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我看薛宝钗
我看薛宝钗
发布时间: 2025-02-11 08:10
阅读:

【篇一: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篇二:浅谈薛宝钗】

翻开《红楼梦》,发现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判词。那么,什么是判词呢?我的理解是,判词就是对这个人物的一种解释,以及她日后的命运结局,而薛宝钗的判词呢?在我看来,无论她是如何来到这个人世的,终究也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而已。

薛宝钗,群芳之冠,与黛玉齐名。自小出生在富甲一方的薛家,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来父亲早亡,哥哥又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使得自己的家业不会荒废掉,也为了自己能够进宫,跟着母亲一起投靠了贾家。“可叹停机德”说的就是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的妻子停下织布机不织布,而来劝自己的丈夫努力上进贤淑之德的故事。整句话既是褒义又是叹息,一方面赞美宝钗的这种美德,另一方面又感叹,最终她将会徒劳无功。判词就像是一个引子一样,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宝钗入贾府后,深得长辈和姐妹们的喜欢,因为她的处世圆滑和体贴人情,在和姐妹们的相处过程中,得知湘云要开诗社,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善解人意的她就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最后,连心直口快的湘云都大赞,觉得有这样一个亲姐姐的话,即使没有父母,也是无所谓的。在和长辈的相处中,宝钗也是非常体贴入微。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喜欢听什么样的戏?宝钗知道老人家喜欢热闹,就按照老人家的喜好回答,让贾母也觉得她非常的聪明懂事。

这样一个人人都说非常好的人,最终的结局却是“金簪雪里埋”。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是贾府的败落,宝玉出家后,宝钗落得如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空空如也。有人惋惜,有人感叹,但是我觉得,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她们只能被迫的接受。但是,薛宝钗身上的高情商和高智慧,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

【篇三: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了。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才情绝世,有的娇憨天真,有的直爽可爱……各有风姿,各具魅力。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薛宝钗。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很多《红楼梦》里的故事,什么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宝钗扑蝶啦……那时我似懂非懂,却对薛宝钗的名字印象深刻,我认为薛宝钗是这样写的:“雪宝差”。妈妈哭笑不得,拿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写下:薛宝钗。她还告诉我,林妹妹总是哭,哭的都不好看了,薛宝钗从来不哭,便很漂亮。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哭了,一直把薛宝钗当榜样。

薛宝钗是正月二十一日出生,和我的生日差两天,我认为这是我俩之间的奇妙缘分。她本来应该是一个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可她却低调朴素,没有攀比心理。她平时不怎么穿光鲜华丽的衣裳,不爱佩戴漂亮昂贵的饰品,她家中有许多枝宫里制作的堆纱花,自己不戴,全部分送给贾府姊妹们。周瑞家的到梨香院找薛宝钗谈话,看到她的打扮是“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纂儿”;贾宝玉去看望她,见她身上的服饰“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可见,薛宝钗在穿着打扮方面自然随和,有如邻家女孩。她虽然有公主命,但没有公主病,我很喜欢她这种性格。

林黛玉哭哭啼啼的,我不喜欢。贾宝玉不仅女里女气的,还总是惯着睛雯,没有原则,我也不喜欢。薛宝钗非常大气,很为别人着想,香菱想学诗时,她拒绝了,因为香菱和黛玉的风格像,怕自己耽误香菱,也是个惜才爱才的人。她帮助史湘云筹备螃蟹宴,赠送林黛玉燕窝,接济邢岫烟的生活在贾探春实行承包园地的措施中,薛宝钗建议多给婆子们一些经济实惠,而不是斤斤计较,搜刮蝇头小利,看得出,她是个宽厚大方的人。

综上所述,我要大声宣告: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篇四:为薛宝钗正名】

因为你在贾府中人际关系好,所以他们说你处事圆滑;因为你总劝宝玉好好读书考科举,所以他们说你思想古板。

可这能够成为他们批判你的理由吗?不能!那么,宝钗,今日于此,我将为你正名。

什么叫处事圆滑?是指处理事务时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薛宝钗从未做事时敷衍过谁,也并没有不负责任。她在贾环不高兴的时候帮他开围,只因担心这位姨娘之子被宝玉教训。她在宝玉与黛玉出现尴尬场面时,用了一个巧妙的理由劝走了宝玉,避免了一场风波。她在黛玉独自一人悲寄人篱下之情时安慰她,赢得了这位冷人的信任。她在岫烟已定亲事还未出嫁、经济能力薄弱的时候,帮她隐瞒出去典当衣裳一事并救济了她。她在哥哥薛蟠之妻夏金桂撒泼时好言相劝,虽每句都被嫂嫂怄回却不因此恼怒。这样博爱、宽容的人广获人心绝非偶然,又怎会是处事圆滑呢?她还温柔体贴,在嫁给宝玉后,即使宝玉发痴病,恋恋不忘林妹妹时她也没有气愤,反而压住心底的一点点失意去安慰宝玉,尽心尽力地照顾他。这样一个尤物,有谁能及?

我们现在说话都讲究语言的艺术,那为什么将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宝钗却被人道是处事圆滑呢?难道林黛玉不顾别人感受,一吐为快的作风更能让人接受吗?有谁愿意接近满身是刺的人呢?宝钗不仅人美,心更美呀!

心美了再就到思想了,如果思想腐朽也算不得完美,可关键是薛宝钗的思想不腐朽。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她的确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宝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当时只有考科举才能有出路的年代里有何过错?在那时的科举犹如今天的高考,都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科举在现在看来的确漏洞百出,可我们又怎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强求古代人呢?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社会不唾弃高考制度呢?既然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一件错事,那么薛宝钗的劝更不是一种错。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这里有个不求上进的孩子,父母整天要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他都不愿意。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总劝他要努力学习,另一个则整天拽着他出去玩。这个孩子一定更喜欢那个找他玩的朋友。但在我们大家看来,谁对谁错?当然是那个总让他学习的人更让人尊敬。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断不可将他抽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些事放在这个时代可能是错事,但放在当时就可能是对的了。毕竟,人的思想是在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要求几百几千年前的人们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

所以,宝钗并不是处事圆滑,思想古板,而是博爱体贴,顺应时代。

宝钗,今我为你所写之文至此,也该收尾了,语言文字终有尽,此情绵绵无绝期。愿别人都能尊敬你,就像我对你一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