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忆·中秋】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又到了最美的秋季。人们都穿着薄薄的秋衣,享受着最适宜的温度,心情也突然明朗起来。遥遥望去,枫叶红彤彤的一片片,好似一团正在燃烧的熊熊大火。傍晚时分晚霞与枫叶支相晖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如此的魅力无穷,当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低头看去,道路被落叶铺满,唯有冬青树愈发青翠欲滴,是它不甘心放弃,抓紧所有的叶子,不让他们枯萎。它的这种不甘心让人总想将视线多停留在它圆圆叶子上几秒钟。再看看窗前挂着的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火辣辣的辣椒。此时此刻心里有种莫名的愉悦,不禁高声朗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谈起秋天,便马上让人想起中秋节。除了春节,最重视的要属中秋节了。自古至今中秋节都是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大节日,也是很让人期待的节日。八月十五这天,无论你身在何处,远在天涯海角的,都会尽量赶回家陪父母、陪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可以说中秋节给思乡的游子、思子的父母一个很好的见面机会。
我是非常喜欢过中秋节的,在我的记忆中一到这天,无论家里、地里还有多少农活没忙完,到晚上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吹着清凉的晚风,一家人坐在庭院里,围着圆圆的大桌子,赏着玉盘般的月亮,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月饼,惬意极了。在这时,所有的世事纷争,声名利益好像都与我们无关,此时唯有“花好月圆人长久”才是心中所盼。“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这大概就是人们岁说的岁月静好吧。
今年的中秋节,月亮还是如此明亮。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爷爷的突然离世让中秋节不再团圆。尤记得当时接到电话时大脑一片空白,总觉得是在和我开玩笑,直到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时,握着爷爷冰凉的手掌,我彻底崩溃了,泪水再也控制不住的掉落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多少悔恨,多少难过在心头挥之不去,以至于现在不敢在人前提起爷爷,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奶奶说过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说不定哪天我也会离开的,该过的还是要过,生活嘛总要继续的呀于是。今年的中秋节还是如同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吃饭,赏月。月亮是如此的圆,不知道爷爷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在天上看着我们?不知道爷爷有没有看到我已经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是不是也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是的,会的。他更希望我们会更好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爷爷一贯的笑脸。
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想的不应该总是我没有什么,而是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作为子女,父母亲人健康常在。作为爱人,我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作为教师,我有我的纯真可爱的学生。是啊,我拥有了我自己的工作岗位,拥有了这么多需要珍惜的人和事,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
【篇二:中秋遐想】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我和我的家人们同样兴奋。伴着一轮明月,有着月光的淋浴,家人同聚阳台,吃着月饼,谈着家常,其意也洋洋,其乐也融融。
夜色沉沉,月亮明明,我的思绪也一泻千里。
最不能忘怀的是我死去的奶奶和外公,每每想起中秋月下奶奶那滔滔不绝的故事,每每想起院中树下爷爷那慈祥安然的笑容……,无不让我留恋终生。可是,人生就是如此,此时的我多想再跟他们说声“中秋节快乐”啊!
同时,我会想到了“5·12”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灾民们,中秋佳节,本该一家团聚,他们却只能在痛苦地煎熬着。抬头看着月亮,心中想着亲人,那孤独无依,那妻离子散,那无家可归,那漂泊无依……,齐上心头,其情也悲,其景也寂。
紧接着,我会留意我们身边那些背乡离井,出外打工的新莞人,他们真是可怜,为了赚钱生存,为了孩子就学,中秋这样的团圆节日里也只得遥对家乡,深埋痛苦和思含,独守异乡,留下的只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突然,我又陷入了更远的遐想,那些奥运健儿这个中秋节过得快乐吗?当然是有喜有悲呐,得了奖牌的健儿,一定会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十分地高兴,不停地诉说自己在奥运赛场上的经历,为自己制订更远的目标;没得奖牌的健儿,肯定是悲中透着自强,他们肯定在设计着自己的后四年,拼搏进取,伦敦赛场见。
此时,我深切地体会到苏东坡当年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许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有悲有喜,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家人,朋友,多陪陪他们,不要等他们离开,留下的是思念!
