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纯粹】
纯粹的蓝,美得令人向往,却永远也解不开它的秘密……
落霞抚过海面,一向澎湃的你何时变得如此安详宁静,洒下一把把时间的网,捕捉不了你的神秘。光着脚踩着海边的细沙,身后的浪花,已淹没曾经的痕迹。坐望远处的云彩,海的尽头是什么?只见海与蓝天交织在一起,这也只是错觉。
天空中的海鸥,翱翔着,抗击着迎面而来的飓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沙滩上,一只只小螃蟹,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都在金色的沙滩中重建自己的家园。我爱海,海的纯粹使我着迷,海的容纳百川让我敬畏,在你深邃的蓝眸中,是否,也有说不尽的寂寞,一段段讲不完的故事……
当海水漫过脚腕,感受海的温柔情波,海的温暖,人渐渐离去,橙色的太阳不舍地落下,洒下对明日的期待,一望无际的海,我在世界的另一端,想念你……
如果你愿意,陪我去旅行吧,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神游在这一片无可替代的魅力之中吧。黑幕上,点点繁星闪现,伴着海浪的呼声,戴上耳机,聆听着属于这沙滩的古朴悠扬,婉转缠绵,沉醉吧,让这清澈凉爽的海水,抚过你内心的浮躁,这是繁杂世界中的一抹宁静,再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要看清这海的真面目。夜朦胧,月光下的洗礼,回忆随风飘零,思念很重,在这里重要的不仅是风景,还有你……
海浪掀起我的思念,你会在海边上找回真正的自我,忘却吧,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不快,沉静在属于自己的独立世界中,你会感受到从未感觉到的满足,从未有的快乐,宛如自己是一只独自遨游的鱼,去探索湛蓝中的奥秘,探索这一捉摸不透的纯粹的色彩。
星空下飘渺的人声,望你在人生路上,能一直笑靥如初。岸边的礁石,是海的朋友,当海水悄悄退去,它会来讲述未完的故事。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整装前行,赤脚站在海水中,回首往事,微笑面对一切。打开音乐,在与大海的邂逅中,感受舒适之风,感受不一样的心情……
用纤细的声音编织一场梦。海的纯粹萦绕双耳,念念不忘,历久弥香……
【篇二:让快乐纯粹些】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黑瞎子掰玉米的故事,那时候觉得特别好笑,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动物,它一边掰着玉米,一边捡着西瓜,边扔边捡,边捡边扔,到最后走出玉米地,它才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东西竟已所剩无几,回过头,才明白过来,原来已经丢了一路。
这个故事多么像我们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直坚定着,于是一路上披荆斩棘,匆忙前行,生怕慢了一刻就赶不上人生的这趟列车,可其实总是到很多东西失去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其实我们想要的,从来都是那些最简单纯粹的东西。
很多人遗憾成长了一路,为人处事学的越发圆滑,薪资丰厚,待遇良好,可是回过头,朋友却已经丢了一路。还有些人感叹时间易逝,父母逐渐老去,自己却陪伴他们太少,“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来是这世界上最令人后悔的事情,什么都可以等,唯独尽孝不能等,趁父母还在身边,趁一切都还来得及,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其实父母并不指望儿女有多大的出息,只要他们活的开心幸福,健健康康的,就已经足够了。
人这一生,总是有赚不完的钱,列不完的目标计划,可等到你真的一一实现的时候,早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倒不如让快乐变得纯粹一点,家人安康,三两知己,爱人在畔,有自己的兴趣,有一颗始终热爱生活的心,如此,安好。
【篇三:活的纯粹,活出精彩】
现今,大多数的人沉迷于手机与网络,用手机去购物,用手机来阅读,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了,已经覆盖住了一些最原本,最纯粹的意义了。当这些高科技的产品覆盖了原本纯粹的生活时,就出现了碎片化的生活。
借用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地上本没有路。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依赖于网络,使原本纯粹的生活黯然失色。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印度的工程师在一艘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极少数人在看书。而在法兰克福机场上候机时,那些德国的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的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要么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的中国人已经对纸质的阅读,并且那些有意义的生活的态度已经明显的退化了。
现在,作为我在内的青少年,已经被手机,一个小小的玩意儿吸引了。无论是一回到家,就扔下书包;还是在双休日的时候将手机不离开自己的视线;更过分的是,当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偷拿出来玩。从中,现在青少年对网络也已经是入迷了。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图书馆或是哪里看一本书,心无旁骛的看书。或者是玩出去散步,领略大自然当中的美好。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算是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了,那为什么中国人不爱读书呢?曾有人总结过几个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没有让孩子有时间和经历去读书。所以,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国家,让所有人都要对纯粹的生活有向往,同时展开一些关于有意义的活动。每天都要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放下手机,去感受生活。并且也要从许多的大人身上改掉对手机的依赖,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青少年应该多多开展读书活动,呼吁社会上的人多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网络带给我们的。有利有弊。而我们要善于去使用它,不是反过来被它所控制。每天可知用网的时间,去体验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不比网络所带来的差,只要用心体验的话。纯粹的生活。也会很精彩!
