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灾后重建”】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呢?其实呀,这里边包含着我在清明节时在奶奶家重新挖过一个灶的故事。
清明节,我回到了奶奶家。我闲来无事,便跑去以前那个老灶那里想烧火。可我到那里时,那里早已面目全非,往日的老灶不见了,只留下三块石头和一排车轮印。
看到此情此景,我愈发想要重新挖一个灶。我动员了老爸去挖一个新灶。待我赶到指定地点时,老爸已经开始挖了。他看到我,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来挖一会儿,我休息休息。”
我抡起锄头正要开挖,可老爸又把我叫住了“拿起锄头时,一只手要抓住尾部,另一只手要抓在中间。锄头要深深地扎进泥土中,再往后边一拉,整块都会拉下来。”我干了好一会儿才把灶挖好。
挖完后,老爸又把“移土”的这个重任交给了我。望着刚才挖出的、堆得像山一般高的泥土,我心里直发毛。对了,我记得我后面有一个大深坑啊,我把土填进去不就可以了?于是,我又用锄头把土给填了进。
灶挖好了,可是还没有合适的石头能放在灶上面。没办法,我和老爸只得分头去寻找石头。还是老爸厉害,找到了一块大石头。我们轻轻地把石头放了上去,最后,老爸往灶上放了泥土并压紧。这下大功告成了!
人们在“灾后”如果不努力,只是一味地消极,怎有“重建”的结果?所以,我们得在“灾后”积极“重建”我们的未来!
【篇二:重建文化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诞生于文化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朝时被确立为国家正统思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流传百世。所谓“国学”,其实只是套着儒家思想的外皮,实则集百家之大成,但因为人们思想的不正确,导致许多文化的没落。而一个没人文化思想繁荣的时代,注定不会在其他方面得以发展,而文革就是这样一个极端却经典的例子。
因此,我们必须重建文化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当今文化的局限性,引起的问题是一系列的。人们就业观念不正确,人人争抢考公务员;应届大学生眼界高不愿从低做起而导致毕业即失业。职业不分贵贱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行的,要真正投身到实践中去。要知道,像袁苏妹这样的饭堂职工也能成为香港大学的誉荣教授,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曾是干货店伙计,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也是从片场杂工做起。当务之急不仅仅是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更重要是从根本上重建文化的多样性。
另一个令人心急的莫过于中国孩子的创造力问题了。丁慎毅曾在《观察》上发表过一篇名为《中国孩子创造力世界倒数第五》的文章。这样的题目怎能不令人心寒?要知道现今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做为祖国未来的孩子们的创造力却是倒数的!又怎能叹息中国出不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呢?美国12岁女孩劳伦罗哈斯自制了一个简易气象气球,并将其送到28。5公里高的平流层,全过程都由她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记录下。而中国的孩子,12岁时大都埋头于题海之中。孩子们从小接触的是单一的思想文化教育,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定的答案。这样的文化基因,又怎能孕育出什么大的创造力呢?重建文化的多样性势在必行,让孩子们在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下学习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啊!
要重建文化百家争鸣,决离不开媒体的作用。现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媒业的发展。作为媒体,必定要为广大的人民传播正确的思想、文化和观念。而现在的媒体却与这一准则大相径庭。在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记者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而来,只为采访莫言,但问的问题却不着边际,毫无意义。很明显,文化的局限性也影响到了至关重要的传媒业。记者早已不是把去伪传真,揭露社会现实,传播积极思想为已任,而是不择手段挖掘娱乐新闻。要重建文化的繁荣,思想的正确,必定先从这里下手,让媒体起到带头作用,而不是消极影响。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世界信息交流频繁,更有许多外来文化冲击,重建文化百家争鸣势在必行。单一的文化已严重阻碍了创造性的发展和导致人们观念上的错误,决不能让中国的文化只是单一的文化。要知道森林之外必有参天大树,还有更多更好的文化在等待挖掘。
【篇三:人工与智能的碰撞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每一天都有无数新的科技被研发出来,我们的世界被无形的信息网所覆盖。人工智能则是当下最有前景同时也最复杂多变的研究了,但随着现在科技发展已经达到“恐怖”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担忧之后的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甚至替代人类?多少好莱坞大片早已预测了当人梦多创造的东西脱离人类的控制,这个世界的秩序将会有多么恐怖的翻盘。我们无法逃脱宇宙、世界的控制,是因为我们的造物者无比强大,但我们自己是否能够承担人工智能万千变化可能所带来的后果,没有一人能够保证。
目前引领世界的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想想我们现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像是程序一样进行着,一天过去,就运行完了整个程序,进入待机状态,当我们再次看到世态炎凉和人生百态的场景,心中还会引起多大的波澜,不久过后还能记得吗?是啊,为什么要记住呢,这本来就是与我无干的事啊,这部在我的程序中显示啊。这些小事在网络上屡见不鲜,但之于我只是程序中的一个小错误,但不会影响到我整个一天的运行,又何必去在乎它呢。失去同情心的我们和现在还未成熟的人工智能又有何差呢?我们像计算机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运行着,往往后会忘记我做着一些是为了什么呢,看来,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也在不经意间逐渐被别的东西填满,逐渐泯灭。
我们不如试想这样一个场景:若干年后,家中的人工智能时刻能感知我们需要什么,并提前做好所有家务,但是它们已经懂得了思考,如果我们不好好定期保养,它们就自发地逆程序而行,对你施展抱负,将家中搞得无比混乱,是多么可惊又可笑,走在路上,没有被计算机荼毒的老人遇到麻烦,很多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自发地上前帮忙,并分配好任务,而我们只是选择漠视,不过多数可能会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人间自有真情啊,爱不分品种。[表情]”随后便忘却,只一味地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永远不能停留。各个地方做义工的都是低级机器人,而我们所奔波忙碌的,都是高级机器人所工作,这是多么可怕和恐怖的局面。
人脱离了七情六欲,脱离所有应该具备的东西,我们是否该被重新定义,到那时,统领世界的将不再以我们为主,且逐渐消亡,他们借用了我们的称号,在世界上和平相处,并永远存在下去。那么这些“人”将会在历史中被永远去除吧。
世界秩序的重建或许意味着我们的黑暗即将来临,所以我们现在所有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样创造都要慎重在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