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郭老】
记得第一次接触郭老的时候,还是初中的事了。在初中语文课本收录的课文中,也不甚记得是第几篇,写的就是郭老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只是懵懂的读着“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带你走向黎明”,背诵之后,除了在试卷上填上其中的几个重要句子,对文章的意义也不甚理解,仅此而已。其实也只能仅此而已,在这种体制下,理解和透彻文章本意,倒是其次,对文章熟读背诵却是所谓的优秀者。一颗想激励少年树立崇高理想的心,也随着郭老的年华陨落了,实在可悲,可叹…
那也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此处谈及郭沫若老前辈,便是因批杜甫事件。郭老对文章的点评可谓是精妙绝伦,在许多作者看来,能得到郭老的评点,可谓是三生有幸。但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郭老如此说道“根据茅屋上有三重茅,可知杜甫草堂装饰比平民好得多,因孩童拾得茅草而骂他们是盗贼,可以看出杜甫很小气,自己是大地主,还想得到千万间房子与民同哀”,如此贬杜甫,估计从古至今也只有郭老一人吧,其余人等怎敢作如此狂言。对于此事,我沉思良久,对于以前脑海中郭老的巨人形象产生质疑。我知道,许多人只是偏执己见,道听途说,只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一个人的好坏。那固然没错,能坚持自我的人不应该是件坏事。
所以我决定去为我心中的疑问找一个答案。杜甫的诗,从小读到大,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诗圣的大作,没有与之平齐的文采,自然不存在点评的资格,只有在远方瞻仰。在这一点上,郭老算是做到了,郭老文采飞扬跋扈,每每阅读郭老的文章,便有一股精神信念注入心中,语言变幻无穷,能丛极致细微之处展现出大道理。郭老在很多文章的评点也是惟妙惟肖,让人无不拍板叫绝。在水准方面,郭老的资格毋庸置疑。而故意穷极文章字句,扭曲原文本意,郭老做法是否有失偏颇,我们还需要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事出文革时期,那段人们不愿谈起也不愿想起的岁月。在法制践踏,道德沦丧,信念丧失的污染下,又有多少人能真真正正做到保持本心,那些坚守信念的人不断的被迫害折磨,许多人至死不渝,许多人经受不住社会的煎熬选择了轻生。孩童心目中的伟岸形象,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而那些顺应时代,投机取巧的人却站了起来,郭老便是其中一个。在文革时代,郭老用自己的神笔利剑,刺穿一个个正面文人的心脏,为四人帮呐喊助威,摇旗进军。思想跟着伟人走,用许多令人作呕的言语来奉承他,毛主席喜欢杜甫,郭老便在草堂题词“笔底波澜,民生疾苦”,毛主席一下觉得杜甫不好,郭老瞬间改变态度,痛批杜甫是大地主,伪善,他手下的《李白与杜甫》便是很好的证明。世人评价,在李白那部分,点评极恰,杜甫那部分,则不能入眼。格局风云突变,四人帮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时郭老又站出来了,大力抨击文革的迫害,四人帮令人发指的行径,这种良禽择木而栖,易主依旧摆尾的做法,与狗无异。也正是因为郭老的“善于变通”,使郭老无论在顺世和乱世中,都生存得如鱼得水,四处逢迎。一直身居高位,仕途可谓是如日中天。
但是,我们不能仅对一个人的行为就妄加指责,我们不能以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去评价当时的人,我们必须进行反思,设身处地的反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让好人不能做好事,坏人只能干坏事,我们究竟是应该批判人,还是批判这个社会的黑暗。在当时,委屈求全的人才能生存,坚持本心却意味着毁灭,为了生存,做出违背本性的事或许是理性的,暂时的屈尊何尝不是圣贤之道。古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今有忍辱郭老,无意执笔论春秋,是否也是一种近乎合理的做法?所以,无论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好,无论痛批杜甫奉承李白也罢。当你位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会怎么做?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个问题。所以我眼中的郭老,依旧高大,伟岸,屹立于文学的巅峰!
