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提灯照山河
提灯照山河
发布时间: 2025-02-25 08:47
阅读:

【篇一:提灯照山河】

夜深人静,而我正挑灯夜读,手指不禁停在“祖国”二字上,久久不能移开。

睁眼之时,手边有盏灯,外形端正,色彩深沉而不失秀雅,颇有几分古典美人的韵味。那火焰也像是有灵气,能随心而动似的。火焰温和,虽照不透浓雾,反倒让我看清了脚下那物——一只巨鲲,它自在的前行,流水滋养着它,使得它身上的简约纹路,充盈着生灵之息。我见到它,全身细胞都在欢呼,我想我认识它。再看那不知何处来,亦不知归何处的长河,我更觉亲切,我想我知道它的名字!那宽得跟海似的河哟,不急不缓地流着,让人可以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岁月的逝去。它名唤时间,沉淀着历史,敬重之感顿生。

大鱼顺流而下,我似乎听见那雾中有谁在唤我,是谁?雾,奇迹般地淡了不少,但依然没有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我依稀望见雾那头,是一场大战。战士们为了守护自己身后的疆土而发出怒吼,刀起刀落,血光四溢,染红了天地,这悲壮的场面让我想起,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也有那么群勇士,奉献生命,只为守得一方安乐,想着,眼眶便红了。

那好奇的猫儿不停挠在我心头上,我想看穿这雾的念头更甚!这时,手中灯火光芒大放,一抬头,便再也移不开眼了,那是一段段古老的过往,或是战曲,或是哀歌……我一会儿看到始皇君临天下的气势;一会儿又看到孔明潇洒的身姿稳坐于空城之上;一会儿又见得女帝苍老而不失威严的背影……一切的一切都如此震撼。同时,我注意到我身下那鲲变了不少,湛蓝的身躯上缠上了更多东西,有华美的纹路,也有不浅的伤痕,它的名字明明已经到我嘴边了却无法说不出口,你到底是谁啊。

终于到了个恐怖的时期,我的心不禁一凉。不及我思考,河上便卷起风暴,那风暴中还夹杂着大鱼的哀嚎,灯火被狂风撕咬得不成样子,可迟迟不灭。风刃砍在大鱼身上,使得它奄奄一息。一道道狰狞恐怖的伤口密集在它身上,血液汩汩流淌,血染红了这片河域,也染红了我的意识。我这才知道它的身份,因为那熟悉的动作,即使在重伤之下,它仍稳稳地托住了我,有如在过去千百年岁月中,托住它的孩子们般。我愤怒了,这是来自华夏儿女的怒火,它将灼烧伤害大鱼之人。

灯脱手而出,大鱼宛如洪钟般地叫声响起,一个甩尾击起三千血狼,小山般巍峨的鱼身裹着血衣,瞬间划作大鹏。它奋起,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长河将继续流淌,这灯火将永不熄灭。而我要这鲲鹏继续翱翔,要这山河愈加辉煌。

或许你笑我痴心妄想,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是华夏大好河山,身侧,是数不尽的同胞。

【篇二:水彩山河】

对于水彩山水画,我想来对自己很有信心。用三原色和水调出多种颜色,用罩色和接色勾勒出山水醉美的模样,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事。每次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我都颇骄傲的样子。

游学南京时,我们登上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台顶,往下看,整个南京便一览无余。蓝天上的白云像是被谁不小心涂抹上去的。山水壮丽,布局妥当。阳光从云的缝隙中洒下来,仿佛置身天空之城一般。

正当我享受着美景时,一回头,却见一人左手拿着调色盘,右手的笔尖不断在一块蒙着布的长方形板子上移动着。眼光不时向远处瞟去,又轻轻点了点头,笔尖开始移动。

我好奇地绕到了他身后,却发现他周围早已站了不少人。只见他头戴一顶小黑帽,发丝已然花白,一袭黑衣早已被染成了彩色。左手的调色盘中已挤了不少颜料,水桶里的水也渐渐变得浑浊。他用碳素笔,双眼不断在画与风景间扫动着,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搭讪的威严耸立。山水搭配,成了最壮美的轮廓线。他身后的一干人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手里那只笔,随着它移动着。每个人眼里,都映着一幅水彩山水画。笔尖与画板摩擦的沙沙声,好似那画家心里得故事,如水一般流淌出来,流进了画中,流进了我们心里,祥和而平静。勾勒好轮廓,他把碳素笔慢慢放下,思索了一会儿,拿起画笔。

