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范文作文 当人们遇上碎片化生活
当人们遇上碎片化生活
发布时间: 2025-03-01 11:22
阅读:

【篇一:当人们遇上碎片化生活】

在当今社会中,碎片化生活取代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一词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碎片化生活自然也不例外,有利自然就有弊。

碎片化社交真的有助于人们促进感情吗?

首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自2015年支付宝推出整点抢红包、各种平台与社交软件上发红包等活动,每年春节的整点,总会看到各种人们捧着手机,等待整点的到来。而到了整点,抢来的红包却往往只有几分钱,但似乎人们却始终对这种活动乐此不疲,以为自己真的不花一丝力气就“赚到了钱”,殊不知,他们浪费在这上面的时间远远胜过那几分钱的价值。

在这种碎片化社交的背后,却导致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人们做着手边的事情,心中想着的却是何时才能再抢红包,注意力就此分散;同时,也将更为有限与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这种活动的产生,本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感情,但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以及人类的贪念下,这些碎片化社交的活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显得如此不堪。

碎片化阅读真的有效吗?

走在路上,或是坐在公交车上,想必大家都对于“揣着手机看文章”这一幕不陌生吧。人们常常会看似“争分夺秒”地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来进行阅读,看的也许是小说、也许是微博,但这样的阅读方式却未必真的有效,得到的也往往是一些无用的讯息。据调查表明,一个人利用这短短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去阅读得到的效果,远远没有花上一定量的时间,安静的深入阅读的效果来的好。

阅读,追求的是深入体会书中的内涵,剖析自己的内心,而并非时下所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所导致的走马观花。

我们真的正确利用碎片化时间了吗?

绝大多数上班族、学生党,常常会利用工作或是做作业的间隙,打开手机,打开QQ、微信等各种社交软件,与朋友聊上几句、看看微博或是打一局游戏,美名其曰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许大家也会有“看完这条动态再写作业”“刷完这条微博再吃饭”这种类似的经历吧。各种“拖延症”的诞生正是因为人们错误的理解和使用碎片化时间,久而久之,甚至却在将大量的时间切割成小块,将生活越来越碎片化。

“碎片化”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想必是许多人的疑惑。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想必这也是碎片化时间诞生的原因之一吧。而碎片化真正的目的是利用并节约一些零碎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充实。但人们那些错误的利用方式非但不能节约时间,甚至会浪费更多时间。

真正的“碎片化”是如何利用的呢?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是他是否具有专注力和对于时间的管理方式。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人,懂得把工作化整为零,并将这短短的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再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适当的听听音乐、休整一番,劳逸结合。

最后每天在睡前,利用这短短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问问自己“这一天我都学到了什么?明天的规划又是什么?”。总结这一天的收获与不足,也为更好的度过第二天做好准备。

碎片化生活固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合理地利用,每一天都可以过得十分充实、有意义,不是吗?

如今,作为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碎片化生活”早已无法避免,现代人也越来越依赖“碎片化生活”。所以,请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而不是被“碎片化时间”所支配!

【篇二:为生活奔波的人们】

每一天,我从身边见到很多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

那次,我和爸爸在路上骑车时见到一个中年大叔在卖莲蓬。我和爸爸一时嘴馋便停车下来买莲蓬。中年大叔看见我们光顾生意,顿时露出了热情的笑容,说“老板,这个莲蓬很甜的。爸爸很和气的品尝了一颗莲子,又让我吃了一颗。果然这些莲子很水嫩,也很香甜,咬在嘴里汁水粘稠,甜味耐人回味。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味道好。中年大叔笑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爸爸毫不犹豫的买了很多,并和他交谈起来。