【篇二:小学我眼中的秋天作文】
秋天总算是来了,吹着清爽的秋风,啊,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望着从树上飘落而下的一片片树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略带沧桑的古黄色;轻轻的触摸,异样的感觉就这样蔓延开来,这就是生命。叶子从树上发芽到枯死落下,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抚摸着大树;历尽岁月的皮肤略显粗糙;金黄的色泽仿佛洒满了这条小路。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就是在用生命诠释秋天。
又是一阵风吹来,”沙沙“的刮在我的脸上,传来阵阵刺痛。我的眼睛顿时多了一点晶莹的东西,我们长期在工作学习,从来就没有静下心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全然不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的动人心弦。当我们静下来用身体感知世界,才会领悟,这真是一种享受。
秋天的夜,有一种沉沦的美感,月光又一次照射在我的房间里,这种霎时的美,早就已近定格在我心里,定格在我的生命里。我从来没有想象到,这种自然的美脱离了高贵繁华,只有朴素典雅。
文笔早已无法表示我对他的喜爱,喜爱他的深沉;喜爱它的典雅。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天!
【篇三:我眼中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片地广物博,人杰物灵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的欢歌笑语,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下面让我讲述我眼中这美丽而又梦幻的世界吧!
春天是个奇妙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莺歌燕舞,在这个季节中孩子们尽快歌唱世界,这个时段中传达的便是快乐的乐调,十分令人兴奋。
再说说夏天,每到这个季节热得像被火烤着一般,但我喜欢,倒立也能想到当然是因为暑假了。其实不尽然,也有一个理由自然和我的吃货身份有关,当然因为是有棒冰吃味,大家觉得呢?
按照顺序我该讲秋天了,但我偏不,让我把冬天和秋天并在一起说吧!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农民一年的劳作就只为这一刻丰收的时光,让我们点个赞。冬天呢,哈哈当然是孩子最爱的季度,先来点一处景:断桥。断桥残雪可谓是天下奇景,旅游圣地。孩子与大人们在雪中戏耍,有打雪仗的,有堆雪人的,数也数不清的人给孤独的白雪增添了许多人气。
我之所以要讲四季就是为了让大家看见我眼中那多姿多彩的变化多端的世界,你觉得呢?
【篇四:我眼中的外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婆。在每个人心中,外婆是慈祥的,温柔的像是春风,而我,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我的外婆,姓何,如今六十多了,耳朵,心脏,脑袋也不好使了,也把我外婆送进医院几次了。所以,我的外婆常常忘记东西,有时候还“失聪”,所以……
那次,我正在外婆家居住。外婆突然对我说:“锋,帮我拿个锄头来,我等一下去田地里锄锄草。”我听后,立马跑去拿了。过了一阵,我把锄头拿到外婆眼前时,外婆突然说:“我今天还是不锄草了,去市场那买些东西。”我听到外婆说不用锄头时,我当场晕了。“那你不用锄头,还叫我去拿?真是的,浪费人力资源,害得我辛辛苦苦的把它拿来,真是的!”于是我把锄头丢去一边了。而听见我说话的外婆好像每听见似的,继续干着活,若无其事的,真是气的我七壳升烟,现在,我外婆又“失聪”了!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又“失聪”了,我在心里低咕着。忽然,我想都办法了!我假办若无其事的走出去屋子看看。突然,我说:“外婆,有人在派钱!”我外婆一听,马上跑了出来……唉,外婆,你真牛啊!
过了不知多少个多久,我跟着外婆去买菜了……“…八元一斤鱼…”“…一元一斤菜…”“…亏本价啦…”市场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听的到吆喝。我和外婆来到一家卖鱼的那里说:“要了这条鱼,多少钱?”“收你二十。”老板说。我外婆居然给了钱却没拿鱼!辛好老板提醒,否则,还真忘记拿鱼呢!诶,外婆记忆力不好了,老了老了。
这,就是我的外婆。
她,与大家的外婆不一样,但她也是慈祥的,却给我拥有了一个“失聪”的,记忆力不好的外婆。她是独一无二的,使我更加的爱我的外婆。这,便是我的外婆,她是独一无二的……
【篇五:我眼中的项羽作文】
夜深,月明,风萧索。
楚军帐中。
他歌,她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慷慨,泣数行下。泣他一世抱负未实现,泣他无颜面江东,泣他宝马何去从?泣他美人终别离。“大王,莫是那汉军已攻下楚地?”虞姬问。但她的眼中却没有慌乱,有的只是深情未曾改,只许他一人。他背身,良久不语。再回头,已是满面泪。握紧手中的剑,握住她冰冷的指尖,声如裂帛:“今是你我分别之日啊!”
