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街新貌】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沐浴着冬日的暖阳,骑着摩托车,回到了我的家乡——建始县长梁乡下坝村。
刚到街口,我不禁大叫:“哇,太不可思议了,我才一个月没回老家,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只见长长的老街用水泥铺得平平整整,被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街道两边,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大红的灯笼,一些人家的堂屋门边,还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简直比过春节时还要喜庆呢!老人们聚在街道边,有的在“斗地主”,有的在聊天,有的靠在躺椅上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小朋友们在街道上追呀、跑呀、跳呀、蹦呀……那欢快的笑声在街道上空久久回荡。
看着眼前的老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它的过去。
老街,名副其实。街面窄,崎岖不平,到处坑坑洼洼。没有下水道,排水沟常常被堵,倒的洗菜水、洗脸洗脚水、洗衣服的水……各种各样的污水,汇集在一起满街横流。有些地段,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到处都是乱丢的垃圾,不得不放一些石头和木板垫脚。因此,老街常年散发出一股股刺鼻的难闻臭味,真让人受不了。特别是在夏天,蚊子、苍蝇特别的多,到处乱飞,无孔不入。我的身上常常被叮得大包小包,挠得皮破血流,有时还感染化脓,别提多惨啦。那日子,真是太难熬了。
由于很多人家门口的积水常年不干,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晚上,你稍不留意就会掉入污水给你设置的“陷阱”里,轻则打湿鞋袜,重则弄得满身污秽,叫人哭笑不得……我们的耳边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气声:“哎,老街什么时候才能摊上改造,也能铺上水泥,让人过几天舒心日子呀?”
有些人家,因为不能忍受老街那样的环境,就陆续地搬走了。
没想到,老街像变魔术似的,说变就变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听爷爷奶奶说,为了彻底改变老街的“脏、乱、差”面貌,建设新农村,乡政府还拿出了很大一笔钱,街坊们都很齐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人心齐,泰山移。
短短的一个月,下水道挖通了,街面更是焕然一新,老街像变了个样似的。难怪家家户户都像过春节一样的隆重、喜庆。
爷爷奶奶笑,爸爸妈妈笑,叔叔阿姨笑,笑意溢满了整个老街。看着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使乡亲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篇二:家乡新貌】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那时人们穿的衣服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人们照明用的都是油灯,煮饭用的都是柴火,大锅……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那时人们有事要出去,骑着自行车在颠簸的泥路上走,极其困难,更不用说在下雨天里,雨水泡透了道路,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踩上一脚泥巴。想去外地旅游,更要费好大的劲,因为那时没有高速公路。
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镇。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路中间和两旁有绿化带,里面种着小草、树木。小草的大伙伴——月季花正傲然怒放朵朵鲜花,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赏心悦目、陶醉不已。草地上矗立着伸臂式路灯,就像一个个士兵保卫着道路的安全。
从前低矮、破旧的小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小楼房所覆盖,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当年泥泞的路道已不见了踪影。宽阔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川流不息。人们也不再穿有补丁的衣服,个个都换上了华丽又昂贵的衣服。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啊,家乡在变,祖国在变,世界在变,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愿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篇三:校园新貌】
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学校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满怀期待地小跑进学校,哇!校园,仿佛穿上了一件新衣服,让我眼前一亮。
花坛里一些不知名的花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地底下探出脑袋,好奇地望着这奇妙的世界。花朵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闻了心旷神怡。一阵风吹来,花儿们随风舞动,我被深深陶醉了,呆呆地站在那儿,久久才回过神来。
游泳池变成了科技馆。红的墙砖、蓝的灯光,上面还有个银色的大球,真像一座漂亮的宝殿。校园周围的栏杆都变成了围墙,贪吃的小朋友们再也买不到想吃的零食啦!
