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了】
秋风正紧,挟来黄叶片片。告别了稚嫩的童年,迈向了多彩的青春年少,带着些告别的不舍,和着些隐隐的希冀,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现在到了这里,就给我放下少爷架子,这是军训,是让你们改变、成长的,你们不是小学生,你们是初中生!在这儿,没人帮你们做这做那,任你们挑三拣四,一切全凭自己。”刚下了大巴车,面庞黝黑、孔武干练的教官吼道。其实,这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父母,不由得倍感惶恐。
这一声似雷霆怒吼,直接就将我们这群叽叽喳喳、懒散无双的少爷秧子给吓住了,原先散乱的“十面埋伏阵”霎时成了“一字长蛇阵”。
拖着行李箱,尾随教官来到宿舍。
刚步入宿舍,眼前便是一片景象:被褥、被罩、床垫都整齐的各自垒作一块。看起来,感到分外清爽。
“上了初中,你们就长大了。既然长大了,你们就得学着做家务,适应自食其力的生活。好,现在咱们就开始学着叠被子!”教官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们示范起来。
“看好了,就是这样。被褥和被罩对应好了,往里塞。”只见教官轻轻一抖,被褥和被罩就铺平了,他又拎起被褥和被罩的两个角,仔细端详着,缓缓地将其对应,再把被褥快速的往里塞着,塞完后,将手伸进被罩里,把不平的地方一一抹平,再打两个结,一个被子便套好了。
“下面,你们来。”教官说道。
刚拿起褥子,想像刚才教官一样轻轻一抖,便铺平了。结果一用力,别说轻轻一抖了,用尽浑身气力也展不平它,反而满是折叠的角,不得以,只好趴下来,用手捏起一个个重叠的角,再扬腕一挥,让一个个角各归其位。
好不容易展平,已是满头大汗,再捏起褥子和被罩的两个角,仔细对应着。再快速地将褥子往里塞着,一恍,便完成了。
正得意间,将手伸进被罩内,想将褥子捋平,却发现翘起的部分,似岩石一般,怎么都无法弄平。手在里面乱翻着,翘起的部分不仅没平,反而越来越大,越发慌急了,但于事无补,索性,直接放弃,等待一贯会到来的帮助。
这时教官的话回响在耳边:“这是军训,是让你们改变、成长的。”“在这儿,没人帮你们做这做那,任你们挑三拣四。”“上了初中,你们就长大了。既然长大了,你们就得自己做家务,适应自食其力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并未长大,青春的我们仍像童稚的幼儿一般,在家里占地为王,理所当然一般的指使着在我们眼中近乎仆人的亲属。但成长我们必须经历,成年也必将到来。
到时,该如何?
倒不如放弃亲属的服侍,自食其力,想到这里,我又套起了被子。
用手耐心地捋平,被褥与被罩终于无缝衔接,再小心地打两个结,虽然看起来稍嫌粗糙,却也能算是被子了。
烈日炎炎里,我们以笔直的军姿站在火的烘烤下,汗水自额间滑下,落到地面,氤氲成一团团水气,在烈日持续的曝晒下,我们的汗水珠汇聚成河。在那里军训的数日,我们艰难地做着一切,慢慢地将原来困难的一切,变作了等闲寻常。
在那段日子里,面对着原先痛苦不堪,后来寻常简易的家务,感慨于自己的无能,痛苦于自己的无措,又欣喜于成功的到来,对满天星汉,原先苦难织就的繁星,俱皆碎裂,光亮重合,化作了寻常明月。
面对自己掌控的未来,成长是必然的经历,那是一个改变的过程,与其等待他人,倒不如自食其力,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篇二:结束那段错乱的日子】
自从偶尔看到一个节目《请勿关灯》后,就一直追。这是一个惊悚类的综艺。一个鬼故事,一段恐怖画面交插着。我是一个胆子不大的男孩,但看着看着也就停不下来了。
看这个综艺时,我总是眯着眼看的,有时躲在远远的地方,心里充斥着恐惧。有人问:“那么怕你还看?”我不知道,但是害怕掩盖不了那种好奇与快感。要么被画面吓得毛骨悚然,要么被惊到心里发怵。于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就追完了整部综艺。以为这就结束了?不,还没有。
看后的那一段日子,不敢一个人乘电梯,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连上个厕所,心里都是忐忑的。有时我还怀疑周围的人到底是人是鬼。白天还好,一到晚上,上厕所我要左顾右盼;坐电梯要抬头望着天花板;睡觉时要开一盏小灯。最恼的还是睡觉,老妈是个节电的人,那时是秋天,我在被窝里想着想着就忐忑了,急忙把更衣室的灯打开了,又嫌太安静,把电风扇打开了,然后内心平复了,也安稳入睡了,倒是第二天,又得被骂。
这种走个夜路也提心吊胆的日子持续了很久,但我真没想到,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结束后,我十分懊恼,当初就应该克制住自己。一时的快感造就了一段日子的煎熬,经历这次后,这种刺激我再也不寻了,恐怖的东西我算是再也不沾了。
这段日子算是结束了,我庆幸那节目没那么长,只有短短十几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也庆幸自己是个男孩,不然不知道要战战兢兢多久。其实也就是自己吓自己,不要想那么多就好了,那些是不存在的东西,只是迷信,希望以后自己能在类似的幻觉里早点回归现实。
【篇三:那段温暖的日子】
太阳尽情释放出它的光芒,绿树成荫,蝉儿在大声的歌唱着,我却有一丝失落,无心欣赏美景。
我放了暑假,妈妈却要上班,于是那“狠心”的女人,便以种种借口把我“寄存”在了老家。我已经很久没有在老家呆过,小时候的玩伴,也早都不认识我了吧,我整天只能闷在家里看电视,吃饭,睡觉,枯燥又乏味。我要鼓励我出去走走,于是,我在逼迫下,出了大门。
