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浩然正气,千里如风】
一个青年,当他被点上那一滴“浩然正气”后,才能称其为青年;一个国家,当她拥有这些怀着“浩然正气”的青年时,她才能被称之为崛起的强国。
一百多年前,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了清政府当头一棒,这当头棒喝,不仅敲击着末代王朝的腐朽和麻木,也敲醒了一个个心怀理想的中国青年。
而这点点滴滴的浩然正气,也正是从那个败落的朝代中的废墟中拾起的,是从林则徐身后的虎门港拾起的;是从只剩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中抬起的;是从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南京城中凝聚的,这股浩然正气,积聚成风,吹向整个神州大地,这也是股怒气,是少年的怒气,是国仇家恨引发的耻辱,是百年间无法抹去的伤痕。
少年应有正气。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它是每个中华青年的标志,但你若没有这股正气,怎能想象邓世昌远赴日本留学的忍辱负重?若没有这股正气,你又怎能看到那在核爆光火下消瘦的身影?若没有这股浩然之气,你又怎能听到戊戌六君子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豪迈之声与忍厚负重,不就是正气的体现吗?不就是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吗?
但你若弃之如蔽履,你会看到汪精卫的虚伪面目,你会看到饱受质疑的周作人,独身一人在日本政府脚下求生。假若正气是一首歌,那么它是唱给那抛头颅散热血或在默默无闻中奉献的中国青年,引领社会之风,傅雷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境界。”而赤子多了,则会引领一个时代。像郁达夫,一介书生,弃笔从戎,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像林长民,官至司法总长,深知官场险恶,却毅然投入其中,最终中流弹身亡,他们的存在,引领了社会正气,使人们在回想那个年代时不失一丝安慰。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五四运动,才有了群情激奋的呼声,这难道不是一种正气吗?
浩然正气,千里如风。我们青年应心怀这股正气,秉长风破浪之志,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二:品读好书,培养正气】
品读好书是一种享受,享受它带给我们信念;品读好书是一种信念,体会它带给我们乐趣;品读好书是一种乐趣,品尝它带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清清正正做人。
读书是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情和宝贵的性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情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让你在品读好书中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
读书是信念
周恩来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路,周恩来总理就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品读好书,执着一份信念,人生是可以改变的。文天祥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也是他的坚贞信念。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骨气。
读书是乐趣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在于作者告诉我什么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更因为读书使我积极思考,特别是读一些廉洁为官、为民请命的名人典故。我的思想在书里驰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从书里了解世界,也会重新认识自己,教自己应该做个怎样的人。所以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读书能助人前行,能助人成就梦想,就能成就多彩人生,让品读好书,成为你人生的一种乐趣。
品读好书,读懂了廉洁。
品读好书,读懂了正气。
品读好书,读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