【篇四:做一个纯粹的人】
生活纵然曲折,我也宁做纯粹的人;生活纵然丰富,我也宁做纯粹的人。不论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一定是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不卖弄。
活得纯粹,活得洒脱不羁,如鱼在海底遨游,如鹰在天空翱翔。
林清玄说:“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活在今天这一刻。”为太多未知的事物考虑太多,一个人总是会生活地很累,压力剧增,身心上承载巨大压力,精神上束缚太多自我。与其如此,何不就活得洒脱些。
当我们用真心对待每一天,不为从前后悔,不为未来担忧,生活就会在自己手中。三毛天生热爱流浪,这个自称口袋里只有三毛钱的小人物,一路走来,享受生活,她说:“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我们不必焦虑,三十岁的时候不要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期望死的来临。”她曾在台湾追逐青春,在西班牙释放热情,在德国饱读书籍……她自由不羁却又渴望安宁,走遍万水千山只为安抚今生不安的灵魂,人生不就该像她一样没有包袱地生活吗?
活得纯粹,活得真情实意,如秋菊高洁傲岸,如幽兰散发清香。
要说活得真性情,非阮籍不让。他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在1500年前留下了一些真性情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道统文化不敢去面对的。有一天上山,走着走着没路了,结果他就坐下来大哭,这便是有名的“穷途而哭”。他还爱跑到山林里去啸歌,虽然疯疯癫癫,但听他啸歌的人却能烦恼一扫而光。现实中,很少有人敢做阮籍,因为我们要面对社会的所有规则!大仁大恶的人估计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可阮籍就是这样邪谬。如若我们敢用真性情面对生活,做另一个阮籍,那么生活也一定不会苛待我们。
然而洒脱不羁也是建立在原则之上,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总是将今天的事推脱到明天去做,那么他的生活注定不会是洒脱。回首凝望,他会发现自己偏离原来的轨迹已经好远,而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自己曾经卸下的一份又一份责任。所以我们只要将每天过好,无需安排,无需担忧,生活便会自然而然地细水长流。
做一个纯粹的人,在生活的条条框框中依然保持真我,不被牵绊,不被诱惑。
【篇五:文化的纯粹】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曾经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闪耀的明珠;数不清的唐诗宋词,文化瑰宝曾经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汉语汉字曾经走向世界,风靡全球……我们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到骄傲自豪,却看不见,那些都是曾经,那些都已过去……
为什么当代中国产生不了影响世界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为什么至今仍没有再次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影响中国千年的文学家?罪魁祸首莫过于人们用功用的标准去追求文化,他们追求的是由文化带来的名和利,而不是文化本身。可是,“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带着一颗功利心去追求精神文化,又怎能有所建树,创造辉煌?
鲁迅先生笔下曾狠狠讽刺过那些自称“智识高超而目光远大的先生们”,因为他们认为:“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活或者,至少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一个“利”字,但那时是中国最黑暗,最动荡不安,最吃人的社会。可现在呢,我们身处一个和平民主的时代,我们以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自称,但是有多少人读书只是为了追求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家园,而不是有房有车,名利双收呢?而这,难道不正是当今中国文化的可悲之处吗?
而在那个日寇侵华,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北大、清华、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成的西南联大大学,却产生了那么多的人才,这其实和当时师生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闻一多先生的衣服破了之后只好穿上一条样式早就过时,十分不合身的夹袍;朱自清先生的衣服破得不能再穿就罩上一条蓝色长布;化学教授曾昭抡的鞋子更是露着脚趾,后跟也提不上来……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在陋室之中寻求真理智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正是这种精神,让西南联大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世界名牌大学平列而无愧色,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令人略有安慰的是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让13亿中国人一夜之间认识了他以及《红高粱》,让人们再次燃起对中华文化的激情。我相信,当人们学习文化不再为了功用,名利,而只是单纯地追求文化的纯粹,寻找精神家园的皈依,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度崛起!
学了那么久的《论语》,我最爱的还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和治学态度,何时才能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