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北京这里有我的秋思】
我的故乡,古老的帝都京城有着无尽的韵味,从糖葫芦的酸甜到故宫的壮美,从胡同的幽静到那韵味十足的“吃了吗?”……然而北京于我,却是秋季最为美好、深情。因为,这饱含了独属于我的北京秋思。
依稀记得童年时,四角的蓝天幕布下,当几点垂铃木的落叶开始窸窣飞舞,树下闲谈的老人们便知是秋了。届时,爷爷便会抱着我叹到:“天气凉辽——”那“了”字拖得极长,又慢慢隐去,就宛如入秋后在天空划过一条弧线,最后又归于尘土的落叶。这华北方言美得很,而这秋的感叹更是回响无穷。后来我再品爷爷的这句话,突然品出一种“天凉好个秋”的欲说还休。老北京人就是如此,有时千般愁绪只化作一句话——的确,入秋了,该收摇扇了,年老的人们自会多愁善感一番。当时年幼的我却只懂得逐渐消失的酸梅汤与偶尔出现的糖葫芦。
秋深后北京人往往还有一番活动,以彰显他们含蓄又多愁的情思。赏秋景便是其一。我仍记得小学时爷爷穿着夹袄领我去北海公园看早已光秃的景致,在枯叶与蓝天下和其他叼着烟卷、推着三轮的人们互相“今儿”“明儿”地搭话,我当时便隐约留下了一个北京复杂的秋思的念想。
上了初中,我曾出国游学。在西边大陆一待就是“个把月”。入秋后,天气转凉,外国人们却丝毫不为所动。对他们而言,一个季节并没有它特定的深厚文化含义,只是一个时间罢了。望着地球另一端的白云蓝天,我才突然明白了北京的秋思。那“天气凉辽——”的感叹是爷爷对繁华夏日的不舍,亦是他对韶华远逝的叹息。那没景可赏的赏景,是对悠闲日子的消遣,亦是对已经远去的温暖时日的挽留。老北京人正是如此,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演绎的那么多情、深沉,它因此也才是最美好的。此时在异乡的我对故乡北京又是无限思念,我思念那风霜高洁的蓝天,我思念那绵长的感叹,我思念那情绪饱满、乡味十足的北京方言……此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北京秋思。
如今,每逢秋日,当老人又开始感叹时,我便也微笑地搭上几句,是啊,又是一个秋,虽然秋秋如是,但只有这故乡之秋,才是让我最动情的所在!
【篇二:作文梦想从这里起航】
尊敬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代表临床3班站在这里演讲。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怀揣着梦想的种子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希望在这里将其播种,开花,结果……我们在这里的第一年,便恰逢建校115周年华诞,世纪风雨沧桑,百年磨砺奋进。115年来交大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科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之栋梁……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发着我们青春的梦想。
青春是上帝赋予我们无限高贵的礼物,这里埋藏着致胜的利器,这里拥有通往理想王国的阶梯。青春正迫不及待地向你我走来,时间不允许你犹豫,空间不允许你逃避。凭着健康的体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乘时代之风去远航吧!用自信做帆,激情做桨,用胆识和才气去降服惊涛骇浪,去追逐你的梦想吧!
可是,在追逐梦想的途中少不了会有很多荆棘。我想有的同学或许曾有过这种感觉:刚到大学的时候发现,这个自己曾经梦寐以求地方而今触手可及,却又与自己格格不入,找不到曾经那种充实的感觉,空虚让自己无所适从,周围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时发现自己紧锁的眉宇间发源着一条忧愁之河,只会在流星掠过的.夜空下用琴弦交换自己孤独的故事。那时候,我感到自己是山,但已过早的荒凉。
虽然山的那边还是山,可是梦想从未走远。她一直都很耀眼,灿若星辰。于是在暴风雨的漆黑夜晚,江水滔滔,波浪狂卷,可我一直勇往直前,因为我知道有梦做伴,一切只会如浮云般掠过。我学会了仰望星空,在无穷尽的蓝天中找寻我的梦想。仰望梦想,我知道我该让梦想起航了,哪怕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空有梦想的人生是华而不实的。我们走在人生的大道上,左手播撒梦想,右手牵着现实,一边前进,一边收获。
也许尽头依旧有黑暗,也许黄叶依然飘零,可是我注定会因梦想,而在枯叶中获得重生。因为梦想,所以无畏;因为梦想,所以坚持。不抛弃,不放弃,都只因心中有梦。
打开我们的心灵,让梦想起航吧!不要让它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要用青春去奏响生命的乐章。相信每一个让梦想起航的日子,都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梦想起航,纵情高唱!