我的老家在农村,地里有绿油油的玉米苗、让人胃口大开的各种蔬菜、令人心旷神怡的无名小花……我漫步在田野里,大道上,郁闷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冲破了天际,我循声追去,看见了一群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们,我吃惊的眨了眨眼睛,其中一个小女孩跑到我跟前说:“呀,你怎么回来了?回来也不来找我们玩,够不够义气?”说着她便把我拉进了孩子堆,走进后,我才发现,那些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他们的名字,惊涛一样,全在我的脑海里翻滚上来。
我以为几年没见,我们会完全失掉共同语言,谁知他们十句话有九句话都在问我:“你在哪上学?你过得怎么样?喜欢什么……?”我兴致勃勃地回答着这些问题,好似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那个下午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泥巴,我很快又跟他们混熟了。我突然开朗起来,我才知道天下的孩子都一样,女孩都喜欢布娃娃,男孩都喜欢变形金刚;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一样都爱笑,他们笑起来声音能直上云霄。
第二天,我准备去找他们时,他们却先来到了我家。我们一起去田野拔野草;一起去山头眺望那远方的水库;我们一起爬过小山崖;一起进过黑山洞探险……第三天,第四天,往后的每一天,我们都是三餐过后聚集在一起。她们教我玩农村的游戏,我给她们讲城市的故事。我们一起种过牵牛花,玩过捉迷藏,一起回忆小时候的事,晴天时,我们捉过蚂蚁,观察荷花,捏小泥人;雨天时,我们看蚯蚓,抓蜗牛,一起跑到公路边看车的雨刷有节奏的摆着。我发现,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
一个半月以后的分离,我有不舍,有难过,但我们有约定,暑假一定再相聚。直到现在,我们依然遵守着。现在的城市人想着回农村,现在的农村人想着进城市,而我却无比幸福,因为我在城市学习,在农村生活。
那一段温暖的生活,是我童年中一颗闪耀的明星,照耀在我的头顶,幸福和温暖永远挥之不去。
【篇四:怀念那段系彩色发带的日子】
黑色的发丝从手中溜走,宛若时光的流沙,一个不经意间便化作风中的尘埃。有些事注定只能怀念,不经意地怀念起那段时光,那段系彩色发带的日子。
书房中的书柜,自我上小学起就没有碰过,那天,我无所事事顺手翻开书柜中的相册,一组组童年的照片映入眼帘,随之无穷无尽的回忆似潮水般涌向心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回忆里是一片碧绿的麦田,一条窄小的路蜿蜒伸向远方,路的尽头永远是等候我归去的阿婆,阿婆的手巧,烹饪刺绣等样样不在话下,我爱美,便总嚷着叫阿婆给我梳各种发型,再系上彩色发带。
阳光洒满了整个庭院,猫咪窝在一旁睡得安详,草间的蟋蟀唱着不知名的歌谣,微风吹过小院,带来一阵淡淡的花香,飘入我的鼻。这是乡村的午后,满院的美好景象。我和阿婆避开灼眼的骄阳,在院中的大树下梳头,阳光透过枝枝蔓蔓映下来,在地上投下一个个陆离的光斑。阿婆拿着木梳,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我的头发,我眯着眼去看她,发现她正笑得灿烂,皱纹在她的脸上起舞,她道:“哎,别动啊,马上要好了。”我便乖乖地低下头去,一动也不敢动,每数十下就问一声,幻想着等会儿在镜子里会是什么样。也不知数了几次,直到头顶上方传来阿婆的声音。我便欢呼雀跃地蹦进屋子,对着镜子欣赏发型和发带的颜色,心里想着,我要阿婆给我梳一辈子的头,系一辈子的发带。
……
思绪戛然而止,伸手摸摸束发的东西,最普通的黑色橡皮筋,自从上了小学,我便和父母来到城里,那个童年的承诺,似乎也留在了记忆深处。
彩色发带?现在的生活如此忙碌,哪有那个系彩色发带的习惯了?但记忆中的那个快乐的小女孩,还有为我系发带的阿婆,都是那么值得我怀念,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时光,在任何惆怅的时候想起,都能让人重展笑颜。
暮春时节,阳光正好,系起彩色发带,镜子中的我,仿佛是多年前的那个小女孩,隔过了茫茫岁月,站在我面前,脸上带着熟悉的笑意。那段日子啊,那段系彩色发带的日子啊。
【篇五:那段西安研学的日子】
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日子,学校组织我们来到西安进行考古研学。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除却汽车轰轰的鸣笛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相比北京,西安这座身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给人以缓慢的节奏方式,丰富的历史底蕴,一幢幢古风建筑,仿佛让我置身在古代。
在半坡遗址中,钻木取火体现了史前人类的辛劳与智慧。在经历了艰难的钻木取火的过程后,那跨越千年的温暖得以让我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人交流。史前人类千万次的尝试,定是失败占多,成功占少。在发现了火种之后,它便引领着人类时代走向了新的篇章。我用心感受着残留在掌心的温热,重新诠释了“坚持”的定义。
