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2-16 08:22
阅读:

【篇一:目送读后感】

做你们的女儿真幸福

耳边拂过清风,微透凉意,轻轻翻开书页,书香迎面,指尖摩挲着页面,在龙应台细腻的文笔中,沉沉地醉去……

这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是对生命的目送。

当一位母亲在家门口目送孩子离去时,必是面带不舍。离去的孩子是否能回头望一眼,看一看那个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的人?也许某一刻,当你回首,她依旧伫立门口,用充满不舍的目光望着你,目送你离去;也许某一天,当你厌倦了漂泊的生活归来时,她已不在。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爱这本书,也爱这句话,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我的心房。当我们追求一个又一个人生梦想时,几时会注意身后饱含深情的目光?几时会发现那目光中的不舍与依恋?也许多年后的一天,在你家门口也会上演一场“目送”。等你的孩子走远蓦然回首,依然可以看见你伫立门口,看着你的目光追寻他(她)远去的背影。那一刻,你是否渴望你的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他(她)会记得常回来看看。可他(她)没有,因为他(她)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有多远,你的牵挂又有多长。

“我递过一把为他预备的伞,被他拒绝。‘这么小的雨’,他说。‘会感冒的’,我说。‘不要’,他说。细细的飘雨濡湿了他的头发。”这是龙应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却失神了,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多少次,父母递过伞,我总是固执地不接,哪怕细雨淋湿头发,也弄不明白是出于一个怎么样的心理,只记得当时父母眼中闪过一丝的失望。其实那伞就是父母的爱——充满着暖意与亲情,却被我们无意之间的冷漠,丢弃于角落而不知何时在风中飘散了。想到这里,心像是被揪住。

这时,心中竟莫名地有些惊慌。

龙应台的父亲去世三年了,她仍无法释怀,因为她觉得自己父亲在世时,她一直没尽到为人儿女的责任。我也有些怔神:就在前些日子,我又发现妈妈的头发有一根白发,虽只有一根,却让我心惊不已。多少次,我将它剪了,可它又固执地长出来,在黑发间白得那样显眼,像一根锥子,深深刺痛着我的心。在我父母老时,会不会像龙应台父亲一样,孤身一人,返回故乡,寂寞茫然地度过晚年?想到这,心又一次被狠狠攥住,抽疼抽疼。

每次我们外出学习,有哪个父母没有站在家门口看着自己儿女的背影渐行渐远?有哪个父母不在期待儿女可以回过头看自己一眼?但我们没有回头!任父母头上白发渐多,皱纹渐深。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想起回头,也许当我们想回头时,父母已不在。

不!我不要这样!我不要等父母老去才懂得后悔!我才初中,父母还没有老去,我可以每天给他们一个拥抱,我可以……刹那间,我又找回了心的方向。现在明白还不迟,对吧!我可以对父母说声“我爱您”,我还可以帮父母洗洗脚、做做家务。

龙应台说:“不必追。”可我说我们就得追,大步追,努力追,趁父母尚未老去。

放下书,又一阵清风拂过,是那样的轻柔。妈妈走来,端了一杯牛奶,奶香消散了我心中的寒意。我开颜一笑:现在明白还不迟。不是吗?

最后,我只能诚恳而尊敬地对父母道一声:爸、妈,感谢你们给我无私的爱,让我在你们的爱中绽放精彩!此生,能做你们的女儿真幸福!

花落花开,云卷云舒,但愿时光停驻,让我永远做你们的女儿。

【篇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

暑假,我和孩子一起读了《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本书,孩子非常喜欢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大个子老鼠是一个男生,小个子猫是一个女生,它们是好朋友。它们有悲伤,也有欢乐,它们有时共同玩耍做游戏,有时也分手闹别扭。书中最重要的是,不光因为大个子老鼠真诚、友爱,同时也不光因为小个子猫善良、活泼。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一起互相关怀共同助人为乐,共同去做每一件事。才能使共同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美好。

通过这些精彩动人的故事,我给孩子讲述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让她从小懂得同学之间要互帮互爱、尊师爱学的道理,要用一颗真诚、友爱、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篇三:桃花心木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桃花心木》,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让我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我”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规律浇水,让我感到非常奇怪,在与种树人的一番交谈之后,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并感受了一些深奥的人生道理。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在室内养的花草就不如野花坚强,那些野花在外面经受狂风暴雨之后,依旧傲然挺立,甚至更芬芳艳丽。而温室里的花草只要经受一次狂风暴雨,就会枝折花落。

文中的道理让我受到了触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也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这样才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种树人不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正是想要树苗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看到这,我不禁脸红起来,平时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怕吃苦。记得有一次,朋友约我去跑步,我俩还没跑十五分钟呢!我就感觉特别累,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跑了,甚至连回家的路程都不想走了。最后还是朋友打电话给我爸妈,然后爸妈来接我回家的。而朋友一个人在那个地方接着跑。

我想到这,很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下来,而选择了退缩。我觉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桃花心木苗一样,不畏困难,努力生长,成为真正的生活强者。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的人才有独立自强的精神,相反,长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甚至有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篇四:天下父母读后感】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

无私的爱,不因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不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更不因贫富的不同而不同。这,便是人间的真情所在。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肩上,这是你赋予我的瓦缕愁思”——梁晓声笔下的玻璃匠父亲,是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他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忙于工作,暴躁。然而,当他的孩子弄坏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时,他的生活暂停了。他忽然有了足够的时间反思自己,父爱照亮了他内心的那一隅黑暗,唤醒了他为生活阴影所笼罩的亲情。父子情重又在他的心中燃了起来……

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曾今的他,远在上海,独自一人,每每与他对话,总是说不尽的尴尬。而今,他放弃了高薪的岗位,重回故土,投入了更加辛苦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不多是为了我吗?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父亲深似海却又无言说的爱!

