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推开那扇门】
门,生活之中随处可见,教室、餐厅、商场、公交车、家。早上准备出去,第一件事就是跨出家门,晚上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家门。门、可谓是我们生活中最不起眼,却又必不可少的东西。
门的历史深远悠久自从人类开始集聚在一起便有了门,最早门可能是一些树枝,再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门渐渐变的复杂多样且精美了起来,一扇门好似代表了背后的故事,却又隐藏了背后的故事。
推开一扇由木板制成的老旧小门,随着木板的吱呀声,仿佛会闻见十月农家里那金黄的桂花混合着泥土与饭菜的美妙香味,你会看见一位穿着朴素却十分干净的妇女坐在树下缝着衣服一群老母鸡正神气的在她身旁走着,孩童们在地上嬉闹、翻滚。
推开一扇古色古香的雕花木门,仿佛乘上了时光机,穿越千年回到了古代。一时之间,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美酒好菜的香气飘荡在屋子之中,让人总是忍不住去深吸一口。嗯!烤鸭、烧鹅还有卤牛肉!几声铃铛轻响,身着华服的舞女轻巧的从台下“飞”了上来,每一个舞步都好似风一样轻盈,抬首望去,一位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正举杯邀众君同饮。放眼望去,整座宫殿富丽堂皇、珍珠、暖玉散落在四处,众人在席间喝的烂醉如泥。
推开一扇门,不、这扇门根本不用推,你只需站在门口,过不了多久“嘀”的一声,门会告诉你“人脸识别成功”你就会看见门自动打开。开门后无需动手,智能系统会帮你把暖气打开把灯点亮,你只需喊一声,系统就会自动打开电视,准备好一切,只等你落坐。对、没错。你肯定想到了,这就是现在的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来临,我坚信,门会越来越先进。
一扇门代表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故事,也隐藏了一个故事,只有推开那扇门,你才能知晓门内的世界,我也坚信门内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
【篇二:推开那扇门】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猫,每天夜幕降临,就会忐忑不安。晚上,仿佛有无数漆黑如墨的手,想要把我拖进深渊;有仿佛有无数张恐怖的脸,冲着我狞笑;甚至连墙上的黑影,都仿佛是月光下的妖怪,想要置我于死地……
这时,只有从门缝里透出来的一丝灯光,才是我唯一的希望。于是,只要爸爸妈妈来关门,我都会歇斯底里地大吼:“不要关门!推开!”
长大了,我不再畏惧黑暗。我把所有心事吐露给它,在它的怀抱下悄无声息地掉眼泪。
也许,这就是长大吧。
爸爸妈妈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希望能更了解我,亲近我。他们试图以各种方式去知晓我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都不理解我,推不开我内心的门。
有多少次,我在他们的训斥下“嘭——”地摔门。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镜中满脸泪痕的自己,将手中的书本狠狠地砸向那紧锁的门。
我躺在地上,泪水打湿了地板,地板冻住了我的心……
忽然,我看见褐色的地板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就像闪亮的银针,我摸索着,是一根白发!
我估计,这是妈妈梳头时留下的。那根白发,仿佛是一把尖锐的长针,刺破了我心上那层厚厚的铠甲,缓缓地刺入我内心的深处,我心头一紧,顿时泪眼婆娑……
还记得,妈妈每晚递过来的牛奶;
还记得,爸爸每日讲解的习题;
还记得,爸妈考前送来的祝福;
还记得,他们双鬓上的丝丝白发……
我推开那扇门,扑入爸爸妈妈的怀抱。我看见,他们轻轻的笑。
我要让那扇门永远打开,因为爸爸妈妈的爱要进来;
我要让那扇门永远打开,因为爸爸妈妈要看到我的爱;
我要让那扇门永远打开,因为我要回到他们的怀抱。
爸爸妈妈一直在等那扇门打开,所以,我一定要把它推开。
因为,我等得起,他们等不起……
【篇三:推开汉字王国的大门】
推开汉字王国的大门,看见的全是汉字。看着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跃然于纸上。谱写着美妙的旋律。汉字是花丛中的仙子。撒下祝福给大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再到楷书。所有的种类都有各自的特点。篆书的特点是龙飞凤舞,隶书的特点是工整,楷书的特点是抑扬顿挫,楷书的特点是豪放,行书顿挫连缀。
可能有些笔画在你眼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在书法家眼中,横如茫茫海洋,竖直插云霄,撇似蓝天月亮,捺如雄鹰展翅。
汉子的构成很多,有象形字,指示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其中,形声字占的比重很大。汉字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雨给我们带来凉爽,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夜晚带来的是黑暗。
