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一路誓言,一路陪伴
一路誓言,一路陪伴
发布时间: 2025-02-17 20:55
阅读:

【篇一:一路誓言,一路陪伴】

在墙角刻下了“3710”这个数字,想着一定要陪你。

——题记

蜷缩在印花被中,刚探出头,就被一丝灼热的光给抵回去了。手向床边的书柜横去,本想摸一本书,却不想触到了一张泛黄而古旧的照片。

我眯着眼,看着那苍老容颜,心中不由为之一震。她倚着墙,看着前方空荡荡的地和天。翻过来,上面贴了张旧纸,用拼音歪歪地写了几行字。上面写着:“他们说,奶奶没有太婆有福气,没有人照顾,长大了,一定要让她享福,享好大好大的福……”剩下的字都已经模糊看不清楚了。

看着照片上的奶奶,还是想回去看看。坐在回老家的大巴上,摩肩接踵的人群,狭小的站立空间,让我如同没有支柱的房屋一般瘫软。嘴角裂开了一个像是阳台久经日晒的墙壁上的细纹般的小口,渗出了一缕血丝。

看着窗外的油菜花,像是我最爱吃的鸡蛋糕一样金黄,油菜花的枝干就如同鸡蛋糕上的葱绿一般可人。

到了故地,我四处寻找她,终于,在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了她,我叫了一声奶奶,“哎——”一张熟悉的带着汗珠的脸从秸秆的缝隙中露出来,被锋利而粗糙的玉米叶划过的脸竟然没有半点感觉。她一手扶着腰,一手拄着锄头,肢体的酸疼被我带来的欢愉抛之脑后,她满是皱纹的脸颊,绽露出一个笑容。

随后,她拖着锄头,接过我的行李,我本来想拿的,她不肯,只好让她拿。她把我向上推了一把,只留给我温暖的触感,我就势上了山。

到了山顶的家,我往下望去,一个黑点缓缓向上挪动,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她忙忙碌碌做好我我从小就爱吃的鸡蛋糕,少许葱绿,不要油和葱白,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的做法,依旧是小时候的味道。

奶奶白天忙累了,她说要去睡了,我想起来小时候,天气太冷,她就总会先睡,把被窝暖热了再让我进去睡,我想挨着奶奶睡,妈妈电话那头却说:“你不怕身上起疹子就行。”奶奶低着头看着他那双张了嘴的破鞋走进了屋,睡下。我也跟着走进了屋里。看着她满头的白发,满手的茧,和那佝偻的背。闭上眼,我看到了小时候。

我扯着奶奶的衣角,说要让他享享福,陪她安度晚年。十年后,还陪着她。

我猛地惊醒,扭头看看那个半睡半醒的老人。她皱着眉,她为什么睡梦中都不安稳,害怕?十年后,没人陪?

看着这空荡荡的屋子,只有我和她,从前是,现在也是,以后也是!我依然想做那个人,小时候发誓的那个人。

我偷偷的跑出去,在翘脚,在墙角算着,十年后,还有3710天,就刻上了这个数字,在这面墙上,也在我的心里。

【篇二:一路上有你陪伴】

你是用千年前的秦朝工艺而做出来的秦筝。

和你的初相遇,是在琴行的一个展柜里。你黑色的漆木和粗细不一的马尾弦在展柜里柔和的灯光下十分耀眼。这似乎也就注定,你会是一个不一样的筝。

的确。

每当看到你,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回忆中。你用那独特的声音,在我漫漫人生路上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亲爱的秦筝,你还记得吗?在那个灯光璀璨的舞台上……

换好艳丽的演出服,缠上黑色的牛角义甲。在我人生第一次古筝演出前,一切似乎都那么从容不迫。可是除了我,没有人知道我心里有多么紧张。我紧紧攥住的手里早已渗满了汗水,舞台上闪烁的霓虹灯和台下的人声鼎沸使我感觉头晕目眩。我深呼吸几口气,试图平息一下内心的不安。

这时我看到了你。

你静静地躺在角落的筝架上,台上反射过来的灯光照在你的黑色筝身上,粗细不一的马尾弦整齐地排列着。一切,仿佛又让我回到了我们的初相遇。

我忘记了紧张,痴痴地走过去。手指情不自禁地轻轻在筝弦上一扫。叮叮淙淙,如高山流水;又如莲花出淤。在幽幽的琴声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人,长得像你一样。他用那平稳、幽然的声音对我说:别害怕,不管什么样的事,我都会陪你。

