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暖暖灯塔伴我行】
因为有了灯塔,漆黑的夜空被划破,从此有了渔火点点。
——题记
月轮下的江水波光粼粼,漆黑之处与江岸浑然一体,只有远处几点渔火如星辰入水,闪闪发光,不远处的货轮之声,如一曲江川号子,将我唤醒。
江风扑面,我拉了拉衣领,眺向远处高耸入云的灯塔,梦幻在眼前展开,我似乎看见那佝偻的身影与灯塔重合,迷迷糊糊中,我陷入了这梦幻。
我有一座灯塔,他叫爷爷。
爷爷是个文化人,文革之后,他就隐退在这山水田园之间,与稻秧为伴,并自以为乐。
他总是在我和妹妹的注视下,挥挥手,迎着朝阳,背着锄头,辛苦劳作。日晚之时又从那斜阳中走来,笑着对我们挥挥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他的生活写照。
月下,他或吟诵诗词,或给我们讲故事。我和妹妹或在“江阔云底,断雁叫西风”的吟诵中赏着窗外旖旎的乡村景,又或是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中进入梦乡,他是一名启蒙老师,点醒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小学之时,常恼于学习的繁重,每至考试前夕,心烦意乱,却再也读不进半点书,于是常回乡下,在田园走走。
“嗯,出去走走吧。”老人身体差了,不利索,拄着拐杖与我同行。
“爷爷,再给我讲一讲孙悟空的故事吧。”
“嗯,好!”他苍老混浊的双目又神采焕然:“从前啊,有这么一块石头……”
我听着,步于山水田园之间,心中也终于平静了下来,聒噪与烦闷弥散了,心中也开始自失,仿佛脚下踏着的,不是田间小径,而是一条时间大道。
最初,他伴我走,后来,他却独自离开了……
人不在了,灯塔依旧,船还是要行的。我望向江中缓缓发动的货轮,心想:每个人都是一只船,行驶在生命的长河中,也一定有一座灯塔,引导着你。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一座灯塔?我站在时间的大道上,回首,老人正慈祥的看着我。
灯塔依旧,伴我长久。
【篇二:灯塔】
小学时代的远航已经结束了,我哭过、闹过、惊慌过、绝望过。若是没有你,我在当时也迷失在汪洋大海中了。你,就像一座灯塔。
数学
四年经时的数学成绩屡开“红灯”,为此数学老师总是请我到办公室里“喝茶”。她说我的数学不是不能考好,就是像那种加减号抄错、数字看跳题、漏掉小数点等错误。
那天又是考砸了,成为全班唯数不多的做对附加题的人又有什么用?你的分数仍让人羡慕嫉妒恨。我苦笑着对你说:“琪琪你看,我们附加题都对了,为什么总分差别那么大?”你露出那两颗标志性的小虎牙,就不紧不慢地说起来:“如果怕看偏数字,可以用尺压着看,看一行挪一行,就不会看偏了。检查时不用硬算,直接用倒推,像加法用减法、乘法用除法什么的。实在做不出的题就先放着,确保其他题目无误后再想……”
你一次次向我传授“独门秘笈”,我努力领会其精髓,成绩一点点提高。
灯塔,在我迷惘时给我指引。
断笔
我不知道,你那种铅笔还有剩下的吗?那种普通的考试用2B铅笔也许不中为奇,但记忆中总因那件事而给它们留下一些空间。
那次统考,选择题一律使用2B铅笔填卡。
可是那天早上,我翻遍了书包的角角落落也没有找到,不得不承认忘记带了,而这种仅限答选择题使用的工具,也没有人多带一支。
我十分无奈地向你诉苦,你竟一边说着“铅笔啊”一边在书包里翻找着,听语气仿佛是你有多带一般。
我正暗自庆幸,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时,我听见一声清脆的断裂声。
你把被平均分成两半的铅笔的上端给了我,自己一边把下端放进刚从书包里掏出来的卷笔刀,一边说:“怎么样,手劲有长进吧!”
