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盛世中华》表演观后感】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一场名为《盛世中华》的大型表演走进了我们可爱的校园。全校800多名师生一起享受了这场视觉的盛宴。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表演者们挥舞着手中的红绫翩翩舞动起来,脚底轻盈,灵动。犹如一只只彩蝶漫步于花丛之中。就这样,表演拉开了帷幕。身着各色艳丽民族服装的表演者们依次走上了舞台。她们带来了花伞秧歌,变脸,朝鲜歌舞等,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双蒙古族姐妹花带来的《带你去看草原》。
姐妹俩身着精美的蒙古族服饰。头戴圆顶小帽,脚踩一双白色牛皮小靴。英武俊美。伴随着豪迈有力的音乐,姐妹俩时而俯首弯腰,时而旋转跳跃,身姿曼妙,柔软而轻盈,舞步轻捷明快。我们不禁都睁大了双眼,陶醉在其中,生怕错过每一个美妙的瞬间。当她俩将腰身弯到了几乎贴近地面的时候,全场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们把手都拍红了,有的同学都快把嗓子喊破了,有的甚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拍手叫好。一曲终了,在我们意犹未尽的目光中,姐妹俩翩翩离去。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演出也接近尾声了。在演出过程中,有一位至少有50,60岁的男演员不小心摔倒了,他的年龄那么大,还在卖力表演,可敬可佩。也只有这样,才使他们去发扬这些民族文化,真是伟大的表演者们。所以,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这么精彩的演出,也让我知道了许多少数名族的文化和特色。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篇二:第一次表演】
今天上午,我要和二(3)班的姚逸、张子月、陈心怡,还有许多舞蹈团的姐姐,一起去凌公塘公园表演。
第二节课一下课,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出来,到智慧广场集合,等了15分钟,我们唱歌跳舞的人到齐了。我们一路上聊聊天、说说笑,可开心了。
到了凌公塘公园,南宫老师开始让我们换衣服。穿好了衣服,开始化妆了。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心里想:这几位阿姨是来干啥的?哦,是来给我们化妆的,都怪我反应慢!等了好半天,才轮到我。又等了好半天,才化好妆。“咕咕……”,呃,肚子饿了,该吃午饭了。
我说:“这个菜好腥气,不喜欢吃。”姚逸说:“给我吧,我跟你换。”我说:“好啊!”一顿香喷喷的午饭吃好了!
啊!要上台了!我们要表演的节目是歌伴舞《最好的未来》。我好紧张啊,这可是我第一次表演节目。开始啦!我们纷纷从后台跑出来。“1234,2234……”嘘,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其实我有些动作还不是很熟练,有时还偷看旁边的姐姐现学呢!但是,表演还是很顺利的啦!表演一结束,“啪啪啪”响起一片掌声。我好激动啊,因为这是第一次表演嘛!观众给我们鼓掌,我都有点害羞了呢!我真恨不得大喊一声:“耶!我成功啦!”
