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五年级作文 浓浓粽香情
浓浓粽香情
发布时间: 2025-02-27 14:12
阅读:

【篇一:浓浓粽香情】

粽香四溢,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上了昌蒲、艾草。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都有赛龙舟,江滨一派热火朝天的情景,让人极为振奋。但粽子那美味更让人难忘。粽子是用墨绿色的粽叶包成的三角形椎体,椎体的中间可以放上各种各样的馅。

在五月下旬,我的奶奶就开始包粽子,家里的栏杆上便都挂了一串一串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枣馅的,应有尽有。

一开始我觉得肉馅和蛋黄馅比较好吃,但不久,肉粽和蛋黄粽吃完了,我也吃腻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了枣粽,枣粽虽然蒸完后,深红色的糯米不惹人喜欢,但每次吃的时候会突然露出枣红色的馅。那枣馅只有一点点,但每次吃起来回味无穷。

于是这时,才突然感觉到,肉馅粽和蛋馅粽蒸熟后糯米固然好吃,可吃完后,味道没有留在口中,感觉有些干涩了。

在江滨堤上的一颗树阴下,一边欣赏着龙舟比赛溅起的片片水花,一边品味着可口的粽子,闻着香飘十里的粽香,一阵风儿拂过,别提有多惬意。

粽子,是我童年中记忆犹新的味道,在脑中浮现,还香在心头。每当回忆起来,粽子,那熟悉的身影,墨绿色的身裳是那么的耀眼……

如今,我独自徜徉在江滨之畔,黄叶零落,金风拂面。童年的无限思绪依旧蹿上心头。

【篇二:粽香的回忆】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要数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当年,楚国灭亡屈原悲痛欲绝,抱石投身汨罗江。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而赛龙舟是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而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

端午到来时,小孩还要挂香囊的。小孩挂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小孩子还会戴上用五色线编成的手绳,老一辈的人说这个东西避蛇。妇女和小孩子的额头则会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

端午节,家家开始筹买粽叶、糯米、麻绳。看着姥姥包的粽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并让姥姥教我包。要用宽宽的粽叶来包,粽叶需用水煮软,把米放到清水盆中,把粽叶取出再放入冷水盆中,拿一到两片粽叶围成三角形,把米放入,可以放一些肉或红枣,上面再盖上米,把叶子折回来,用麻绳捆好。包好后成串状,放入锅里加水淹过粽子,粽子上面还要压一些东西,不要让粽子动,煮一个小时。煮熟后,粽叶颜色变了,由浅绿色变成墨绿色。剥开墨绿的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我最喜欢吃的便是红枣豆沙粽,它不仅长的好看,而且味道很自然,清香扑鼻。小时候我一次能吃得下两个,小肚子都成一面小鼓了。回家的时候还不忘带几个三角粽。

现在因为上学的原因,很少回过老家。在大城市中每到端午节只能吃买来的粽子,再也尝不到家乡的味道了,而姥姥包的粽子只能留在我的回忆里。

传统节日有很多,但端午节是童年的梦,永远记住了那种味道——粽香的味道。

【篇三:浓浓粽香情】

碧绿的箬叶,像狭长的海藻。饱满的糯米像一个个白胖胖的小子。红透透的枣子像一只红亮的玛瑙。还有那腌制的肉,挑逗着我的味蕾,口水在喉咙里不停地翻滚。

开始包粽子了,罗奶奶来到我们桌前,她身着枣红色衣裳,红光满面,一笑起来,嘴边和眼角挤出一团肉来,此时那慈爱的脸在红领巾的映衬下,十分年轻。那翩飞的手指,真如一条悠游于大海的鱼,自在熟练。只见她娴熟地将箬叶有茎的那头放下面,再把箬叶放水里一过,三片粽叶就铺开了。然后用右手夹着粽叶,在左手的帮助下旋转,一个锥形就出来了,在里面放上枣子、米,像两朵红花静静地开放在白流沙中。

经过第一次失败,这一次熟练多了,先做锥形,后做角,再拿起一根红绳用牙齿紧紧地咬着,绕几圈,打个蝴蝶结,一个饱满的大胖粽子就大功告成好了。不愧是我做的,长相就像我,胖乎乎,惹人爱!呵呵!我把我包好的粽子在到处炫耀,还荣幸地被校园电视台摄影老师捕捉了两个镜头。

南风阵阵,箬叶飘香,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围绕着我们,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粽叶飘香、粽情满满的端午节。

在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啊!

