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偶然的发现
偶然的发现
发布时间: 2025-02-08 22:49
阅读:

【篇一:偶然的发现】

走在校园的灰石板路上,我低头注视着脚下的土地,抬头望去,天空如死一般的沉寂,云朵也似遭受了委屈,路旁的树木摇摆着阴暗的身躯,似在低声呜咽……

我漫无目的地徘徊着,正当转身之时,一抹艳丽的明黄猛地跳入眼帘,不由分说地,撞疼了我的眼。这一树如黄金般闪烁的繁花,在什么无人知晓的时节开了?忽地在脑海中浮现,这是黄花风铃木啊!

这一棵平日在校园中毫不起眼的黄花风铃木,一直在校园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春天,校园里其他植物你争我抢,占尽颜色,而它却似一棵枯死的老槐,干瘪灰黑的枝干斑驳得如同一张老人布满皱纹的脸,瘦黑的枝条无精打采,更显苍老。这一棵毫无生机却遭嫌弃的树木卑微地蜷缩在校园灰暗的角落,

低声呻吟与哭诉着。

而赫然眼前的景象更让我不敢相信,但它又那么真实,令人汗颜!细长的枝条上簇拥着一小朵一小朵的黄花,这鲜活灵动的生命跳跃着,密密匝匝,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把我低落的心,顿时照得色彩明艳。我用手拾起一朵黄花摊开在手掌上,清晰的纹路和色彩充满了生命的本色啊!它们在阳光下流泻得一览无余。那是一种怎样的黄色啊!黄得那么纯净,黄得一尘不染,又像谁在用一支画笔精心雕上去的,不,是用一桶金黄的颜料“呼啦啦”一下子泼上去的。这些秀气,细碎的小黄花鼓着小嘴簇拥着,快要撑不住颜色了,缀满枝枝丫丫。又是那么纤弱的,微风抚过,把满树的花香,都搅动得荡漾起来,清新迷人的花香扑鼻,使我沉浸,灵魂仿佛被洗濯一遍。宁静,空宁,无所欲求。

为这小小的卑微的生命的执着和坚守而感动和惊讶,在短暂的一生中勇敢地绽放,展露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一夜之间,冲破自我,疼痛绽放,美丽过后必将面临死亡,可她毫不畏惧,顽强的生长着,让世界来欣赏她用生命绽放的闪耀,照亮一片天空,虽然微不足道,虽然稍纵即逝,但对黄花风铃木来说都是她的全部。

我将感谢那次偶然的相遇,感谢那份属于生命的光亮,感谢那失落之中的邂逅,使我的心慢慢舒展。

不远处,那棵黄花风铃木在风中摇曳。还有鸟,翅膀上驮着光亮,飞过天空,夕阳艳如一颗红樱桃,天空的颜色,绚烂的可以做跳舞的衣裳,偶然的那次发现,也将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散发光芒与永恒。

我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篇二:小小的发现】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你们快看……”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雀跃声。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老师拿了一个鸡蛋,一盆水,一袋盐,一根筷子和一个水杯。

然后,老师把水装进了水杯里,又把鸡蛋轻轻地放入了水里。鸡蛋慢慢的沉了下去,像躺在杯子底睡着了似的。

接下来,老师把少许的盐放进了水里,杯底像覆盖了一层细细的白沙,老师就用筷子在水里不停的搅动,这时晃荡的鸡蛋就像一个芭蕾舞者,翩翩起舞。当老师停止搅动时,鸡蛋也停止跳动,迅速地躺回杯底睡大觉。只见老师继续放少量的盐到水中,用筷子在水中搅动,那个“芭蕾舞者”又开始跳起了舞蹈。这时,我发现鸡蛋站了起来,像刚睡醒了一样,伸了个懒腰。

最后,老师又放了大量的盐,再用筷子搅动了几下,这一次鸡蛋终于浮了起来,露出了可爱的小脑袋,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欢呼这次实验太有趣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上浮了。你知道了吗?

【篇三:发现美丽——读《月光手帕》有感】

窗外,月光皎洁,天空像涂了蓝黑色墨水,几点星星在空中不断眨着眼睛。

今夜,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散文。文中,那一位小姑娘把透过小窗口映在地上的一片月光错误地认为是帕,便弯下腰去捡拾。正是因为作者勾勒出这么一个生动的画面,才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作者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们渐渐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尽管,天还是那方天,云还是那片云,但你却开始感叹到生活的无聊,人生的乏味。竟不再去欣赏那天,那云的美丽。有位好莱坞的歌王曾经说了一些很感慨的话,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么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其实,美丽的事物并没有褪色,只是你的眼光变了。