【篇三:第一次小提琴表演】
我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从四岁起,爷爷就开始教我拉小提琴。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参加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比赛、表演,一次次登上舞台,感受潮水一般的掌声,我的心无比雀跃。而第一次登台演出,一直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第一次准备去表演,我背着心爱的小提琴,兴奋无比地来到了表演场地。此时,台下空空如也,只有数十张椅子静静地站在下面。只看这些椅子,我的心里已经忐忑不安。我换上点缀着闪闪发光的珍珠的华丽礼服,又拿出调音器对音。对好后,离表演还有一段时间,我又紧张起来,身上一刻不停地冒着冷汗。妈妈见了,立刻鼓励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已经练了三四年的小提琴了,不必害怕,加油!”听了妈妈的话,我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表演开始了,随着主持人说了一声:“下面有请董道以轩为大家表演小提琴独奏,掌声欢迎。”此时,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着长裙,拿着小提琴走向了那梦寐以求的舞台。当幕布缓缓拉开时,观众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使我瞬间产生一种身负重任的使命感;当绚丽多姿的灯光投射在舞台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渐渐放松了心情。
随着伴奏,浅棕色的琴弓划过琴弦,一串悠扬的旋律缓缓流出,它穿过树林,越过高山,趟过溪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一曲拉完后,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台下刹那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我不禁眼角有些湿润,心中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而这种幸福不是轻而易举便能拥有的,它是成功的喜悦,是我无数个夜晚努力练琴才能获得的。
这第一次表演,将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
【篇四:传中华文化歌盛世中华】
华夏泱泱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穿越千年尘封的记忆,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路上屹立不倒,历经坎坷,最终在斑驳的墙上华丽绽放,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从中感受一个来自古老国度的熊熊火焰。
《周易》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谓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不屈不挠。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像天宇一样刚强,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强化自己的能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君子的度量应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可谓是包罗万象,阴阳乾坤,刚柔并济,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悟出这样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可以把它运用在许多领域,用在企业发展,可以是一种企业文化来发展企业;用在做人,凡事包容勉励自己一生。易经是中外历史上一种奇特的文化,包罗巫术、科学、哲学、历史等。这门学问,其思想与思绪的变动,都非常清洁与宁静。“洁净精微,《易》教也。”孔子如此评价易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弘扬和传承它呢?
我国是诗的国度,许多瑰丽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拜读朱强娣的《爱国诗百首》,能从“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受春的气息,听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号,那是晚唐时期的愤恨之泪。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满怀希望,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铁骨铮铮,也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死决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们绝妙的诗句,还有他们正直的心,如秋之落叶般返璞归真。
一览中华传统文化,回到现代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国家深深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从此许多学校开设立德树人校本教程,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知书明礼,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反观,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使古风袭来,许多年轻人只知道朝鲜的朝鲜服,日本的和服、茶道,却不了解我们汉族的汉服。我们难道不应去反思一下吗?在东方,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个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有一种文化叫中华传统文化。
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墨客,拂袖翰墨于纸上,那些传统的文字诗词,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而我就是流墨烟水里的过客;也是泉水叮咚的弦上音,而我就在亭台轩榭里独自横琴……有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龙腾盛世,锦绣中华,每当中国一次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每一个华夏儿女,又有谁不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携手传承中华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歌一曲盛世中华,响遏行云九霄。
【篇五:这盛世如你所愿】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云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挂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中国的大地上空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在这样的一天里,我们迎来了举国同庆的日子,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随着70发礼炮一声声鸣上天空,一个由海陆空三军组成的方阵从我眼前走过,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端正地向旗台走去,领队的那一名陆军,神情严肃地将国旗放上旗杆,在电动旗杆升旗开始的一瞬间,国歌奏起,国旗飘扬,所有人严肃庄重地望向国旗,敬礼。四十六秒的国歌响毕,军人方队又整整齐齐地离开。
阅兵仪式正式开始了。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方阵从主席台前走过,几乎每一个军人都一模一样,昂扬的身姿,坚毅的笑容,刚劲的双腿摆动着一致的幅度,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烈日在他们脸上留下了艰苦奋斗的印迹。接着是各种坦克、战机、导弹等各种高精尖武器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虎虎生威,让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家不寒而栗。我并不十分了解这些国之重器的名称以及威力,但通过它们我知道了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国家,我们站起来了!
这让我不免想起70年前的今天,那个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那个胜利解放的第一天,哪怕是这一天,侵略者也不让我们安宁,他们的特务安插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里,随时可能出来破坏,我们必须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项保卫任务。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我们的先辈们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人民期盼的目光中,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0年前的开国大典,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装备并不充裕,只有17架战机可供阅兵,但17架哪够?总理一咬牙,说道:“那就让第一排飞机飞两遍!”如今,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我们的战机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像雄鹰一样翱翔于整个苍穹!这些您都看见了吗?
周总理,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如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所愿,中国彻底站起来了!还要站得更高,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