我觉得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的“娱乐场所”——操场。以前,主席台非常高,爬上去别提多困难,下来时一不留神还容易摔跤呢。现在可不一样啦,主席台低了很多,还有台阶,这样一来不但安全还很方便。我们做操的位置也变了,我们迎着朝阳升旗、做操,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细心的你们还会发现,学校食堂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品味着美食。走廊变成画廊,上面挂着一幅幅美丽的画,有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充满想象的科幻画……教室里,门、桌、椅、讲台……都焕然一新。为了让同学们更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我们还增设了一节课外阅读课,让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分享读书的喜悦。
我爱美丽的校园,她不仅给了我们知识,更带给了我们欢乐。
【篇四:家乡新貌】
我的家乡石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好地方。
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石林的风景美如画。走进石林风景区,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的像小鸟,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一把宝剑……关于石林的石头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那就是:传说在很久以前,阿黑哥和阿诗玛的爱情故事。你一定很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吧?留着下次讲给你听。
家乡的环境是那么优雅。
家乡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巴江河彻底变样了,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虾们在河里嬉戏,还不时探出头来,好像告诉人们说:这里太舒服啦!河岸上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花儿露出了笑脸,连鸟儿也来凑热闹了。河边还有一个双龙公园,里边有许多凉亭,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家乡的人民热情好客。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全县人民隆重聚会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扶老携幼,一家人到石林跤场看斗牛比赛。也有一些人,他们不看斗牛比赛,而是在场周围用自己心爱的大三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到了晚上,还要参加篝火晚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不管是否认识,都手拉着手,一起欢度节日。
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我更爱我的家乡了。
【篇五:老家新貌】
时常听爷爷说我们祖籍的老家在绍兴农村,可我从来没去过。农村在我的朦朦胧胧记忆中的印象就是草屋或泥墙瓦房、河流或小溪、田里种庄稼、圈里养鸡鸭、冬天人人戴顶绍兴特有的毡帽靠墙晒太阳。
这次趁暑假,我们回老家。坐着“乌篷船”到了“曹家坂”河埠头下船,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就进村了。原先村中间那几间瓦房就是我爷爷的爷爷手里头建的“祖屋”。可这次回来,眼睛一亮:“祖屋”已经翻建成一幢三层的楼房,太爷爷的亲属现在住着,宽敞的农家院子,二辆“私家车”停着,可见主人生活条件的不错。举目浏览,贴着围墙四周种着四季豆、茄子、毛豆、玉米、辣椒、丝瓜等等,围墙外,番薯、西瓜、南瓜也是应有尽有。鸡在附近的竹林放养漫步戏耍,再远眺,远处的小山一座紧挨一座,山上树木碧绿,好一幅“青山绿水”美景。
亲戚们见我们到来,喜出望外,笑迎“杭州来的稀客”。大家一直滔滔不绝地闲聊到中午吃饭。不用说那饭菜更是诱人。满桌的农家菜都是“自产自销”,刚摘的或刚杀的——新鲜无污染,大盆的白切鸡和那香喷喷的“柴灶饭”锅巴,一定让你狼吞虎咽;自制的白米酒也给你痛快饮够、一醉方休。
酒后饭饱,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聊着“老家的变化”。听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要么自己办企业当老板,收入绝不比城里少。怪不得楼房里家电齐全,装潢也蛮时髦,间间宽敞明亮。难怪现在“城里人向往去农村生活,农村人向往到城里挣钱”,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啊。
老家已经换新装。看着老家新貌,我感叹万分:农村如此大的变化,如此美好的生活,是几代人的努力。我脑海里的老家旧貌已经抹去,同时也催促我们这代人要学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呢?“只争朝夕”吧。
【篇六:家乡新貌】
改革开放迎春风,这股风吹遍了我的家乡——石门,改变了我的家乡,让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瞧,我们家乡的那条泥泞小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公路了,可不要以为这条公路很普通,这可是国家投资修建的省级公路。你看,那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汽车的种类可真多,看得我眼花缭乱,有大巴、中巴、小巴、的士、轿车等。这就是我家乡的公路,怎么样?不错吧!公路说完了,给你说说别的吧。你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我们家乡,那可是有特色的地方——易家渡镇。
我们这儿真是物种繁多:有桔子、苹果、梨子、桃子等水果;还有白菜、萝卜等蔬菜。噢,忘了告诉你,在这两大类中,最有特色的要数桔子和大棚蔬菜了。先说说大棚蔬菜,这可是刚试种的,里面有白菜、胡萝卜等,听人说里面还有人参果。里面有温暖的空气,湿润的土地,在菜农的精心呵护下各种菜已经成熟了,怎么样,这玩意儿新鲜吧!快来看看吧!第二有特色的就是桔子,你可不要小看这黄橙橙的小果子,我们家乡变化的功劳它可占了一大半,是它把我们的家乡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它,你可能就看不到我们这样美丽的家乡了。唉,你看,我光说桔子的作用,忘了说它的味道了,说起它的味道,谁都会赞不绝口,我们家乡的桔子可是闻名全国的。我们家乡每年10月15日都要举办柑桔节,你到时候可要来大饱眼福,如果你不想等,那就现在来吧,你来了,好客的石门人一定会让你大饱口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它现在已经很美了,但是,还是需要建设,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它建设得更好,让全世界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让它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