【篇三:中秋佳节晚会】
正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三(2)班举行了一次中秋节晚会。这个联欢会,都是由同学们自导自演的节目,很是精彩。
同学从家里带来食物吃,还欣赏着节目,可有滋味了。
我们还欣赏到了许多诗歌;第三组读了《中秋赏月》,读的抑扬顿挫。第四组表演的《水调歌头•中秋》,铿锵有力。,第五组的《少年强》,第六组的《正月十五月儿圆》,语句优美,读声动听。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我还学到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
孙义翔同学给我们表演了武功:猴子拳。而孙宇杰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下山》,但是唱的五音不全,我们听着哈哈大笑。阳光也发表了他的演讲。我们望着天空上皎洁明亮的月亮,感觉十分美丽。
这次中秋佳节晚会我们不仅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可真大啊。
【篇四:中秋之夜】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大又亮的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如今,我们也在吃着月饼,欣赏着月亮,共度这一传统的美好佳节。
随着新一轮朝阳的升起,我们迎来了今年的中秋节。在这一天,我们全家忙碌着,迎接这个团圆的日子。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围坐在桌前,开始享受中秋盛宴。妈妈做了一大桌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爸爸的心情很好,和妈妈优雅地喝起了红酒。我呢,因为年龄尚小,妈妈给我准备了可乐。还别说,同样倒在高脚玻璃杯里,看上去,和爸妈的红酒同样散发出诱人的色彩。我们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晚饭过后,我就满怀期待地直奔阳台,今晚的中秋之月,会呈现怎样的美丽倩影呢?然而,我的期待落空了。抬头远望,只见浩渺的空中点缀着几颗疏星,那又大又圆的月亮呢?伸长了脖子,四处找寻。随即我便明白了,月亮是被一片朦胧的乌云遮住了。那皎洁的月光把乌云照得依稀发白。渐渐地,月亮羞涩地露出了她的半边脸,仿佛一位蒙着面纱的妙龄少女。周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过了一会儿,那层面纱渐渐地隐去了,月亮变得纯洁无暇。星星也一颗接一颗地亮了起来,顿时整个天空都布满了繁星。华美的空中舞台上,众星捧月,月亮婉然一位出尘的仙女,轻盈地款款徐行,向仰望星空的人们露出她温柔的脸颊,轻轻拂去人们心头所有的烦恼。
八点了,妈妈从屋里端来了月饼,有莲蓉的,五仁的,双黄的。月饼的外壳薄薄的,黄黄的,宛如空中的圆月。吃着美味的月饼,心情惬意极了!
夜渐渐深了,月光倾泻而下,洒在游子的心中,唤起了缕缕的思念;洒在妈妈的额上,刻满了深深的牵挂;洒在孩子的眼里,盛满了甜甜的幸福……
在这万千思绪中,我不禁有了一丝倦意,便起身回到屋中。我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又与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起说说笑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篇五:中秋月圆】
八月十五又到了。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起了去年的中秋节……
去年的中秋节是在姥姥家度过的。晚上,圆圆的月亮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边吃饭边聊天。姥姥说:“天天,回屋把月饼拿出来,分月饼吃了!”
