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发布时间: 2025-03-17 20:11
阅读:

【篇一: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书籍就如同这句话,陪伴我成长。书籍如同肥料,而我就是花苗,不断地,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营养。就仿佛“肥料”里的营养是取之不经用之不竭的。我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天天多了起来。

走进童话世界

记得小时候,临睡觉前,母亲总会用她那美妙又甜美的声音读着童话故事,哄我入睡。久而久之,我爱上了童话。上了小学,渐渐懂得了童话中的趣味。每天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灰姑娘的南瓜马车奔跑在我的梦中;白雪公主在我的心头歌唱;拇指姑娘在我眼前跳舞……在我的世界里,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童话故事,而我仿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与海的女儿一起畅游海底;与小红帽一起去探望外婆;在丑小鸭身边为它保驾护航。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他们也乐意接纳我。

或许是刚上小学还不适应的缘故,第一个星期就有了烦心事。于是,我急不可耐的跨进家的大门,冲进自己的房间,在书橱里翻来覆去的寻找。找到了我当时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一时间,我仿佛与世隔绝,来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没有人打扰,一切安静祥和。时间仿佛也静止了,书中的另一个世界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仿佛在书中的世界忘记了上学的不愉快。等我从书中出来,母亲刚刚做好了饭,从厨房中缓缓的走出来。我的肚子在向我抗议,咕咕直叫。于是,这次的事情就向我说再见了。能让我对这件事彻底释怀,这都是书籍的功劳。它们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帮我排忧解难,就这样,我与书籍一起度过了几年的光阴。

爱上名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就要是一名中学生了。但是,不管我怎样变化,书籍始终陪我走过了好多日子。当然,我喜欢的书的类型变了,我开始喜欢名著了,特别是文学大家写的。像鲁迅、叶圣陶、老舍……没有一个不令我由衷的敬佩。当然,初中的课文也大部分是许多在文学事业上有成就的作家写的。他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敲击着我的心灵。就像钢琴的黑白键,每读一个字就会敲击一下,到最后一个字读完以后,这首曲子也就成功地演奏完了。虽然演奏完了,但我仍然会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意犹未尽,还想再读一遍。这大概就是名著所独有的一种魅力吧。然而,读名著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像鲁迅的文章,在不经意间就会突然冒出一个你不知道意思的词,害得你绞尽脑汁。最后求助电脑。但有时电脑上都没有的词,就只能怪自己倒霉了。总之,多看书就多积累,不会有错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多让书籍伴我成长。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让自己把书当作朋友,让书籍陪伴自己,走过每一天。

【篇二: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路途漫长,手中的书能带给你快乐,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还记得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妈妈给我买的《一千零一夜》。那时我还不认字,妈妈就给我读。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后来妈妈又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的故事书,我迷恋上了民间故事、童话等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开启了我的智慧,拓展了我的思想,让我分清了善恶美丑。人在小时还不懂事的时侯,多看些“美与丑”的故事,对孩子正确认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感激我的妈妈的,感谢她给我买了那么多的儿童读物,感谢她每天在繁忙之余还坚持给我读那么多的故事。

到了我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读古诗,背古诗,妈妈为此也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等古诗集。我从此又迷恋上了古诗。我深深地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吸引了,一首短短的古诗,里面的意境却是那么美丽,立意那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离不开书了。

书籍也令我开阔了眼界,吸取了教训。

记得刚学历史时,就被那些令人深思的历史事件吸引了,这不但开阔了我的眼界,我还从历史故事中吸取了许多教训。

从《卧薪尝胆》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败了之后没有努力,对于某些事我们是要忍辱负重,才能成功。

从《三顾茅庐》的故事中我明白,要诚心求仁,霸业才可成。

我对书的热爱度是只增不减的,因为书中的知识是各不相同的,书中的知识没有尽头,所以书读多了不会乏味,就像那些厚厚的小说,会越读越有趣。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好,读好书,那些好书能使我们分辩善恶美丑,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而那些所谓的不好的书,就会侵蚀你的思想,腐蚀人们原有的正确观念。

路有多长,书就伴我多久。

【篇三: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它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伴我走过生活中的坎坷,和我分享成长中的喜悦。它就是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伙伴——书。书是乳汁,哺育我成长,使我明白人生的哲理;书是我的老师,为我提供知识,使我解除层层疑惑;书是良药,虽有点苦,却可以医治人的愚昧之症。