【篇三:作文梦想从这里起航】
萨特说过:“青春这玩意儿真是妙不可言,外部放射出红色的光辉,内部却什么也感觉不到。”
一恍之间,有人称呼你为“小姐、先生”,而不再是“小丫头、小鬼”。父母开始用征询意见的目光与你交流,甚至有人爱用“青春”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你。
真是奇妙的感觉。希望着快快长大,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偷喝爸爸的白酒。但却又害怕成长,害怕面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阴霾,害怕在成长路上无人同道的寂寞,更害怕一脸惊恐茫然的自己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但青春的孩子却总是开朗的,他们做着五彩斑斓的梦,他们小心翼翼地珍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谁说年少轻狂不是一种幸福?谁说意气风发不是一种责任?谁说那些做过的羞涩青春之梦不是一份深沉的回忆?
人们总说“梦一样的青春”,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再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那些流下的汗水,纯洁的友谊,炽热的梦想都保留了下来。飞扬的青春有飞扬的梦,我们的梦想可能幼稚了些,可能平凡了些,却是不加修饰,不沾染风尘,最真最美的。青春是春天一般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时代,是属于青年的“得天独厚”的时代,是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时代。
可能很多人认为:梦想嘛,就是梦一梦,想一想,干嘛要当真,还尝试去实现它呢?这样想就片面了。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那些美丽的梦不能只是你幻想中的城堡,必须一砖一瓦地堆砌。梦想的确是需要去梦、去想,但别忘了,我们是青年啊,是激情洋溢、踌躇满志的青年啊,我们有旺盛的精力,有聪慧的头脑,既然梦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你甘心于只是梦和想吗?你希望别人都在做幸福的守望者,自己却一事无成吗?你希望别人的汗水耕耘出金黄的麦浪,自己一伸手,却打碎了一面镜子,镜子中是自己缥缈的青春梦吗?有句英国谚语:If、you、can、dream、it,you、can、do、it。”只要敢梦想,就能实现。青年们,请记住:梦想没有伟大与平凡之分,只要是梦想,就能展翅高飞!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在灿烂的阳光下大笑的自己,青春飞扬的自己。年轻的我们总是梦想着前方还会有些什么?
青年时代,是立大志的时候,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背上前进的行囊,带上满满的自信与希望,出发吧,让梦想启航,让青春飞扬!
【篇四:作文梦想从这里起航】
梦想会开花结果的……
――题记
告别了简单快乐的初中生活,告别了醇香浓郁的同学情谊,告别了精彩纷呈的暑期生活。大学梦想的摇篮,我来了!
回忆起中考期间走过的风风雨雨,有过泪,有过笑,有过辱。可这一切似乎随风远去,成为了我初中生活的美好回忆。
现在的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满满一口袋的好奇心,跨进了省锡中的大门。在这里,放飞我们的青春梦想,拥有我们的展示舞台,孕育我们的未来之路……这一切的一切,吸引着我,鼓舞着我。
春天,校园里弥漫着青草味道,我会用画笔描绘出那诱人的清香;夏天,池塘里盛开的婀娜多姿的睡莲,我会用诗歌赞美出那独特的形态;秋天,道路旁如蝶般缓缓飘落的落叶,我会用歌声歌唱出那浪漫的气氛;冬天,花坛里永不凋落的梅花仙子,我会用心灵体会出那高贵的气质……
“一切皆有可能,Everythingispossible!”这是我的专属名言。我坚信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绊绊,意想不到的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它提醒着我:“有成功必有失败,有欢笑必有泪水,有喜悦必有伤痛。”可是,这一切都会过去
它教会我要“放得开”。有位名人说过:“成功总会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相信:我能成为那个有准备的人!