突然间,晴天霹雳,巨龙升天!他拿起几支画笔,只蘸了浅浅的颜料,便用干画法与枯笔飞快地勾画起来。他为了保证饱和度和色调搭配,用黄色和白色飞快地在画中云上、雾上涂抹提点。我们的心都悬在半空,被他一双飞快的手提了又提,提了又提,生怕他画错了。

画笔放下了。画中所有色块勾画完毕。他不断调试角度,指着山丘的色块,看了看远处的实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拿出几支细号画笔,蘸了颜料、水,细细地描摹这晨光照耀下的山丘、云与湖面。众人长吁了一口气,心中有恢复了平静。而他仍旁若无人,像被定住了一般,只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和双手在来回扫动。在画里,每缕阳光,每重山峰,都那样细腻。我们都看得呆了,心如止水,身临其境,静静地看着,直至他完成。

一秒,两秒……

“哇!”大家仿佛沉浸在其中,两秒过后才爆发出足以震惊世界的惊叹,张大了嘴,纷纷拍照。细看那画,竟与实景浑然一体,远处的烟雾,都那样严丝合缝,只是色彩鲜艳了些,纯度高了些。

真是高手在民间,我竟从他画中感受到了他心中喷薄而出的激情。平时自诩颇高的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篇三:绝色——山河】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余音绕梁的低回处,在清风送爽,点点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帘燕,在归途中几度徘徊。

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世界里,人们总是会被忙碌蒙蔽那欣赏美的眼睛,所喜爱的东西总有些过于俗气。而我,唯独喜爱祖国那一抹山川河畔。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的人间绝色也数不胜数。

我曾去过拉萨,它坐落在中国的西部,它拥有着不可触及的豪迈,仓央嘉措说过“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走在拉萨城中,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而神秘的大西部,也有它独一无二的浪漫,"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站在高高的山峰上,雨轻轻敲打着脸庞,它没有夏天的炙热,秋天的凄美,冬天的刺骨,它所拥有的,是春天的沁人芬芳。西部的草原辽阔无垠又是一番绝色,它是羚羊和牦牛的摇篮,坐在草原上,遥望着雄鹰翱翔,背景是湛蓝的苍穹与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脉,散发出圣洁而明亮的光。那一张张腼腆的笑脸,是对外客最好的款待,在西藏,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洗涤。

我也曾游历南部,是那温柔缱绻的苏州,"遥望明月山长水阔,唯有鸟语花香,点点江枫渔火",江南水乡的路,走上一步,都是绵软的,清清幽幽,曲曲折折。苏州的雨更是一绝,"杏花烟雨桥边柳絮飞,香雾缭绕惹得人独醉",当它淅淅沥沥落下,没有北国的滂沱大雨,反而多了几分娇俏,落在手上时仿佛都在撒娇,惹得人不免对它多几分疼爱怜惜。"老舍先生说过“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苏州的女子又是另外一种绝色,她们总是会因为一些话被招惹得脸红,操着一口吴语骂人,都是无比软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大抵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水乡的柔和,才养得出真真标志的人儿。

我游历过的中国的绝色,乃不止此,尚且还有北国的千里冰封,那雪急促,催得人的心都在发麻,却又没有一个人不喜它的壮阔。"洛阳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都说唯有牡丹真绝色,而洛阳的牡丹,也是名扬天下,花开倾城,牡丹绽放的时候,世间所有的花儿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当真是"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回归到我生活的地方——羊城广州。"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广州的春天是一种绝色,雾气腾腾,因为湿暖的气候,花儿总是忍不住探出脑袋来接受春天的滋润,每当初春到访,最是百花争艳的时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风拂过时,我的学校白云中学也是一种绝色,蒲公英摇曳在风中,当真是应了佚名那一句"白色蒲公英,风一吹,漫天的缤纷与绚烂,不沾染一丝尘埃,飞向远方"。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所有的绝色都在你怀中孕育,伟大的祖国,你才是这世间最大的绝色。

【篇四:宣纸上的锦绣山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像港阔无边的银河一样,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太极长城……一颗颗美丽的星星,无一不彰显着中国的璀璨文化,在此之中最耀眼的便是中国的国画。

