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英烈永垂不朽】
清明节小长假,爸爸很兴奋地说:“崽我们今天去祭祀下革命英烈!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驱车,我们来到了位于高安市龙潭镇的老虎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巨大横幅: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陵园已重修重建,进入大门后我们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情拾阶而上,台阶两侧书有:中华各民族同心抗日,神州好儿女壮志殉国!爸爸先要我向英烈陵献花,要我祭拜三鞠躬以缅怀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长眠于此的抗日英魂,然后巡视一周!在英烈陵两侧有|裱有介绍栏!原来这些抗日英烈是在1941年12月在高安奉新两地的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共有1000余将士长眠于此,其中有碑文记载的有673人!望着这些碑文与英烈的名字,我思绪万千: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的英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源泉!
祭祀完这些英魂,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虽然战争早已远离我们,甚至对英烈们的名字与事迹更加陌生,但我们在享受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时不应该也决不能忘记他们!是他们用鲜血和青春的生命悍卫着我们民族的尊严换来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时间或许会冲淡记忆,但永远不能忘记历史,革命精神要代代相传!我们后来者要踏着先烈足迹,传承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无尽哀思化作动力,好好学习本领以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实现先烈们没来得及实现的中国梦!这样英烈们才会含笑九泉,他们的鲜血才没白流,他们的生命才没白牺牲,他们才真正得以安息!
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篇二:红军故事永垂不朽】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八句诗,诉说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坚心!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这次有幸参加丰泽区“我讲红军的故事”演讲比赛,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室,详细阅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读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之后,对红军的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书中我知道:八万红军在长征路上历尽艰辛、尝尽自然界中的艰苦,最终,他们翻越了大约二十座山岭,渡过了三十多个河流,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昭昭路程!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令人心寒的故事:飞渡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情景,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饥饿将野菜挖出来吃,每次等前面部队挖过野菜后,后面部队就找不到野菜了。所以彭德怀的部队中的战士们都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时,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们充饥。这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功德无量,显然彭德怀很不舍,可为了战士,他只能忍痛割爱,那天晚上,战士们吃的津津有味,伤员们也都恢复了精神,可彭德怀一口也吃不下……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觉得,红军的万里长征之所以能进行下来,完全是靠大家的毅力,才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这种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篇三:一座永垂不朽的山】
爱,人世间必不可少。爱,创造了美好人生。爱,给予大家和谐温暖!但是,母爱包含的太多太多了!无私,无畏。是爱之精华,是爱之伟大!
看着日日变白的头发,看着一丝丝凹下的皱纹,我才知道,每天每夜的坚持,给我们做好我们所需的每一件事!母亲是多么的辛苦呀!
从呱呱落地起,我就欠下母亲太多太多了!我曾经想过,回报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可是慢慢的我在发现,这短短的十五年是永远还不清的!母亲的坚强信念,母亲源源不断的动力,都来自于这颗伟大的爱心!一步步的坚持的走下来,您难到不累吗?我问过母亲,可母亲什么都没有说,只点了点头说:“不累,妈妈很坚强!”当时我就热泪盈眶,因为感动,因为自责!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得了一种病是“病毒性脑膜炎,”事情是这样的:在四月中旬,我突然感觉很不适,一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十分着急,为我测了体温才知道我发烧了!妈妈跑来跑去,做这做那,可见我还不好转。只好背着我去医院!一路跑呀跑,从没有停过,我看到妈妈满头大汗,我对妈妈说:“把我放下来吧!我自己能走!”妈妈老是这一句话:妈妈我,能坚持!最后终于到医院了,妈妈和大夫一直把我送入病房最后妈妈才安心的在病房睡了!这时我才知道母亲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
妈妈,好比一个永远不倒的山,不管风吹雨打,妈妈都能坚持!
是呀,爱之伟大,在与无私的付出,是谁能做到呢?只有母亲一个坚持不倒的“山”!
【篇四: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把清明时节人们的心情及气候写得入木三分。4月3日学校安排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祭扫毕节烈士墓。
上午八点,我们冒着蒙蒙细雨,顶着凉风习习,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来到毕节烈士纪念碑。当我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行了少先队队礼,我的心情一下子无比沉痛。说起烈士,我下意识想到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及黄继光等革命烈士,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虽然年代已久,但他们的英雄事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看到毕节烈士纪念碑上的碑文及烈士的名字,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我了解中国革命史。当年,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万里长征时到贵州经历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两战遵义”,转战四川,过草地,爬雪山等等,不知道牺牲多少了革命烈士,他们当中肯定一部分人的名字肯定刻在毕节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但也一部分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长埋在地下,做了无名烈士。回忆过去,想想现在,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牢记烈士的遗愿,踏着烈士的足迹,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实现先烈们未竟的共产主义事业,去创造共和国无限美好的明天!
上午11点祭扫结束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烈士纪念碑,并在心里默默祝福烈士们,你们安息吧!你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你们的英名将万古长青!
【篇五:闪闪红星永垂不朽——观《宜昌保卫战》有感】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以前我总不理解,但上个星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宜昌保卫战》后,我好像忽然有点明白了。
《宜昌保卫战》讲的是我家乡的抗战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三集,一位叫张自忠的将军英勇抗战牺牲了,胡宜生带领两百多名士兵潜入敌营,冒险抢回来张将军的遗体。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忠魂在每个将士心中。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叹,张自忠将军是多么的英勇!国难当头,他毫不犹豫奔赴前线,与敌人撕杀得头破血流。这种不畏艰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放眼现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早上,当我们享受着美味的早餐时,他们在辛勤地磨刀;上午,当我们出去嬉戏的时候,他们在打仗;中午,当我们去野餐的时候,他们在啃着坏掉的硬馒头;下午,当我们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在清理伤口,抚慰创伤;晚上,当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连夜赶路;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冰西瓜时,他们却在烈日曝晒下站岗放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鞋时,他们却只有单薄破旧的衣衫。但是我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要感谢中国的每一位战士!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用经历战争,但革命烈士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现在的我还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但我会好好学习,像英雄们一样保卫祖国,强大祖国,让五星红旗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