你给我的那段铅笔,粗细恰到好处,划一下就能填满整个空格。
灯塔,在我无助时给我肩膀。
铁面
在与同学们玩耍时,你是温顺的猫咪,但在班级的管理方面,你以“铁面”著称。
记得一次语言考试,我不怎么比平时做得慢了一些。
眼看下课铃就要响了,我还抱着侥幸心理赶了几个字。而在讲台上管理纪律的你,却一种不大但带着威严的声音叫了我的名字。你是让我停止。也不知你在收卷子时有没注意到我略带责备的目光。
“对不起,可我必须这么做。”
灯塔,在我懈怠时给我警醒。
跌跌撞撞,一路欢笑与泪水,靠岸了。
坐在岸边,我突然还想让你指导我的数学,还想得到一支断笔,还想因你的“铁面”再考砸一次……
望着沙滩上一串串已经淡化的脚印,一些记忆也随之而去。可是我们彼此都记得我教给你的那支歌:
“你是生命之中最亮的灯塔,温暖着我让我勇敢地飞翔。这一路上总有难免不了的伤疤,有瘀青,才让生命更嘹亮……”
【篇三:那座灯塔】
城市的霓虹终究是散了,不再是吸引人魔幻,在城市里的人在无限的压力与迷茫中感到窒息,然而,乡村里的人却仍以为城市就是繁华的花花世界,无比向往。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在《围城》里的那句话: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阿木,是我认识的一个大叔,现在在渔村里做一个守灯人。他有三十多年的北漂经历,做过小贩,扛过水泥,也曾扮演过几日龙套。总之,他几乎各行各业的事都做过,按他的话来说:在那的生活闹的很!
和他初识,是母亲带我去他那买糖人,他做的糖人,想想都让人垂延三尺。村里的小孩大都爱他,都唤他一声大叔。我是帮他买糖人的熟客,后来熟悉起来了,也帮着他卖糖人,有时,鉴于我的表现良好,大叔会给我做他独门手艺——糖葫芦。糖葫芦的滋味要比糖人的滋味更诱人。我问大叔:要不做点糖葫芦卖吧。我建议过很多次,大叔都只是笑笑,不再说话。眼神里似乎流露出莫名的苦涩。后来,乡里的大妈悄悄地告诉我,大叔在北漂的几十年间,做过很多事,最后差点可以发家致富了,就是靠自家独门手艺的糖葫芦,可也正正是糖葫芦,毁了他:店里的伙计私自拿回扣,进了不合格的原料,导致他的店被食监局封了。可能是意气消沉了,便就回来了。真的只是这样吗?再后来,稍长的我问起了大叔为什么回乡,他说最让他受不了的时城里人的冷漠,生意失败不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给了他一个回乡的理由。
在我的记忆里,很多东西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个源自心灵的想象,一个来自自身的经历。仿若看到一个鲜艳的果实,心里想着一定很美味,但当你尝到后,你会觉得很是苦涩。这便是向往时与得到后的不同。大叔在年少时,抱着一颗热血之心,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了所谓的花花世界,但给予他的只有为生活而忙碌的苦闷。他说,不是每个人都会适应城市,人应该住在自己适应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追逐繁华。
如今的大叔,早已白发苍苍,也不再为生活而忙碌,他成为了一个悠闲的守灯人,为别人亮起了一盏灯。
【篇四:灯塔】
灯塔,指一个可以照亮黑夜的海洋的指明灯,也是一个坐标。而现在,在我看来灯塔却代表了很多……
对于我来说,人生就如大海,在向着目标前行的路上总是黑暗的,而这时灯塔就像一个温暖的“人”陪伴着我。所以,在我看来,我人生中的灯塔就是我重要的“人”。
灯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光明,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希望与温暖,那位一直帮助我的“她”,给我的也正是这种感觉。灯塔和“她”很像,不仅是给我的感觉,更是他们的这份“情”。灯塔会让船只看清前方,让船只不再彷徨犹豫甚至后退。“她”也一样,会帮助我,让我看清前面的道路,让我看清接下来的艰辛以及可能会遭受的痛苦的磨难。如若放弃,“她”会让我重新选择一条道路。可如若我没有选择一条平坦的路,那“她”就会做一个“恶人”,让我选一条或许我不喜欢的但顺利很多的路。如若我坚持了一条我喜爱的道路,那么,“她”会毫无怨言地领着我去开辟,让我“打怪升级”。
不仅如此,灯塔更多的,是给航行的船只带来光与希望亦或是温暖,帮助船只在海上更安全地行驶。而“她”会帮我理清前进的路,在明白不能一直帮助我扫清障碍后学会教我如何扫除困难障碍,为我解答疑惑。
灯塔就如生命中的指明灯,那个“她”似乎就像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一直陪伴你的母亲不是吗?
