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假若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当今社会,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极其迅猛——谷歌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在石、奔驰辛德芬根工厂自动化高达98%、扫地机器人在各家各户逐渐普及……而一个问题也开始被人们所提及:是否机器人会真的像人类一样思考,从而统治人类呢?对此,一位该领域领军级人物——苹果公司CEO库克作出了出人意料的解答:“我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类像机器那样思考问题……”
机器是如何思考的?在机器的眼中,世间万事万物万理,“0101”即可。简单的“0”和“1”,“开”与“关”,“是”与“非”,“利”与“害”……在机器的思考中,仿佛就可处理好一切问题。在我看来,这是欠妥的,而库克的担忧也是正确的。先别疑虑,就让我来大胆猜测一下——假若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会如何呢?
假若人像机器一样思考,“0101”,同情心丧失了。同情心是人对境遇不如自己的人所表露的感情,显然机器并不具备这种情感。街边落魄的乞丐,与我何干?我的救济能彻底改变他的生活吗?不能。我的帮助能让我谋取什么好处吗?不能。我帮助他,是否要花费金钱?是否要消耗时间?是的。为了满足自身的同情心,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我应该做吗?不应该。“0101”。(机器人语言)当利害是非一次又一次被提起,被强调。这世间,也就此少了一份温暖。
假若人像机器一样思考,“0101”,价值观扭曲了。我不是什么哲人,社会上深奥的核心价值观,以我之浅陋不敢妄加言论。所以就简单的以生活中常见的相亲来说吧:对于相亲,“程序员”早早就把代码编在了人们脑子里——车?房?工作?家室?经济能力?……伴随着这种价值观,人类千百年前便疯狂歌颂、赞美并向往的爱情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逐名追利,众叛亲离——政治婚姻,财产婚姻;闪婚,闪离;离婚,又再婚……多可悲啊!婚姻的坟墓,也许,正是由“机器人”搭建起来的。
但是,没有假若啊!老人倒地了,“他会不会讹诈我?”“0101”,一个一个冰冷的身影从一旁匆匆而过;医患纠纷,“医生拿着这份饭碗,不就应该救死扶伤的吗?”“0101”,冲动的家属向无辜的白衣人亮出了手里的刀……“0101”,……“0101”。……“0101”!当人们还担心着机器人是否会像人一样思考,想要毁灭并统治人类时,当这一类设想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好莱坞,被搬上大荧幕,借此警戒人们、引发共鸣时。另一方面的,鲜有人觉察的“0101”的一幕幕,也许还在上演,而最初的“大胆猜测”也已然成为了现实。
假如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我们不会去考虑如何毁灭人类,因为出于顾虑,这个想法从未被编写入我们的思想;而我们也不必去考虑如何毁灭人类,因为,人类,会自取灭亡的。
【篇二:人类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吗?】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大量媒体与百姓发出了惊恐的声音,仿佛人工智能已经攻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堡垒。但是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非担心计算机成为人类。
这是对于时代问题的清醒认识:机器若为人也无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则世上将再无人类。
现在的心灵鸡汤里少不了理性,报纸媒体导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为当前时代的朝向,不加上一点“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在人类基本摆脱愚昧,初抵文明时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过强调理性思考的后果是对感性的迷惑乃至丧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理性只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
转回人工智能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为机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该说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当然我们不能将一切都推到机器的任务表里,但这至少肯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做到与机器一样无情的绝对理性,机器已经在人类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问题了。
那么人类所需的就很简单明了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经推崇的君臣阶级制度以“礼”相约束,而“礼”的本质就是感情与爱。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虚伪的感情与爱使“礼”变成了一纸空谈。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古中国的文化,外国的社会学家们也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们重新定义了“礼”,将其从形式主义的代表变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现。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用规则完全约束自己,能约束我们的只有人心中的准则,人类感性的准则。失去了人性的内涵,我们也不过是连机器也不如的行尸走肉罢了。
当然,即使我们应注重维持与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使我们自己的人性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不可就此完全放弃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无法解决未来所面临的形形色色机器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无法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人类将走上的路上,我们要用感性团结社会的力量,用理性面对发生的问题。这样下去,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机器永远只能是人类的辅助与补充,而人类则必须。永远都是人类,而不是被机器同化,被所谓“效率”与“理性”所迷惑。人类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思考。
【篇三:像机器一样活着】
人活在这个世上可以重如泰山,可以轻如鸿毛。
但自从上了学之后,我便像机器一样的活着,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小时候,我曾对上学有着美好的憧憬,每天可以自由自在,活得像一只可以无拘无束在天空飞行的小鸟。
但是我错了。
也许别人的校园生活是这样的,但我的却是恰恰相反。
我妈妈说:“你在学校的任务是认真读书,长大后可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你现在玩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班上竞选班干部,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班上举行的集体活动……等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她全都反对,理由是:你现在应该好好读书,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二年级时,班上正在流行陀螺。我们班上一大部分的同学都有,并且下课时他们还经常用陀螺互相较量。我看到陀螺这么好玩,便偷偷用零用钱买了一个,不料第二天就“东窗事发”了。
妈妈斥责我说:“给你零花钱,是让你用来买书和文具的,不是让你用来乱用,挥霍的,你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回答:“我现在童年不可以玩一玩陀螺吗?”
妈妈扇了我一巴掌,厉声呵斥:“孔融四岁能让梨,仲永五岁可写诗,甘罗十二岁就能拜相了,你七岁了,还没有一技之长,你就是个畜牲!”
我红着脸含着泪回了房间,我始终在想,我活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她读好书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难道就是一定得以没有了童年作为代价吗?我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我难道就只能像一个机器一样活着吗?
