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神奇的叶脉标本制作】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制作叶脉标本的日子了!我满心欢喜,早早地来到了萧山日报社九楼会议室。
老师将制作叶脉标本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详细地讲解后,我们便开始制作了。
我们一个一个有序地用镊子从老师那儿领取用双氧水煮过的叶子。我小心翼翼地夹着叶子,将它放进在清水里浸泡了一会儿。接着,我将叶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准备剔除叶肉。
剔除叶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叶肉剔除,还要保证叶脉完好无损。我小心地用毛刷轻轻地在叶子上反复擦拭。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有人说自己已经剔好,并且开始染色了。好胜心极强的我也不甘示弱,于是,我将毛刷在叶子上大幅度地摩擦。不一会儿,叶子上许多叶脉都惨遭不幸。它们被粗枝大叶的我“暴力”地刮了下来。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小心翼翼地开始刷我的第二片叶子。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叶脉完好无损。
接下来,就是染色这一步。我用镊子将已经剔好的叶脉轻轻夹起,放进红色燃料里。此时,叶脉犹如一条浮上水面的小鱼,在红色的湖面上悠闲自由地享受着日光浴。过了几分钟后,我轻轻地将叶脉捞起。这时的叶脉,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变成了鲜艳的红色。透过灯光,鲜红色的叶脉如同红蜻蜓的翅膀,又如一片红色的薄纱,漂亮极了。
我如获至宝,小心地将叶脉标本用纸巾裹住,轻轻地夹在小记者手册里。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活动结束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报社。一路上,我依旧沉浸在这次活动的快乐中。这次活动意义非凡,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还让我懂得了,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会成功。
【篇二:制作灯笼】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常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不仅因为学校不放假,而且要制作灯笼。我渴望元宵节,但我深深地知道——我最厌恶做灯笼等活动。
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我不得不拿起材料。
我不会做灯笼啊!李同学听到我的求助,热心帮助了我,他说:“做这个灯笼特别简单,只不过特别费纸。先把纸撕成正文形,然后这样折……一共需要折六个,咱俩一人折三个。”我折了起来,我首先把三张纸撕成正方形,接着按照他说的折法折了又折,然后把剩下两个折完,最后把折好的三个交给李同学。只见他快速地把六个接成一个形状,有点像球体,也有点像五级魔方。李同学撕了个纸条做把手,又撕了个纸条写了一则灯谜,签完名后让我签名,我签了一个大大的名字。李同志跑过去交给老师,老师说做的好,我在座位上想:那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灯笼啊!
元宵节到了,看着外面展览的灯笼,我觉得我获得成功。也许这样的成功对别人来说并不算做么,但它对我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制作灯笼的关键环节,同时也使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贵在动手,毅力是我的精神力量,是我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和秘决,我建议学校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因为亲手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多好啊。
【篇三:自制叶脉标本】
叶的要求:1、革质、厚实;2、叶脉清晰较硬,最好是网状的;3、不能被虫咬过;4、不能太嫩,宁可老一些。
药剂:10~15%的氢氧化钠(洗衣粉、肥皂液也可)。
煮:将叶片放入配好的药剂中煮一会儿。(味道很臭,这一步我们是不动手的,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受热钧匀,老师们一边煮一边要搅一搅,以防止叶片叠压在一起,有些煮到了,有些煮不到。)
上色:重头戏来了!
赶紧从老师那里拿过煮好的叶子(注意:千万别用手,一定要用镊子。)轻轻的拿到桌面上,用废旧的牙刷轻轻拍打:一下、二下、三下…瞧,我是个没耐心的,只一小会儿,我就转过头去只左瞧瞧右瞅瞅,手上还没节奏。哎呀,别人的第二片要做好了。我立时急燥了起来,手上的力气也大了起来“嘶——”一个轻微的响声从叶子底下传了出来。“呀!”我心下一惊,莫不是破了?缓缓的抬起手,只见叶片中间,有一个不太容易发现的细小的洞。“唉~~”坏了一片,心里不是滋味。但,没事儿的,万事开头难嘛,熟能生巧,再重新来一片!
瞧,我的叶片做的多好啊!完整的叶形、清晰的脉络、均匀的色泽,可作书签或是送人,这样的手工课你来不来?
