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救赎
救赎
发布时间: 2025-02-21 12:55
阅读:

【篇一:救赎】

地球即将面临爆炸。

新世纪,人类科技突破太阳系,拓及方圆数百光年。本预计几年后对各大行星开发资源或发展旅游事业。与此同时,资源大量消耗使地球表面简陋,内部空虚,一系列蝴蝶效应将引起地球爆炸。

据科学家分析,离地球爆炸,还有两年。

作为一名资源利用技术领先的科学家,我临危受命,将参与到守护人类未来的“救赎”计划中。

“再找不出方法,到时候我们连灰都不会剩!”刚进会议室,就看见几位参谋怒气冲冲地把资料甩在桌上。

“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见我进来,正在怒气上的参谋便把矛头指向我。

“在下确实有一个方案。”我扶了扶眼镜,镜片上闪过幽深的光。

“各位还记得当年发现的距地球四十光年的1A~1F,几颗被誉为最像地球的行星吗?尤其是1E,大小、质量都都最为合适。若能把全部把人口迁移到哪儿,还可以解决能源缺乏问题……。”

听了我的话,会议室中的一帮人都突然露出一脸激动之色。

“现在空间跳跃技术足够把全人类移动四十光年。算上食物,能源,和人口,一年内把全人类移动到1E的概率是……96、3%!”一位科学家飞快的算过一个数字,惊呼道。

全室的人都用一种感激1的眼神看着我。我得意地再一次推了推眼镜。

一周后,我的提案被上级通过,并被“救赎”计划所采用,成为主要方案。我则成功荣升为此计划的执行组长,拥有最高指挥权。

今天,我将带领一组小分队到1A~1F考察,选择目标。

“1A和1B太靠近恒星,不适宜生物生存。1C、1D,1F都没有当前可供利用的资源?果然,只有1E可以啊!”我粗略地扫描几颗行星一遍,在1E上空分析道。

“果然只能是这颗行星了!”我和队员们交流了一下意见,说道。

话毕,我们便向1E的大陆降落去。

随后的几天,我与小分队对资源分布及种类进行了深度分析,考察了半片大陆。小分队先回去复命,而我好还要在这儿继续研究几天。

风沙弥漫,我站在戈壁滩上分析这数据,突然看见远处一片红玛瑙一样的存在在随风飘动着。“是植物!”我惊呼道,“这个星球居然存在生命!”

我立刻向那片地区奔去,不顾形象的扑到“植物”面前,看着眼前的一大片一阵狂喜。

我小心翼翼的把地上“植物”留下的残留物放到样本袋中,站起身来。突然那一道片“植物“居然自动分开了,中间留下一条长长的小道。我不禁向小到深处走去。

天很快就黑了,我发现迷路了,就关键的是导航的能量已经消耗光了。正在我着急之时,一株非常迷你的“植物”跳到了我面前,枝条一摆一摆地,似乎在示意我和它走,顺着它的指引,我慢慢地到了出发点。

临走前,我看那一小株“植物”甚是可爱,边轻轻的将它提起,放入怀中。默默地向它道声谢,我在周围“植物”的陪衬下,回到了营地。

第二天,我因实验仪器的原因回到了地球,并马上把“枯枝烂叶”给专门人员进行分析。很快,就出了结果。

研究人员欣喜地亲自过来找我。“这种物质能量含量超出地球上最富含能量的物质的数十倍!而这种生物在活着时,资源利用率更能达到数倍,请派出指令去搜集那种生物!”

我自然意识到这其中的含义,但看了看带回来的那株“植物”,我还是犹豫的摇摇头“这样……不太好吧……”

“那可是全人类数十载的能源量啊!“研究人员急切地看着我。

这时,一个人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不……不好啦!地面已经开始塌陷,恐怕不要半年就爆炸了!”

“马上开始实行‘救赎’!”紧急情况下,我不得考虑能源的问题,马上开始移民。

半年后,地球已压缩到原先的数十分之一,马上就要爆炸。而人类移民也大体完成,我随着一批科研人员是即将最后离开的人类。

就在我踏上飞船的一刻,突然响起了警报声:“警报……警报……能源不足以存在这么多乘客……”我吃了一惊,本想想想对策,但时间紧迫不足以考虑。

作为领袖,我要以身作责。

我挪回了那只脚,取出怀中的“植物”轻轻放在飞船上,然后再众人敬佩的眼光中向别处跑去。

就在我挥手致意飞船快起飞时,那株“植物”突然撞向控制按钮,居然一下打开能量反应炉的开关,然后一把跳进去。

控制仓里的能量表,从红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涨满。

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湿润了,想来它肯定是听懂并理解了当时我与科研人员的谈话。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我沉闷的上了船。

在我们穿进虫洞的一瞬间,地球爆炸了,虽然宇宙中没有介质,但那一声对我们残酷掠夺的怒吼依然传进我们的耳里心底。

这时,想到那株“植物”,大家都沉默了。

同样是生命,有得可以奉献,有得只会像强盗一样掠夺。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天天无止境一样开采这资源,还愤慨无人保护环境的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呢?