这可把我这个小馋猫乐坏了,我最爱吃哈密瓜口味的月饼了。我边往厨房走边想:“我一定要挑一个最喜欢的月饼吃。”到了厨房一看:好漂亮的月饼盒子啊,正中间一轮圆圆的月亮,周围有好大一朵牡丹花,真喜庆!我兴奋地打开盒子,拿起一个月饼看一下:五仁的,再拿起来一个,还是五仁的,仔细一看:怎么全是五仁馅的?这是我最不爱吃的月饼!我气呼呼地搬起月饼盒子,跑到院子里,一把把月饼扔在桌子上,愤愤地说:“我不吃了,你们吃吧!”妈妈一定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劝我说:“天天,五仁馅最健康了,吃一个吧!”“我才不吃呢,里面的东西硬的可以把牙硌掉!”我愤愤地转身就跑到卧室,躺在床上生闷气。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
“天天,快醒醒!”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姥姥进屋来把我叫醒了。我不情愿地问:“干什么呀?”“姥姥见你不爱吃五仁月饼,专门到街上买了一袋你最爱吃的哈蜜瓜馅的月饼。孩子,这种东西不如五仁的好,净是些添加剂,你一天少吃点。”姥姥指着我床头的大袋子说。
我不好意思地坐起来,拿了一块月饼,狠狠地咬了一口。喉咙里像被一块冰堵住了,眼睛也涨了潮。感觉心里惭愧极了,姥姥,对不起,我不该闹情绪的。
今天,又到中秋月圆时,我对着月亮默默许了个愿:姥姥,愿您幸福安康!
【篇六:记忆·中秋】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与团圆相对的是,是别离。
中秋是适于旅人、羁人、客人的;不旅居的人,是不能感觉受到那轮圆月的!月亮,始终随着思乡人的脚步,你到哪,它到哪,将一袭轻辉洒落,愈显的冷清。旅居在外的人,当秋月升起,思念更加一丝惆怅,路途上的人,更加快回家的脚步。
我们中国人,是活在月光里的。
月亮对于古人,是一份磨折,百里之遥,即是远隔,数日不达。故古人多旅居在外。而逢中秋,天空愈显的澄澈,月亮则如旅居之人般,先是月牙,尚有同病相怜之意,但旅人的思家之情仿佛随着那个月亮长大,而渐渐长大,到中秋之时,竟然圆了。月凉如水,将旅人的思念搅成团,磨成浆,仿佛一个大琉璃,将思乡的人裹在其中,落寞而又无可奈何。当这种感情无处释怀,撑破胸膛,脱口而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叹息。才发现,无论身居何地,唯有那轮孤月,同时照着他与家人。
跨过了古代,还是那轮明月,让我们赏析。那些先人思乡的诗词,化作浓浓的血液,流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交通发达了,下有高铁,上有飞机,几千里的路程,半日即可到达,但改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心情。
居小镇,镇上十字路口的小车站,往日天黑以后,早就略显冷清,偶尔最后一站的公交车上,稀稀落落的几个人,路边的热肴摊、烤鸡店都要收摊了。小镇上的夜晚是清静的,静到让人寂寞。但中秋这天,却不是这样的。一轮圆月已经升起,将稀稀的一排路灯,争得一点儿光都没有,满眼的全是月亮的清辉。来来往往的公交车,挤的满满的,车站上喧闹着,热肴摊,高高的挑起一盏亮灯,买肴的人排成一长队,排队的互相打听着。“太晚了,你们值班到这时候?”“可不,再晚也要回去,估计老爸老妈都等急了,顺便割点热肴,喝点!”每个人的话语里,透着对家的思念,尽管那个家,每天都回几次。
中秋是一种仪式,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唯有今晚,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仪式,月圆人圆。月上柳梢头,那些忙碌的人们,才能闲下来,居中庭,摆一桌子的菜,对着那轮圆月,第一杯,洒酒敬天,第二杯,敬献给老爸老妈,然后,才是自已的一杯。爱人殷勤的给满上,一饮而尽,才显出自己在外辛苦挣钱有了承认,也真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现代社会交通如此发达之下,无论南北,回家已不再是奢望。但逢中秋,车站、机场、码头都是热闹闹的,到处是回家的渴望,哪怕是山野小镇,那辆破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包月饼,也在月辉里唱着回家的歌。
这就是中秋,从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到小镇农人自行车上挂的月饼,“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望相似”,古今的同一轮圆月,浸润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团圆、团结、希望的情怀,变成无论我们身在何地,都要回家的理由。
寨里中心小学 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