【篇四:家是温暖中奢侈的标本】
仿佛在这个被青白色软壳包裹的世界中,只要有家,无声起伏的黑色巨浪,黑暗潮湿的闷热洞穴,永远不会沉重而轻易留下寂寞与孤独,为我描摹浪漫温暖的情节,在安静的背景乐中,成为一首绵长的抒情曲。
午后的阳光一点点繁盛,穿射过梧桐树落在阳台上,留下一片灰色阴影,像是凌乱的音符跳个不停,投在画板上,呈现一片光斑。我支起画板,笔尖开始一笔笔游走,手臂上腕抬上抬下,有了框架,有了形状,然后细密地阴影覆盖上去,银灰色逐步占据了画线。我抬起头,母亲眯着眼微笑,像是春天里最常见的阳光,明亮又不灼人,和煦地在空气里酝酿着。她说:“女儿是画家啊!”母亲细密的皱纹聚在了眼角,满脸的安静和温和,时光就在这样一个温暖的角度里被切割,切断了心中的屏障。此时才发现,冬季里刻骨的温暖是家人的微笑,它让一颗冰冷的心沉浸在布满阳光的风景下,不断地吸取温暖。
母亲的微笑似滋润的春雨,似绚烂的夏花,更似温暖的冬日。风吹皱了岁月的流年,渲染了时光的痕迹,母亲的微笑成为我生命旅途中最美的风景。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地暗影,唯有这独特的风景长存天际。
母亲微笑中洋溢的幸福让我感到刻骨铭心的温暖,而父亲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龙塘里弥漫起来的晨露,被渐渐亮起来的灯光照射出一团团黄晕。还没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蓝色的天空上依然可以看见一些残留的星光。
“天冷了,多穿衣服。”“知道了。”我满不在乎的回答。猛得抬头,父亲的眼中饱含着深不见底的疼惜,闪烁着温柔的瞳仁中折射出关切。浓重的雾气朝屋里涌。父亲捏了捏我的胳膊,“女孩子哪能只讲究漂亮。”逆光里和煦的剪影,沉淀出感动的轮廓。“喝杯牛奶。”父亲把牛奶递给我。朦胧的热气圈从那杯不起眼的牛奶中往上冒,它的清香随着那因不断上升而渐渐淡去的气圈弥漫到整个房间。窗外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头顶是交错而过的天线。铅灰色的断云,沿弄堂投下深浅交替的光影。我抱住父亲,这一刻,我感觉父亲宽阔的胸怀可以为我撑起一片天。
人生如同悬在头顶上面的点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干净,而家的存在就是陪伴我走过这阳光灿烂的晴朗世界。
【篇五:叶脉标本制作活动】
3月12日上午九点半,萧山日报社9楼举办了制作叶脉标本的专题活动,我们50名小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瓜沥明德学校的徐维健老师给我们作“叶脉标本制作”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制作叶脉标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主要包括:剪刀、烧杯、酒精灯、氢氧化钠、双氧水、牙刷、镊子等。当然,少不了叶片啦!我们要选择叶肉厚、一年生、又不太嫩的完整的叶片。常用的可以是桂花、山茶或者含笑的叶子。接着给我们详细介绍叶脉标本制作步骤:配10-15%氢氧化钠溶液、煮叶片、去叶肉、上色、塑封。
老师说完,接下来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啦!老师给了我们每人一片氢氧化钠溶液煮过5分钟的桂花叶。我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着叶柄到清水盆里漂了漂,然后平摊到桌子上用牙刷使劲拍打,过了一会儿,许多叶肉被拍打下来,我连忙用镊子夹着叶片再次到清水盆里漂洗。如法炮制几次之后,绿色的叶片变成了透明的,只留下了薄如蝉翼的叶脉。我夹着叶柄,将叶片浸到红色染料里,二三秒之后取出放到纸巾上吸干。这样一片红色的叶脉标本就制成了。
最后,徐老师教我们一个让标本变得高大上的办法,那就是将它黏在白色卡纸上,背面写上工整的励志名言或祝福语,再塑封一下,一片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大功告成了。这次活动深受小记者们的喜爱,取得了圆满成功。
【篇六:做树叶标本】
前几天,我做完作业后,迎着晚霞去公园收集树叶做标本。
我拿着小袋子,飞奔到公园的小山丘上。这时,小路上掉满了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树叶,它们把小路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有扇形的、有心形的、有圆形的、有星形的、还有……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妆师”收到我的袋子里。
回到家,我把“化妆师”仔仔细细地清洗了好几遍,再用干毛巾擦干净。最后,我用樟树的叶子和银杏树的叶片拼成小人,我用三叶草的叶片拼成一个个绿色的小气球,我用樟树的叶片和三叶草的叶片拼成小狗,我用枫树的叶片拼成小鸟,我用……
一幅美丽的树叶标本画就做好了。我看着标本高兴地笑了,我深深地感到:美好的事情需要自己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