回到1E,我立刻拒绝了使用生物能源的请求,并辞去了当前的职位,独自一人到无人之处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

三年后,看着地球植物和这里“植物”和谐共处的我,由衷的感到幸福,看着这一片生机,这是对我的救赎。

【篇二:最后的救赎】

男人蹲在街头,拼命吸着旱烟,满脸的焦躁。

这一个月他遭遇了太多。妻子急着闹离婚,竟丢下儿子走了。而他自己来城里找工作,经人介绍到了一个矿场当矿工。那个挺着大肚子的老板当初可是拍着胸脯跟他保证绝对安全啊。可没想到只下矿第三天,矿里就出现了塌方。幸亏他跑得快才捡了一条命,可左脚还是被掉下来的石块砸伤了。男人在医院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却还是成了跛子。那黑心的老板在出事后早已不见了踪影,不仅连赔偿没有,连工钱都没付。

“那黑心的,”男人啐了一口唾沫,“没有良心”,男人愤愤的骂道。他红着眼睛盯着街道上的来往的人群,形形色色,各姿各态,他的内心憎恨着,挣扎着,心里极度不平衡,这种愤忿占据他的整个内心,促使他从地上一跃而起,抢过身边一女子的挎包拔腿就跑。他从来没有跑过这么快,从没有。此时的他很是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报复的快感。

但最后,男人还是被闻声赶来的民警抓住了。在即将被送入天窗的那一刻,男人央求警官允许他再回家乡看看儿子。他强烈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法官,民警们经过商量并且多方合作,终于满足了男人的要求。

在踏入乡土的那一刻,男人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长,很长,似乎是要把这一个月以来的怨气全部释放开来。在家乡,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坦然,似一个归来的游子,内心终于安宁了。

在教室窗下,男人眼睛专注地盯着一月未见的十岁的儿子,眼框泛红。他为自己未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感到自责和愧疚。忽然,男人发现儿子身后放着一个崭新的书包,桌面上还有一些新文具。男人终于想起几个星期前,儿子借邻居的电话告诉过他,有一群志愿哥哥姐姐来看过他们还带了不少礼物,只是那时为自己的事烦心着,竟没太在意。想到这里,再看看儿子身边的这些用品。男人心里慢慢升腾起一丝温暖,他忽然觉得有一阵暖风拂面,很轻柔。男人呆呆的伫立在窗前,此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男人听出来是《三字经》,"……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及孔跻;中不偏,庸不易……"男人是懂这句话的,他重复吟着这句话,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他的身体慢慢倚着墙壁倒了下去,最后径直坐到了地上,抱头痛哭。

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人的所作所为,不都是对一句“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的如何解读吗?古人的话完成对现代人的救赎,至少是对男人的救赎,或许还有更多的人。男人忽然明白,纵使这个社会有再多的不堪,仍然有足够的温暖来化解。因为身临其境地体会过,男人会更加明白古语中所诠释的意义。他逐渐懂得,古语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能量,因为负载在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实践着,所以古语才更加有意义,所以才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男人忽然觉得自己很自由,从未有过的轻松。

男人缓慢得站起来,望了一眼他深爱的儿子,再看一眼他深爱的家乡,面带微笑的走向早已等待他的民警,他的内心无比安定。

【篇三:风筝线的救赎】

静静的,老屋的一隅躺着散发油墨香气的风筝,那是奶奶最心爱的东西。它生于不知名的巧手,踏着七八十年代的时间而来,你可知否?那节松垮的风筝线,曾救赎了一颗哭泣的心。

在那灰色小平房的四角天地里,我曾疯狂地向往着自由,讨厌规则,讨厌束缚。就像一只被牢牢锁住的风筝,风筝线不断,我就无法逃离。

我曾习惯于叛逆,过度地信奉人格独立,拒绝听话,拒绝批评,整日游手好闲,庸庸碌碌,老师会放弃我。同学会疏远我,也是,像我这样孤僻的人怎会有人喜欢。

但我也曾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啜泣,父母不在身边,那种望眼欲穿、望也望不见的父母的痛苦常常在角落里看着我,然后踱步回房,她知道,安慰对于我而言并不奏效。直到有一天,难得容光焕发的奶奶兴冲冲地走到我面前,那臃肿的身子有些让人担心,她抓起我的手,我欲甩开被一种更沧桑有劲的力道驳回,在略微惊讶与疑惑中我被拽出房门。奶奶带我来到屋后的一片草地,那里既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此之前,却也没有得到过我眼前的一抹余光。

奶奶几乎的颤抖着拿出她藏在背后的东西——那是个风筝。明亮错落的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长长的鸢尾令人神往,洁白的纱纸令人倍感纯洁。