在非遗“六营村”,那一个个洁白的泥塑胚子,经过民俗传承人的细心勾勒,朱红、明黄、钴蓝、翠绿,顿时在眼前呈现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吉祥动物,或似蟠龙、或似娇虎,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技艺,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俗不俗”。也正是民俗传承人这种“不慕名利”“坚守初心”把我带到了一种“淡看事件浮华三千”的崇高境界。在现代城市下被名利驱使的人们,应该更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在秦始皇陵,一个个巨大的陪葬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俑,是秦朝国力强盛与文化繁荣的象征。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死的定义是那么的空虚,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皇帝,脆弱的内心依然是那么的惧怕死亡!竟需要带着众多金银珠宝以及无辜的臣民陪着一起下葬。在那里,我对生与死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然而,在西安考古研学的诸多活动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考古发掘。
一抹红彤彤的残阳,一个落后的不知名的村庄,一组组拿着绿皮铁铲的学生,构成了我们考古实践的热闹图景。同学们一组组分散开来,找到了各自看好的地方便开始动工了。手中的铁铲不停地上下翻飞着,身旁的泥土越来越多。我喘着粗气,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长时间蹲着挖土,再次站起来市腿已经变得麻木。我稍加休息,便再次开工,一下、两下……,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一半,眼前这个坑坑洼洼的半米多深的土坑依旧没有挖出什么来,眼看着别的组已经幸运地挖到了东西,我和同伴心急如焚,加速挖了起来。突然,铁铲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我们心中窃喜,猜想八成是触碰到了“宝贝”。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加快了节奏,更换了铲挖的角度,开始在“宝贝”周围松土。终于,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夹击,“宝贝”终于出土了,它原来是一个呈扇形的青灰色瓦片。我用双手轻轻抹去覆在上面的泥土,抚摸着那精美有条理的花纹,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古代繁华的都市里,瓦匠们正在精心烧制瓦片,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地赞叹着。这种巨大的成就感仿佛是个气球,在我挖出瓦片后猛地炸裂,使我的内心膨胀,忘却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代价。
西安研学的日子短暂却意义非凡,我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温暖和感动,是坚持的内涵,是民俗不俗,是不忘初心,是生与死的理解,也是眼前远胜历史的繁荣昌盛。
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篇六:那段艰辛的日子】
一片拍击水面的声音激起了层层波浪的回响,我正在一片被分隔开来的水面上奋力挥动已然疲惫不堪的手臂——这是我比赛时的剪影。
我对游泳的喜爱始于9岁。我初次来到游泳馆,看到有的游泳者如蝴蝶般在水中划出美妙的弧线,有的如舞动的鱼儿般在池里轻盈慵懒的摇曳,我的心像是打开了一个阀门,对游泳的喜爱狂涌进来。
我和水流的“竞争”拉开帷幕。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学习者,经常遭到成功的冷落。开始,我练习时感觉水就像一张深蓝色、永远嘲讽着我的脸。他重如磐石的魔爪,让我在挣扎中被拉到水池下。在失败中,我迟迟不敢走到泳池旁,好像水池就是百般折磨我的地狱。
直到报名比赛的消息传到我耳边时,我沉寂着的心忽然一振。
我开始全力以赴练习起来。尽管水仍然如魔爪般,攫住我不放,可这时似乎不那么狰狞和令人恐惧了。那忽明忽暗,虚无缥缈的希望再度燃起,我的脸上也时不时会显露出光明的印迹。
随着一声呼喊,我的又一次训练开始。我全身的力量都收缩在了两条腿上,蹬出了我的第一步。随后,我的双臂向前伸展,但仍机械和僵硬。我渐渐失去了平衡,每一次推进都如在刀尖上起舞。接踵而至的疲累又为我的失败做好了铺垫,使我几乎无法坚持。
又要被水束缚了吗?水池正朝着我冷笑,正饶有兴趣地等待着我再一次被拖下水。我有些茫然,不知应该在坚持的泥潭中打滚还是在放弃的轻松中摆脱束缚。
那幕水中的舞蹈映入我的眼帘。不能,我不能放弃!一个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震耳声音提醒了我。我紧咬着牙,向前冲锋……
比赛场上,我正逼近终点。对手也似乎不能阻挡我向前的态势。这是不断努力的勋章,是在艰辛中坚持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