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潇潇的雨,清明的声】
转眼间,就到了清明。
不是太喜欢这个节日,只是总觉得它有股特殊的气息,清静又不失一丝丝惆怅的忧伤。轻轻洒洒,飘飘扬扬,总是让我每每记住这个特殊的节日。清新洒脱的节日。
我一直都很欣赏这个节日。所谓“欣赏”乃觉得它有种神秘色彩,本该搭配的是青色略带灰蒙蒙的颜色,然后天边就下起小雨,使整片大地就灰蒙蒙的了。这是专属它的情调。
所以,不出我所料,天真的下起了雨。只不过离清明仅有两天之隔。
很清楚的记得,那天天突然就灰蒙蒙的阴了。哗啦一下,风就吹起来了。呼啦呼啦,吹得大树瑟瑟发抖,吹的整片天空摇摇欲坠。然后,没有雷声,没有电闪,雨就下下来了。
先是细细的小雨,无声,柔柔的,毫不伶俐,轻轻扬扬的就到了我的身上。没有一丝感觉,好像轻柔的不曾来到我身上一样,但那点点雨珠却证明了他存在过,却又消失了。我轻轻地抬头仰视着它们,真的好小,小到不睁大眼根本看不清它们的模样。后来,就真实的感受到它们了,痒痒的,酥酥的,细细的,柔嫩而不可一世,一点也不扎人。后来情况就再也不同了,狠狠地,雨就没命的下下来了,冷酷、无情,像极了本该属于清明的雨,只不过比我想象的更猛烈了些,更火爆了些。
我漫步在潇潇雨中,心思无比惆怅。
哗啦哗啦下的雨,哗啦哗啦进了我的心房。
我可能真的想不到那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我没有那么悲伤,却也忍不住内心哀叹。
那幽幽的山峰,在雨中隐隐约约;那忧愁的哗哗声,不知给这本来就空寂的山峰增添了多少忧伤。灰色的石墓,灰色的干草,灰色的雨,灰色的风,灰色的清明。
有人说,绿色是清明的专属色。
这不容置疑,看见清明,就看见了春天。而唯一使人徘徊惆怅的则是那不知名,不清新的灰色。灰色应是清明的底色。灰色映衬着曾经鲜红而现在却成了灰色的血,洒在那片土地下,可以说,这是革命烈士的血,也可以说,这是普通人的血,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那是她们一定是心胸澎湃而略加点小惆怅的,小惆怅。
突然又想起那座山峰,那座映衬着灰色的山峰,那座蒙蒙的山峰,觉得他就该是万物的栖息地。符合清明的感觉,好似清明的心思。伴着点潇潇的细雨,映出一片清明的声音。原来这就是清明的感觉。有惆怅,有悲伤,有雨声,与风声。专属清明的味道,专属清明的声音。
好似一位老者,站在那山峰上,背对着世间庸俗红尘,挑眉望着这蒙蒙的万物。泪眼婆娑,不知是雨声润了他的心,还是有感而发,只知道自己此时也是感慨万分吧。想那恬静的生活,想那农田气味浓浓的乡间,想那围在自己身边细小的儿童,想那朗朗书声细细流入心底的感觉。“我叫清明,清一色的清,明白的明。”“我叫悲伤惆怅,悲伤已久的悲,惆怅万分的惆。”这就是清明。伴着细细雨声,应着沧桑却像亮的声音。这是潇潇的雨,这是清明的声。“望在这四季中难得一见的节日中的人们可以真真正正明白清明的含义,不是翠绿的颜色,而是万分的惆怅缅怀啊。”
我听见了。在那朦胧的山崖上,有位老人叹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知道,这是清明的声。
【篇二: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的头等大事便是扫墓,农村老家的山,可不是一般人能爬得上去的。因为路陡?不是。路滑?也不是。
山路既然年年都要走,自然陡不到哪儿去,该踏的地方也都踏平了。只不过,那是一座竹山,不高不低,却是竹子的家园。一年的时间,让它们用来生息繁衍已是绰绰有余。可不只是竹叶落满了一地,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野花,也不甘示弱的开疆拓土,这使得山路更为曲折。我们无法陪伴先祖们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成了我们的化身,陪在先祖们身旁。
山路曲折可不是问题,总会有人远远的走在我前面,而我也没有想超越他们的闲情逸致。他们总会先把长到了路上的树砍去,倒也不会浪费,挑出其中不粗不细、不老不嫩,最为合适的那一枝插到坟上,以替换去年旧的那一枝,是谓除旧。至于其它的,不是拿去当作柴火烧,就是丢到鸡窝里去了。山路走起来最怕的,便是竹子那弯曲的根。这些根,绝大部分安分守己地待在地下,但仍有少部分会钻出地面,祸害吾辈。这时候,人就得当心着点了,如果不慎被它们绊了,不是摔个“狗啃屎”就是“四脚朝天”。而风就轻轻溜进竹叶间,传来的是它们盈盈的笑声。摔下山崖呢?哦哦,可能性不大,风与竹都是知错能改、患难与共的好伙伴。若你真的摔下山,风便会吹动竹子,用庞大的身躯挡住你的去路,除非你只有芝麻点大小。而这时,竹叶间传来的就不再是笑声,而是它们七嘴八舌的道歉与叮咛了。
所以,跟着大人们的脚步走,准没错,而且要摔也是他们先摔。到了坟前,大人们总是得眼疾手快地准备各种东西,小孩子们就算想帮忙也搭不上手,还不如去找映山红。
映山红可是个好东西,尤其受小孩子喜好。它们通常长在山的那一边,贪玩的孩子们常常比赛谁先找到映山红。若是找着了,赢家会吹口哨通知其他孩子,这时候,其他孩子就一个比一个快地跑到赢家身边,请求分一杯羹。倘若赢家大方,而你也非常运气的话,赢家会在你的面前炫耀一番过后,分你几枝。这时你就可以自己留着或吃掉一半,另一半奉献给已逝去的先人们,此曰迎新。大人们就会说:“这是谁家的孩子,真孝顺!”