一研磨台,几支毛笔,一张宣纸,再加一点朱砂。便可以从一个大师手中融合成一幅壮丽秀美的山河,或是栩栩如生的珍禽。看着它,便是在于那位大师交流,聆听他的喜怒哀乐、远大抱负。画的提笔、运笔、收笔与书法一致,但又少了几分死板。每一处墨痕都是那么的超凡,脱俗、蕴含着无穷深意……

要论最著名的国画,《清明上河图》当之无愧。其出自宋朝画家张择端之手。其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5。3米长,0。3米宽,画上13种动物,9种植物惟妙惟肖;56匹牲畜,20余辆车轿,20余艘船只和上百的人。凭着现实主义画风,张择端用自己的双手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无疑是一大杰作。

中国国画不但有用笔画上去的,还有用墨泼上去的。像明代画家徐渭和其作品《墨葡萄图》水墨葡萄倒挂枝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葡萄的亮暗分明,枝叶清晰。是无上的精品。虽然朴实,但使人感觉韵味无穷。

近现代的中国画,动物画是最为有名的。徐悲鸿便是一例。奔跑的马英姿飒爽,站立的马雄壮健硕,给人以豪迈之气;齐白石的虾也是不容小觑的,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张善子的虎,勇猛敏捷、生猛恣意,其画亦可表达他的赤子爱国之心。

中国国画注重神似,西方画注重形似。二者马工枚速、各有千秋。虽然好坏之分是没有的,但个人喜好总是有的。国画的神似更令我向往。神似,往往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才让人们更多的去研究。西方画的神似,与照片无异,没什么值得研究的。

中华文化,可在这一幅画上迸发。无与伦比,广袤无边。一研磨台,钻磨出的韵味;几支毛笔,挥洒出的豪迈;一张宣纸,铺展出的气概;一点朱砂,渲染出的景致。把中华文化之美纳入其中,并使其发扬光大。

宣纸上的锦绣山河,装点了美丽的中华文化,使其焕发光彩,雄伟壮丽;使其熠熠生辉,名扬天下。

【篇五:奔赴下一处人生——读《山河袈裟》有感】

《山河袈裟》之难得与可贵,根植于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芸芸众生的体察入微与真挚共情,人民与美,乃是他生命中的两座神祗。

他记录了一群被时代裹挟了命运的人:潦倒落魄的下岗工人,没钱回乡的农民工,艰难抚养女儿的陪酒女,医院等待死亡的病人……谁的人生不是一本书呢?李修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一位位看似生死如蚁的人,然而,他们有血有肉,自尊且独立,浓烈而神伤,在命运的洪流之中挣扎喘息,无奈却又坚毅。正如自序所言:“人生,绝不该向此时此地投降。”

我知道,人生如白驹过隙,这世间的因缘总有了结,可我仍不愿清醒,纵然喜悲无人知,离散终有时。最后的最后,当我的脑海中闪现人生的点点滴滴之时,我愿欣慰看到,自始至终,从未投降的自己。这一处结束了,我还要赶着奔赴下一处人生。

李修文十年行者,以文字为游方袈裟,奔波于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行走在山河岁月之间,以穷愁困厄处电石火光般的人性光辉照耀生命。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枪挑紫金冠》,一字一词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失一份的刚好。伶人之命,皆由看客牵绊,过得好名满天下,却又孤苦一生,只因人称“戏子无情”,可谁又甘心如此,明知结局,却还是欲图放手一搏,将戏唱到了极致,但又有谁解其孤苦。伶人何尝不向神明控诉世人对他们的不公,可神明听不见,只留得他们自己,在白眼与恶言之间喘息。伶人的一生,一开始就定好了结局,不过做了一场真真切切的梦,但愿下一处的新我,过得幸福和乐。他们,从未向世间的冷眼与不公投降。

那些永不放弃反抗的人们,他们的眼神不会随着时间老去。

“我还要赶夜路,追赶火车,先活过那条哀鸣的狗,再回来认我的命。”李修文这一句写得极好。所谓认命,绝不代表向人生的惨淡低头,而是在反抗的过程之中,让命运接受了永不投降的自我。路很远,夜很长,我们还要走很久。

即使世界不乏冷酷绝境,也要心热眼明。踏过黑暗,曾经的那些焦虑,悲恸,那些失魂落魄,痛心疾首,最终凝聚为琥珀一般的存在,然后奔赴下一处人生。

为山河披上袈裟,为命运戴上冠冕,人生的复明复暗,大抵如此。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