【篇四:端午粽香情】

朦胧的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背影在厨房里忙碌着。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她身旁的那口大锅里散发出醉人的粽香……

那个忙碌的背影就是我的外婆。童年的端午,我几乎都是伴着这粽香起床,再蹒跚着步伐向餐桌走去。家里虽不挂艾叶,不点雄黄酒,但,这粽香却为端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年端午,外婆都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馅儿的粽子倒入锅中,彻夜的煮,她自己,也守在锅旁,盯着炉前跳跃的火苗,眼睛也随着炉前的火焰一闪一闪,闪动着慈爱的光。当天已泛鱼肚白时,那粽香便愈来愈浓,直沁肺腑,直至雾气弥漫了厨房。粽子熟了之后,外婆便总会用筷子把锅中的粽子轻轻挑出,分门别类地摆好放在盘子里。粽子的品种可多了:有的一溜儿是蛋黄莲蓉馅儿的,有的统统是红豆馅儿的,有的清一色是花生馅儿的……然后,便是等候我们醒来一起品尝。

我最爱吃外婆包的蜜枣粽。剥开苇叶,深吸一口气,那粽叶的清香便如丝如缕,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终于剥开了粽叶的最后一层,红白相间的粽子便映入眼帘,红的是蜜枣儿,白的便是那香喷松软的糯米馅儿,一大口咬下去,那香甜软糯的味道便悄悄潜入腹中,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每次外婆包的粽子都能成为了桌上的“抢手货”,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抢外婆包的粽子。当别人问她这其中的秘诀时,她总是笑而不语。

又是一年端午节,街上超市里一个星期前就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粽子,尽管包装精美别致,配料也极其讲究,可我就是吃不出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来。其实我心里知道,那不是粽子的香甜,更是包裹着外婆对子女,对小辈浓浓的爱,那就是爱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篇五:端午粽香情意浓】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尤其今年的端午节更加令人难忘。

6月20日那天一大早,妈妈对着睡梦中的我说道:“今天我要给草莓园除草、打药。”我连忙央求道:“妈妈,今天端午节就放一天假,等爸爸月底休息时咱们一起干”。妈妈说:“那怎么能行,你要学习,爸爸要休息”!我听了禁不住眼睛发涩。

“墨林!”喊声把我吓了一跳。我朝门外一瞧,只见爸爸高大的身躯,堵住了门口,他微笑着,手里提着个大包,汗水顺着他那古铜色的脸膛流下来。他“哈哈”地笑起来,我和妈妈也忍不住地笑起来。妈妈奇怪地问:“你怎么今天就回来了?”爸爸笑笑说:“你不是不让我帮忙吗,我偏要回来帮你忙。”妈妈露出了微笑,马上又装出很生气地样子说:“谁让你帮忙!”爸爸认真地说:“领导批假了,让我提前几天回来料理农活,季节不等人呀!”说着,他把妈妈和我紧紧地搂在一起,轻轻地抚摸着。妈妈也深情地握着爸爸的手。

最后,爸爸从提包里拿出“思念粽子”、“蛟龙皮蛋”对着妈妈说:“这是孝敬我们家一把手的,请笑纳。”又拿出几本书对我说:“这是你的营养品”。我们都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甜蜜……

我们一家三口人,就是这样互相的关心和体贴着对方,这浓浓的粽香让我们这个家更加的温馨和睦。

【篇六:浓浓粽香】

粽叶的清香从厨房飘出,沁人心脾。这久违的香气,这熟悉的味道,正是奶奶包的粽子散发的香气。

记得儿时,每逢端午佳节,奶奶都会包粽子,可那时的我最爱吃的是薯片、汉堡。每每看到奶奶端来粽子时,我总会嘟起小嘴,耍小脾气。这时,奶奶会搂着我,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奶奶的故事里面有一身正气的屈原、善良淳朴的百姓、凶猛的龙王、还有贪吃的虾兵蟹将。我格格地笑着,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那时的粽子,真甜!

童年的时光多么令人怀念,如今奶奶老了,尤其是在得了一场大病后,她的身体愈见衰弱,从那以后,每年的端午,我家都买粽子。买来的粽子口味的确很多,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渐渐地,我也就淡忘了它。

今年的端午节,奶奶忽然提议要包粽子。“奶奶要包粽子了!”我高兴地跳着叫起来。

奶奶端坐在厨房中间,指挥姑姑、妈妈和我先将粽叶叠起来,折成漏斗形,然后舀入两勺糯米并且压实,再嵌入两颗大红枣,把上边的粽叶折下来,最后用绳子紧紧缠住,一个像模像样的四角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也跃跃欲试。先折好粽叶,再倒入糯米,唉!出师不利,糯米从粽叶缝隙漏出。妈妈笑我:“不会走就想跑。”我只好又请教大师。慈祥的奶奶拿起一片粽叶,仔细地折起,舀米、放红枣,她包得很慢、很仔细。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蹩脚的粽子。

粽子熟啦,粽叶的清香飘满厨房,深深吸一口气,香味直抵心田,那投汨罗江的屈原、亡国的楚怀王、白蛇饮雄黄酒的传说……一幕幕如在眼前。

淡淡的粽叶香,浓浓的奶奶情。奶奶包的粽子,是世上最好吃的粽子。这粽子的味道,是值得我铭记一生的味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