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范文作文 如何看待碎片化
如何看待碎片化
发布时间: 2025-03-04 14:57
阅读:

【篇一:如何看待碎片化】

在地铁或火车上时,我们常常看见许多年轻人捧着手机,或在阅读或在看视频,或在刷朋友圈,他们总是抓紧一切细小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便是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对我们影响颇深,那我们该如何看待碎片化生活呢?

十几年前,移动手机在一夜之间席卷全球,人类进入了更发达的数据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人们把书本装进了手机,把视频装进了手机,甚至把“朋友”装进了手机,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立即被这种“快餐”吸引了过去,并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益处:节省时间,节省钱财等等。

非阅读为然,天下物皆然。在如此繁忙的今天,我们在生活中也不知不觉做着碎片化的事——学生带早饭到学校去,抽空吃掉。上班族在各种空余时间抓紧工作……而在曾经的古代历史中,人们也有时候过着碎片化的生活,“枕上,马上,厕上”是最好反映的例子,欧阳修可能是最早这么做的人,这恰好证明了碎片化生活给予我们的益处。

另外,清皇康熙常常在木兰围场打猎完后在帐篷里抽空批阅奏折,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常在地铁上读报看新闻,我国主席江泽民喜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学习乐器……这无不体现碎片化生活的正面效应。

但是,我们有时却要对碎片化说“不”,在许多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进行长时间高集中的思想行动,而这种行为所需的环境与条件,碎片化的行为完全提供不了,如曾经苏轼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至四鼓,不知读了千百遍,就是在进行长时间高集中的思想活动,而这种事靠碎片化生活是难以完成的,如法国政治家孟德斯鸠,倘如没有在城堡内苦思冥想,翻阅大量书籍,他绝想不出来后被华盛顿所用的“三权分立学说”。

同时,我自己对此也深有感悟,我热爱历史,我倘若不定下心来看那《明朝那些事》,而是一会看一页,一会看几眼,我决不可能看出什么明堂来。

不过,毕竟在生活中需要钻研的时候占少数,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对于我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理性的看待这些事情并加以利用,它定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在历史的进程中,各种新事物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碎片化的生活便是其中之一,我相信,如果人们以正确的方式看待它利用它,那么,我觉得今后的书中一定会这样描述它的出现:

“我们在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生活之梦,梦碎了,醒来后便发现那脚下踩的全是沃土。”

【篇二:如何面对碎片化生活】

二十一世纪初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把人们逐步推向高效率、快节奏的碎片化时代。

如今,在大街上一边行走一边看手机的人不再少数,在地铁里有大数据统计93%的人是“低头族”。确实信息传媒中使我们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进行购物、阅读和交流等事,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

作为当代的一名学生,看似系统的完整的学习,也已被这个时代边缘化了:在我做作业遇到困难实在不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求助网络,跳出的解题思路和结果让我由衷感谢这网络平台;我也利用它查阅学习资料,寻求我感兴趣科目的各种零碎的知识;以前厚重的历史小说常常捧得我手臂酸痛,现在也可以在轻薄的电子产品上阅读五六页就放下,改日继续看。

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来自它的影响。当我专心浏览网上的解答时,常常会有各类广告插入,打断我的思路,并分散我的注意力;虽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随时随地看上几页小说,却也失去了静心阅读所独有的安谧气氛;原本双休日是雷打不动探望外公外婆的日子,可自从我教会了他们使用微信后,美其名曰是我们能及时沟通、了解状况了,实际上是停止了双休日的探望,少了一份团聚的温情,使他们失去了天伦之乐啊;当我用手机拓展知识面时,虽然各类知识包罗万象,但又有无所不读之陋。由于信息量的广泛性、及时性,嘀嘀哒哒的呼唤声总让我经常对它们光顾几眼,心情也因此变得有些浮躁。

碎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辩证客观地看待碎片化生活有利于我们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处理简单的事务,学习的碎片化可以拓宽视野,了解前沿信息,带有目的地学碎片化知识,整合成系统,不失为学习的好方法。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是未来我们需要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则是适应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从碎片中获取所需,而非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身处碎片化时代是利是弊,关键还是自己怎么做,适者生存是不变的法则。

【篇三:碎片化的时间该如何利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我们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阅读、购物、聊天……

对于会利用时间的人来说生活的碎片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他们能尽情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对于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来说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会利用时间的人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购物、阅读、学习等等。而对于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来说这些碎片时间都被浪费了,他们在这些时间中往往不知所措:学习一会感觉时间来不及;玩一局游戏吧,一时半会停不下来;看书吧,万一看到精彩部分时间到了咋办……然而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流逝了,由于没有良好的计划,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这么被浪费了。