奶奶有些期待着看看风筝看看我,我明白她的意思,但对我而言,这真的是个很烂的游戏,我转身就走。

转头一刹那,奶奶已将风筝放起,那漂亮的风筝在烈风中有些摇摆不定,在烈风与天空的诱惑下,它尽力地挣脱风筝线束缚,我看到奶奶粗糙的双手略微隆起的青筋,但她仍然死拽着,因为她知道,她一旦放手,风筝必将毁灭。

我的心似乎被那绷紧的风筝线触动了一下。悔意逐渐涌上心头。父母和奶奶就像那线,尽力地挽救着我这只任性的风筝,我把他们耗得筋疲力尽,结果只是使自己又走向毁灭。

奶奶将风筝线递到我手里,仿佛像在进行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我紧紧地拽着。风渐渐平和下来,风筝安静了,风筝线的救赎成功了。

不论身在何方,家人的爱与牵挂总会紧紧地拽住偏离轨道的你,如同风筝线般坚韧,而你就像那风筝,需要风筝线束缚才能回归自我,回归真实。

奶奶的风筝线救赎了风筝,也救赎了花季年岁里哭泣的心。

【篇四:《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如同这本书的封面——冬天里黑暗,凄清的早晨,内容也一样:在黑暗浑浊的氛围中,肖申克监狱里那些或是无辜,或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几十年不过转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轻飘飘是,像一粒尘埃。不觉时光的流逝,近万个日夜的堆积,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这样在监狱里神通广大的人,也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不经意间,那头浓密的青丝熬成了稀疏的白发,才逐渐意识到他一逝去的几十年,仔细想来,好像只是一个昨天。当作者的笔轻飘飘地写下一九五八,我们的视线快速地扫过一九五八,那却是监狱里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时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当我们面对不停息的时间时,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时,会郁闷的无处发泄。安迪墙上的海报有换了几张,摆在窗台上的石头又被磨了几次,更令人心痛的书是,年轻的雷德进入肖申克,却佝偻着背,拖着无力的双腿缓缓走出监狱,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会继续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来。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从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们等待着死亡的渐渐逼近,或许在几十年之后,当我们年老体衰,脸上铺满皱纹,死亡几乎将我们涅没之后,会后悔:人生几十年自己为何如此荒废?时间之长,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帧?

在世界几十亿人中,有一个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躯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悲观地说: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程度。毕竟,从昔至今,这个一直被思考的问题并没有正解,我们能做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开心就好。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贵在抒胸臆。

【篇五:救赎】

我是教堂的一只滴水嘴。作为一块大理石板材,不能像兄弟姐妹一样去铺设教堂的地面、墙壁,甚至是圣母的浮雕,我曾一度唉声叹气,叹息命运对我的不公。一只小小的滴水嘴,有什么用处!用一根简单的竹管就能替代了,何必兴师动众,在我的身上划上一刀刀的刻痕,让我忍受一次次的痛苦呢?

我一生有过无数传世的作品,我一度热衷名利,当教堂请我雕刻一只滴水嘴时,我不屑一顾,不想接受这不能给我带来丝毫名利之事。主教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我,我仍然将它弃置画室,不理不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图纸上的两个字,“forGod”。

我知道,他还是一位画家。他常常在画室画虔诚的教徒、圣洁的天使、神圣的天国。我长时间被丢弃画室一旁,但我一直痴心妄想,何时能进入他的画眼?

“上帝无处不在。”它的存在,既然是为了上帝,我一定要全力以赴。

忽然,有一天,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我,对我仔细观察,终于,他动工了。他不时用温暖的手指触摸我,拂去我身上雕刻的灰尘,一条又一条地划线,一遍又一遍地抚摸。他时而雕刻一会儿,就陷入一阵沉思:下一步该如何拿捏,该如何下刀。他似乎在雕刻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天天过去了,我浑身被他刻得伤痕累累,灼痛难忍。他常常忙到深夜,也许,寂静的黑夜,更能激发他的灵感,更容易让他与上帝对话。

我忍受苦痛,只求他慢慢雕琢,哪怕是一刀刀的伤痛,我也心甘情愿。我爱上了他的刀工,他的虔诚,他的执着,他的信念。我只求与他多待一天,在他手中,我顿觉心安。哪怕再大的伤痕,我也能忍受。

终于,我雕完了这只怪兽状滴水嘴。我曾鄙夷不屑的大理石板材滴水嘴。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似乎有说不尽的故事:历经坎坷,忍受磨难,最终涅槃。我忽然发觉:我以前的所有作品,也抵不过这只滴水嘴。即使它将被放在教堂的飞檐,鲜为人知,寂寞将陪伴它的一生一世。

我被放到了教堂高处,新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熬,站在高处,我能看见日落月出,人来人往。他在我的底座上还留下两个字,“forGod”。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上帝无处不在”,他会洞察一切。也许,救赎自我的心灵,就是最接近上帝的人,他做到了。

我又画了一幅画,命名为“给上帝”,但最终没有发表。我明白了舍得的道理,因为有舍才有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