清明使得本来奔波在各地的家人们,都聚在了一块儿。只是今年的清明并没有雨纷纷,彷佛别具一格……
【篇三:家乡的清明】
时令到清明。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胀满了大地、天空,残冬的印痕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或高或低地把浓彩涂抹,追求鲜艳俏丽,万物祥和而生动。风儿来了,燕儿来了,花儿笑了,柳丝长了,河水涨了,蛙儿鸣了,风筝飘了。
家乡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吃青团,还可以踏青、放风筝。
吃青团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只见桌上摆了好几个绿油油、香喷喷的青团。咦?爸爸妈妈并没有买青团,那么这青团是哪里来的呢?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正疑惑间,妈妈从厨房里笑着走出来,说:“还愣着干什么?你爸爸的同事新做的青团,快来吃吧!”“噢!太好了!”我欢呼一声,马上坐到桌子旁。我拿过一个青团,细细的打量着。这个青团大小适中,淡绿色的表衣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好像正在向我招手:“嗨!快来吃我呀!”我吞了吞流出来的口水,轻轻地咬了一小口,一股浓郁的清香顿时扑面而来,我顾不上形象,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心点,别噎着。”妈妈温柔的叮咛和甜甜的豆沙一起流入我的心田,我觉得好幸福。
踏青
尽管“清明时节雨纷纷”,但这并不妨碍百花齐放。金灿灿的油菜花,红艳艳的桃花,雪白雪白的樱花……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各种花争奇斗艳,馨香四溢,会让你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瞧这高贵的玉兰花,娇美的花瓣,优美的花型,纯洁的白色,仿若是天工神匠用洁白无暇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再看这美丽精致的樱花,宛若是天上的仙女降落人间;又向远处望,成片成片金黄的油菜花随风飘曳,微笑着向你招手。试问,你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吗?游人们一个个都到花田里去拍照。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乘风而起,或红或黄,绽放于蓝蓝的天空,如鱼得水,俯仰漫游。放风筝也需娴熟的技巧。手中线扯得越紧就越灵活,逆风而舞的风筝就越是舒坦得意。如果你手忙脚乱,手中丝线失控,风筝就会不知所措,像失灵的飞机转眼就会调头栽下来。风筝是淘气的娃娃,你摸准了它的性情,任你将绳儿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嬉耍,为你表演,让你随心所欲。放风筝,是一个快乐的游戏。
家乡的清明多姿多彩,我爱家乡的清明。
【篇四:清明忆】
清明时节,我们一家回乡扫墓了,去看爷爷了。
到墓前,妈妈把东西摆上,所有冥币堆在一起,火一点,燃了起来。我看着腾腾的火焰,纷飞的灰烬,想起了从前的记忆……
小时候,爷爷家门口有一颗高大的香樟树。有一次爷爷坐在摇椅上,我坐在小板凳上。头靠在爷爷腿上。香樟树茂密的枝丫遍布开,像一把撑开的阳伞,从树叶缝隙间洒下的阳光斑落在我身上,暖洋洋的,好舒服。
我靠了好一会儿,突然坐起来,对爷爷郑重其事地说:“爷爷,我以后长大了,要给您买大房子,给您买大电视,让您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看电视。”爷爷慈祥地看着我,慢慢地回答:“好,好。以后啊,爷爷就住妞妞买的大房子,就看妞妞买的大电视!”
我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肯定,重新靠在爷爷的腿上,闭上眼安静下来。一下子,世界上好像只剩下风吹过树叶“飒飒”的声音和爷爷摇椅“咿咿呀呀”的吱扭声了。这两种声音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摇篮曲,我安稳睡下,香樟树的香味更安定了我。
时光荏苒,我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小女孩,爷爷也不再像从前健壮。终于有一天,爷爷逝世的音信毫不留情地出现,听到消息的我,难过极了。我看着爷爷冰冷的躯体,安详地闭着双眼。我呆滞地站在爷爷旁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出殡的那天,我在外头,爷爷在里头。我任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落下。从此爷爷再也回不来了……
冥币快烧完了,我又快要离开爷爷了。心里更加难过,自言自语:“爷爷,你还没来得及住妞妞给你买的大房子,还没看妞妞给你的电视,你怎么就走了呢?妈妈好像听到了我的话,安慰我:“孩子,你不要伤心。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还在我们心里呀,只要你还记着爷爷,爷爷就不曾走远过,不是吗?”我听了妈妈的话,一下子豁然开朗,用力点了点头。心想:对呀,只要我还记着爷爷,爷爷就没有离开过我。看着越飞越高的灰烬,我希望它能带着我的思念见爷爷。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那对逝者的哀伤,又有了一次寄托。爷爷我希望你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