于是,当时从不再纯真和好奇的眼睛看到这片透过窗口射在地上的月光时,你也许会无动于衷地踏过去,因为你明白,这只是一片月光而已。但是,这片月光在一个纯真的孩子的眼里却成了一块乳白色的手帕。我想啊,在那位小姑娘弯下腰时,一定在想,这么漂亮的手帕千万不要被踩脏啊!即使她后来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片月光时,我想,她也不会失望的,回头再望望那块“月光手帕”,她也许会会心一笑,而这,正是快乐的源泉。

我们不必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来欣赏一下四周的好风景。有时,我很害怕长大,怕越长大就越无法理解小姑娘的纯真。很多人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你去寻找,只需要去发现,去感悟。只要你保存一颗纯洁的孩子般的心灵,美丽的事物就会跃入你们眼帘,使你欢乐欣喜。

我们想去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但要跋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懂得流连。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美。

【篇四:我的发现】

别人都欢天喜地地盼望暑假,而我却讨厌放暑假。因为暑假一到,爷爷就会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而外婆家没有空调,没有亲爱的同学。唉,我的日子多么的难熬啊!而有一次我却发现了外婆家是多么的有趣,从此我喜欢上了它。

那天我乘着爷爷的车来到外婆家,一下车外婆就一把抱住我说:“莹莹来啦!”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之后爷爷就开车回去了。

坐在外婆家的椅子上,啃着难吃的老式面包。我吃一口,吐一口。忽然,我发现面包动了!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它真的动了,我没看错吧?可能是在梦吧?想到这里,我立即用手把自己的头打了一下,不是梦。

我的好奇心像春阳下的小草,飞快地往上长。我离开了椅子,一屁股往地上一坐,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面包,才发现面包下方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在前进。“蚂蚁,蚂蚁!”我激动地大声喊起来。

外婆可能也听见了我的喊声,急匆匆地跑过来问道:“莹莹,怎么了?干嘛坐在地上?”外婆一脸惊奇地看着我。

我立马站起来,激动而又开心地对外婆说:“我刚刚看见几只蚂蚁竟然抬起了比他们身体大好几十倍的面包!”

“外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们有魔力吗?”我拉着外婆的手,连珠炮似地问。

外婆笑笑,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合作力量大呗。别看一只蚂蚁力气小,但它们团结起来那力量就不得了。”我一听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我爱上了外婆家,尤其是外婆家屋后的那一片空地。一放假,我就往外婆家跑。在这里,我发现了它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有趣:地下,有会弹琴的蟋蟀,有会打鼓又会捉虫子的青蛙,有会跳来蹦去的蚂蚱;树上,有整天尽情歌唱的知了,有爱聚在一起讲故事的小鸟,还有一种小动物头上长了两只角,奶奶叫它“天牛”……

【篇五:我发现了美】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在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透过视线,我发现了美。

记得以前,那是我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三大组进行了大扫除,刚开始,大家还挺卖力,后来很多同学都漫不经心,慢慢得圆滑了起来,尽挑简单的工具,你争我抢,只有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直到大家一哄而散时,他才走到卫生角,挑了一个最难的清洁用具——-拖把。

他做清洁时,比其他人都认真,一丝不苟,任凭教室是多么的杂乱无章,他也不动摇,依然卖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次上上下下的爬楼梯洗拖把,他从来也没喊过一声累,而其他人,动一动手指头都叫苦不迭,他与其他的同学都有着鲜明的对比,也包括我。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做清洁呢?”他甩了一把汗,气喘吁吁的回答我:“做清洁是我的任务,我要不辞辛苦,用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它,让它成为一个优美的艺术品。”我被他的话震住了,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他的话,让我忘不了,他的行为,永远沉入了我的心底。

我发现了美,也感受到了美,美丽无处不在,美丽无所不在。从这件事中,我想起了哲人的一句话:“外在美是暂时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

【篇六:偶然的发现】

大自然如一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蕴藏着许多奥秘;大自然像一张张照片,融入了种种真情实感;大自然犹如一座座宝库,锁着无数的珍宝……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我找到了大自然的“宝藏”。

我是一个“植物迷”。听说爷爷要上山种蔬菜了,我便偷偷地拿了一把种子,悄悄地在后院里种下了一个个生命,并视它们如宝贝一样对待,我经常隔三差五地观察,少不了给它们浇水施肥。可是,在这样优良的“待遇”下却时常有几株枯萎了。我担心极了,一有时间就来。

一次,我刚放下书包,就去看望那些“宝贝们”。又有几株倒下了,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充满了无奈与挽惜。在不经意间,我发现幸存活的植物的茎上有一团白米粒似的东西。我把眼睛凑了过去,原来那团“米粒”是一只只白色小虫。莫非这些小虫就是罪魁祸首?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爷爷,爷爷却摇摇头,但我没有停下来。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久久寻求中,看到那群小虫正映入眼帘。“原来那是蚜虫,专吸食植物的汁液,难怪我的植物枯萎了”。我带着一种成就感,消灭它们。

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我解救了那些植物,学到了许多知识。

大自然如一本书,含有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提问,去探索,去研究,才会有所收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