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很高兴今天站在这里,我将用一个故事来开始我的演讲。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央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连接不断地从缝里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落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甚至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为什么水滴会把石头滴穿呢?仅仅是“滴”吗?虽然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把石头滴穿。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精神应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呢?现在我们已经升入初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觉得我们现在不用急着去确定长远的目标,比如说以后要当个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考取一个好的高中,所以我们应该先设定一个个小目标,争取很好地去完成它,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小小的成功,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例如我们的英语作业总会有听读练习,坚持练习会提高我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增强语感。课文读熟了,就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做起题来也会游刃有余。每次物理小测之前都好好复习,争取不要出错,每得一个一百分就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杨老师让大家每天写日记,只要我们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考试中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就容易得高分。
当然,我们的目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设定,随着自己的进步逐渐调整。我自己做的也不够好,我要从现在开始设立好自己的小目标,争取更大的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争取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
【篇二: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今天,大家都朝气蓬勃,非常的激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去远足,大家的期待值都已爆满。
我们远足的目的地是龙湾峪,那里红叶飘飘,群山环绕,风景秀丽。
从我们学校到龙湾峪大约要走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有说有笑,欣赏着周围美丽的风景向龙湾峪进发。还有一些同学兼当起了小小摄影师,把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漂亮的风景拍下来做永久的纪念和回忆。
在沿途中,优美的风景有很多。那雄伟的高山和那随风飘动的芦苇等等。当然,秀丽的风景还有很多,那些风景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经过两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在山脚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山上的红叶和屹立在山腰的魁星楼,非常的美丽。休息了一会儿后,各个班分开向山顶爬去。
一路纵队,向山顶进发。在沿途上,我们看见了一片片山楂林。那山楂非常非常的红,和鲜血一样红,一看就知道肯定非常好吃。到达半山腰,路越来越不好走,班主任因为担心我们的安全,所以让我们原地休息。一会儿后,大家都提议继续往上爬,因为拗不过我们,老师这才答应我们继续向前。左一步,右一步,摆左手,摆右手……一步步的向山顶爬去。就爬了一会儿,我们就都爬上山顶。在山顶上,俯瞰下面,再看看周围优美的风景,那铁青着脸的大山和那随风飘动的小草,加上我们这些阳光向上,朝气蓬勃,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的青少年,是那么美丽的风景啊!爬到山顶,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些不劳而获而站到顶峰的人永远都会比那些靠自己一步一步爬到顶峰的人收获的少,甚至没有收获;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永远都没有看过沿途的风景,而那些靠自己爬上顶峰的人看到了、感受到了。除了这两种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是半途而废。我很庆幸,我没有放弃。
在山顶上,大家找到合适的地方,席地而坐,开始吃饭。吃完饭后,我们准备下山。当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真的是应了“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这次下山看出了很多同学帮助同学的优秀品质。在陡坡的时候,已经下去的同学会扶着同学慢慢地下来。这一次搀扶,一句“慢点儿”,一句关心的话,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固。
这一切成为山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这让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到达山下,向学校进发。去的时候能量满满,再回去的时候能量只剩下一半了。这让我想去到一个广告台词:“我还有味道!你们呢?根本停不下来!”而我们现在是:“我还有味道,你们呢?根本没有味道!”现在我们真的是要“连接充电器”了。一步一步地,慢慢地,终于到了学校,不容易啊!
这真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啊!
这次远足,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爬到山顶,第一次在山顶吃饭,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懂得了很多很多的道理;重新认识了好多好多人……
并让我懂得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
【篇三:唯积跬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题记
鲜花的娇美来源于霜露的洗涤,珍珠的耀眼来源于沙石的打磨,美酒的甘醇来源于岁月的积淀,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才华的闪现,必得来源于日常学习中坚持不懈的积累。
才大略看了一期经典诵读大赛,我就已经为节目中选手的表现而深深折服。不论是从知识的储备、日常的表现、机智的答辩和冷静的临场,我都自愧不如。同时,我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孔子曾经说“温故而知新”,这在这次节目中得到了恰当的体现。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由字答诗,字本身并不生僻,但真正能够想起的诗句仍然寥寥无几。听了选手们的回答,我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其实大部分的诗句仍然来源于平常的课本所学,只是我们不能够活学活用,自然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学习,是为我们日后的生活所服务,如果只会刻板记忆,做不到日常应用,那么我们的学习必定是无趣枯燥且低效的。
我们是中华的儿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传承我们的故事,如果我们对学习内容的记忆都是短期的,那又何谈传承经典呢?
《大学》中曾经提到“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我们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不因外界条件而对自己放松要求。在节目中,美德大考验这一环节就是考验选手的“慎独”。在各类场景中考验各个方面的美德,也是节目的一大新颖之处。《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段落我们人人都能熟背,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悌、谨信”了呢?美德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就如同人的气质一般,短时间的模仿只会似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般,只有长时间的沉淀才会使人拥有独特的气质。品德高低不在于对各类经典记忆的是否牢固,而在于能否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中华儿女特有的美德风貌。传承中华美德不仅要记忆,更要“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大量不懈的积累实践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它的精髓。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汉字的美丽,仅从对联上就可见一斑。节目中楹联对决环节就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汉字的韵律美。对对子,看似容易实际却很困难,要求词义相反,仄起平落,更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只有掌握大量的汉字词,才能够对出工整的对联。继承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底蕴,只有学习了,了解了,熟记了,应用了,中华几千年的悠久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是现存持续时间最长的古文明,也是少数几个独立创建文字体系的文明之一,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诗使人浪漫,读史使人明智,读词使人意境长远,读典使人眼界开阔……积累传承中华文化,出文明之言,做美德之事,日积月累之下,中华民族必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