大叔说他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家里经济困难给他提供的生活费不够。不过正值夏天,农村老家附近有很多荷花池,莲蓬长得正好,而新鲜莲蓬正是城里人喜欢的零食,于是就想到了采摘莲蓬,每天天不亮就踩着三轮车到城市里沿街叫卖。他还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骄傲的说是儿子买来送给自己的,用了很多年。幸福挂在了他的嘴角,大叔不计回报,为了儿子辛勤的劳动,小小的旧手机让他如此的满足!不禁让我心生感动。

每天傍晚,在我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门口,都会看到一个男人在卖菜。他的蔬菜品种多而且比较新鲜,男人在寒风中无力的吆喝,向过往的行人兜售他的蔬菜。可人们对他的叫卖置之不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不停地吆喝。如果有路人向他多看一眼,他都会鼓起劲来热情的推销自己的菜,眼神充满了期盼和无奈。看到后让人心生怜悯,感觉有一些酸楚。

我在用每一块钱时,都会想到这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一块钱、两块钱而辛苦的劳动,极力的争取,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工人在修马路、盖楼房,他们有时顶着酷暑的烈日,有时冒着严冬的寒风。每到深夜,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建筑工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不停地作业。听说我们小区有位工人为了挣得200元的空调安装费,不慎从高楼摔下而死,真是凄惨极了!

我经常问自己,有没有珍惜生活?对此,我还是问心无愧的。但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潇洒的说:“我请客!”,“不用找钱”。看到他们拿着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我真的很厌恶他们的行为。有的同学口渴了都懒得下楼,而是花一块或两块钱请人跑腿,这样的同学真不懂得父母的艰辛。

生活不易,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更是不易。我向奔波的人们致以敬意!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了。我认为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是因为手机和互联网。

很多人认为手机和互联网并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但是,手机等电子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自从互联网问世以来,它就以极快的速度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前人们需要写信,现在我们只需点开通讯软件,输入你想说的话,对方立马就能收到。以前人们要购物必须走出家门,买好商品,再带回家,现在只要点开淘宝,选好商品在网上付款,很快就会送到你家,不管你买的东西所在的有多远。如果我们要看一本书,只需在网上一搜,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电子产品到底对我们有那些负面的影响呢?手机的通讯软件让我们虽然能交谈,但是却不能见面,电子产品让我们分散了注意力,淡化了亲情,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越来越依赖这些电子产品了,它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始终充斥在人们的办公室、咖啡厅、商场、候机大厅……人与外界的交互始终离不开这些工具。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人们以一类信息跳跃到另一类信息时,有时答案参杂着与这类无关的信息,时间被分割成碎片,我们有时一件事做到一半就去干其他事。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方便,还有碎片化的生活。

我认为不能让生活碎片化,当你在做一件事时,不能去做另一件事,也不要去想另一件事,这样你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

【篇四:拒绝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是指一块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拥有了信息化的社会,给以往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互联网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人都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通过这些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就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就算是隔得很远的朋友,只要通过QQ,微信等的社交软件就可以聊天,同时也可以认识陌生的人。人们不再看报纸,而是从手机、电视上得知新闻。因为这些的便捷,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从一个事物上跳到另一个事物,时间被碎片化。

被影响地尤其严重的是阅读,阅读被碎片化。人们放下了书本,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阅读,接受了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文章,因为方便便捷,以及网上的信息泛滥,人们很难去做到真正的阅读书本。这个是极其有害的,先不说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危害,网上有许多无营养的文章,如果人们没有鉴别,统统摄入,会吸取不到知识,再加上阅读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完整地摄取知识,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会有看完就忘的现象。电子书是无法替代正真的书的。

并且,人们的学习被碎片化。没有树立目标,人们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为了工作而去工作,没有投入思想。

人一天就是:起床,吃饭顺便玩个手机,工作学习偶尔开个小差玩,洗漱,睡觉前再玩个手机。被碎片化。这表面是高效利用手机,但其实是妨碍了我们去专注做事。人们渐渐接受这种生活,变得浮躁,只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只想着收获而不是努力。我们应该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应该改掉注意力被分散的坏毛病。我们要不去在意信息网络,专心于手中的事。并且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我要在xxx的时间里做完xxx的事。目标可以根据自己变大或变小。如果你努力的去投入,你就会慢慢沉入到其中,待到目标完成时,就会有成就感,并且开始能适应集中。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完成,你应该能学会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的信息干扰。

