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书香中成长】
青春的我们顽强拼搏,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们如撑着小艇畅游,细细研读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知识的竞技场上,我们满载激情与活力,尽情收获丰满硕果。
——题记
书——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词,书可以陪我们到老,再陪下一代慢慢成长、老去。书能够永远的活下去,知识也永远不会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从书店买来的书常常带有一种特有的印刷品的新鲜味道,但真正的书香其实确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充满想象的文字魅力。
我经常废寝忘食的看书,看到连饭都不想吃,连作业都忘记写,甚至连厕所都顾不上上。尤其是在周末,所用的时间都只属于我与书。成堆的作业往往都被排在周末日程的最后一项,因此还被父母没收了所有的书,害得我一连几天都摸不到他们,心里反而急躁起来了,最后恳求妈妈把书还给我,并发誓保证以后一定自律。不过,终究还是没忍住,当天晚上就用纸绳塞住门缝,又是一个通宵,最终将这几天拉下的内容都补了回来。这样的较量,一直在我与妈妈之间不停地上演。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书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也不记得我与书的情义是从何时开始。我只知道面对书,我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好奇,面对香飘四溢、充满魅力的文字,我不能抵挡她的诱惑。拿起书,我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时空。我笃信一点——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所在,那里有仙女、天使、银河;有海的呢喃、风的呼啸、月的宁静;有会飞的鱼、能长面包的树……
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当我烦恼悲伤地时候,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我就会将自己沉浸在书中,那些看似平凡却富含深蕴的文字会奇迹般的涤荡我的心灵,让我脑中的杂念烟消云散;当我神清气爽、快乐激动的时候,我也会将我的幸福分享给手中的书,因为她与我已经成为挚友,我们必须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捧起书,沐浴书香,在阅读中前行,在书香中成长。
【篇二:书香伴我成长】
书是陪伴我最长情的朋友。从现在回望童年,书始终与我为伴:幼年时看图画书,童年时看童话书,青年时看小说……书陪伴了我整个成长历程。
最开始是在幼年。我和母亲一起漫步在商场里,我被一册花花绿绿的书吸引住了脚步,站在那里凝望着。母亲顺眼看去,眼睛一亮——那是一册图画书,有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她为我买了下来,那书便成了我最早的启蒙读物,我常会畅想在童话的海洋中,感受童话的梦幻与纯净。
再到稍大些,当我能自己阅读时,便往往会不觉地沉浸在书中,沉浸在那些或感人,或欢喜,或悲伤,或凄清,或恐怖的场景中了,我的想象力被极大地激发,会为主人公的忧愁而郁闷,也会因主人公的欢喜而雀跃……我惊讶地发现书有这样大的魔力,能让我为之陶醉。
然后就是现在,我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深思,使我震撼,使我成长。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我从保尔身上学会了坚强不屈,战胜自我的品质;在《简爱》我从简爱身上学会了人人平等,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淘气包马小跳》中,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孩子;在《青铜葵花》中,我在看到了纯洁无邪的童心与善意……
书是人类的财宝,是作者精神价值的体现。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让我们在成长道路上更坚强,更自信,更从容。淡淡书香,伴我成长!
【篇三:成长,因书香而精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书爱得深沉。
——题记
童年因书香而快乐
“妈妈,美人鱼最终找到幸福了吗?丑小鸭,最后长成白天鹅了吗……”
幼时的我,每天晚上都是伴着安徒生《格林童话》进入甜蜜梦乡。临睡前,都缠着妈妈讲故事,许多童话故事,我都耳熟能详。那幼小的心儿,随着故事或喜或悲。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流过泪,佩服阿凡提的机智,也被七个小矮人的滑稽逗得哈哈大笑……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尽快认识那一个个方块字,能自己阅读呀!
少年因书香而充实
少年时期是一个多梦的年龄。我识字了,成了书店的常客。轻轻打开书的封面,淡淡的书香如缕缕杨柳风,在心中萦绕。在书香的熏陶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和鲁滨孙一起冒险,同曹操纵论天下英雄;我为艾斯梅拉达的命运叹息过,对老葛朗台的自私愤怒过,为简爱的最终幸福欢欣过。我理解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佩服王勃“天涯若比邻”的释怀,领略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书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善恶美丑。
青春因书香而陶醉
进入中学,读书更成了我的爱好。每晚,书都伴着我进入梦乡。读史以明志,读经以养性,读诗以怡情。我国浩瀚的书海中,都有无数的宝藏,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是书,让我穿越古今,去经历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拜访叱咤风云的伟人,进入奇异瑰丽的想象世界,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了解世界风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汲取了力量。
读书真好,如品香茗,余味无穷。读书是休闲,是收获,也是享受。我的成长,因读书而精彩!
【篇四:书香浸润我成长】
记得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这句话,一开始我根本不以为然,慢慢地,我才深以为然。
小时候,我是一个痴迷电视的小女孩,并不喜欢看书。可是严厉的妈妈却硬性规定:每天必须读书一小时,全家无一例外。我在抱怨和腹诽中,遵母命读了大约一年多的“命令书”。
起初,我基本上就是捡自己喜欢的书随意翻翻,不求什么理解和收获。慢慢地,书中的精彩情节就攫住了我的眼球,让我不知不觉地就跟着他们欢天喜地或泪湿衣衫。后来,我还要求爸爸妈妈和我共读一本书,读后交流心得感受。就这样,我们一家一年中共读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简·爱》《红与黑》等三十多部世界名著。
畅游于书的世界,我的视野逐渐开阔。正如周国平告诉我们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个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于是,我不满于只读文学作品,开始更广泛地涉猎各种图书。《十万个为什么》满足了我无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小故事大道理》让我在美文陶醉中思考人生道理,《名人传记》让我一次次震撼于伟人的传奇经历,《中华上下五千年》使我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明……
书籍,为我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足不出户就感知天下大事,随时随地即可拜访古今名人。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已内化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书籍,我的生活将会是多么无聊和苍白。我爱上了读书,爱得真挚、爱得痴狂。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博览群书的结果是每当我写作文的时候,那些优美的词句就像酵母似的涌上心头。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尝到甜头的我,更理解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果不欺我。
【篇五:书香伴我成长】
我是一个“小书虫”,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小时候,那些颜色艳丽、内容丰富的绘本,让我充满着好奇。我常常缠着妈妈读给我听,一遍又一遍,每一次我都听得非常入迷,仿佛我就是红袋鼠的好朋友、森林里的小精灵、闹海的哪咤、会飞的白天鹅……每天我都听着小故事入睡,在梦乡里我和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上小学之后,我们学习了拼音,我终于可以独立阅读注音的读本了,从内容丰富有趣的《木偶奇遇记》、《中外神话故事》、《格林童话》、《白色狮子王》,到探索自然奥秘的《森林里的野生动物》、《美丽的大自然》、《动物植物》、《浩瀚的宇宙》,再到带给我人生感悟的《名人小故事成长大道理》、《为自信心的自己鼓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没有学过的汉字,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书不仅满足了我求知的欲望,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我爱读书,书本特有的书香让我着迷。书是我不可缺少的小伙伴,它陪伴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