这种情况我也有过,不过随着学业的繁忙,碎片时间逐渐减少,但仍还有不少:上学放学的路上、课间休息、午自修……这些时间有时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该做什么,而时间就在这种时候流走了。但如果真的长期把这些看似食之无味的时间利用好,便会发现食之很有味。

但如何利用好,就要看个人的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碎片时间不算多,但也不少:一早进教室后交完作业等待早自修的时间;上课铃响后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的时间:下课休息时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那么在这些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背一背提前抄好的英语单词,如果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你慢慢的记住了很多原本不会的单词。我们也可以复习巩固一下公式什么的。还可以温习一下语文古诗。可以做一道小题目。可以看几则时事新闻,亦或者几则笑话放松一下。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并不局限于这几点。但需要粗略的计算好时间以免做到一半停下来,这可是很难受的。

另外拒不完全统计,一个人一周因为生活的碎片化而浪费的时间可达三个小时,而一周就有将近一天的时间被浪费,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好好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长此以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积累。

【篇四: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英雄】

古人彭几十分崇拜范仲淹和狄仁杰,于是把自己的容貌模仿成他们的模样,最终只引的他人的嘲笑。崇尚英雄必然可取,但是崇拜的方式也必须注意。

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如果像彭几那样仅仅把自己打扮的形似那些伟人,这便成了笑话。

在如今这个时代,追星十个太过常见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时代进步,造就了许多歌坛明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便开始追求精神的欲望,对很多行业表现突出人产生了极大的崇拜感,成了他们的“粉丝”。追逐名人其实并不是坏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然而,若是把追星当作了生活的全部,这就是大错特错了。还有些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模仿成自己喜爱的明星的模样,连一举一动都要模仿,这样的追星便失去了意义,只会让自己失去自我,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我们追的明星一定要是能够传递出正能量的他们,专业一流,事业一流,人品一流。的明星不洁身自爱、吸毒滥交,倘若这样坏了声誉的明星你还追,那就叫追腥逐臭,是非不分,非走上歧路不可。还有在追星时更要追问一下明星的成功经历,体察他们成长路上的艰辛。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为自己的成功助力。当一颗钻石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时,你可知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切割和打磨,明星的成长有类于此。

最后,我们必须理智的去追逐明星,不能为此放弃学业,放弃家庭,甚至是放弃生命。我们追星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只为了亲眼看他们一眼,或是要一张他们的签名,最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高尚的品质,学到奋斗的精神,从而让自己在生活中更加顺利的前行,更好的面对抉择与挑战。

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

【篇五:如何看待“碎片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碎片化”这个词也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这到底是好是坏?而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应该是进是退?

首先,碎片化确实有其不利之处。我对其感触最深得就是碎片化的阅读。在初中时学业繁忙,除了每周一到周五例行的上学时间,回到家后还必须分出时间来完成回家作业。

于是,对于我喜爱的书籍,根本没有空余时间来仔细地、连续地阅读。而是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甚至上厕所时。虽然的确增加了我的阅读量,但前后时间间隔过长,常常忘记了一些主要内容,每次看书前总要来个“上集回顾”。这既浪费了大量时间,还使故事整体的完整性、趣味性降低,使我根本无法深入到书中去。

但“碎片化”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并不,上文也说到了,虽然时间被碎片化了,但没有这些看似无用的时间,我根本不可能在这个繁忙的时代中完成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同时,传统的书籍又昂贵又笨重,很难到处携带。一般人也只会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慷慨解囊”,知识面就受到了限制。而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网上概括好的短文也节省了阅读时间。

再者,智能手机也增加了我们的选择权。一些传统的经典书籍的大名,往往是受到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等人的推荐,但是别人的推荐未必一定适合自己的口味。而一个人想要获得知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是否去阅读。所以,智能手机还增加了人对于阅读与了解的选择权与多样性。

由此可见,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能因为他的坏处而否定它的好处,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而无视它的坏处。“碎片化”也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不是拘泥于它的坏处就是沉浸于它的好处之中。更有甚者,无脑地、片面地批判着“碎片化”,根本不深入考察再下结论。

其实,时代潮流的变化,只靠个体是根本改变或是抵御它的。相反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去适应它,学会善待它。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确实应该停止发牢骚,而去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我们依然能够得到智慧。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们去随波逐流,变成“碎片化”的奴隶。这样,我们只会整天浮躁求快,断章取义,走马灯似的翻看大量信息,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中,我们应拨开迷雾,理解“碎片化”,适应“碎片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