到我演奏了。

我坐在你的面前,轻轻弹拨着系在你身上的马尾弦。那么的沉稳,那么的从容。名曲《渔舟唱晚》似乎将你我带到了另一个境界。水,渔,舟。你如同人一样,轻轻拉着我的手,带我走上我的人生之路,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梦想之路。你,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你,平复我内心的涟漪。我的路上有了你的陪伴,才能更有意义。

爱上一种乐器,爱上你——秦筝。

【篇三:国学经典一路走来感谢陪伴】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其实在以后的生活中,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国学经典陪伴在旁,传递力量,教会我们成长。

小时候我是个做事拖拉的女孩子,每次做作业时都会先玩一会再写作业,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讨厌。但当从暑假妈妈陪我学习了《论语》这本国学经典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我的行为是多么不好。后来,上了小学又重温了一遍《论语》,《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每当我做作业时,写完作业后,刚想去玩的时候,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去复习,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了初中以后,学习越来越紧,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或周末,写完作业后,我会主动去打扫卫生,《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样一句话,何况父母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检查作业并为我讲解题目,还叮嘱我注意身体,不要因为学习搞垮了身体,父母还要上班,虽然累,却为了这个家庭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国学文化,你教会我成长,教会我关于尊敬他人。你从远古走来,博大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磅礴是你的气概。国学文化,炎黄子孙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从不离开。

【篇四:青春的誓言】

秋风瑟瑟,又把大地吹上了一层金黄色。又是秋天。

秋天呀,虽然你来得静,来得清,但也来得悲凉。

我独自一人伏在窗口,看着不远处田野里的农民收割庄稼,我想他们此时此刻定是脸上挂满喜悦的。握在手中的可乐已不再像刚才那样拼命冒气了,昔日弥漫整个房间的香气也不再存留,我感到疑惑不解。突然想起我家附近公园里的那片花海……

然而,到了那里,心中却隐隐作痛起来。一切已经是生疏了——伶伶仃仃,稀稀落落,看起来真叫人悲伤。也只有少许的杜鹃花还在奄奄一息,在做最后的挣扎。花瓣的颜色已经变成灰色了,好像是受了重伤的小兵,正在向人求救。在一大片已枯萎的杜鹃花上也只有两三只蝴蝶和蜜蜂在上面瞎头晕脑的转悠,好像是为以后没有蜜采而烦躁不安;又好象是为凋零的杜鹃花惋惜不已。风儿轻幽幽地吹来,仿佛怕惊动了那气数以尽的杜鹃花,连最后的美丽也无法让人欣赏。正如“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平时的婀娜多姿;平时的多姿多彩;平时的优柔典雅,一切都随风而逝。然而,不知这个曾经令我向往的地方;令我感叹的地方;令我愉快的地方,发生什么政变,使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春天的时候。

春天——百花待放的季节。花儿们争先恐后、忍俊不禁,好不活泼热闹。然而,杜鹃花也不负辱圣命,盛开了,使这个地方充满了生气,点缀着这个地方。在这一片地方,开满了杜鹃花,时时刻刻都有蜜蜂和蝴蝶的光顾。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都互相推挤着,看不到一点缝隙。花的颜色是浅粉红,但又不能用浅粉红来形容,是深一点,还是浅一点,大概连最有名的画家也绘画不出吧,它的颜色也许只有自然才知道。放眼望去,那一片粉红色让我想到婴儿粉嫩的脸蛋;想到少女柔韧的腰肢;想到青年那自信的眼神……

我不能说它不坚强,只能说它的青春已经逝去,像流去的水,不可能再倒流回来。这杜鹃花无法挽留自己的青春,它悲哀,它无奈,它怨恨。就如我们人类一样,当我们正在无知的挥霍着青春时,你也许不会感到惋惜,当青春“飘”走时,才会意识到青春如同生命一样可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当它悄然无声的走近我们时,我们便是容光焕发,灿烂耀眼,谁也无法阻挡我们的激情。它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生命中最辉煌灿烂的瞬间。

