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伯乐与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
发布时间: 2025-02-26 15:13
阅读:

【篇一:伯乐与千里马】

韩愈的笔下,把千里马的命运和所谓的伯乐捆绑在一起。尽管老先生是想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但看问题未免过于偏激,以至于让很多人为自己的无能、无为找到了牢骚、抱怨的借口。

何谓千里马?今天看来,人人都是才,人人能成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潜能,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只要主观上努力,只有善于抓住机会,只要有合适的舞台,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都能有一番作为。这样看来,人人都是千里马。这样看来,不是“千里马常有”,而是“人人都是千里马”。这样的理解才会让每一个有底气、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领域,才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才会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地进步。

何谓伯乐?今天看来,只要是心胸阔达、能赏识别人并且愿意等待别人成功的人都是伯乐。也就是说人人都是伯乐,眼光在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只要每一个人愿意修炼自己,他就能逊色从容,他就能成为伯乐。说个最简单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总并没有什么高学历,也没有什么专业技能,但他们的事业做得很好。为什么,因为他们善于调动每一个人,让员工能人尽其才、人尽其力。

既然人人都是千里马,人人尽可以成为伯乐。那为什么不能相携相扶、互为倚重,在和谐的氛围中把事业追求推向良好的境界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争做千里马,把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做到极致。如果人人愿做伯乐,不狭隘,不偏激,积极传播正能量。那么我们既不会像韩愈那样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不会无聊而妄发牢骚了。

我想,每个人都有千里马的追求和伯乐的境界,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到了一种美好的境界。

【篇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它说明了如果没有赏识人才的伯乐,像千里马这样的人才就不会被发现并重用。其实鲍叔与管仲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管仲如果没有鲍叔这位知心朋友就会被埋没,不可能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因此,鲍叔对管仲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正如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大多数千里马虽与管仲的境遇相似,却下场悲惨。它们不够幸运,没有遇到像鲍叔这样的伯乐,不能被发现而重用。管仲是幸运的,管仲有他的“伯乐”——鲍叔。

鲍叔能够赏识并理解管仲。

起初,管仲与鲍叔一起做生意,管仲因家贫而出钱比鲍叔少,但分到的钱多。旁人说管仲贪婪,鲍叔却说管仲家里生活困难,这些钱是他自愿分给管仲的;管仲曾三次做官,但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管仲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管仲率兵打仗,进攻时躲在最后,逃跑时却跑在最前面。他手下的士兵瞧不起他,鲍叔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为了能够侍奉家里的母亲。鲍叔为管仲辩护,并不是为了利益,而是因为他赏识管仲这位人才。因此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的“伯乐”鲍叔为他创造了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

管仲因鲍叔而最终受重用。后来,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欲杀死小白却未果。齐桓公小白即位后,鲍叔极力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鲍叔却甘居其下。终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能够施展他的才能,完全是因为鲍叔的赏识和举荐。因此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正如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当今的中国同样需要鲍叔这样知人善用的伯乐。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导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发现人才是这一切的前提。因此国家不但要重用人才,而且应多发掘人才,从而更好地让他们施展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最好的伯乐是自己】

我最了解我自己了,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我的眼睛上次去检查时,都快要戴眼镜了,几乎我们全班都戴眼镜了,我也快成“四眼”了,我都成了“单杆将军”了,我的鼻子可灵了,上次我烧饭,拿了米,洗好米,烧饭去了,还有点时间,我又去看电视1分钟,一刻钟,半小时,我已经看入迷了,送饭也忘了,还好妈妈提醒,我一看呀!饭糊了,怎么办,再烧呗!我的嘴巴很倔。上次同学说:“我把他的笔拿走了。”我说:“没有”他非说:“是我拿走的。”我说:“你凭什么说是我拿走的。”他无语了。