在我刚学会说话时,妈妈就拿着唐诗三百首不断的让我阅读。过了几天就让我背诵。

后来,我学会了拼音,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我便开始试着自己看一些书。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这些书把我带入了书的世界,让我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一些名人的故事。《老人与海》、《上尉的女儿》《朝花夕拾》等,都让我从中吸取了精华。让我学会最多的是《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友谊的珍贵。

在上初中以后,语文必读课文也就成为了我的最爱,因为他们把我带到了故事当中。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做人要坚强,《西游记》中的作者吴承恩把我带入了神话传说之中。我深刻的记得,我在学习自行车时,由于刚开始不会骑,总是摔倒。于是我失去了信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我足够的信心。

书,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仅次于生命,排名老二。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为书高兴过,那就是我对书的依恋。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书给我带来了知识。每当有我疑惑不能解答时,我总会找到我那位老师去仔细询问,以解除我的困惑。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是鸟儿没有翅膀”。是的,没有书的日子是缺乏快乐的。

书,永远陪伴着我快乐成长!

【篇四:与书籍相伴的日子】

如果说大地通过作物给万物以生命,天空通过雨的方式恩施于人间,书籍就是通过文字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灵。

拿到一本新书,扑鼻而来的,是纸张的木浆散发出的森林的气息,有如清晨的空气,让人感到宁静与安逸。轻轻地打开这本书,如待至宝。控制不住自己,如饥似渴地汲取、榨干这书中的每一个字,出版社、出版信息、目录也要看上几遍,总是有一股魔力吸引住我,让我想尝尽每一个字。

不管在何时何地,看得是什么书,看完书后我都有一种感觉,就像收获了长期劳作好不容易得的果实。有时会是一本175页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油印的铜版纸在暖光灯的照射下反射出白光,映在眼底,有一期讲到三峡,放上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照片,让人身临其境,领略了千古的绝美风光;有时会是一本史书,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感受在百年之前鄱阳湖上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那场战役,是英雄和英雄的对决,是决定最后的王者的战斗,李自成与朱元璋势均力敌,战火冲天,让人感受到旷世绝古的豪情,情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时会是一本逻辑推理小说,东野圭吾写得《假面山庄》,看到最后才大彻大悟,让人感叹这其中奥妙之多。

每看一本书,就是在跟作者对话。即使我没有到过大江南北,通过阅读,我就到过了,不仅仅在地域上的到过,还在情感上也到过一遍了。

勾起历史的千古脉络,展现不同地域的人文风光,串起疑点重重的密案事件。

一纸清香,我与书籍相伴的日子。

【篇五:一起走过的日子】

你是智慧老人的化身,带我遨游知识的海洋;你是降落人间的天使,带我嬉戏广阔的天空;你是奔腾的骏马,带我徜徉在辽阔的平原,你是……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悲有欢,有爱有恨。感谢你——书籍,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很幸福,很充实。

小时候,我沉迷于《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之中。我会咬牙切齿地恨狠心的皇后,我会泪眼蒙蒙地为卖火柴的小姑娘祈求幸福,我会为化成泡沫的小公主感到惋惜,我会……在书籍的陪伴中,初出茅庐的我,学会了爱恨情愁,为坚强不屈的保尔喝彩,为被金钱迷了眼的葛兰台痛惜,为祥子烈日下拼搏的身影心痛,为迅哥儿雪地中的捕鸟欢呼。一路上伴着欢欢喜喜走来,我感到无比快活,无比喜悦,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真好。

长大后对书籍的喜爱之情越发浓厚了,望着远山上点缀着的水灵灵一般的草莓的落日,我不禁想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方的孤鸟飞过,在落日的余晖中扇动着沾满胭脂粉嫩嫩的双翅,我不禁吟诵:“决眦入归鸟”,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和范仲淹一起置身于古战场,一起观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我和黛玉一起在树下葬花,哭吟“花谢花落花满天”,我和辛弃疾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我和李清照一起“为伊消得人憔悴”,面对接受腐刑却不屈写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司马迁,我无比佩服;面对衣襟残破,头发凌乱,步步走向江边的屈原,我无比钦佩;面对翩翩起舞,眼角带泪,嘴角带笑的虞姬,我伤心欲绝;面对……我和鲁迅一起《呐喊》,一起《彷徨》,我和雨果一起观赏《巴黎圣母院》,我和冰心一边叠《纸船》,一边玩《小桔灯》,我和老舍一起骑《骆驼祥子》,一起庆祝《小波的生日》,我和巴金一起回《家》,一起度过《春》、《秋》……

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和李白对话,我默默注视着敲钟人,我为苔丝的善良美丽而感动,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有喜有忧,有哭有笑。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很幸福,很充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