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美的姿态】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过,从小到大,我每一天都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但那个人,那个人最美的姿态我却从未忘记。
她很普通,普通的放到人群里简直认不出来。但在我眼中,她却有着最美的姿态。她就是“灌饼阿姨”。
她长得不高,身体有些发胖,每天在灌饼车后面忙来忙去。但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能够进一步了解她。
那是一个清晨,我被父亲派遣去买灌饼。排到我时,人差不多走光了,但她仍未停止忙碌。透过热气,我问阿姨:“阿姨,您每天都很早出摊,不累吗?”她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但却抬起头看我。她带着口罩,雪白的口罩却若隐若现的透出一张笑盈盈的笑容。她轻声答道:“累啊,但是为了你们这些食客,一切都值啦!”说罢,便又低下头,翻动,捞起。阿姨的动作熟练而又流畅,我看得竟不能自拔,我不禁想,那恐怕就是最美的姿态吧。
我看向她的“工作室”,原以为会因为繁忙而一切变得杂乱无章,但是我错了,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这不禁让我感到了一丝惭愧,我竟用世俗的目光待如此敬业的人。这不是美,是什么呢?阿姨将饼放在锅上后,因为饱经风霜而有着老茧的手立即拿起布,擦向充满面粉的桌子,接着双手小心翼翼的套上塑料袋,将剩下的白菜放回袋中,这一切我看得目瞪口呆。
她的姿态不一定是最优雅的,却是最美丽的。第一束挣开乌云的阳光照到了阿姨的身上,看起来是那么的动人。地面上立着一个垃圾桶,装满了垃圾,只为地面干净整洁。没等着我提问,阿姨想开口了。“其实我把这里就当成了我的一个小家。”她再次轻声笑了,眼睛弯的像个月牙,“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心中激动的跳动,我热爱我的工作,并会一直干下去!”作为听众的我,忍不住鼓起掌来。她的工作是如此的艰辛,但工作态度确实如此的严谨,而如今我们却缺少它。我看向阿姨,只见她的眼睛迸发出一种炽热的光,她的姿态刻在我的心中。
太阳完成升起来了,阳光照到了每个角落,阿姨的工作也做完了,她,真的很让我敬佩!
【篇二:最美的姿态】
我想,上帝定是偏爱这方土地,偏爱这里的学生,才会伸展妙手。创造了这棵紫藤。
结实的藤,繁茂的叶,及那一簇一簇带着香气的紫藤花,构造成了这棵老树,它就生长在这片布满了书香气息的校园里,默默地看着周围。
一次,屋外下起了暴雨,我望着小区花园里的小矮草,它的枝被雨水打得一颤一颤的,摇摇欲坠。然而,校园里的那棵百年紫藤呢?她一个人站着那里,是否会孤单,她嫩小的叶子和枝干,是否会被打掉?
于是,我举着伞,奔跑在马路上,任凭衣服被暴雨打湿,匆匆向学校跑去。
现在,这棵百年老藤就在我的眼前。它粗壮的藤杆缠绕着,终究还隔空长出了一棵长长的枝干,抛出优美的曲线。在这暴雨中,我第一次如此仔细的观察这老藤,它任凭这雨水冲洗。却依然毫不动摇。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有一种令人折服的坚强,她虽身处淋雨间,但她那婀娜的美丽姿态,依然保持。
也是,一棵百年古藤,若是像我所想,经不起风吹雨打,那它又怎能活得百年,以最美的姿态,矗立在这校园之中。这是自然对她一次次的考验,是一次次的磨难,又或是一次次的爱戴,正是因为历经风吹雨打,才会使她磨练得更加坚挺,根也就扎得更深。
我又想凑近去看看,兀然发现,原来被雨水淋湿的只是外部的几根藤条,内部的粗壮藤杆因被上方枝条保护所以并没有被淋湿。这或许是她保护自己优美姿态的一种方式吧!如果不是拥有保护自己的办法,她又怎能深深扎根,长成参天大树?