我的优点是喜欢助人为乐,上次我的同桌没有带橡皮,我借给他一块用,因为我带了两块橡皮。

我最喜欢看电视了,我不是看动画片,而我常看关于法规和新闻,因为它可以让我知道许多外面发生的事和科学的东西。

我的缺点是不喜欢尝试,可是妈妈说:“尝试可以让你得到许多的快乐。”在一次我去公园玩,那个大旋转的时候我去做,吓死我了,可是我下来的时候感觉玩的很开心,我又坐了几十次的大旋转,我最后发现,亲自尝试还是不错的吗。写到这,我忽然想到了一句关于尝试的谚语:“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亲自尝试,总是最好的知道方法。

写了这篇作文我明白了,最好的伯乐是自己,要亲自去尝试,老师最好的方法。

【篇四:千里马不常有】

我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

在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眼里,天生就会对有天赋的人肃然起敬。我敬佩的倒不是那个人本身,而是他(她)身上所体现的老天赏赐。

我很喜欢看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当台上原本看上去木讷、不善言语甚至狂妄自大到令人讨厌的人,集中心智攻克那些难以完成的挑战时,都会变成自带光环的主人公。那时,我就会很兴奋,为人类特有的天赋而感动。天赋也许是这世上最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更令人难忘的,是他们的专注、认真的模样。

小时候的我,家里没经济条件送我和哥哥去各种培训班,学习或挖掘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我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长成了如今的样子。自自然然,没有经过刻意雕琢。我记得高中时候,我很喜欢跳舞。在高二班主任的爱好调查里,我还大言不惭地填上了舞蹈。结果老师误以为我是专业的,还把我选为文艺委员。当时我怯生生地告诉老师,我其实是只菜鸟。当时班主任对我说:热爱也是一种特长啊,怕什么。就这么一句话,重燃了我的斗志。

喜欢是无罪的,甚至还是一种财富。我依然热爱这个会不由自主地跟随某个曲子想要舞动的身体。

我想这大概是一颗倔强的心。

长大一点我想过,如果小时候妈妈把我送去培训,我难道真的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好吗?我真的能忍受那样枯燥的训练,而不让喜欢褪色呢?很难说。说喜欢容易,坚持却很难。这样想想,我实在很佩服班上的一些孩子,他们虽然没有那么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有那么一两项,他们坚持了下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天赋经过了后天的打磨,将会变得越发的璀璨。

因为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当我发现我的学生具有某方面的才华时,我往往比当事人还要激动。我好像把它当成了一颗降临到我们班的珍宝,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伯乐,但我依然想要守护好这一匹匹好马驹。

毕竟,千里马不常有。如果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具有千里马潜力的快马,那个时候的自己,难道不该鼓励他们努力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吗?

就让我们怀揣着这份骄傲笃信吧。

【篇五:伯乐与千里马】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也引发了后世对“世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话题之争。

假若“伯乐”代表着机遇,“千里马”代表着能力,那么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个人认为能力比机遇更重要。

大千世界里,机遇无处不在。仲永五岁就能写诗,被乡邻称赞并以钱币乞之;唐伯虎自幼显示了绘画的天赋,拜大画家沈周为师。最终,仲永成为一个普通人,而唐伯虎成为著名画家,这些历史典故都告诉我们——我们身边并不缺乏“伯乐”,成为“千里马”则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具备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去创造机遇。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贝多芬在莫扎特家中即兴发挥音乐天赋,受到了青睐;卓别林勇敢上台替母亲表演,成为喜剧名家……这些中外传奇人物,不是在每天的哀叹中消极地等待着“伯乐”,而是自己在主动创造机遇,让自己的才华在世人面前绽放。

我们不但要创造机遇,还要学会抓住机遇。项羽设下鸿门宴,却没有把握好自己创造的机遇,放了刘邦一马,结果他失败后“乌江自刎”。项羽并非无能,而是他没有学会果断地抓住机会。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千里马”呢?国家的富强需要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义务制教育对我们青少年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机遇。我们学生就应该努力汲取知识,充实学问,打好自身基础,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

我想对大家说:机遇只会垂青那些有能力,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先成为“千里马”,才能够找到赏识自己的“伯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