劲”啊。

今年端午节,妈妈终于答应我可以做绿豆糕了。妈妈告诉我今年的绿豆糕可以让我和她一起做了,听到这句话后别提我多兴奋了。事后才知道,妈妈是为了帮助我完成作文,才“开恩”让我动手做的。

妈妈提前一天晚上把绿豆搓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的时候,又把浸泡好的绿豆再次清洗干净,控干水分。然后又给蒸锅里面加入足够量的清水,放入蒸屉把绿豆放入蒸屉中上锅大火蒸熟,我看了下时间妈妈大概蒸了一个半小时才把绿豆蒸熟蒸透,蒸熟的绿豆用手轻轻一搓就成绿豆沙了。对了,妈妈用的是在超市买的直接脱皮的绿豆,因为没有脱皮的绿豆会让你去皮去到“怀疑人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见妈妈做过一次没有脱皮的绿豆糕,不仅颜值不好看,而且口感还不怎么样。

把蒸好的绿豆晾凉,用铲子压成绿豆沙或者把绿豆放入干净的袋子里面用擀面杖擀成绿豆沙,不过绿豆蒸的时间比较久,很容易就捣成绿豆沙了。捣好的绿豆沙放一旁备用,取出一口不粘锅,给锅里放入黄油融化,然后依次加入绿豆沙、白砂糖、蜂蜜、奶粉、麦芽糖。妈妈说,加入奶粉是为了吃起来口感有股淡淡的奶香味儿,加入麦芽糖是为了防止做好的绿豆糕开裂。加入所有的材料后,就开始翻炒绿豆沙,注意翻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防止炒糊了,直到绿豆沙和所有食材融合在一起可以抱团,不粘锅不粘铲子就好了。

接下来就是把炒好的绿豆沙晾凉,用烘焙秤分成50克一个的小剂子,然后用模型把绿豆沙压出花型,一块完美的绿豆糕就做好啦。

最后,就是把做好的绿豆糕放入冰箱冷藏,等到吃的时候就会冰凉爽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吃了好几块儿了,淡淡的奶香味儿加上绿豆的清香简直甜到心底了,这么美味儿的绿豆糕你要不要也来上一块呢?

【篇二:那盘无法忘却的绿豆糕】

对于别人来说,绿豆糕也许是一种美食,一种传统,而对我来说,那盘绿豆糕象征着一份情感,一则人生的哲理,它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濯清涟而从未褪过色。

暮色暗沉下来,那片夕阳却大不似从前,它仿佛褪了色,残缺了些什么。又逢端午时节,我伫立在窗边,一手托着腮帮子,深思久矣。猛然,我抬起了头,想起了两年前的那日。

没错!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楼底下的老字号粽子店前排起了长龙,来往的人中,手里多少拎着塑料袋。我坐在书桌前,正埋头奋笔疾书地写着文章,灵感如泉水喷涌而出,这时,一阵奶奶独有的趿拉着拖鞋的响声以及哼歌的闷响回荡在耳畔,“郎哩个,郎哩个,郎个里个郎哎!”我眉心一紧,原本的思路一下便荡然无存,随即一声“小馋猫!奶奶又做绿豆糕啦!”一盘墨绿色的并没有看清是什么的东西出现在我的视线中,“不吃不吃!我还在写作文呢!”又顺手将盘子挡了一下,伴随“咣”的一声,装糕的盘子反扣在地上,我来不及反应,奶奶飞快地拾起绿豆糕,端起盘子,走出房门,整个过程不下一分钟。我望着那个微驼的脊背,心中竟然哼了一声,接着那个充斥着遗憾的背影便在我的瞳孔中稍纵即逝,我既没有挽留,也没有歉疚。奈何一时的冲动,经时间洗涤,却一直忘不掉那个背影。

“丫头!”叫唤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我的思绪,“来吃绿豆糕了!”我一惊,我没听错,是绿豆糕!我揣着满腹的好奇,透过房门缝隙向外张望:只见那方寸木桌上的搪瓷盘中,掺了一抹墨绿。走出房门仔细一瞧,呵,小巧的糕点垒成塔形,上面的精细的花纹各异,而我并没有仔细观赏,而是捻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咬一小口,入口即化,飘香的豆子味儿在口中渲染,接着是甜而不腻的豆沙,回味又是一股浓郁的清香。“慢慢吃!别噎着了!”转过身一看,慈祥的笑容与沧桑的法令纹在那个焦黄又憔悴的脸上浮现,奶奶!确实很久没有细察她的面色了,此刻的凝视竟如此漫长,星罗密布的褶皱、花白的发丝、渐渐模糊的双眼……我想起今日午后的她放弃了平日的午睡,独自耸立在厨房,并紧闭房门,准是在捣鼓绿豆糕。我对手中信手拈来的绿豆糕竟失去了食欲,我再次忆起了两年前的端午,同是端午节,同是绿豆糕,滋味却不同,因为奶奶变衰老了,而我长大了。不知是怎么了,这一刻,我感受到喉咙微微发紧,哽咽了:“谢……谢谢奶奶……”

“跟奶奶还客气什么?你喜欢吃就好……喜欢吃就好……”

我再次端详了手中咬了一半的绿豆糕,墨绿的糕,内心却饱含着豆沙。正如奶奶,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现在想来,也许亲情,就是哪怕打翻了无数盘绿豆糕,都会不顾一切的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