青春啊,我可以不在乎什么东西,但我决不可以不在乎你,决不可以对你是视而不见……

【篇五:土地的誓言仿写】

我又一次踏上爬满青苔的石梯,清凉的溪水沿着石缝,从脚边溜过,树影将澹澹流水染作了翠绿。当我走过这一片竹林,我感到那熟悉的气息又逐渐在心头萦绕,脚尖触着初生的笋尖,年复一年间,新的生命仍在幽静中滋长。当我在暗夜里攀上山峰,天上的星辰似乎很近,伸出手,手融进黑夜里。

山腰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茶林,一丛丛规矩地排列整齐着,路旁有光秃秃的柿树。想到秋日里,这纤细的枝干上竟结成一盏盏红灯,一只手扶树干,半个身子探出去,拽下一只红通通的柿子,在山泉里洗了洗,一路走便一面剥开了柿皮。

我看见松鼠在山下的林间跳跃,听见水库传来急促地水声,我想起土砖砌的房屋,无数次上山下山踩出的小路,野鸟地宛转啼鸣,羊群的脚步声,松树厚厚的松油,在静静地滴落……

冬天,雪将山岭染成了白色,闻着雪的气息,梅花开出雪色的花朵,白梅黑漆的枝干在雪地中宛若游龙,勾勒着如画的山景。白梅的花瓣在雪中透着微红的粉,薄如蝉翼,竹林依旧生生不息,在白雪中肥育着新的生命,冬笋挤开裂缝,已完全失了踪了的鸟儿只在山谷中留下一串串清脆地鸟鸣。

【篇六:土地上的誓言】

当干戈寥落山河破碎,当百姓流离朝不保夕,四海之内的土地上,一个个凛然壮烈的千古誓言便应运而出,或忧国忧民,或捐躯为国,或宁死不屈,或清高孤傲,究其根源,便是气结二字。

气节,是贼竖刀下凛然无畏的仁人义士,却在国家危亡的局面下发出千古长叹;气节是强敌阵前慷慨赴死的将帅征人,却在百姓蒙难的情景下溢出辛酸浊泪;气节,是泱泱中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在寰宇苍穹下升腾为不朽的气魄。

气节二字贯穿了华夏五千年之久。气节,在春秋战国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气节,在秦汉两晋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气节,在南北两朝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峭拔;气节,在隋唐五代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气节,在宋元明清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气节,在近代以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气节,是氤氲在悠悠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不老的魂,是传唱在大江南北,回荡在天山草原的绝代的歌……。

气节,是华夏千古的英姿所在。汨罗江畔,是屈原的仰天长叹,纵身一跃;塞北胡天,是苏武的家国毋忘,执鞭牧羊;欲驾车踏破贺兰山缺,却不料国恨难酬,岳飞怀怨而终;欲匡扶社稷报国济民,却不料外患内忧,文山大义赴死;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披坚执锐,驱除倭寇;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夏完淳身存汉腊,难除胡沙。气节,承载于千百年的青史。

气节,是百年屈辱的立身之本。当大烟在中华大地泛滥,国民身心俱残,国家人财俱失,林则徐虎门销烟,领兵抗英;当英军嚣张的涌上虎门炮台,关天培拔出腰刀,以死相抗;当西北塞防岌岌可危,中国土地被视为刀下鱼肉,左宗棠拍案而起,率军挺进南疆,失地复收,奸人除道;当甲午危急,黄海雾浓,日军炮下,战舰几摧,邓世昌慷慨赴死,随舰同亡;当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断拒出逃,决意以死明志。;当国民精神日愈麻木,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抢,开始了新的征程。气节,寄托于风霜间的傲骨。

气节,是抗日危急的不屈斗志。卢沟桥上,古老的雕塑朦胧着阴霾,强敌悍然,佟麟阁,赵登禹奋力相抗,捐躯为国。诸军将士高呼着:“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将热血洒遍卢沟桥的每个角落。民族存亡之际,壮士辞家别乡,一去不返。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壮士用身躯组成血肉长城,为报家国之恨,无顾生死,力挽乾坤。

民族的气节,支撑着泱泱中国历经风雨飘摇而不倒。四海之内,苍穹之下的土地上,前人不屈的誓言,将气节二字,牢牢印在后人心中,深深刻于民族魂内。

前人的凛然英姿,此时仿佛有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