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一作文 破壳
破壳
发布时间: 2025-03-24 23:48
阅读:

【篇一:破壳】

“鸟奋挣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要打破这个世界。”

——《德米安》

我一直坚决且固执地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几乎都是拿来考试用的。每当临考前开始复习时,我都会对父母说:“这个不背没关系,不会考的。”再念叨几声“应试教育害人不浅”,继而心安理得地认为,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认为的。

应试教育是多么墨守成规啊!它不仅阻碍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让人难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实在是束缚人心!

一次家庭聚会,正读小学的弟弟妹妹争着要玩知识抢答游戏,邀请我也参加。

我沾沾自喜:“我大小还算个初中生呢,学到的可不比小学生少!比不赢你们?没可能吧!”

·令我傻眼的是,第一道题就把我难住了:“为什么人打哈欠时会流眼泪?”我正欲搪塞过去,却发现一旁的弟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出来一长段的理由。没等到我有所发挥,接踵而来的古诗文又把我难倒了:“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这里的‘马’是马还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是杨贵妃死去的地方,叫马嵬坡!”小妹妹激动地红了脸。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在学校都学些什么?怎么知道这么多?”妹妹很是不解“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里学习呢?”我哑口无言。

她接着说:“学校里的老师讲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很感兴趣,就去查了有关他俩的一些故事。虽然妈妈说这些考试不需要考,但我还是很想知道。”

“我也是,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些小实验,我有时会自己去查、去做,还可以想出别的实验呢。”弟弟在一旁笑。

他们单统的笑容在灯光下是那样明快,也颤动我那颗枯木般的心。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应试教育强硬地灌输我们并不喜欢的知识,如同囚笼让人难以突破。而今天与小孩子交谈时,他们眼中与心中那种充满新意与活力的创造性思维意是那样灿烂,叫我觉得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失去了很多乐趣,变得黯谈。

其实,固步自封的一直是我自己,并不是我无力打破,而是被束缚住忘记了如何用力去打破常规。正如材料中提到的那只小鱼一样,她永远都只是用自己固有的那点见识去想象她不知道的世界,才闹出了人是用鱼尾巴走路的人,鸟是长着翅膀的鸟。人往往也是这样,一旦形成定势思维,创新思维便不会来敲门,偏执和守旧就会一天紧似一天地将你的灵魂箍紧,直到最后窒息而亡。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千年前的汤武王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用新思想去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创造新时代,在澡盘上刻下了这样的铭文,创新由此成为奔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股伟大活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青年,我辈又岂能固步自封,成为守旧思维的驻足者?

通过这件事情,我终于明白书本知识决不只是用来考试的,而是培养我们学习能力与兴趣、拓宽视野的工具,固执已见与自以为是才是那层困住我的蛋壳。而我欲找到崭新的自我,必须打破这层蛋壳:敢想敢做,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别样。

我仿佛在旧世界的破碎声里看见未来,是那样美好璀璨。

【篇二:破壳重生】

加缪说:“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等待外界把自己打破,只会把自己变成无生命的蛋清与蛋黄,只有自己把束缚和禁锢挣脱,才会破壳而出,获得生命。

重生是一场痛苦的破茧,那么为何不在别人的帮助下,让自己成长得轻松些呢?

小仲马曾多次向报社投稿,却屡次被退稿,大仲马知晓后,曾建议他在扉页上写下他的父亲是大仲马,以此获得发表稿子的机会。诚然,以大仲马的名气,助他发表稿子轻而易举。但,假如小仲马屈从了,放弃了写作,那他注定就是个无名小辈。如果,他借用了父亲的名头作噱头,那么他怎么写下《茶花女》那样的经典,他只可能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被人冠上“大仲马之子”之名,而非与其父齐名,甚至更负盛名。

重生并非能借助外力来使自己活得更轻松,而是浴火而涅槃,需要内力的迸发。

平庸的人大都会认为重生即使是一场痛苦的破茧,何不屈从于挫折与苦痛,何必苦苦挣扎,只为了一次可能并不会成功的改变。

我们姑且承认,重生不易,但人生路上又有哪一个人不在受苦。成长或许带来了一时苦痛,但脱变后的个体,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且看南宋,那些主降之人,后人无人不评之以‘奸臣’,因为他们的屈从,而主战派誓死不降,不从苦痛所屈服的人,世人无不为他们不屈之傲骨,不折之灵魂叫好。“破罐子破摔”结果只会是被人诟病,只有那些敢于改变自我,能够化苦难为磨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

无独有偶,明朝能人倍出,这两类人代表也更明晰。譬如徐有贞本在于谦力战之时主降,结果,兜兜转转,向命运低头,向人生卑躬屈膝的他,落得充军的下场。再列如杨继承对于时俗看不惯,看不惯首富严嵩,看不惯贪赃枉法,看不惯朝廷黑暗,他明明可以屈从,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可他甘愿冲开这一切压力,拼尽全力发出呐喊,最终流芳千古。

蛋壳并没有办法保护你,相反那些薄薄的膜只会束博你。你自己打破它,重获新生亦或是被外力打破,乱为食物,别无选择。是像先哲一样从破束博,在蛋壳外做一次深呼吸,重生,亦或是等待被打破,然后腐朽?