进入省锡中的第一课就是艰苦的军训。它仅仅持续了八天,对于我们在暑期过的八天时,简直就是一晃而过;可是,就这八天,我们感觉比八个月还难熬。在蜜罐子里长大的我们,无疑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在这期间,有人晕倒,有人留下痛苦的泪水,有人却始终坚持……我们学会了自主学习与生活,我们学会了与人交往之道,我体验到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含义,我们感受到了解放军叔叔的辛苦,也理解了父母培养我们的不容易……
【篇五:北京这里有我的童年】
有记忆的童年是我家北京的一个小巷子中伊始的。自打那是起,小巷就成了我的乐园。
风很柔,阳光软软的洒在了我的肩上。走到花开的街角笑言它们的美丽,蹲在土堆旁,看奔波的蚂蚁是怎样筑巢,怎样搬运食物。脚踩在大石板上清脆又响亮的声音,现在想起,真是一种绝妙乐曲。童年的歌儿就是奏在这里的。
长长的小巷,经常伴随着孩子们嬉戏的笑声。邻里的小孩儿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跑着,跳着,闹着。“你拍一,我拍一……”,坐在石阶上大声的叫喊。我们举着风车,朝着风的方向,让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吹起我们的发梢。童年的歌儿中的音符是轻巧的,活泼的,快乐的。
记得总有一个老爷爷,花白的胡子和头发。挑着一个担子在巷子中兜转着。担子上总会挂着一个金得澄亮的铃铛。清脆又扬长的铃铛声一起在金黄的阳光照耀下,折出更亮丽的光芒。“叮叮叮”。这熟悉的音律都会准时在童年中响起,带着一阵悠扬的香甜传到我和伙伴们的耳畔。他就是巷子中最有名的吹糖人“师傅”。他的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笑着举起肩上的担子“别挤,别挤,都有的。”看那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糖人儿,玲珑剔透,真让人爱不释手呢。抓起细细长长的糖丝,含在口中,化成了满身满心的愉悦。那麦芽糖的甜糯饱满还遗留在嘴角,回味无穷。童年的歌儿中吟唱出了甜蜜,唇齿留香。
北京的柔风,细草,北京的笑言笑语,北京的醇香,全部缩成童年记忆中的每一抹色彩,每一篇乐章,组成了我的,童年的歌儿。
【篇六:北京这里有我的记忆】
旧时的北京温存着我旧时的岁月。
大概是在我两三岁的时候,这里周围还只有一些低低矮矮的平房,没有大型的娱乐场所,唯一的消遣之处就是城中央的元大都。我依稀记得那时候这里还未翻新,是一条又一条的土路筑着,十分开阔。我喜欢在这里疯跑,一路从没有围栏的大门跑到旧时供皇帝歇息的亭台楼阁,穿过一颗颗高高的杨柳树,天空广阔得望不到边。那时的元大都还没有人流涌动,我能一眼从湖边小路的这头往到公园大门的那头,而围墙外是陌生的原野,是我从未涉足的未来。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北京就是元大都,是一排排高耸的杨柳,是一座座低矮的土坡,和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直到我七八岁时,每当我回忆起北京,第一个想起的都还是那条能一眼望尽的小路。
后来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切都不见了。我坐上了车,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高楼林立,连街道都变得狭窄。过马路的时候,我的手被牵得紧紧的,所以我无法在这里撒野奔跑。我望向天空,发现天空也被高高的建筑包围着。就连街旁的柳树都显得那么低矮。突然,我发觉,我是走到了那条小路的尽头,这里的景色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这是我的第二个记忆:北京,围墙内的世界是欢乐的,围墙外的世界是紧缩的。
直到有一天,当我再次回到元大都,我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建筑林立的繁华大街。高楼与低楼交错着,一瞬间,像两条回忆交杂于一体,再没有什么围墙内外所有事物浑然而成。
于是,一种全新的记忆流淌于我岁月的洪流,像包容了一切的欢乐与喧哗。
这是我对北京的第三个记忆,是柔软的,轻灵的,像温暖我岁月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