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块石头的自述】
初见光线,才深知世界的绚烂。
我,是一块石头,本来只是一块石头……
我以为我就会这样平静地活着,看不到光影斑驳,看不到八街九陌,当然,也看不到人……黑暗的一隅里,我习惯了没有色彩的世界,习惯了平平淡淡地过着石头的日子。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有时觉得我像是造物主一时兴起捏出来的孩子,不会被记得,荏苒岁月已将那颗懵懂的心磨砺得看不出棱角。
初见光线,才深知世界的绚烂。我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到“幸运”的不期而至,像是茫茫大漠中一位嗷嗷无告的旅人,偶然发现一片绿洲,苦苦在生死边缘挣扎,却不舍得放弃。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四衢八街人欢马叫,我被世界迷了眼,似是一片树叶落下,轻轻地,只是轻轻地,泛起心底层层涟漪。我开始期冀自己的未来……
我从一个地方颠簸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手里辗转到另一个人手里,头晕目眩,身上又被或大或小的刀片无情切割,苦不堪言。恍惚间,听见几人轻语,我才看见镜子里的我,是我,但是另一个我。我成了一个石人,被雕刻成了一个石人,姿态极不舒服,是跪。那是一个五官狰狞的男子卑躬屈膝,身上缚着枷锁铁链,不知道为什么,双手关节扭曲,像是被什么狠狠绞过,我感觉怪怪的……
我又被粗鲁地运到一处似古非古的楼宇之下,随意丢掷一角,周身是一圈低矮又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像禁锢犯人。我不知该困惑,还是应埋怨,这不是我所遐想的未来,这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日落日起,游人络绎,我想寻到些许赞赏,但他们的眼中,我看不到半分留恋,甚至,是一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情绪——厌恶,或者称憎恨也不为过。行人或是避之若浼,仿佛躲开一块因过期而发出腥臭味的鲱鱼三明治;或是手指上下翻飞,口中还轻声议论,时不时用鼻子发出一声冷哼;或是快步逼近,留下一口唾沫便扬长而去,惹得旁人皆拍手称快。
在那一日,我感觉我不是自己了,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竟要承受如此种种。我眼中的那份留恋似是闪电划破天空,就这样分裂、破碎、不复存在了。世界被蒙上了一层灰,因为我的心蒙上了一层灰。可能上天真的不眷顾我,那个潮湿阴暗的角落里,不知是设计者的有意为之,还是我命运本该坎坷。这儿没有风,没有雨,连光线都吝啬她的温暖。可笑,真的可笑,所谓大漠绿洲,不过是旅人垂死前看到的海市蜃楼罢了。
时光流走,年华垂暮,我也记不得曾经平平淡淡的日子了,也许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
春寒料峭之际,少了许多人,我心里好过了很多。一股熟悉的味道,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遗弃在了我这丑陋的双手上?一束迎春,一束选错了时日开放的迎春,娇小的黄色花蕊如何禁得起寒风冷冽?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站在那儿冁然而笑,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全然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那一刻,我蒙尘了多年的心灵窗户突然打开了一条缝,虽然只有一条缝,但世界又亮堂了起来,我又能摸得到雨,触得到风了,也可以看见光了……
【篇二:石头缝里的生命】
石头,多么的坚硬。而在石头缝里,却有着不一般的奇迹。
在家乡的荒野上,到处是石头,人们为这片荒地而叹息。自从种蔬菜的人走了的这几年,就没有人理会这片荒地了。我曾让大人们去挖掘。开垦这片荒地,可他们总是说我异想天开。我便没在理会了。
有一天,我在荒野的石头上坐着,发现石头缝里生长一点绿色,我也没在意;过了几天,我又看见那点绿色,不过,它已从石缝里生长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棵小草我非常惊奇,回到家,我告诉妈妈,妈妈却说我胡言乱语,我不顾妈妈的话语,一个人分享这份快乐。
我开始注意这片荒地,每天都上山看一次,每次都会看见有小草从石缝里钻出来。我慢慢的把注意力也放在了小草上,看着小草的变化。小草破土而出。冲破硬石,获得了新生的希望,我们不也应该有小草的精神吗?
日久天长,荒野上的石头已不在是威风凛凛,大地又增添了一点儿绿色,小草打着胜利的旗鼓:我们存活了!
小草虽然不像温室的花朵那样美丽,但它不需要人们的施舍,它没有足够的阳光。雨水。土壤,也没有宽阔的空间助于生长,只有一条狭小的缝隙让它获得生的希望。
绿色的田野回来了,但是,人们何时想过小草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新生的。荒地可以开垦,废物可以利用,生命是自己主宰,没有第二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能畏惧,要像小草一样,勇往直前。
让我们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让生活多姿多彩吧!
【篇三:石头、沙子和水】
刚开始初中生活时,颇感疲劳,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学习节奏快,压力大,常常疲于订正和背书,还得应付老师的问话,分身乏术。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我感觉自己就是没空消化夜草的那匹劣马。
那是一个周三,傍晚妈妈要来看望我,可是我已被老师“预约”,这可怎么办啊?望着默写本上一连串“哭脸”,我悲从中来。
探视时间到了,妈妈准时带着美味佳肴出现在食堂,我却无心享受。匆匆扒拉了几口饭,我就谎称“去教室”,实则奔向办公室。其他同学都差不多到齐了,大家手里都拿着一本本子,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师扫视了大家一眼,顿了一下,说道:“你们大多是些学习上尚未适应的学生,有的基础薄弱,有的不会利用时间。光在口头上喊提高效率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付之以行动。”
“接下来,请大家在手里的本子上划上三厘米的边线,其他部分画成四格,每行都记下课间所做的事情,包括双休日。想要提高,就先做时间的主人!”
很快,一周过去了。一回到家,我就躺在沙发上,度过一个美妙的周五。时间飞逝,又到了周日,准备出发去学校。
突然,我想到了那本记录本,脑子嗡嗡作响。时间来不及了!快写!
周一早上,我又应邀去办公室。桌上翻开的,是我的记录本。“嗯…。你的周末,过得很凌乱吧!”我皱了皱眉,心里思考着老师所谓的“凌乱”的意思。
“你瞧,首先,为什么周五的记录跳过了?周五放学后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这是难得的完整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不像周六周日被补习班切碎的时间。”
“还有,周六上午九点到十点这段时间怎么跳过了?不管是在休息还是在学习,都应该记上去。”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的管理方面。这个周末,你一会儿做语文,一会儿做数学,还没做完,你又去做英语了。再看这边,做了半个小时作业,怎么就休息了一个小时呢?这样做,难出效率啊。”老师一语中的。
接着她给了我最宝贵的建议:“首先,列一张作业清单,把能利用的整段时间留给较难的作业,简单而量少的作业则在被分割的时间里做。就像在瓶子里装东西:先装满石块,再装沙子,最后,留下的空隙灌水。这样,一个瓶子才算真正装满。”
在一段冗长的说辞后,以这样一个巧妙的比喻结束,令不得要领的我茅塞顿开。
经过整整两年的历练,我渐渐学会如何装满那个瓶子。我忽然明白只装石块,瓶子永远会留有空隙,而沙子或水才是装满瓶子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