“最后的爱,包含着往日的痛苦;最初的梦,孕育着另一种幸福”——已为人母的毕淑敏,在与朋友交谈时,说到自己几乎从不打人。而她小小的孩子却突然冒出来,扬起稚嫩的脸庞反驳道:“妈妈,你撒谎!你经常打我呀!”孩子的无心之语却深深地烙在了毕淑敏的心底,她也因此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慢慢讲述了“打”这一看似普通的字眼:“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这都是为了你啊!上天将打人的权利给了母亲,我只得去行使它,你可知,你的疼在身上,我的疼在心中……”

忽然理解了我的母亲,她曾今也总是打我。不止一次,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为她所生,也不知多少次,我认为自己不过是她发泄情绪的工具。但不知何时,她不再打我了,是我长大了,还是她的心已无力承担?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母亲柔如水却又最难言的爱!

“一些爱,像春风一样和煦,这便是春天里的风啊”——贾平凹的父亲爱他胜过爱自己。而贾平凹为报答父亲,夜大费心机。父亲得了癌症,他想方设法地隐瞒,甚至请医生装作为父亲好好诊断,告诉父亲他并无大碍,在开一些毫无作用的药。尽管如此,贾平凹还是未能留住父亲,他只能将那份孝子心,化作千文万字,写在毫无温度的纸上……

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个贾平凹呢?爷爷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而他,日夜坚守在爷爷身边,不顾母亲的反对,也不顾亲戚的冷嘲热讽。连医生也断言爷爷活不了了,但父亲硬是把爷爷从死神手中拽回来一些。尽管两个月后,爷爷仍然走了,但父亲的孝心,却传递开来。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子女最复杂却又最真挚的爱!

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纯洁的爱,一位位为爱奔波的人,他们用最平实的语句,描绘出了这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东西,让那一页页冰凉的纸业,溢满了爱的温度。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是《天下父母》中那最崇高的父爱,最温馨的母爱,最美丽的子女爱。

【篇五:挡火车读后感】

坚持不懈

终于迎来了令人神往的暑假生活,虽然放了假,但也不能忘记学习。一放假妈妈便去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课外书——《挡火车》。因为课外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所以我一字一句地把这本书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深有感想。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朝下,西西莉亚跟着爸爸赫伯特和妈妈希尔蒂背井离乡,乘上火车来到荒僻的费洛伦斯开始新生活。这片土地承载着他们全家人以及许多新移民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然后铁路公司的老板坚决不在这个小镇上设火车站。这样便切断了小镇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也使大家的期望变成了泡影,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居民们绞尽脑汁拦截火车。最后,当大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孩子们挺身而出,和老师一起为拦截火车而努力,最后火车停了下来,小镇上终于建起了火车站。

读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在不断地做努力,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这使我不由得起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做我的数学家作,突然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我想了大约五分钟左右,便想:“唉!实在太难了,我想不出来了,还是星期一去学校问老师吧”。想着,我便把这道题目空了出来,就直接去做下一道题目。星期一去学校,发现同学们都把这道题做出来了。我去问老师,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动脑子。现在我看了这本书,心想,书中人们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都能想方设法解决了,我却连遇到一道难题这样的小困难也不想办法解决,退缩了,太不应该了。我应该改正这个错误,向这本书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遇到困难坚持不懈地与困难作斗争。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只要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

【篇六:目送读后感】

那本书讲述了父母亲情、闺蜜友情,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没错!它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之一《目送》。

有一种舍不得你走叫《胭脂》。“妈,我明天我就要走了。”她也许正用空蒙蒙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立马把脸转过来,慌张的看着我,“要走了,什么要走呢?”这个场景多么熟悉,每次去外婆家,临走时,外婆总是那么说“这不才刚来吗?着急回去干嘛?再玩儿会儿。”,每次我们必须离开时,从后车窗回望,准能看见她那孤单落寞的身影。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这样吧!

有一种铁闺蜜叫《牵挂》。“拜托,洗衣机里有洗过的衣服,忘了拿出来晾了,请你处理!”“还有冰箱里过期的东西全部丢掉,都发霉了。”“你要保重,要保重!”这是闺蜜间最平常的对话。我也有好几个好闺蜜,我们相识七年了,这七年里我们吵过,闹过,但更多的是幸福着,我为有这些闺蜜而幸福。她们在我难受时就会陪在我身边,在我开心时,总会有她们与我一同分享喜悦;我们中一人获了奖,其他人便都像是自己得了奖状那样开心自豪,这大概就是闺蜜吧!

有一个温暖的家叫《寒色》。家是什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是啊,这都是家,是一个温暖的栖息所,是累了可以回去休息,痛了可以回去治愈,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如果人是一片叶子,那家就是那棵遮蔽风雨的大树,如果人是一条鱼,那家就是那片温暖自由的海洋,如果人是一叶小舟,那家就是那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有一种遗憾叫《如果》。每个人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谁都无法改变。如果有一天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他年轻时逼他少抽点烟?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控制着他少喝点酒?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留在他身边?可抱怨和后悔又有何用?我们都清楚的明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趁我们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就从今日开始行动吧!多么希望亲人,能永远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呀。

有一种担忧叫《牵挂》。牵挂,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放心不下,是啊,年幼的时候,父母在出门前提醒我们带好钥匙,却总是放心不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在快要下雨时提醒我们带伞,却总是放心不下,再打个电话确定一下;我们出门在外时总放心不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住在哪里”?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字眼,父母年迈时,人生就会反转,给父母打电话时总会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没感冒吧,加没加厚衣服啊?自己做没做饭啊?”幸福在彼此的牵挂中流淌。

目送着你远去,情愫却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