汉字王国有很多谐音的歇后语,比如,老虎拉车一一谁赶(敢),小苏的爸爸一一老苏(输),小葱拌豆腐一一一青(清)二白。现代有人用谐音打广告。卖衣服的把“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摩托店将其乐无穷改为“骑乐无穷”给。卖蚊香的将“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瑰宝,它们像一个个欢快的精灵在纸上跳跃推开汉字王国的大门,你会看到一个个更有趣的汉字们,他们为我们龙的传人谱写着华丽的篇章。
【篇四:推开那扇门】
那是一扇破烂不堪、晃动不稳的门,门上被人刻过痕迹、被小孩画过涂鸦,还有许多贴上去的春联撕下来后遗留的边边角角,那扇门充斥着岁月的沧桑,那是一扇老旧的木门。
我推开那扇门,响起“吱——”刺耳难听的声音,门受到力后摇摇欲坠,我走进了这间屋子,这里的主人——一位拾荒老人正坐在床边看着老古董一般的黑白电视。看到我二姑,老人仿佛早已见怪不怪了,但见到我后,老人有些疑惑。
“这是我侄女。”二姑开口解释道。老人听到后,对我笑了笑。我很不解,这是过年期间,在家乡安徽,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唯独老人这儿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气儿。后来二姑告诉我,这位老人命不好,有白斑病,儿子不愿意和他住在一起,也不常来看他。
其实,这位老人和二姑非亲非故,但是在8年前,这位老人对二姑伸以援手。八年前的一个雨天的傍晚,我表姐发了高烧,当时县里面只有一间西药店,距离二姑家很远。二姑只好带着表姐去附近医院吊水,可是医院关门了,二姑又连续走到了几家私人医生的小诊所,都不开诊。二姑在一家县城小医院旁边遇见了正在避雨的老人。热心的老人询问了二姑表姐的情况,淋着雨跑到医院边上一家不起眼的小卖部买了个小毯子,然后把毯子盖在表姐身上。接着,老人淋着雨带着二姑来到老人家所在的那条街的拐角处,这里看上去是一栋普通的平房,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清楚这其实是位医生的家。医生给表姐配了一些药,表姐的烧很快就退了下去。这件事情,二姑一直记着,每年过春节都会来看望老人。
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拾荒老人来说,能够无私地帮助不认识的陌生人,是多么难能可贵。走出那扇门,我对这个老人充满了敬意。那扇木门,会是我记忆中认知的一个里程碑……
【篇五:推开这扇窗】
他是江门人。
40年前,年轻的他驻足窗边。窗外,纯澈的蓝空悬挂着一轮橘红的太阳,灿烂却不刺眼。城区老屋破旧,凹凸不平的街道,几家商店。行人不多,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绿色解放装,单调而乏味。“哎呀!老王他们家的米缸又快见底啦!”“不会吧?这可不得了,老王家中可是四个小孩的呀!”“刘嫂啊,不如咱们凑点钱,买点粮食给老王他们!”“对呀!我手头还有点钱,现在就去买米、买点菜给他们,可不能再让孩子们挨饿啦!”“我也去!”“我也去!”……听着听着,窗边的他,眼角不禁湿润了几分。
10年前,中年的他驻足窗边。窗外,暗淡的灰空悬挂着一轮如30年前般橘红的太阳。街道宽阔,高楼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惹得旁人眼花缭乱。行人丰富多彩的衣饰汇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眼中写满了欣喜与自豪,立即一手推开了窗。一股浓浓的酸臭味涌入他的鼻中。“妈妈,我喝完了酸奶啦!瓶子要丢哪里呀?”“死孩子,烦透了,随手丢地上不就行了嘛!”……听着听着,他轻轻关上窗,悔恨的泪浸湿了身上的西装。他转身离开了。
现在,老年的他驻足窗边。窗外美景比10年前更胜一筹,巨大的霓虹灯如星辰般在闪烁照耀,楼更高了、店更多了、衣饰更艳丽了,空气中萦绕着带着浅浅花香的风。“宝宝,吃完后垃圾要丢那边那个垃圾桶。”“好远啊!就丢地上不行吗?”“不可以,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把垃圾丢到地上,这城市就会变得很臭臭的呀,你会喜欢吗?”“不——喜——欢!我吃完会把垃圾丢去桶里的。”“乖!”听着听着,他的眼眶再次盈满了泪。“爷爷,你怎么哭了?”稚嫩的声音响起,他狠狠地抹了抹了眼角,笑道:“哪里有呀,小祖宗,爷爷抱你回去。”“好呀!好呀!”……
踏出房门时,他转头望了望窗外,那幅巨大的宣传画高高悬挂,“文明创造幸福”六个鲜红的大字扑面而来,他欣慰地笑了……
【篇六:推开窗,看着阳光】
在屋里坐了一下午,对着眼前小山一样的作业发呆。偶然间,看到盆栽上跳跃着的阳光,惊喜间,起身打开窗子,久违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暖暖的,柔柔的,有一种无比亲切、令人欣慰的感觉。
阳光在我的身边荡漾,心中的礁石在溶化,在分解,在消失。那阴暗“小屋”的窗隙中探出了阳光的小脑袋,顽皮的阳光顺着窗隙溜了下来,正落在那个最暗的角落,快活地跳跃着。渐渐地,那个最暗的“小屋”变成了明亮的“小屋”,金色的门,金色的窗,终于,那扇尘土厚积的天窗,慢慢地打开了,阳光瞬间填满了整个“小屋”。啊,于是,我的心灵豁然开朗了起来。我心灵的“小屋”,你是这样的充满希望!
阳光在笑,我也在笑……
重新回到书桌前,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涌上心头,手中的笔飞快地写着,一行行美丽的字体,编织成一道道可爱的习题,那令人头痛的化学方程式,拐弯抹角的物理题都在瞬间迎刃而解,那似懂非懂的XYZ,深奥的课外阅读,都被自信的阳光冲破……大脑不再混沌,心情变得舒畅,那渴望高歌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依然笑着,自信地笑着,那是阳光般的笑容。
哦!阳光?
有时我们真的不妨推开窗,看看阳光,你就可以从疲惫、厌倦中走出来,感到那里孕育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