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五年级作文 游杜甫草堂
游杜甫草堂
发布时间: 2025-03-05 23:45
阅读:

【篇一:游杜甫草堂】

当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位于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时,我的心情是激动而兴奋的,以前学过的诗圣名句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写出如此优美诗句的诗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杜甫一定是个乐观而细心的人,能够在春天的雨夜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杜甫草堂的大门很气派,我让爸爸给我美美地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进入景区参观。

幽静的园林里有许多房子,房子的屋顶都覆盖着一层茅草,碧水环绕在房子四周,荷花映红了游人的脸。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路两边是红色的墙,墙外是一片竹林,有几棵竹子探墙而出,在微风中摇曳着和我打招呼。

小路的尽头,我远远地看到了杜甫居住过的茅屋,我知道脚下这条路当年曾栽满了花木,“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的草堂看起来很简陋,但至少要比当年坚固很多,成都刚下了雨,我不小心踩进了一个泥坑,心里一阵懊恼,看来杜甫当年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可就算身在如此的环境中,杜甫仍不忘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草堂在我眼中变得高大起来。

峰回路转,走过一段小路,我抬头看到颜真卿写的“大雅堂”三个字。大雅堂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大型彩釉镶嵌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那些雕塑栩栩如生,充满韵味,仿佛重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风采,和那个诗歌灿烂的年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行走在杜甫草堂内,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一句句诗文叩击着我的心扉,我的心情时而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洒脱欢快,时而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时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愁沉重,时而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志与落寞……

杜甫草堂再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我在这里看到了杜甫一生的缩影。杜甫的诗就像他本人一样,乐观豁达,坚韧不拔,胸怀宽广,忧国忧民。今后,我要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去探求那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篇二:游杜甫草堂】

今天,是我来到四川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着小车车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杜甫草堂”。

大家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十分崇拜他。我之所以崇拜他,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诗,而是因为他忧国忧民,上思报效国家,下忧百姓疾苦,即使在屋漏衾寒之际,心心念念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这列“小火车”随着人群进入了草堂。依次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便来到了杜甫住的房子——茅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草堂,不见杜甫身影,也不见迎客的繁花,只有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路,无声地凝视来往的游人。游人如织,或满脸含笑,自拍留念打卡;或一脸凝重,眉头紧锁,轻轻抚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碑石题字;最惹眼的是我们这些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小学生,静静地立在茅屋前,专注地听老师追溯草堂过往,杜甫晚年人生历程。

据说,安史之乱余波平息后,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住进了茅屋。我不禁仔细端详茅屋。茅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烂——屋顶上的几块茅草不知飞到了哪去,发黄的墙壁被划破了,露出了条条竹子。屋子里面,也是一片冷清。唯一的优势是,屋子里还是挺大的。

时光倒回到风雨飘摇时的唐朝,在八月的一个深秋,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到处乱飞,有的掉进了池塘,有的挂上了柳梢。一群儿童将茅草抢走了,杜甫因为年迈了追不上,倚着竹杖独自叹息。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雨,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妻儿又饿又冷,唯一可以御寒的是一床盖了多年的布衾,又冷又硬的被子,早就被孩子蹬破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可真是凄苦啊!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不忘忧心天下寒士,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怪不得人们叫他“诗圣”!

晨!漫步草堂翠幕荫,鸣蝉尽,群雁绮霞中。

依依不舍地走出草堂,我在心里默默跟杜甫说再见。但是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正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也将在无数个少年的心里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篇三:游杜甫草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出自于诗圣杜甫草堂写的绝句和春夜喜雨。在成都,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高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听说是为避“安史之乱”而和家人来到了这里。

草堂位于整个景点的中间靠前一点,屋子里十分简陋。它是用竹篾交叉搭建而成,外面敷上一些泥巴,这就成了墙壁。屋顶上盖着茅草,这就成了个房子。茅草房里有客厅、卧室、厨房和书房。真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啊!但是房子的面积不大,可能就和我家的客厅差不多。可见,杜甫的住宿条件比较差,因为那个时期已经有砖头房了。而茅草屋经不走风吹雨打,很容易倒塌。但杜甫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却写出了两百多首诗。

这里环境优美,是写诗的好地方。周围全是高大的树木,挡着八月毒辣的太阳,花儿尽情地绽放,蝉儿也高声地歌唱。偶尔一只蝴蝶从你身边飞过,颜色也依然那么漂亮。最让我惊奇的是:有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条虫子站在小路上呢!

在草堂博物馆中,我还认识了其它的十二位著名诗人:屈原、陈子昂、王维、苏轼、白居易、李白、李清照、辛弃疾、陆游、黄庭坚、陶渊明、李商隐。

“桃花一簇无开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在草堂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创作了这么多诗,与现在舒适而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比,我们应该感动多么的幸福!而古人这种在人生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学习!所以,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供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参观和学习!

【篇四:游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春日里,这里弥漫着平和与清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亭隐于竹林之中,我一眼便瞧见了它。

一览亭,灰白的瓦片齐齐地铺在深红的亭面上。没有阳光,显得灰蒙蒙的,亭边柳枝摇曳。我不禁笑道:“阴森森的,不会是用来锁妖的吧?”同学们也一边跟着我笑,一边胡编乱造这亭的历史。也是,如此灰暗之景,难免让人有些不正经的联想。

我们进到“锁妖塔”下,里面依然是灰蒙蒙的,我又想说笑,怎想到所有人都沉默着。我看向同学,怎知他们也紧闭着嘴,面色庄严,不肯开口。我将话咽下,静静地参观起来。在我看来,里头不过是些无聊的文物,我却一直莫名沉默着不敢打闹。

过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我跳出来长吸一口气,好象脖子里一直卡着的鱼刺终于咽下了。我回望一览亭,心中叹道:又不是活物,为何有这样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或是它自有的高贵,或是人们心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重爱惜……

太阳出来了,洒在一览亭上,那一刹,仿佛放大镜聚焦一般,亮得有些刺眼。我睁开眼,亭面的深红变为大红,瓦片洁白得发亮,一切都缓和下来,空气里漫着平和的暖风!

我望向亭尖,针一般的亭尖明亮得耀眼,那一刻真的——好美!

一览亭的灰暗源于它的冷漠,而那一刹的光亮,却又让它美丽。清明草堂踏春,我发现了一览亭的美,在灰暗的反衬下,它也许更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