我想选择的,应是破壳、重生。

【篇三:破壳】

蝉在地底下沉睡长达十四年,等待夏季破壳而歌;白矮星在无数氢原子的积累下,等待破壳而出形成超新星,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万物都在进行着自我积累,人也一样。

破壳,意味着自我突破,获得新生。而“壳”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对自己的期望值,或者说,自我满意度。我们可以竭尽全力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饱和,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做到这一点,但使你与别人不同的是,可以打破这个壳,继续向外延伸。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语“斜杠青年”,就是指许多年轻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单一标签,努力突破自己,最终成为多技傍身、履历上有许多斜杠的“斜杠青年”。可见,现代社会上已有许多人愿意打破自己的“壳”,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然而,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勇于突破自己。自古以来,就有“技多不压身”的说法,网络时代,则更有人直言“生活不易,多才多艺”。的确,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舒适圈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有多少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浪潮里丢了饭碗。要想保证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立足,必得先“狡兔三窟”。现代科技带来的大浪潮里所冲刷走的,必定是那些易被取代的人。

“斜杠青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们的多才多艺,更在于他们对待新事物的好奇、打破舒适圈的勇气。与其被人向内打破,不如自己向外拓展,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他们才能够立身不倒。

敢于突破的年轻人是未来之光,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老一辈们更是照亮前路的灯。我更加钦佩那些玩网络的老一辈,是因为他们在经历了相当多的现实的洗礼后,仍然能保持着热爱生活、富有好奇心的品质。一位军事学家,张召忠先生,在自己早年的言论“雾霾能防导弹”被网友调侃后,不仅没有生气或是不接受,反而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利用自己的热度来向人们普及军事知识,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这就是富有智慧的人做法。对于外界的压力,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向外伸展,提升自我。相较于那些固守己见、阻滞社会发展的人,不知厉害多少。

破壳有利于自身,有利于社会发展。蝉从地下爬出,鸣声划破夏空,虽聒噪却富有生机;宇宙中的超新星,仍在不断地发出光亮,燃烧自我。四季轮回、生命更替,都抵不住万物破壳的热情,它们仍将生生不息。

【篇四:小乌龟的破壳记】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两颗乌龟蛋,每颗蛋都脏兮兮的,像长满了雀斑的小人脸。我把它们半埋在沙土里,期待着它们破壳而出。

我每天都给小龟蛋旁边的沙泥土松土浇水,保持温度和湿度,可这两位小调皮就是不肯出来。但我已经隐隐约约能听到在这厚厚的蛋壳里有个小生命在挣扎的声音。

过了几天后,其中的一颗蛋壳慢慢地渐渐地凹了进去,动静也越来越大了,时不时蛋蛋还会晃动一下。

又过了几天,蛋突然裂开了一条缝,仔细往缝里一看,贴着壳边的是一颗小眼珠,黑里透光,像一颗黑珍珠。它似乎也瞧见了我,一下子缩了回去。

这下子我的视线一刻也不想离开它,耐心得窝在边上等着,又过了几分钟,一个墨绿色的小脑袋迫不及待地探了出来,左看看,右瞧瞧,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它时不时还向我眨眨眼睛,好象在对我卖萌,可爱极了!它用力挣扎,想逃出这个小笼子。过了好一会儿,它无力地低着脑袋,表现出一种无力的神情。过了几个小时,它似乎又养足了精神,又开始挣扎。一只小爪子伸了出来,紧接着,第二只小爪子也伸了出来,在泥土上抓来抓去,想使整个身体脱离蛋壳。它的努力终于起到了一些作用,一只后腿也伸了出来。我还听见另一只小脚还在蛋壳里蹬来蹬去,也想伸出来。它又挣扎了好一会儿,才完全逃出了小笼子,成功脱变成一只小乌龟。

新生的小乌龟可爱极了!小壳翠绿翠绿的,腹部的花纹好像一副图腾,显得神圣极了。

真的好神奇啊!一颗小蛋竟然能孵出一只这么可爱的乌龟,这真是生命的奇迹。

【篇五:破壳而出】

破壳而出,“破”是一种突破,“壳”是一个瓶颈或困难,“出”指的是新的生活或生命,“壳”有许多形态,必须靠自己去打破才有意义。小鸡需要破壳而出,如果是外力敲开蛋壳,即使小鸡活着出来,也会在几个小时后死亡;蝴蝶需要破蛹而出,如果外力撕开一条缝,蝴蝶虽然能轻松出来,可它永远也不会飞翔,只有自己破壳才是升华。

我曾经遇上一道“壳”。我从7岁开始学习软笔书法,那时我的字还很丑,就相当于在瓶底,有很大的空间提升,所以习练之后,字一年写得比一年好,也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我遇上了瓶颈,写字的水平在原地踏步,获奖的次数像跳水一样减少了许多。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书法水平字一直停留在五、六年级的水平,和同龄人比赛,我处于劣势之中。我开始恐慌,并向老师请教,老师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我写字的错误姿势。

写毛笔需要抬起手,手悬在半空来写,而我图方便,将手放在桌子上,写字就放不开,手腕不灵活,写出来的字显得拘谨、小气,而这种不标准的写字姿势也有六年多了,早形成了一种习惯,很难去改正。我尝试抬起手写,手因为没有支撑点而抖得厉害,于是,我放弃了去纠正,开始有点自暴自弃。

后来我又开始着急,照这样下去,之前的六年苦功不是几乎白搭了吗?于是,我开始逼自己去调整姿势,手臂经常写到酸痛,再次把手放下来写,心想不行!又逼自己抬起手来继续写,手还是抖得厉害,写的字也不好看。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如今抬起手写半天手臂也不觉得酸痛,手也不抖了,终于突破了这个瓶颈!走上正轨后我的字提升得很快。

这个壳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破壳很困难,但打破之后,迎接自己的是广阔天地。就像井底之蛙,在井底只能看见井底大的天空,可只要它从井底出来,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广阔和精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