我觉得,我活在世上不只是为了读书,我星期一至星期五多做了作业,周末还被塞满了补习班,仅存的下课的一点儿空隙,我也不能玩一会儿吗?
我的校园生活从始至终都在像机器一样活着,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娱乐时间。有的只是泰山高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
【篇四:思考,像人一样】
人工智能的大肆发展正给这个世界带来恐慌,那些如人一般的行为总令人联想起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毁灭世界的情节。我们正望着冰冷的机器发怵,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提出一个更关乎人本身因而温暖柔和的问题:人不应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计算机如何思考?它是命令忠诚的执行者,是人们最为亲近信任的仆人。但无论那些手机、电脑公司如何包装他们产品的外壳,真正计算机内部的永远是一堆非人类的陌生而疏远的零件。它仿佛象征了计算机本身思考的绝对理智,因绝对理智与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零件带给人同感。
人正向计算机靠拢。他们先找人为自己写入规定的固定不动的程序,所谓他们认为的“绝对真理”。遇到问题时,输入问题,程序立即处理,随即输出,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而为自己编入程序的人,可以是老师、父母或是孔子、苏格拉底。这种思考方式方便快捷,显然为人们节省了不少苦恼。于是,用这种不复杂不烦人的思考方式,有些人扭曲地冲向了所谓目标,有些人则日复一日地过上机械化的生活,成为“碌碌无为”之人。
社会是进步的,他人个人的思想是片面的,人是独一无二的。若每个人都用一套所谓“主流方式”思考却不愿进步,那社会还有什么多元化可言呢?不加判断地盲目顺从他人所言,自我懒得思考、创新只想踩着前人的脚印,将人际往来之类的事视为繁琐小事不愿参与、加以思考,不愿交流,可不就成了高科技的产物机器人了吗?
这样的“机器人”是可怕的。他们不接受不同观点,安于自己的平凡,不听从感性的呼唤,与此同时,骄傲的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
可人的特殊之处,不正在于其充沛的感情吗?失去了感情的人,他们甘愿与世隔绝,因他们懒得与人来往。他们于是也变得冰冷、陌生、疏远了起来,绝对的理智使他们有别于那些有感情的人,成为由庞大部件构成的复杂的怪物般的机器。我想,这或许就是库克所担心的。
生而为人,造物主赋予了我情感作为礼物,我就不愿将他舍弃。我甘心不理智,甘愿任由情感扰乱我的大脑,攻击我的逻辑,让我做出或许并非最优的决定。那样人一样的思考方式是多么美好!我将拥有爱、希望与快乐,拥有一切作为人的骄傲。我善变,任性,甚至不一定为人所理解,但我的眼睛将永远闪耀出属于人的光芒。
【篇五:像鱼儿一样思考】
在我九岁的时候,我和我爸爸都喜欢钓鱼。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掉到很多鱼,而我却钓不到任何东西。于是我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他却总是回答说:“儿子,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说:“我又不是鱼,怎么像鱼那样思考?”。爸爸总是笑一笑不说话。
我慢慢地长大,终于也开始懂得爸爸的意思。那一年,我上初一,刚刚步入初中的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做事。于是入学没几天,我就成了班上臭名昭著的的“小霸王”,所有人都躲着我,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于是我在孤独和寂寞的伴随下生不如死的度过了初中的第一个学期。那年寒假,我又和爸爸去钓鱼,我依旧问了爸爸那个老掉牙的问题,爸爸也依旧是那个老掉牙的回答。可就在那一刻,我仿佛懂得了什么,也是在那一天,我成功的钓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条鱼。第二个学期终于开始,我努力的把自己想象成班上的每一个人,厚着脸皮尝试和他们道歉,与他们交往……慢慢地,我收获了友谊。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我依旧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个老板对我说的那句难以忘怀的话:“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都需要像顾客一样思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年华。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就请像学生一样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就请像小偷一样思考……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
【篇六: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去思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在我们的世界迅速发展,几年前虚构出的一些高科技,如今正在一个个实现。其中发展迅速的佼佼者当属不断在创新推出的苹果公司了。在大家都注重科技的时代,人们都想着计算机什么时候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为我们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但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认为他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库克所说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不是完全指程序化死板的思考,更多意在失去人类该有的情感。
不知从何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即使对门的邻居,我们也不曾说过一句话,更不用说那些陌生人了。当今,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自然灾害和各种枪击案、杀人案。生活在上海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许都没体会过或遇到过这些,但当这些事情在其他地方发生时,我们也许嘴上说着好可怜,但心里一万个庆幸:还好我们在上海,还好我们安全,捐钱?两块钱够吗?捐十块会不会太多了?我自己都不够花,不捐……
一些明星、公众人物做了许多慈善许多正能量的事只是被草草报道,热门搜索上甚至不到一分钟就被其他娱乐八卦压了下去,在娱乐八卦上大做文章。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这样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去扶老人都要摸摸自己口袋里的钱够不够,捐钱时也要考虑我捐的钱是不是被某些领导捐去大酒楼了。什么时候开始明星做了好事也成了博眼球,捐款多就是博好感?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但好在,我们的世界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名校的大学生去山区支教,在开始自己的大好前程前回报一下社会。能看到陪流浪汉一起吃汉堡的外国青年。能看到扶老人时两张真诚的笑脸。能看到明星在繁忙的通告中抽出时间去做志愿者……
用我们人类温暖的情感去思考,像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样去思考,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去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失去我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尽管世界险恶,我们也要保持心中温暖的火种,去温暖别人,去照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