然后,我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比如阅读。想要得到知识,在专心的同时还要用上脑子,投入其中时,要多多停下来思考,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自己可以向他学习什么。或者是学习书中蕴含着的真理内涵。其他事物也是同理,除了注意力集中外还要去用心思考,这才算真正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渐渐地把变成碎片的生活一片片“拼”起来。

碎片化的生活是有害的。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不去专注自已真正想要做的事,不去通过努力收获成果,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如同被砸后的玻璃支离破碎。我们要拒绝碎片化的生活!不被信息网络所左右,找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让生活完整!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地理上人们的距离有多远,科技成果能帮助人们缩短距离。我们能了解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事件,能与远方的亲人面对面交流。

我们渴望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获得所有信息,更何况大多数信息对一个人来说是无用的,为了满足自我的求知欲,或许也只是打发时间罢了。

快节奏的生活把人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只留下了些许碎片的时间。人们怀着“不要只是呆在那里,做些什么也好”的想法利用起了这些碎片时间。不管我们接受与否,如此的碎片化生活已经开始。比如碎片化社交、碎片化阅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过程中有很多被打断的时刻。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外界比如人、物之类的,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的需求。你虽然很想尽快把任务完成,但你总会主动或被动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说时不时地打开微信、QQ看看有没有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结果也往往是什么消息都没有,甚至你还会多刷新几次顺便看看别的之类的。而当你终于重新回到原来的任务上时,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让自己重新集中注意力在任务上,如此反复,一个人的效率变得低下。这时你主动将一块完整的任务时间分割成了碎片。

如今被动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人也不少,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是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阅读书籍的人们,读实体纸质书的较少。在这个并不算太好的条件下,人们真的能静下心来阅读吗?

所以碎片化生活到底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大,还是害处更大呢?既然我们无法对现实情况作出很大的改变,那我们是否应该尝试改变自己。不如顺从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利用碎片时间而不是将完整时间变得碎片化。没必要如此抓紧利用碎片时间,与其赶时间速读浏览一个片段还不如找一个宁静午后完完整整一气呵成地沉浸于一本书中。与其在社交平台上礼节性按节日有规律地群发问候,还不如亲自与亲近好友聊聊。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人们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没必要对于碎片时间抱有“不要只是呆在那里,做些什么也好”的想法。在如此追求速度的时代,忙中偷闲,用合适的方法调节放松自己非常重要。“不要刻意做些那里,呆在那里什么不做也是好的”也未必不是一个好决定。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原是无聊的,简单来说,起床、吃饭、工作、吃饭、工作、吃饭、睡觉。这七类是大体的生活。碎片化将生活变复杂,但可以使生活的乏味消去。例如吃饭可以事先找朋友,再找餐厅,闲谈点菜,最后吃饭。这样碎片化的生活将行动变复杂,却令人们开心。

若在一个不是碎片化的时空,我们做好了事就无聊的呆着。无聊中人们想找点儿事儿,这样我们就在原有的时间轴中加了几件事。后来一分再分,成了现在可以用非常多的事的一天。

在这样一个时空中,我们每天已经可以自由支配,但支配不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好的方法。重要的,许久以前就在轴上的事,我们忘了。现在在新时代出来一个东西,我们就将它列入轴中,生活可以丰富,但如果给你三天完成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人们总先想干这干那。也许你有自控力,但那终究是控制。人们总有一颗这样的心,等干完这干完那,已经晚了睡觉了。破例不睡,做两个小时作业。

在碎片化的生活人们确实多了些"人样",可是代价是时间。当时间走过,你才想到问路。在这种生活,你知道了许多,但你丢弃的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