【篇五:灯塔的守望】
小时候,每到冬季12月17日。在蔚蓝大海旁的钟楼上,都会有一群白鸽飞来,伫立在钟楼上,向海的方向望去,一整天纹丝不动,似乎在等着什么。
有一年,我又从那座钟楼经过,还是那样,白鸽仰望着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靠近看了看:那鸽子似乎不怕人,依旧站在那里。洁白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和普通鸽子没什么两样。但下一秒,我怔住了。它的眼睛,竟然闪烁着泪花。再看看其他的,也一样。他们究竟怎么了?年幼的我带着新发现和疑问匆匆跑回了家。
“奶奶!奶奶!”我兴奋地叫着,“为什么鸽子每年都来钟楼呢?为什么鸽子哭了?为什么它们要今天来呢……”一连串问题从我口中溜出。奶奶却没有耐心给我一一解答。“唉,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鸽子国度在这片海域生活着。国度热热闹闹,每天也有足够的粮食可吃。但好景不长。第二年,一场暴风雨席卷而来,将所有房屋摧毁。原本安详的国度一夜之间毁于一旦。鸽子们有的无家可归;有的饥饿难耐;有的甚至染上疾病。国王不甘心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便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第二天上午,所有鸽子在钟楼下集合。国王郑重的说道:‘为了不让我们的国家堕落。我决定出发去寻找新的家园。你们每年12月17日都到钟楼集合,等我回来!’谁知,命运弄人,国王在行进途中遭遇灾难失踪了。但鸽子们不知道,依然每年聚在这里等待。也许是一种使命;也许是一种尊敬;也许是一种盼望;也许是一种悲伤。”
听完这个故事,也不知真假。我一时对那群鸽子们感到怜惜。每年,我也在钟楼旁,同它们一起守望。
一直到了现在,那群鸽子也依旧这样。等着,等着,它们相信,国王会回来的!
【篇六:灯塔看守人读后感】
夜空中又有一颗明亮的星星被点燃,他指引着许多船舶,他是第二颗北极星——灯塔。
亨利克·显克维支出生于贵族家庭,出生于1846年5月5日,是波兰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火与剑》、《洪流》、《十字军骑士》、《伏沃迪约克斯基先生》等。
《灯塔看守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史卡汶斯基”,他即是一个勇敢的士兵,因为他在西班牙的卡罗斯战争、法国、匈牙利、美国打过仗,又得到了十字勋章,在短兵相接时,缴获了两面旗。又是一个十分不幸的人。但是他唯一没有懂得的就只有“安静”了。他还是一个忠实的守塔人,每天都按时点起灯。
他的生活是他想象与希望中美丽的“安静”,可是却因为一个粗布包裹里的东西——波兰文写的几本书,而打乱。那一天晚上他没有点灯。一条从圣吉洛漠来的船在海滩上出了事。幸亏没有人淹死,可尽管如此,他还是被免职了。
他就向我生活中的一些人,孤独,但是做人做事,却十分执着。虽然经历过战争、海浪的洗礼,经历过人心的险恶……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而坚韧的爱国心!
灯塔是他安居的巢穴,祖国是他心里居住的温暖又舒适的港湾。爱国精神,是最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的,虽然每一个人所爱的国家不同,所依恋的温暖的港湾也不同,但是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