三百年前又是谁,让她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上?那个人是有心还是无意?是否有人照料她,她才会用一种最优美的姿态伫立在这片上天赋予的黄土地上生活数百余年。
小学毕业后,我再没有回去看她。再回首,我希望能在那温暖的春天,我想再看看那翠绿的嫩叶,那一串又一串的小紫藤花,再去闻闻那花香,再次沉醉在那令人沉醉的紫藤花中。最美的姿态也莫过如此。
就这样吧。保留着你最初的美好姿态。
【篇三:最美的姿态】
深夜,家家灯火皆已熄灭,唯独我的房间依旧亮着灯,那明亮的月光透进窗户照到书桌上,却朦胧一片,分不清台灯与月光的区别,家里弟弟趴在床上,缩着身子,如同一只小熊,畅游在蜂蜜那般甜美的梦乡中,一直陪着我的父母,也渐渐有了睡意。只有我,依旧厮杀在学习的战场上。
自初中以来,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已悄然离去,会考还有50天,我只能把握现在,但无法控制那时间匆匆流逝。看到的,只有我在月光下,奋笔疾书的姿态……
学校中,与同学们和平相处。共同进步,看似风平浪静,但已在底下排名拼杀个你死我活,大家上课进步相同,我更要认真努力,争取不浪费每一分钟,争取把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牢记于心,抓住一切可以超越别人的时间和机会,看到的,只有我那“刷刷”做着笔记,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姿态。
每日的奋斗中,愿更努力一点,认真一点,细心一点,每一分钟的积累,就是压倒别人的有力武器,每一次认真的复习过程中,就是在试卷上大展身手的顺畅淋漓。每天早起晚睡,与试卷,练习册为伴,与课本、提纲为伍,就是要在班级排头有我的名字,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础。小到为自己,大到为祖国为民族成就伟大复兴;为世界,为人类传递文明的薪火。所以,我不负我青春,不复我奋斗的姿态。
换来的,是我在考场上的自信与骄傲,是大家都在为最难的题焦头烂额时,我早已做完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我会永远努力下去,因为我相信,向月葵有了朝阳的姿态才会结出香嫩的瓜子,大雁有了团结的姿态,才会成功迁徙奔向美好的生活。
正是因为我不负青春,努力奋斗的姿态,成就了我无数的荣誉,正是因为我日日夜夜的坚持不懈的姿态,使我的未来更加光明,使的前途更加开阔。
使别人在夸赞我时,我会骄傲的说出:这!就是我最美的姿态!
【篇四:最美的姿态】
总是听外婆外公说,过去的生活是多么辛酸。那是,为了生活,他们每天起早贪黑……
我伏在外公大山似的背上,耳边响起一声清脆的鸟鸣。我抬起了眼,看叫外公年老的身影,在已经穿的薄透的汗衫下,有凸起的奇怪的形状,每当他扛着锄头慢慢钻进田中,远远看上去似一头弯腰的大熊。想着想着,仿佛看到了故事书里的敲钟人形象,他是否也是这虎背熊腰的模样?七八岁的我只觉得好玩,又好笑。
“吃饭喽!”外婆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拉出,“阿妹,快去叫外公,他还在田野上呢!”到现在,外婆还爱唤我的小名。
我从吱呀呀的竹椅上站起来,却看到了外婆的白发,天呐,我已经这么高了。后门有一片绿得诱人的田地,那儿曾是我儿时的乐园。十几年了,在外公的精心照料下源源不断地焕发生机。在左右摇摆、黄色花絮的小草中,忽地丛中出现一个小小的山,又消失,又出现,我知道,外公就在那里。
走进了,我看见在阳光下他那布满皱纹又粗壮黝黑的手。庄稼旁有几根杂草,他伸出手一把扯出了长长的跟,粘着湿润的土地。他用另一只手抖掉泥土,还不忘给庄稼松松土,摸摸生长的强壮的根茎,就像在触摸价值连城的黄金。“我再过一会回去!”他的头抬起又低下。
我急了,跌跌撞撞地进入田野,我看见他的额头汗水点点。在阳光的映照下,外公的汗已浸入衣服,使得它牢牢贴在弯起的脊背上。他的左手肌肉一鼓一动,右手则吃力地撑着地--他正拔草呢。那好笑的背,却又在这时突然变得天衣无缝,在阳光下勾勒出圆滑的一弧,像是为这劳动的最好的证明。他的身边布满希望与美好,它将对土地的热爱变成他身上山似的背,以它为苦,也以它为乐。这是最美的姿态,我从内心呐喊。
夕阳快落山了,外公才回来。气喘吁吁的,兴奋地像个孩子。
他很累,缓缓地吃力的坐在凳上--吱呀!竹椅发出了响亮的一叫。他心满意足地捧起眼前盛着的白米饭。
岁月雕刻出一个刚强的老人。当他还是少年时,他只身去田间劳作,岁月磨平了他的稚气,刻出秘密的皱纹。而如今,岁月又画出他的驼背,他那像山一样的脊背,以回报它以最美的姿态。
这是生活的不易,这是心酸的证明,苦中带笑。
【篇五:最美的姿态】
东晋,政权被笼上了一片阴霾,表面上,不论朝廷,百姓,皆是风平浪静。可其中的暗流涌动,又有几人,能独善其身?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便是一个。
合目,一幅和谐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拉开。
在一片广无边际,杂草丛生的山林中,一人,白衣飘飘。清晨之气清新,凉爽,初阳暖如温水,柔如虚棉。晶莹的露珠在绿叶间慵懒滑落。茅屋前,一人悠闲于杂草间,静谧,安详。他的肩上,一锄闪亮,却丝毫没有农民的焦躁。轻驾锄头,仿佛要用一生来伐过着无数秧苗。他扶锄而站,长久的屹立,眉心,是永恒的舒展,仿佛世间并无任何事能扰了他。唇间,嘴角总噙着淡淡的微笑,好似对生活的满足,又有如对自然的享受。他身上,无功名的浮华,无利禄的贪婪;亦无对皇权,称霸诸侯,阴暗政权的野心。有的只是百姓生活浅浅的闲适,隐士生活浓浓的洒脱。这黑暗中的一抹白啊,不正形象地诠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吗?