一代霸王如流星陨落,消逝在历史银河。
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一代讲,一代听,代代传。听汉王的狡诈,听楚王的性情:恶汉王的诡计多端,喜楚王的豁达磊落。项羽一生征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输了,输给了多少人厌的刘邦,输尽了天下。
他出身贵族,将相之后,他满心壮志,敢指着始皇帝说:“彼可取而代也!”他信心满满,破釜沉舟,若不胜,无后路,他敢赌这局。他勇猛无惧,巨鹿之战,他率兵杀出一条血路,用行动证明一代王者风范。他儿女情长。深爱虞姬,即使战事紧张,他的心中也从未放下她,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至今。在我看来,他像个孩子,太直率,太天真,不懂政治场上的勾心斗角,不懂兵不厌诈。项羽若是一员武将,他定将名震四方,在战场上尽情展现他的风采。但,他是一名将领,统率千军万马,不单单是打仗,还要面对政治局势。他要用人,纳言,拼心机。这趟水太深,他始终没看清。
我钟意他的有情有义,我敬佩他的王者风范。很多人不理解他在乌江边上,宁可自刎,也不愿渡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完全可以回到江东,再东山再起。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呢?我觉得这正是项羽与众不同的地方。家族的影响——项燕兵败自杀;败者亦枭雄,士可杀不可辱。他是英雄,即使末路,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李清照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一个后世女子,对英雄的赞叹,对项羽的仰望。
但不可否认,也正因为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偏执过激,做事不考虑后果,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他恨秦,家仇国恨聚集在了一起。所以他一攻入关中,就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连烧三月,犹如他心中的仇恨。也正是仇恨太强,蒙蔽了他的双眼。为这一己之恨,失了天下心。有时我也会想,为什么项羽可以屠一座又一座城,却放了刘邦一次又一次?是刘邦太狡猾,还是项羽软了心?如果项羽在面对刘邦时,有屠城时的狠辣,一切就又会不同吧。但一切已成定局,历史没有如果。
汉王君临天下,楚王自刎乌江。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始终是我心中最敬仰的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声长叹,隐没于涛涛江声中……
【篇六:我眼中的郑老师】
高高瘦瘦,一双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长长的脸上长了几颗小痘痘,一双又细又长了飞毛腿,我们的数学老师——郑帅。
不过,大多数人一看到他就知道他是一个有着丰富幽默细胞的人。没错,我们最先被他吸引住的正是他幽默的性格。
就在上个学期,郑老师让我们去黑板上写几个竖式,我们都举起了手,希望被抽到。赖景程可能怕抽不到他,大叫:“郑帅,我已经一年没有摸过粉笔了,让我摸一下嘛。”听似想摸粉笔,其实是想去黑板上写答案。本来不说还好,一说起来旁边的几个同学也来凑起了热闹:“就是,我都多久没碰过粉笔了!”“我也是!我也是!”苏扬他们几个调皮鬼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了开来。郑老师想了一会,从粉笔盒里拿出一大把粉笔放在他们每个人的桌上,然后说:“没摸过粉笔的同学赶紧摸,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刚才大吵大嚷的人顿时傻了眼,只好乖乖地耷拉着脑袋把粉笔交了上去。我们几个人都轻轻地笑了起来,暗暗佩服郑老师真是深藏不露,足智多谋。
还有一次是在秋游的时候,我们发现“郑帅”(郑老师的别称)乘坐的车正停在我们旁边,于是一个同学就在自己车窗玻璃上用手指写了“郑丑”。郑老师面无表情视而不见,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可一边同样是郑老师教的三班的同学不乐意了,在他们的车玻璃上写了满满一车窗“郑帅天下最帅!”。我们班的那几个人完全不管他们,依旧顾自地在车窗上写“郑丑”,写得不亦乐乎。对面三班的同学恼怒了,装模作样地举起了拳头,要揍我们。可我们班的那几个人也不是吃素的,恶狠狠地瞪了回去,双方对峙成一团。
这时郑老师好像“醒”过来了,他先是向他们班做了一个和小丑一样又滑稽又可笑的动作,看他们笑了,又向我们这边做了一个酷酷的动作,我们也乐了,立马把满车窗的“郑丑”擦了,改成了“郑帅”。两边的车厢“哈哈”一笑后,车子启动了,我们俩班的关系又变好了。
大家看,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不是很幽默呢?大家有没有羡慕我们呢?羡慕也没有用,因为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