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答谢中书书扩写】
清晨,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在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望天空中白雪般的云朵,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
水是自然的,灵动的。涓涓细流泠泠作响,如江南丝绸般顺意,又如那铃铛般悦耳动听,联想至那传说中的忘川,尽管是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但也同样能够用水,让人忘怀一切,沉浸在这份柔情中,抒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觅水寻踪,那与水相映生辉的,便是作为屏障的群山吧。清朝诗人袁枚的“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不正说明了这一美景么?
山是质朴的、独特的。山犹如一个庞大的酒坛,将一切的景色酿入,又用岁月将坛盖封存。当人们偶然掀开坛盖时,万物生灵顷刻便醉了醉在安详里,醉在沉寂中,醉在连绵不断的画廊里,仰首眺望。远处,那山延绵不绝,连成一片浓郁的青绿色,诉说了大自然独到的创意,恍如人间仙境。
夕阳,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涓涓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遥远的岸边。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独处如此美景之中,不自觉的融入了山水之中。
这峻山雅水是一幅清秀的天然山水水墨画儿。几点浓淡的墨,勾勒出伟壮的山形;清水沾笔,描绘出几流交错的清溪;再细点几个墨痕,那是啼叫的猿鸟。那是大自然跃动的清丽的音符,是万物生灵哼唱的乐章。但如此之美景,却在谢公独赏后“黯然消世”。恐怕,那人间仙境只能是梦中的景色了吧!
【篇二:答谢中书书改写】
几时寻觅这脱离浮尘之地?想来已有三五年。
远在官场的友人,千回百转,你是否看到自然的一抹幽绿。三生有幸,它定永久烙刻在你灵魂深处。
社稷万里,皆看那山,雄伟连绵,重重叠叠。且看那水,娇翠欲滴,清流见底。
轻踏一度秋叶,忽觉满地夷伤,以往不知自然,困心。早早将名利平息,放下官场的勾心斗角,眼界竟已此般不同。忆往矣,你脸带笑意,梨涡轻浅,信手拈来的就是以往你我共谈山川之美的情趣。
我在鹭滩的一边轻吟浅唱,你又到了哪儿?
看到了吗?深邃碧蓝的天空轩邈。巍峨壮美的山峰高耸直插九霄,层层重重,似古时名家勾勒一幅峻山图。一滩绿湍静潭,我从碧绿如玛瑙的“绿滩画”中看到了一心坦荡,五根清净的自己。兀然停滞在清亮的眸中,看到曾初心不改,无忧无虑的你。青翠碧绿的竹林随风摇曳,随纤细的足舞蹈,“沙沙”的声音如波浪扑面而来,四周静谧无人,这风拂竹声声竟几丝悦耳。
昼夜交替,清晨薄雾些许渐消,裸露的石壁晶晶亮,与晨阳交辉,刹那五光十色,硬是让人移不开眼,似女娲补天时救苍生的五彩石,那般通透自然。
待暮阳西散,山已被黑纱所覆,半生耽误在尘世,兀兀终年。在这静得美的晚上却又像耗尽了余生。猿猴鸟儿肆意鸣叫,昭告着他们部落的狂欢。我却已隐蔽丛林中,享受自然。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从灵运承袭爵位后,再未见过与之奇异美丽之景。
若你承念你我初心,我愿倾诉:弃半壁江山,看这美丽永存。
【篇三:答谢中中书改写】
自然界的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雅士总会以山水为题,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话说又有哪个高尚人士会不沉醉在这奇异的景色中呢?
你看,那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端,像许许多多顶天立地的大巨人。澄澈的流水一眼可以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像一位大画家随意的涂鸦。苍翠欲滴的林木,青葱挺拔的竹丛,四季挺立着,像一位位毫无畏惧的战士守卫着边境。
远远地望过去,清晨弥漫的雾气开始渐渐消散,山水越发清晰地显现了出来。猿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合奏了一曲交响乐给世人欣赏。夕阳慢慢下沉,渐渐消失在边际,余晖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水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在水中潜游的鱼儿调皮地跳出水面,似乎在比谁跳得更高呢。
山上的岩石,在阳光、雨露、狂风、暴雨的洗礼下,被印上了岁月的痕迹。岩石上爬满了青绿色的苔藓,隐藏在这幽深的山林中。也许根本没有人在乎它的存在,甚至对它视而不见。但石头生来就并不被人欣赏,它足下的土地,经过它多年的重压,也留下了印记,这就足够证明石头的坚持。
这里,真的是人间仙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