超脱的白衣啊,这便是最美之姿。
画面定格在他的身前,我缓缓睁开双眼,待我再闭上眼时,回顾到的又是另一番出尘。
一阵阵流水仙音涌入耳畔,只衣袂飘飘,神情坦然,他权贵之人曾多次拜访;他身处暗世,曾多次受到权重的威胁。只是,这一切的一切都终究无法染黑他的一袭白衣,在暗世中寻到一袭井底,隐居,才是他毕生所愿。
青葱秀指滑过花下丝弦,弹出了无奈,弹出了悲伤,可最多的,终还是了悟的遗世。拔弦快,仿佛在用这一点声波,与暗流做着什么誓死的斗争,坚毅,决绝。席地而坐,只留衣超袂飞浮的华丽背影,自由与洒脱,恰融成一片。林深处,恍若谪仙,渺渺仙音,更不似人间。目轻合,灵动的音符如潮水倾泻,可有的,却始终,只是孤傲与无奈。
或许,我还忽略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周围,这是一个令人永远心惊的画面。
之间四周暗流突起,已被黑衣人死死围住。呵,污世,毕竟是此番浑浊。为首者奸诈的笑着,周遭,寒光惊异的闪。他不知?怎会,只是不愿理会吧!细观其劲,剑光无情地刺痛了双眼。浩渺仙音,惊羡了大片欧鹭与大雁。山,好似无尽头的魔爪,原本的墨绿,也被深黑无情吞噬桃花树下,男子衣袂,只是周遭的人,着实黑暗。
呵,卑鄙的司马氏啊,你可是被吓呆了?试问,你可见过有人,能在剑临颈上时,如此无畏,淡然?
时光推移,琴音流转,那恶人回过神来,一切,皆是成了血染红莲。那一刻,琴音破弦,滑过长空,惊起雁的哀鸣,鸥的长叹。一曲终,他早已倒下,无牵无挂,曲终人散……
倒下,如飞羽轻飘,花儿,亦无情相随。音,山谷回荡,不畏的绵长。或许,这于他而言,是一种解脱吧……后世多有复奏之,无义无感,哀哉。
最美之姿,亦不复嵇康之姿矣。嵇康之姿,美在浊世青莲。
社会,太多黑暗。竹林七贤之首山涛,亦无力被染。阮籍傲然,却依旧只是浑然度日。唯有陶渊明,寻得山中自觅;唯有嵇康,敢留给司马氏一片傲然。赴死,无惧哉!
【篇六:最美的姿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大概是许多人对于荷的感受。而我,却认为荷还有她的另一面。
初见荷,是在圆明园,那时正值盛夏。我与父母绕过一座小山,一片荷塘便猛然撞入了我的眼中。那是满池的荷,成片成片的覆盖着水面,只留给了并不澄澈的湖水几小块空隙。耳边的蝉叫正不断的响着,而天空也称得上是真正的“万里无云”,强烈的毫无遮挡的打在我的身上,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烦躁。但只有那片微微摇曳的荷,虽是嫩粉,鹅黄与青绿的组合,却意外的让人有一种平静的感受。那是我还小,只是在脑海里留下了“艳丽”却“安静”的初感罢了。
再见荷,只是初夏,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湖面上零星冒出几枝荷花,叶还未舒展开,花苞也十分紧,显得十分青涩。我们乘船渡到湖的另一边,我并未太过关注那几株“小荷”,而是对早已十分旺盛的浮萍起了兴趣。可是,每当我们的船接近它们时,它们便会四散逃开,就连一阵小小的小波,也能让它们飘到很远去。我只好回过头去看那片粼粼的湖水,却发现了刚刚经过的“小荷”那挺立的风姿。我们的船留下的波痕还未褪去,可那荷却早已静了下来,仿佛从未被影响过。至此,荷又给了我“宁静”而“挺拔”的映像。
我还曾见到对残荷,是在秋日的圆明园。原本碧绿的荷叶早已泛黄卷曲,花也不见踪影,莲蓬枯黄而干瘪,透出一种凄凉的气息。荷塘边的大树下堆满了枯叶,风一吹,便被微微卷起,又缓缓落下,发出细微的“沙沙”的响声。萧瑟的秋风袭过了荷塘,荷的残枝却不如落叶般被风把玩,只是轻轻打了个颤,待到风离开,她也就恢复了以往的挺立。这让她有了一种不同于悲凉的沉静。
在许多文章中,我能读到荷的“净”,而我眼中的荷虽在不同的时节有着不同的美丽,可她却一直是“静”的。也许荷从未对我的“睫瓣”展示过她的灵荷,但我眼中的那片“静荷”却始终以她最美丽的姿态在我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